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的一般原則》教學設計
(七)總結提升:
1、思考回答:
讓學生交流思考設計的靈魂是什么 創新 。
2、課堂討論:
創新小到日常生活,大到國家發展、民族復興有哪些重要性,請2~3位同學談談看法。
[多媒體圖片展示]:學生設計的各種便攜式小凳子
3、教師總結:
創新離我們并不遙遠,創新就在我們眼前(觀看以上小凳子多媒體圖片),實踐證明我們同學具有巨大的創新能力。只有創新技術才能進步、只有創新國家才能發展、只有創新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那么,如何實現創新呢(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歸納總結)?
(1) 我們要不斷增強創新意識。
(2) 要在現實生活中自覺實踐創新理念。
(3) 要大家包括在坐的共同努力。
師:創新改變生活,創新贏得尊敬!
[過渡語]:下面對這節課的內容進行梳理小結
(八)課堂小結:
[過渡語]:請同學們思考,除了這七個設計原則外,還有沒有其他設計原則?
(九)課后思維延伸:探究設計的其他原則
[結束語]:最后我們共同朗誦教室中的兩幅標語結束這節課:
創新從這里開始 技術開創美好未來
八、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設計原來的設想是用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學習前四個原則(按教材順序),第二課時學習后三個原則,再總結提升。在認真研究教材及學情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膽整合,兩課時的教學內容設計成一個課時來完成,并打破先講概念再講應用的傳統教學模式。而是通過設置教學情境,在老師引導下,讓學生在過程中自主建構知識,形成能力。
這樣的教學安排一是考慮到設計的一般原則內在聯系及教學內容的完整性,不宜拆開教學。二是考慮到這節課主要以學生設計的便攜式小凳子為主線來學習設計的一般原則;因此,設計的七個一般原則整合成一節課教學更有利于學生通過回顧凳子的設計過程建構較為完整的設計原則及其相互關系的知識和能力。這就是本節課教學設計的主要依據。
教學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設計是成功的。通過“自主發現”、“分析探究”這些教學環節說明學生已初步具備了利用設計的一般原則對常用技術產品進行評價的能力,并能正確地分析和權衡設計原則之間的關系。達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但通過教學也發現該教學設計的不足之處:學生在用設計的一般原則對便攜式小凳子的設計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時,尚欠缺方法和能力。因此,對本節內容的教學,除應立足教材,還要適當拓展、延伸:最好將設計原則的概念及實現途徑、方法深入剖析,教學效果會更好。另外,由于本節知識點多,信息量大,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要把握好時間因素。
(安徽省淮南第二中學 陳長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