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表格信息的加工與表達(精選4篇)
4.2表格信息的加工與表達 篇1
教學目標
1、掌握表格信息的加工和表達過程
2、掌握建立表格的方法
3、學會利用數值計算分析數據
4、學會利用圖表呈現分析結果
5、學會利用數據圖表形成報告
教學重點
1、利用數值計算分析數據
2、利用圖表呈現分析結果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師說:表格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常常碰到,例如坐位表、成績表、課程表等等。那么這些表格是怎樣得出來的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來學習“表格信息的加工與處理”。
新課講解:
一、表格信息的加工和表達過程:
1、明確任務
2、建立表格
3、利用數值計算分析數據
4、利用圖表呈現分析結果
5、形成報告
二、實踐操作:
1、根據任務建立表格:用excel建立第一、二、三周的評優活動成績。
注意:每一周用一個工作表來表示。
2、利用數值計算分析數據:用“求和”的方法計算出各班每周的“總分”;用“平均數”的方法計算出每周各項的“平均分”。
3、建立總分數據表:將各班每周的總分建立成一張數據表。
4、利用圖表呈現分析結果:
(1)、將各班每周各項的成績以簇狀柱形圖的形式呈現出來。注意按行、按列的圖表的不同。
(2)、將各班每周的總成績以折線圖的形式呈現出來。
5、根據圖表形成報告:不能只是簡單地使用圖表,還要根據實際情況加上一些文字說明,并進行修飾,從而豐富報告形式。
課堂練習:
完成課本p56的練習(1),對“某國能源消費構成統計表”進行數據分析并形成報告。
4.2表格信息的加工與表達 篇2
課題:高一《信息技術》必修模塊第三章第二節──表格信息的加工與表達
課時:計劃用3課時,本節課先集中講授,再安排兩個后續課時用于訓練
授課班級:高一(11)班
授課人:林壽生
【教學目標】
1.能夠根據任務需求,熟練使用文字處理、圖表處理等工具軟件加工信息,表達意圖。
2.初步體會用計算機進行信息處理的幾種基本方法,認識其工作過程與基本特征。
【教材分析】
作用和地位:本節主要講述excel軟件的使用,是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習的概括和提高,上一節剛學完文本信息的加工與表達,能讓學生對文本和表格信息的不同加工方式、不同表達結果產生強烈對比,進而充分理解表格表達信息的優越性。
重點:excel電子表格的建立、統計(求和、求平均值)、圖表的應用,報表的制作。
難點:如何根據任務需求,靈活選擇文字處理、圖表處理等工具軟件加工信息,表達意圖。讓學生體會怎樣加工才是恰當合理的加工。
【設計理念】
一、教法設計
大多數學生在初中甚至小學就學過excel軟件的操作,本節課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學生學會根據不同的信息,選擇不同的加工表達方式,進而得出不同的結果。課本上有“文明班級評比”的完整例子,“學習成績統計”的例子也能信手拈來,可見這樣的案例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大。在過去的教學中,一講電子表格時,學生都普遍覺得“電子表格,無非就是建立表格、統計、制作圖表那么幾招。”學生缺乏熱情和主動性。
為此,整節課虛構現在的高一學生將來大學畢業后,某一次面試、試用的情景,把這個能充分調動學生興趣、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例子當作一個任務,用來驅動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
新課程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看到“樹木”,更要讓他們看到“森林”。
二、學法指導
給出明確任務,在任務驅動下,通過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開展學習。
三、教學媒體
1.多媒體計算機教室1間,安裝lanstar等網絡教學軟件。
2.多媒體課件,課本,教學參考書。
3.課堂練習1份。
四、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4~5分鐘
