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必修2第四課《我國政府受人民的監督》
(1)必要性:權力是把雙刃劍。用好就能造福人民,濫用就會滋生腐敗,貽害無窮。為了防止權力的濫用,需要對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
(2)重要意義:政府接受監督是堅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證。政府只有接受監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減少和防止工作失誤;才能防止濫用權力,防止以權謀私、權錢交易等腐敗行為,保證清正廉潔;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確的決策;才能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從而建立起一個具有權威和公信力的政府
2.如何對政府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怎么做)
(1)建立健全制約和監督機制
──有效制約和監督權力的關鍵,是建立健全制約和監督機制。這個機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2)建立全面的行政監督體系
①行政系統外部監督:主要有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中國共產黨的監督,人民政協的監督,社會與公民的監督,司法機關的監督等
②行政系統內部的監督:主要有上級政府的監督,監察部門的監督,法制部門的監督,審計部門的監督等
(3)實施“陽光工程”,做到政務信息公開
①我國政府為了方便人民群眾對政府及其工作人員進行監督,建立了信息公開制度和公開辦事制度,增強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②政府實施政務信息公開,有利于增強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眾加強對政府工作的監督;有利于群眾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有利于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
三、政府權威
1.政府權威的含義
──是指政府在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過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認同的威望和公信力
2.政府權威的決定因素
──從根本上講,一個政府能否具有權威是由國家性質決定的
3.政府權威的體現
──有權威的政府必定是依法行政的政府;必定是廉潔、高效、團結合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府;必定是講信譽的政府;對經濟發展、政治文明、文化繁榮和社會和諧都會有促進作用
4.區別有權威與無權威政府的標志──政府的管理和服務是否被人民自覺地認可和接受
5.政府權威的樹立
──是通過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決策的科學性、依法行政的態度和能力、履行職責的效果以及政府工作人員的道德形象等樹立起來的
──要科學決策、依法行政、審慎用權、優化公共服務、完善管理;要有良好的業績;要重品行、作表率,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知識構建】
【時政熱點】
1.近年來,非典、禽流感、南方雪災、汶川地震等一系列突發公共事件的發生,政府作為越來越快速、積極主動、措施得力。行政許可法、突發事件應對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條例等一系列制度、規范和程序的建設,推動了有限政府、服務政府進程。
2.XX年9月,因山西潰壩事件和三鹿奶粉事件的集中爆發,數位政府高官引咎辭職。在不到十天的時間里,“行政問責”之風,就從地方一路刮向部級高官。XX年9月14日,因在山西潰壩事件中負有領導責任,國務院同意接受孟學農同志引咎辭去山西省省長職務的請求,同意免去張建民同志的山西省副省長職務。9月22日,因在三鹿奶粉事件中負有領導責任,國務院同意李長江辭去國家質檢總局局長職務。面對這一連串的問責事件,可以看到,中國政府對官員的行政問責制日益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