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第1節雜交育種與誘變育種
第1節雜交育種與誘變育種一、知識結構二、教學目標 1、簡述雜交育種的概念,舉例說明雜交育種方法的優點和不足。 2、舉例說出誘變育種在生產中的應用。 3、討論遺傳和變異規律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三、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法 1、教學重點及解決方法[教學重點] 遺傳和變異規律在改良農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種等方面的應用。[解決方法] 通過育種實踐的實例,使學生理解遺傳變異規律在促進經濟與社會發展方面的價值,進而引導學生認識科學技術與社會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 2、教學難點及解決方法[教學難點] 雜交育種和誘變育種的優點和局限性。[解決方法] 讓學生討論雜交育種的不足,針對這一方法的不足,教師介紹人工誘變育種,結合實例分析誘變育種的優點,在此基礎上,進而引導學生分析誘變育種方法的不足。四、課時安排 1課時。五、教學方法 講解法、啟發式。六、教具 相關資料、圖片。七、學生活動 1、學生思考、討論回答相關問題。 2、通過具體事實,啟發學生發現事物的規律性。八、教學程序 (一)明確目標 (二)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導入:大約在一萬年以前,古人就開始馴化野生動物,栽培植物。在生產實踐中,人們知道要挑品種好的個體來傳種。而這些優良的品種都是人們利用生物的變異,通過長期選擇,汰劣留良獲得的。選擇育種不僅周期長,而且可選擇的范圍是有限的。在實踐中,人們逐漸摸索出許多優良的育種方法。一、雜交育種[問題探討]學生分組討論教材p98相關討論題。 雜交育種依據的遺傳學原理就是: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即通過雜交,把生物不同品種間的基因重新組合,以便使不同親本的優良基因組合到一起,從而創造出人類有益的新品種。出示課本中的小麥雜交圖解:親代 高產、不抗病 低產、抗病 ↓雜種第一代 高產、不抗病 ↓ 第二代 高產、抗病,中產、抗病,中產、不抗病,低產、不抗病 如果高產(a)對低產(a)是顯性,不抗病(b)對抗病(b)是顯性,親代都是純合子,將上圖改為基因型圖解,叫兩位學生到前面板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