高一生物新陳代謝與酶教案
(3)酶很容易失活
同一般的催化劑相比,酶很容易失去活性。酶失活的原因是蛋白質的空間結構發生改變造成的。
酶的催化作用,受到溫度、ph和某些化合物等因素的影響。
溫度的影響:在一定的溫度范圍(0—40℃)內,酶的催化作用速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加快。一般地說,溫度每升高10℃,反應速度就相應提高一倍。但超過60℃,絕大多數的酶就會失去活性。
ph的影響:酶對環境中的ph十分敏感。酶只有在一定的ph范圍內才能表現出活性,超過這個范圍,酶就失活了。即使在這個有限的ph范圍內,酶的活性也要隨著環境中ph的變動而有所不同。一般來說,酶的最適ph在4~8之間。但是,各種酶的最適ph是不一樣的。
某些化合物的影響:有些化合物可引起酶失活,如酒精、有機磷農藥、有機氯農藥等有機小分子物質;重金屬離子等;有些離子或簡單的有機化合物,能夠增強酶的活性,這些物質叫做酶的激活劑。例如,經過透析的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不高、如果加入少量的 ,這種酶的活性就會大大增強,因為 中的 起到了激活唾液淀粉酶的作用;還有些物質能夠抑制酶的活性,這類物質叫做酶的抑制劑,例如,氰化物可以抑制細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
典型例題
例1 某一細胞能通過細胞膜從環境中吸收q物質,進行實驗得到下列結果:
(1)當細胞中q物質濃度高于溶液中q物質濃度時,也會發生q物質的吸收
(2)只有在氧氣存在的條件下才會發生q物質的吸收
(3)q物質的吸收存在最大值,且吸收結束時膜兩側存在q物質的濃度差
(4)q物質的吸收隨著溫度而變化,且有一定的最適溫度
q物質的吸收為主動運輸的判斷依據是:
a、(1)(2) b、(1)(2)(3) c、(1)(3) d、(1)(3)(4)
答案:d
解析:主動運輸有兩個條件,一是需要載體蛋白,二是需要能量,即atp,即物質可逆著濃度差方向運輸,其中需要載體不是主動運輸的唯一條件,協助擴散也需要載體蛋白。因此,(1)是主動運輸的依據,因為當細胞中q物質的濃度高于溶液中q物質濃度時,仍發生q物質的吸收,很明顯q物質是逆著濃度差的方向發生運輸的;(2)不是主動運輸的依據,因為不是只有有氧呼吸可產生atp,無氧呼吸一樣可產生atp以提供主動運輸所需的能量;(3)是主動運輸的依據,因為細胞膜上運輸q物質的載體蛋白數量是一定的,當膜上所有運輸q物質的載體全被利用,即載體飽和時,q物質的吸收速率會不再增加,又由于吸收結束后,膜兩側q物質會存在濃度差,所以應為主動運輸,因為如果是自由擴散或協助擴散的話,吸收結束后膜兩側從理論上不應存在q物質的濃度差;(4)是主動運輸的依據,因為產生atp的過程是一系列酶促反應,酶有最適溫度,因此,q物質的吸收一定和酶有關,是主動運輸的依據。綜上,應選d。
例2 種子在萌發時,貯藏物質發生水解作用過程中,活性最高的酶應該是下列哪些酶:
(1)脂肪酶 (2)淀粉酶 (3)蛋白酶
(4)轉氨酶 (5)過氧化氫酶 (6)蔗糖酶
a、(1)(2)(3) b、(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