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細胞的增殖教案
2.著絲點
長期以來,著絲粒和著絲點這兩個術語是作為染色體上紡錘體附著區域的同義語使用的。遺傳學文獻中多用著絲粒一詞,而細胞學家多用著絲點一詞。后來,在電鏡下研究哺乳類染色體超微結構時發現,主縊痕兩側是一對三層結構的特化部位,認為是非染色質性質物質的附加物,稱為著絲點。在主縊痕區存在著絲粒,由此把染色體分成二臂。著絲粒的兩側各有一個蛋白質構成的三層的盤狀或球狀結構,稱為著絲點。著絲點與紡錘體的紡錘絲連接,與染色體移動有關。在分裂前期和中期,著絲粒把兩個姐妹染色單體連在一起,到后期兩個染色單體的著絲粒分開,紡錘絲把兩條染色單體拉向兩極。并非有絲分裂各個時期,或各種生物的染色體,都有這種分化的結構。
3.細胞質分裂
廣義說來,有絲分裂應該包括細胞質分裂。但是,也可以把細胞質分裂看做是一個單獨的階段。
大多數真核生物的細胞質分裂是與核分裂協調進行的,細胞質分裂起始于中后期。細胞質分裂面一般總是和紡錘體的赤道面一致,其方向約在核分裂中期就已確定。如果在中期時用離心法改變細胞的紡錘體的正常位置,細胞分裂面方向并不隨之改變。但是,如果在中期之前改變紡錘體的位置,細胞質分裂面的方向也就隨著發生改變。
動物細胞在進行細胞質分裂時,先是在要形成分裂面處的細胞質收縮,環細胞表面出現一條窄的凹溝,這條溝叫做分裂溝。分裂溝環繞細胞表面一圈,使細胞呈啞鈴狀。它的形成和細胞膜下方的細胞質微絲有關系。
植物細胞因為有細胞壁,它的分裂方式不同于動物細胞(有花植物的花粉粒的成熟分裂與動物細胞一樣,形成分裂溝),最主要的差別是植物細胞在進行細胞質分裂時,有細胞板的形成。細胞板產生于晚后期或早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