展示課件,提出任務1,讓學生從兩份簡歷的對比中說出文本信息與表格信息的不同之處。(點評)文本信息的加工與表達比較簡單,但從信息的可讀性,可比較性而言,文本信息明顯不如表格信息。
2.新課教學
(1)展示課件,提出任務2,讓學生先思考、或小組討論,然后提問學生,讓比較優秀的想法在全班交流。3~5分鐘
(2)展示課件,讓學生看看已經制作好的電子表格和圖表,讓學生看完之后產生“哎呀,電子表格那么好用啊”這樣的感想之后,再回頭一步步地教他們如何建立、統計、制作圖表。3~5分鐘
(3)啟動excel,開始主要內容的教學:25~30分鐘(講解與練習交叉進行)
a)建立電子表格,輸入數據;
b)學習單元格格式的修改;
c)學習求和方法;
d)學習求平均數方法;
肯德鴨(北京)xx年第3季度銷售情況一覽表
分店
商品
7月
8月
9月
銷售量
平均銷量
單價
銷售額
合計
北京店
香辣鴨頭
41200
50932
8800
6
糖醋鴨爪
23233
43321
1293
4
梁野山鴨脖
25433
27655
5673
5
亭子崗鴨腿
23344
34562
456
8
客家薯條
78200
99999
25000
3
平川漢堡
6554
26554
90
2
11班可樂
54433
76900
322
3
上海店
香辣鴨頭
65000
2345
1000
6
糖醋鴨爪
30002
500001
80002
4
梁野山鴨脖
3229
4562
1234
5
亭子崗鴨腿
25555
32432
65432
8
客家薯條
192222
123445
456677
3
平川漢堡
543322
455666
75554
2
11班可樂
900
789
567
3
廣州店
香辣鴨頭
100
200
300
6
糖醋鴨爪
9000
8900
9100
4
梁野山鴨脖
150
160
180
5
亭子崗鴨腿
12313
24555
34123
8
客家薯條
309890
409829
543022
3
平川漢堡
12393
34344
53535
2
11班可樂
123212
234532
284543
3
e)學習制作“簇狀柱形圖”,掌握圖表的制作方法與步驟;
f)學習圖表的轉置,圖表類型的更改;
g)學習制作報告。
北京店銷售量不足上海店的三分之一,要深入調查原因,如屬經營無方,建議更換店長。
3.課堂小結:2~3分鐘
本節課聽起來似乎和以前不太一樣,但是競爭無處不在的信息時代,無論是在學習、生活還是在工作中,迅速、準確地獲取信息,科學、合理地加工表達信息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顯得更加重要。擁有信息意味著競爭中能主動,擁有信息也意味著能創造價值,擁有信息還意味能更加輕松地獲得成功。
但是同學們一定要根據不同的問題,不同的信息,靈活選擇不同的加工方法。
五、教學后記
課堂練習:
肯德鴨(北京)xx年第3季度各分店銷售情況
1.北京店
香辣鴨頭:7月41200個、8月50932個、9月1002個,每個6元;糖醋鴨爪:23233個、8月43321個、9月1293個,每個4元;梁野山鴨脖:7月25433個、8月27655個、9月5673,每個5元;亭子崗鴨腿:7月23344個、8月34562個、9月456個,每個8元;客家薯條:7月88888包、8月99999包、9月2344包,每包3元;平川漢堡:7月6554個、8月26554個、9月2344個,每個2元;11班可樂:7月份54433瓶、8月97653瓶、9月322瓶,每瓶3元。
2.上海店
7月:香辣鴨頭xx個、糖醋鴨爪30002個、梁野山鴨脖3229個、亭子崗鴨腿25555個、客家薯條192222包、平川漢堡543322個、11班可樂900瓶;
8月:香辣鴨頭2345個、糖醋鴨爪500001個、梁野山鴨脖4562個、亭子崗鴨腿32432個、客家薯條123445包、平川漢堡455666包、11班可樂789瓶;
9月:香辣鴨頭1000個、糖醋鴨爪80002個、梁野山鴨脖1234個、亭子崗鴨腿65432個、客家薯條456677包、平川漢堡75554個、11班可樂567瓶。單價與北京店相同、全國統一定價。
3.廣州店
7月:香辣鴨頭100個、糖醋鴨爪9000個、梁野山鴨脖150個、亭子崗鴨腿12313個、客家薯條30989包、平川漢堡12393個、11班可樂123212瓶;
8月:香辣鴨頭200個、糖醋鴨爪8900個、梁野山鴨脖160個、亭子崗鴨腿24555個、客家薯條409829包、平川漢堡34344個、11班可樂234532瓶;
9月:香辣鴨頭300個、糖醋鴨爪9100個、梁野山鴨脖180個、亭子崗鴨腿34123個、客家薯條543022包、平川漢堡53535個、11班可樂284543瓶。
請分析以上數據,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呢?
