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
山東省臨清市高中政治教案:第七課 個人收入分配
第一框《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一、教材分析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 , 本框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我國現階段的另一項經 濟制度一一分配制度。加上以前所學的我國現階段的所有制結構 ( 基本經濟制度 ), 使學生初步認識我國現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的性質和特點 , 明確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要內容之一 , 同時也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及全書內容的學習奠定理論基礎。
從現實生活來看 , 實行什么樣的分配制度 , 能否理順分配關系 , 是事關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和積極性能否充分發揮的大問題 , 是我們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的大問題。我國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 完善分配體系 , 理順分配關系。所以 , 講好本課時的內容是非常重要的。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能識記按勞分配的基本含義、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基本含義。能理解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二)能力目標
(1)聯系經濟生活中的實際,初步認識我國目前存在的多種分配方式。
(2)了解按勞分配的必然性和意義以及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必要性。
(3)培養學生在收集、分析、歸納信息的過程中掌握處理信息、分析信息、獲得知識的能力及與同學、老師探討問題的過程中獲得與人交往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我國現階段的分配制度適合我國國情,使學生樹立起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信念,增強其使命感和責任感。
三、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的必然性 。
2、難點: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因和我國現階段的多種分配方式。
四、學情分析
本框的主要內容是我國現階段 的分配制度,它和上一框所學的我國現階段的所有制結構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制度的兩個方面。學生已有所了解,學習本框要注意理解按勞分配及其必然性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的必然性。對于其他分配方式,只簡單掌握其主要內容即可。
五、教學方法
教師講解中的引導、點撥、啟發與學生閱讀、思考、回答相結合。
六、課前準備
1、學生已經預習教材內容,對我國的分配制度以及各種分配方 式有初步的了解,并制定了一份關于自己家庭成員的收入方式的調查表格,包括了家庭成員的收入方式有什么特點、分別屬于哪種分配方式、收入方式有什么優點等
2、教師利用對學生家庭的調查制作學生家庭成員收入情況數據表,與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問題進行整合,結合國家政策法規導入新課。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1、我國現階段的所有制結構
2、我國實現現階段所有制結構的原因
(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
展示課件:多媒體重現“生產關系和經濟制度”的關系圖,激發學生思考,從圖中推導出公有制決定按勞分配,設疑:我國的分配制度只是按勞分配嗎?再以多媒體顯示“某學生一家的收入狀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很快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1、 什么是按勞分配 ? 先讓學生看教材p44,教師提問:什么是按勞分配?它是由什么決定的?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書。對于按勞分配這個含義從五個方面來講,即地位、范圍、分配的客觀依據、分配的對象、分配的結果。這樣使學生既清晰又明了。并且結合教材p44 的“議一議”,讓學生討論,思考,培養學生的理 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從而明白,按勞分配不是平均主義,也不是同步富裕。再以多媒體的方式呈現按勞分配的地位、作用、含義,讓學生在課本中很好地加以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