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的設計》教學設計
要求學生仔細閱讀案例,并思考:
問題1.這個案例包括了哪些環節,它們的時序如何?
問題2.如何將氨合成的流程圖畫出來,可以用什么方式來表達這個流程?
問題3.畫流程圖關鍵要注意什么?
問題4.合成氨的流程設計與前面提到的洗衣機洗衣服的流程,郵寄包裹的流程設計相比,有什么特點?
師生共同分析得出:
問題1解答:合成氨生產流程包括了以下的環節和時序——
。1)先進行原料氣(n2、h2)的制取-----制取環節;
。2)氣(n2、h2 )的凈化,除雜質-----凈化環節;
。3)用壓縮機壓縮(至高壓狀態)------壓縮環節
。4)氨合成----合成環節;
。5)最后進行氨的分離,得到濃氨并將未完全反應的n2、h2送回合成塔,再循環加工利用----分離環節。
問題2解答:如果用框圖表達流程,合成氨的流程設計可以如下圖:
問題3解答:畫流程圖關鍵是要把環節以及各個環節的時序找出來。
問題4解答:合成氨的流程設計是化學家通過進行大量的試驗和漫長的探究才能得出的,它的規律是不容易描述的。
2.流程設計的步驟
第一步:首先要明確設計的目的和任務,明確流程所應遵循的內在變化規律。
第二步:要分析現有材料、設備、資金、人員、工藝和環境等因素。
第三步:列出流程涉及的主要事項,并進行初步的排列。
第四步:分析各事項(步驟)之間先后順序,合理地安排流程的時序和環節。
第五步:選擇一個合適的表達方式畫出流程圖,對于有嚴格時間的時序,要標注時間。
注意:流程設計的基本要素是環節和時序。
流程圖中最常用的形式是框圖,因為這種形式既簡單又明確。
繪制框圖的常用符號:
3.流程設計舉例
生產活動中的流程設計
案例分析:“小鐵錘的加工流程設計”(見蘇教版第52頁)
學生閱讀案例,教師提醒學生注意小鐵錘加工的流程設計的步驟,并比較手工制作和批量生產的流程各用什么方式表達。
手工制作小鐵錘的加工流程用框圖表達,而批量生產的流程則用表格法表達。
教師說明:表格法是說明零件加工或機器裝配步驟的常用形式,它的主要特點是過程嚴謹明確。
思考:
問題1.案例中設計的兩種加工流程各有什么特點?
問題2.在設計批量加工流程時,你認為批量加工流程可以劃分為哪些環節?
回答:批量加工流程的特點:一是機械化程度提高了,大多工序由機床完成;二是有的工序可以在同一時間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批量加工流程中,可分為錘頭加工、錘柄加工兩大環節,各環節還可分為若干道工序。
。ㄈ┬〗Y
。ㄋ模┎贾谜n后作業:
近期,班里要組織一次全班同學去假日海灘燒烤,請你將這個活動的工作流程設計出來。
四、教學反思
教學中發現,學生對于工作和生活中的流程的口頭描述,一般沒有問題,但若要求學生用框圖來表達,學生就感覺困難重重。找出流程的環節有一定的難度,很多學生可能語文基礎的原因,從文字中提煉出環節的能力比較差。在生產流程的設計中,學生感覺困難比較大的是一些專業術語難以理解,如工藝、攻絲、套絲、電鍍、淬火、銑床等等,教師花了一部分時間來作解釋,因此,造成本節內容課時較緊。感覺內容偏多,沒有很好的突出重點與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