4.2表格信息的加工與表達 篇3
教材版本: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信息技術基礎》(必修)本
適用年級:高一必修模塊
一、教學思想與理念
“表格信息的加工與表達”這節的教學案例,是一個基于任務的協作學習的教學案例。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創設自主學習的情景、任務、協作學習環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和開展協作學習,在教師的幫助下完成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
二、教材分析
本課是針對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信息技術基礎》(必修)本,第三章第二節的內容進行教學的案例。本節內容體現的課程內容標準條目是:二(1)能夠根據任務需求,熟練使用圖表處理工具軟件加工信息,表達意圖,二(3)初步掌握用計算機進行信息處理的幾種基本方法,認識其工作過程和基本特征。
采用圖表方式分析數據、發現數據規律并直觀形象地表達統計結果,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經常用到,而熟練使用圖表處理工具軟件加工表格信息表達意圖是用計算機進行信息處理的幾種基本方法之一,是每個人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通過本節利用圖表工具軟件處理表格信息,引導學生在圖表處理、圖文排版等操作使用方面,能夠根據需求恰如其分地表達意圖。
教材的本節內容是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上所進行的提煉和提高,對軟件的功能使用及其基本操作不再詳細介紹,而側重于引導學生從如何分析問題或任務需求著手,學會從各種需求中尋找技術解決的辦法或策略,從而實現利用恰當的技術表現形式呈現主題,表達意圖。
三、學習者分析
教學對象為高一學生,他們已經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夠自主獨立完成較高要求的學習任務,喜歡具有挑戰的任務。通過前階段的學習,學生具備了基本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并且,剛剛學習過“文本信息的加工與表達”,會使用工具軟件word加工處理文本信息等,這也為本節課的教學奠定了基礎。
四、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教學內容和新課標要求確立本節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①理解用圖表來表現信息的特點與意義。
②能根據表格數據關系選擇合適的圖表類型。
2.技能目標
①表格數據的輸入、編輯和數據的表格處理。
②利用圖表向導制作圖表并能根據需要修改圖表。
③能夠利用表格、圖表的形式分析數據,發現有價值的規律,并以圖形化的表格數據直觀表示。
④能選擇合適的文字處理、圖表處理工具軟件,并采用適當的方式組織信息,表達觀點。
3.情感目標
①體驗表格信息加工的基本過程,了解表格信息加工的思想和方法。
②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增強集體觀念,感悟信息技術蘊含的文化內涵。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分析
基于以上的分析確立如下教學重點:
①用圖表處理工具軟件加工表格信息的基本過程和方法。
②根據任務需求,利用合適的圖表處理工具軟件加工表格信息,并以恰當的呈現方式表達意圖。
教學難點:
如何根據任務需求,熟練使用圖表處理工具軟件加工信息,以恰當的形式充分表達主題。
六、教法和教學策略
在上節課教學“文本信息的加工與表達”結束時,已布置學生預習本節課的內容,通過預習,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應該已有大體的感性認識,知道本節課的教學將經歷“明確任務→建立表格→分析數據→形成報告”的信息活動。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通過分析“評優活動”的案例入手,設計一系列學習活動的任務,采用自主嘗試探究和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分組完成任務,這樣,既可以讓學生通過實踐探索,主動地探求知識,又可以讓學生通過相互之間的協作交流,實現知識的建構。這符合本節課的教學實際,也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學要求。
七、教學環境和課時安排
教學在多媒體網絡教室進行,安排兩課時(最好連堂上課)。
第1課時:問題需求分析、表格數據的處理。
第2課時:表格數據的圖形化處理、組織評價、總結和反思。
八、教學過程分析
本節以“評優活動”的案例進行教學,以“明確任務→建立表格→分析數據→形成報告”為線索展開教學,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采用該例進行教學還在于倡導學生參與學校各項活動,并在實踐活動中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感受信息技術蘊含的文化內涵。本節內容主要采用基于任務的協作學習的教學方法,主要由以下幾個環節組成:
1.創設情境
采用教材中的“評優活動”的例子作為情景引入,向學生形象講述在年級的評優活動中完成統計和分析數據并形成分析報告的工作,由此遇到了如何在報告中采用合適的圖表形式及文本說明來表達結果的實際問題。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技術探究和解決問題的欲望,在這種愿望的驅動下,引導學生去探索。
2.明確任務需求
就上述“評優活動”分組進行需求分析的討論:需要解決的問題有哪些?應怎么做?
