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的結構和復制
教師引導:那么,若從堿基數量的角度看,雙鏈dna分子有何特點呢?學生回答: (a=t g=c)--------即:堿基互補配對原則。教師總結:對了。由此還可以推導出(a+g)/(t+c)=1。并且(a+t)/(g+c)的比值具有物種的特異性,也就是對不同種生物來說,其比值是不一樣的。幾種生物(a+t)∶(c+g)的比值:小麥:1.21;家雞:1.34;黃牛:1.36;果蠅:1.37;小鼠:1.39;豬:1.43;人:1.5;家蠶:1.59。教師總結:①兩條長鏈按反向平行方式盤旋成雙螺旋結構 ②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接,排列在dna分子的外側,構成基本骨架,堿基排列在內側。 ③兩條鏈上的堿基通過氫鍵連接成堿基對,且堿基配對有一定的規律,(a一定與t配對,g一定與c配對) 教師引導:dna分子的這種雙螺旋結構從位置上看:主鏈在外(磷酸和脫氧核糖交替連接),側鏈在內(堿基對),形成了穩定的空間結構;從成分上看主鏈穩定,側鏈可變,側鏈成分的可變性導致了物種的差異性。教師提問:dna分子結構的特點與其結構的特性(穩定性和多樣性的)是相聯系的。那么dna分子都有哪些特性呢?學生活動:分組討論。教學目的:以閱讀、討論等形式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教師總結:①穩定性:主鏈在外(磷酸和脫氧核糖交替連接),側鏈在內(堿基對),形成了穩定的空間結構。 ②多樣性:dna分子中堿基相互配對的方式雖然不變,而長鏈中的堿基對的排列順序是千變萬化的。這就構成dna分子的多樣性。 ③特異性:每個特定的dna分子都具有特定的堿基排列順序,這種特定的堿基排列順序就構成了dna分子自身嚴格的特異性。教師導入:dna分子不僅具有一定的結構,還有相應的功能,下面我們來進一步學習dna復制方面的內容。首先,閱讀教科書11頁的相關內容。教師導入:閱讀完之后,我們來了解幾個與dna復制有關的兩個經典實驗。 一、梅賽爾—斯特爾在1958年用大腸桿菌所做的實驗(課件展示過程)學生活動:觀看課件、聯系課文、分組討論、總結知識。教師提問:新合成的dna分子中有一半是舊鏈,另一半是新鏈。這個現象說明dna分子是如何復制的呢?是否是像洗相片似的,有一張底片就可以洗出許多相片來?學生回答:不相同。教師提問:為什么你認為是不同的呢?學生回答:因為dna分子的復制結果并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新的dna分子。而是形成了一半新一半舊的兩個dna分子。教師提問:那么,在細胞核內的雙鏈dna分子在開始復制的時候可能是什么狀態?是單鏈還是雙鏈?學生回答:可能是單鏈。教師提問:從螺旋型的雙鏈結構轉變為單鏈結構,必須先怎樣變化?學生回答:解開螺旋。教學目的:通過層層設問,引導學生們建立“解旋、復制、新舊鏈形成新的dna分子”的dna分子的復制過程觀念。教師引導:下面我們在來看另一個經典的實驗。 二、美國生物化學家康貝格的實驗(課件展示過程)學生活動:觀看課件、分組討論、總結知識。教師提問:試管中事先放入的四種脫氧核苷酸是做什么用的?學生回答:用作合成的原料。教師提問:試管中加入dna聚合酶起什么作用?學生回答:催化化學反應。教師提問:這個反應是什么樣的反應?學生回答:是個合成反應。教師提問:試管中加入適量的atp起什么作用?學生回答:為合成反應供能。教師提問:從實驗結果看,合成出的新dna分子的堿基序列與誰的堿基序列相同?康貝格在試管中放入的少量單鍵dna在dna復制的過程中起什么作用?學生回答:少量的單鏈dna是做模板用的。教學目的:讓學生更明確理解dna復制的條件。教師提問:在活細胞中,dna分子在什么時間復制?教師提示:(在體細胞中,染色體是在什么時間復制的?在原始的生殖細胞中,染色體是在什么時間復制的)學生回答:在體細胞中,dna是在細胞分裂間期復制。在原始的生殖細胞中,dna是在細胞減數分裂之前復制的。教師引導:那我們一起總結一下。 “dna復制”應當如何表述呢?學生回答:以親代dna分子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過程。教師引導:①dna復制一般發生在什么時候?②dna復制的大致過程如何?③dna復制需要哪些條件?④dna復制的方式上有什么特點?⑤dna的分子結構為dna分子復制提供了什么樣的分子基礎?或一般情況下,為什么dna復制能準確無誤地完成?教師總結: ①細胞有絲分裂的間期和減數第一次分裂的間期。(隨染色體的復制而完成的) ②邊解旋邊復制:解旋—合成子鏈—形成子代dna。③模板、原料、能量、酶。④半保留復制。⑤dna分子獨特的雙螺旋結構,為復制提供了精確的模板。 通過堿基互補配對,保證了復制能夠準確的進行。教師提問:dna分子復制的生物學意義?學生回答:dna分子通過復制,使遺傳信息從親代傳給子代,從而保持了遺傳信息的連續性。 課后回顧:這節課,我們學習了dna分子的結構和復制。我們再回顧開始時目的。dna有什么結構能和其功能相適應呢?作為遺傳物質,應有的特點是:1、 能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從而控制生物的性狀和新陳代謝。2、 具有貯存巨大數量遺傳信息的潛在能力-------------(多樣性)3、 結構比較穩定,但在特殊情況下又能發生突變,而且突變以后還能繼續復制,遺傳給后代。-----------(穩定性、可變性) 4、在細胞生長和繁殖的過程中能精確的復制自己。-------(連續性)3、課后小結: 這節課通過學習dna的化學組成、空間結構和dna分子復制等方面的知識,使我們對于作為遺傳物質dna的特點和功能有了更深的理解,這些都是我們今后學習有關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基因突變等知識的基礎。 4、隨堂練習: 1、根據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在a≠g時,雙鏈dna分子中,下列四個式子中正確的是( c ) a . ( a + t ): ( g + c ) = 1 b . ( a + c ): ( g + c ) = 1 c . ( a + g ): ( t + c ) = 1 d . ( a + c ): ( g + t ) ≠ 1 2、有15n標記細菌中的dna,然后又將普遍的14n來供給這種細菌,于是該細菌便用14n來合成dna,假設細菌連續分裂三次產生了八個新個體,它們dna中的含14n的鏈與15n的鏈的比例是( a )a、7:1 b、2:1 c、1:1 d、3:1 3、某dna分子共有q個堿基,其中胞嘧啶m個,則復制n次,需要游離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數為( ) a、(q-2m)(2n-1)/2 b、(q-2m)/2 c、(q-2m)n d、 2m2n5、板 書:一、 dna的結構1、dna的化學組成: 基本單位:脫氧核苷酸磷酸堿基脫氧核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