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一課《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
學生活動:思考討論,回答問題。
教師點評:商品流通中,由于買賣是分開的,生產者只有賣出商品,付出的勞動才能得到補償,否則,就會虧損,甚至破產倒閉。因此,生產者必須為購買者著想,生產適銷對路、質量好的商品。
教師活動:同學們想想,貨幣可以交換一切商品,是不是流通中的貨幣數量越多越好?
教師點評:不是的。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與商品的價格總額成正比,與貨幣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4)、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等職能。
教師活動:同學們,現代經濟生活中,貨幣除了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兩種基本職能外,還有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等職能。大家可以看課本第5頁,了解一下。
3、紙幣
教學過渡:貨幣是用金銀充當的,但是,現實生活中,人們買賣商品卻是使用的紙幣,這到底是怎么回事?下面我們就學習紙幣的有關知識。
(1)紙幣的產生
教師活動: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6頁第一自然段,思考下列問題:什么是紙幣?紙幣為什么能代替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職能?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找出問題。
教師點評:紙幣是由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貨幣符號。因為在商品流通中,人們只關心貨幣能否帶來價值相等的商品,不關心它本身是否足值,所以,可以用貨幣符號――紙幣,代替它執行流通手段職能。這樣就產生了紙幣。
教師活動:既然國家有權發行貨幣,是否可以隨意決定紙幣的發行數量呢?
(2)紙幣的發行規律
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發行過多會引起物價上漲,;發行過少,阻礙流通。生活中出現的通貨膨脹、通貨緊縮現象,往往是與貨幣發行違反發行規律有重要關系。
(3)制造假幣是違法行為
教師活動: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6-7頁,說明刑法中的這些規定對你有什么啟示?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探索問題。
教師引導:通過學習這些規定,應該明確:制造假幣是一種違法行為,應受到法律制裁;人民幣在我國經濟和人民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愛護人民幣是每個公民的責任;要提高鑒別假幣的能力。
(三)課堂總結、點評
本節內容講述了貨幣的有關常識,主要知識框架如下:
(四)實例探究
[例1]下列說法正確地是 ( )
a.有了商品就有了貨幣 b.先有商品后有貨幣
c.先有貨幣后有商品 d.商品貨幣同時存在,同時產生
答案:b
[例2]貨幣的本質是( )
a.一種商品 b.紙幣 c.一般等價物 d.流通手段
答案:c
[例3]某商店一件上衣標價150元,貨幣在這里執行的職能是( )
a.價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貯藏手段 d.支付手段
答案:a
[例4]下列對紙幣的認識正確地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