通過討論達到共識,需要解決的問題有:處理班級評優活動所產生的數據,并由此形成一份帶有結論性的報告。
進一步討論,要形成這一報告需要完成如下五個任務:
①建立各班三周以來“評優活動”得分統計表──建立表格。
②統計“評優活動”各班各周得分和各個項目年級平均分──數據統計分析。
③統計“評優活動”各班三周總分和各周年級平均分──數據統計分析。
④采用適當類型的圖表直觀地將數據分析結果表示出來──分析數據。
⑤根據數據圖表處理結果,配上相關的文檔,形成簡明的分析報告。
再討論應選用什么工具軟件來完成任務?
對于這些任務可以用圖表處理工具軟件excel來進行處理。
3.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探究結合
將相鄰的學生每四個人分成一組,共同探討、研究或自主學習,完成上述任務。教師巡回指導,并注意活動的組織和管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材、學生與計算機互動,學生能通過計算機的交互功能、教材中的文字資料,不斷地完善自己的操作,解決問題,體驗探究的樂趣。對普遍存在的困難,教師可以及時展示學生的成果,以促使學生克服困難,對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他們查閱書中相應內容,或引導學生通過計算機的“幫助系統”來學習,也可以給予他們個別具體的輔導。
4.學習評價
學生通過參與學習的過程,獲得一定的知識與技能,并產生成果(作品)。教師適時組織學生總結匯報小組或自己的學習方法以及獲得的知識、技能、經驗與體會,通過教學網絡給學生展示作品。匯報后,對整個學習過程及成果進行評價(評價表如下),主要采用自評、組內互評、組間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教師分別選出學習效果較好和學習效果較差進行講解和評述,充分肯定學生的優點,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們保持良好的學習勢頭,幫助學生梳理、小結本課所學的內容。
評價表
評價項目
初級(1分)
基本(2 分)
良好(3 分)
典范(5分)
合作交流
從不和組員合作
有時合作
較好地與他人合作,善于理解他人
經常合作并指導他人,對他人有激勵作用
完成任務
不能完成任何任務
完成少量任務
幾乎完成所有任務
完成所有任務
獨立工作
總是依靠他人的建議,不能完成任務
難以完成任務,總是需要別人提醒
總能完成任務,很少需要別人提醒
無需別人提醒,獨立完成所有任務
用圖表軟件加工信息的熟練程度
剛剛使用,很不熟練
基本會使用
能較熟練使用圖表軟件加工表達信息
能夠熟練地使用圖表軟件加工表達信息,能很快地完成任務
作品效果
未能做出分析報告
所做的分析報告不夠完整,不是從分析數據找出正確結論
所做的分析報告完整,能從分析數據找出正確結論,并用圖表及文本進行表達
分析報告結論正確,有針對性地組織文本信息,文本修飾效果好,選擇合適的表格和圖表結合,整體布局和表現效果好,突出主題內容和觀點,有創新思想
4.2表格信息的加工與表達 篇4
學習目標:能夠根據任務需求,熟練使用圖表處理工具軟件加工信息,表達意圖。
學習重難點:用圖表處理工具軟件加工表格信息的基本過程和方法。
學習方法:講解+練習。
學習內容:
一、表格信息的作用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我們經常要處理各種各樣的表格,如考勤表、學籍檔案表、績效考評表等,并對這些表格數據進行挖掘、提煉后統計和分析,形成科學準確地分析報告,以便人們能快速地接收和提取所需的信息,作出有效的判斷和決策。
表格信息的加工和表達過程如下圖所示
