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 神奇的貨幣(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教案
(三)紙幣
1、紙幣的產生和發展:
(1)紙幣是隨著商品交換的發展,在鑄幣的基礎上產生的。
(2)紙幣的含義:它必須由國家(或地區)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
(注意:紙幣本身沒有價值,它只是代替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這里需要強調兩點:一是由國家或特定地區發行的,如果不是國家、特定地區發行的,就不能在市場上流通,就是假幣。二是國家現在正在強制使用的,國家以前強制使用的而現在不再強制使用的,則不能在市場上流通。紙幣沒有價值,之所以能代替貨幣行使流通手段,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國家的強制力。)
2、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重點)
(1)紙幣是由國家發行的,國家有權發行紙幣 ,但不能任意發行任何數量的紙幣。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數量為限度,如果不相符,則可能出現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經濟現象。
(2)通貨膨脹指的是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全面、持續的物價上漲的現象。
(注意:通貨膨脹的產生原因很多,不僅僅與紙幣的發行量太多有關,也與其他因素有關,如成本上升、總需求太大等。從供求關系角度看,主要表現為供不應求。)原因有三:一是需求拉動;成本上升;結構調整。
(3)通貨緊縮是一種與通貨膨脹相反的經濟現象,表現為物價全面、持續的下跌的經濟現象。
(注意: 從供求關系角度看,主要表現為供過于求。流通中貨幣相對不足會引發通貨緊縮現象,導致商品零售價格出現持續負增長,從而導致企業生產能力過剩,生產經營者不敢投資,消費者不敢花錢,銀行金融機構不敢貸款等現象,整個經濟處于長期蕭條的狀況。)
【板書設計】
商品:
含義:
本質:
貨幣 價值尺度
流通手段
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 職能: 貯藏手段
支付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