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發現問題
杭州求是高級中學:羅 梅
教學目標:
1、 明確發現技術方面問題的重要性,知道發現問題的來源。
2、 能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日常生活嘗試發現問題,初步掌握發現問題的一般途徑與方法。
3、 能通過各種渠道收集與所發現問題相關的各種信息,并進行處理。
教學重點:掌握發現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教學難點:能通過各種渠道收集與所發現問題相關的各種信息,并進行處理。
能力目標:
1、 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和分析能力;
2、 明確發現問題的重要性,增強問題意識,養成關注生活,勤于思考的習慣。
教學對象分析:學生對問題本身并不陌生,但對什么是技術領域內的問題不太了解;傳統的應試教育使學生只關注書本知識,很少關注自己身邊的問題和生活中的問題(因為這些問題對他們不重要)。對高中生而言,學生并不缺乏發現問題的能力,只是缺乏對問題的敏感性。有的學生雖然能發現問題,但沒有技術設計意識,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問題的認識只是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入系統的分析問題的本質。
教學對策: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拓寬視野,擴充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發動學生提出問題,同時補充生活中的典型案例,通過案例分析使學生有所啟發,增強問題意識和發現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引入:(演示)新方便袋往往不易打開。
講述:這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但是我們都沒有想怎樣去解決,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習慣是問題敏感大敵。敏銳的發現事物的缺陷是一種可貴的品質。
板書:4、1 發現問題
講述: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問題,有科學問題如“宇宙是什么?除了地球還有別的星球有生命嗎?有社會問題如“礦難為什么屢屢發生?”有技術問題如“怎樣使電熱水器更安全?”我們今天所說的問題就是技術領域內的問題。
舊知識:科學問題和技術問題如何區分?
科學問題側重“是什么”“為什么”;技術問題是“怎么辦”
預習作業反饋:小組整理匯報發現的問題及問題的來源。(預計5分鐘)
歸納:板書一、問題的來源1、生活中遇到的問題;2、別人給出的問題;
案例分析:電話的發明
貝爾針對的是什么問題?這個問題從何而來?
補充問題來源3、設計者自己主動發現的問題。
講述:前兩種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較明確,主要是針對一般的和已有的問題提出,而第三種問題是全新的,需要我們積極主動的思考,需要我們細致入微的工作,這類問題的發現即可以挑戰和拓展我們的能力,也可能更好的滿足人們的需要,推進技術的發展和創新。
發現問題并不困難,難得是發現有價值的問題。
舉例:1.永動機的設想 違背科學原理不可能實現
2.太空電梯設計圖片 這種設計現在可以實現嗎?為什么?
3.一款鑲鉆石的手機圖片,設計者想解決什么問題?有必要解決嗎?
講述:我們不僅要有發現問題的意識,而且應掌握發現問題的途徑和方法,這樣才能發現有價值的問題。發現問題有哪些途徑呢?
板書:二、發現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1. 觀察日常生活
學生活動:1)閱讀案例新式紡紗機的誕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有過無意中發現問題的經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