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的一般原則》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 理解設計一般原則的概念。
2、 理解設計一般原則之間的辨證關系。
3、 能用設計的一般原則評價技術產品。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在回顧便攜式小凳子的設計過程中,感悟設計原則的應用,自主建構設計原則的知識技能。
2、在經歷技術產品評價的過程中,體會設計原則間的相互關系。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對設計產品和典型案例的分析,增強學生對技術設計中人為因素的理解,培養學 生對技術設計應以人為本的理念。
2、加深對技術設計的藝術美、技術美及文化性的理解,增強技術設計的道德責任觀念。
3、通過對設計原則的理解,形成全面的、聯系的、發展的技術原則觀。
二、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主要闡述了設計原則的基本概念及其辨證關系。設計原則既是設計應遵循的標準和規范,同時又是技術評價的基本手段和尺度。本節闡述的七個原則(創新原則、實用原則、經濟原則、美觀原則、技術規范原則、可持續發展原則、道德原則)在先后順序上,并非按重要程度而呈現,沒有誰比誰更重要的問題。但在教學過程中不能不分主次、面面俱到;應在設計原則的講述分析中提升出設計的靈魂,再重點分析闡述。
三、教學對象分析:
作為高中生對生活中的技術產品,依據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有了一定的評價意識和評價標準;在便攜式小凳子設計過程中,學生也已運用了某些設計原則。只是對這些設計原則的理解和運用是感性的、不全面的。
四、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1、理解設計原則及其相互關系
2、學會用設計原則評價常見的技術產品。
(設計的一般原則是設計評價和設計應遵循的重要依據,貫穿教材的始終。因此,理解設計原則及其相互關系、學會用設計原則評價常見的技術產品,既是本節的重點,也是技術素養的體現。)
(二)難點:在設計中,如何正確處理設計原則之間關系。
(在設計過程中如何權衡設計原則之間的關系,是衡量一個設計可行性及設計價值的重要方法。緣于高中生的世界觀、技術觀尚不健全,如何正確處理設計原則之間關系,就成了本節的難點。)
五、教學策略:
本節課教學主要由教師通過實物和多媒體手段設置學習情境,并加以引導,讓學生在過程中自主探究、自主建構設計原則知識并形成能力。以便攜式小凳子為主線案例,其他實物和圖片為輔線案例,貫穿教學始終。主要教學思路為:回顧設計過程(引入情景) 合作探究(設計因素) 歸納明晰(引入新課) 自主發現(設計原則) 分析探究(辨證關系) 正確處理(原則關系) 能力展示(作品點評) 總結提升(設計靈魂)。考慮到設計原則間的內在聯系,不宜拆開教學。因此,本節安排1課時。
六、教學資源:
便攜式小凳子(學生設計作品)、其他技術產品、多媒體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