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格數據的圖形化說課
我說課的題目是《表格數據的圖形化》,下面我從該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教學目的、教學重點難點、教法與學法、教學媒體、教學過程、設計理念七個方面來說明本課,請各位領導和同行們多提寶貴意見。
一、 教材地位及作用
該課使用的教材是由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信息技術基礎》,該教材是沿著信息素養的主線分章節介紹。本節是第四章第二節第二部分,屬于信息素養中信息加工范疇的內容,是信息素養中極為重要的內容。本教材有關信息加工的內容有三,即文本信息加工、表格加工和多媒體信息加工。由此可見本節內容是教材的重點內容,另外也為以后學習信息集成和信息交流奠定基礎。
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圖表的制作方法,并能根據圖表分析數據。
能力目標:幫助學生建立數據之間的圖形關系,發現事物的性質及變化規律,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方式。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養成嚴謹的學習態度和團結協作的作風。
三、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
1、圖表的制作方法及步驟
2、圖表的分析及應用
難點:
1、圖表類型、數據源、圖表選項的選擇
2、圖表數據分析
四、 教法與學法
信息技術課是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獲取信息、處理信息、運用信息的能力。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為實現該教學目標,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是任務驅動法、自學法和講練結合法,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教學任務,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五、教學媒體
硬件資源:微機室,具備上網條件和電子教室
軟件資源:excel、課件:powerpoint,還需要一個excel文件,包含四個工作表,每個工作表是本節課的一個教學任務。采用電子教室,將文件傳到每臺電腦,并打開。
六、教學過程
1、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展示課件,顯示兩幅衛星拍攝的印度洋海嘯前后同一個地區的圖片,通過比較直接可以看出災情嚴重,震撼每個同學。
繼續展示課件,顯示三個表格數據,第一個是“海嘯中各國死亡人數表”;第二個是“海嘯中在泰國死亡的泰國人和外國人人數表”;第三個表格是“歷年來印尼旅游的外國游客人數表”。選擇這三個表格數據,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所有數據與海嘯發生國家的事件有關,將海嘯這個事件做為本節內容的中心,豐富有關知識。其二,海嘯影響大,在媒體中已有所了解,有震撼力,易引起學生關注。其三,選擇這部分內容更容易與其他學科整合。
繼續展示課件,顯示由第一個表格產生的柱狀圖,由第二個表格產生的餅圖,由第三個表格產生的折線圖。接著將三個表格放在窗口的左側,將三個圖表放在窗口的右側,讓學生比較左右兩側,哪個能更直觀、更美觀地反映問題?從而導入本課。
展示課題,完成導課。
2、 鼓勵自學,掌握圖表作用
該環節是學習表格數據圖表化的基礎,因為不同類型的圖表適用于不同情況,學生要先弄清每種圖表的作用,在不同情況下選擇不同圖表。高中學生自學能力,所以采用的方法是自學法。
自學后,提問問題如下:
問題1:要生成“海嘯中各國死亡人口比例圖”應采用哪種圖表類型?
問題2:要生成“歷年來印尼旅游的人口增長趨勢”應采用哪種圖表類型?
通過這樣的問題檢查學生能否在實際問題中靈活選擇圖表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