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學案
5、決定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的因素是 ( )
①待售商品的數量 ②商品的價格水平 ③貨幣的流通速度 ④居民貨幣持有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假定某國全年全社會商品零售價格總額為30000億元,貨幣流通速度為6次,通貨膨脹率為5%,當年該國發行的紙幣是 ( )
a.5250億元 b.5500億元 c.4750億元 d.5000億元
7、下列對人民幣的認識,正確的是 ( )
①它是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 ②它能代替貨幣執行價值尺度的職能 ③它的發行量以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 ④它是商品.可以與一切商品相交換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在商品流通過程中,“商品——貨幣”階段是“商品的驚險的跳躍”。這個跳躍如果不成功,摔壞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那么,商品生產者怎樣才能使自己的商品賣出去從而實現這一跳躍?
【我的疑問】:
參考答案
《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學案
(一)自學預習
1、 用于交換、勞動產品;勞動產品、交換;使用價值、價值;某種需要、價值;勞動。
2、 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物物交換、一般等價物、貴金屬金銀、一般等價物、貨幣。
3、 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貨幣的本質、一般等價物。
4、 表現、衡量、商品價值;貨幣、價值、價格;商品、價值;觀念上的貨幣。
5、 商品交換的媒介、現實的、商品流通;商品、貨幣、商品。
6、 金屬貨幣、紙幣、信用貨幣、電子貨幣;國家、強制、價值符號;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流通中的金屬貨幣量;待售商品價格總額、貨幣流通速度;全面、持續、通貨膨脹;通貨緊縮、全面、持續、經濟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