常用的表格處理軟件是execl,我們下面就以execl為例看一下表格信息的加工和表達的基本過程。
二、建立表格
參考下表的內容建立數據表格
建立了表格就意味著將各種信息建立起一定的聯系。如上所示的表格,橫向看可以直觀的看到各個班的紀律、衛生、禮儀三個項目的成績;縱向看,可以看到每一項目各班的成績。
在表格的建立過程中我們可以對表格進行一些簡單的編輯,如上表中使用合并單元格建立表格的標題,又使用了背景色來突不同的數據內容,再加上表格線使表格更清晰。
三、利用數值計算分析數據
從上面的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出紀律的分哪個班最高,哪個班最低;衛生哪個班最高,哪個班最低...為了反映每周各班的總成績和各個項目的總體情況,可在表格中增加一些項目,如總分、平均分等。
成績的統計可以使用工具欄上的求和按鈕,先選中要求和的數據,然后按求和就可以看到結果了,其他的求和也可以同樣實現,如果求和的內容是相似的系列,也可以使用粘貼公式的方法來實現。
如果我們需要其他的一些數據的處理公式可以通過【插入】->【函數f(x)】打開公式的對話框,選擇你需要的公式,然后按要求設置相對應的參數就可以了。
四、利用圖表呈現分析結果
圖表是很有效的表現手法,它能非常直觀地將數據分析的結果表示出來,他的特點是“簡單、直觀、清晰、明了”
1、表格數據轉換為圖表
要將表格數據轉換為圖表可以參考以下幾步:
先選擇需要轉換的數據內容,如下表,注意:不要選擇錯誤了!
單擊工具欄上的【圖表向導】按鈕,或通過【插入】->【圖表】,打開向導,選擇我們需要的圖表形式,設置好相應的參數,按完成
就會產生相應的圖表效果:
2、圖表數據的轉置
上面的數據圖表是按各個“紀律、衛生、禮儀”來區分的數據柱,如果我們,希望按班本身來比較各種的“紀律、衛生、禮儀”情況,就需要對圖表的顯示內容進行轉置了:
方法是選中圖表,然后在圖表工具欄上按轉置按鈕:
就可以將圖表上的信息顯示以x,y軸對調過來:
3、圖表類型的靈活運用
在學習和工作中,各種表格、圖表被大量運用到報告或文檔中。不同的任務需求,設計的圖表會不同,不同的的圖表表達的信息也不同:
例如:對于下表中的數據,使用線條圖可以看出同一個班里三個不同的評價參考在幾周的時間里的變化情況,
通過對各種類型圖表的運用,我們得知,針對不同的信息需求,應該使用不同類型的圖表,幾種不同圖表的作用及其特點可以參考下表:
類型
具體用途
使用特點
擅長比較數據間的多少與大小關系
使用柱形圖和條形圖時,柱體之間的距離應小于柱體本身
同上
在說明文字較多時,用條形圖表示更清晰,便于人們辨認
也稱折線圖,按時間軸表現數據的變化趨勢
在某個時間段內,通過把若干個坐標點連接成一條折線,從中可以找到數據狀態的改變
也稱為扇形圖,適應于描述數據之間的比例分配關系
在餅形圖中,同時使用數值于數據標識,可以使數據之間的比例關系更為清晰
五、形成報告
我們已經利用圖表的形式來加工數據并展示結果,這種方式確實有很大優勢。但要完成一份報告,我們不能只是單純地使用圖表,還應根據實際情況附上一些相關的文字說明,并進行修飾,從而豐富報告形式,以方便閱讀、突出重點。
六、課堂練習
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對數據額表格表示和表達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下面讓我們來處理一下下面的表格:
下載原始表格(請右鍵單擊,然后“目標另存為”)
完成以下任務:
①求出各種能源歷年來所占的平均比重
②用不同的背景色區分出各個年份的數據來,編輯數據表,使其更美觀
③用線性圖比較每一種能源的歷年變化情況,用餅形圖表示出每一年的能源使用比例
④根據表格制作出統計報告,說明歷年來能源的使用情況
七、遇到困難可以請教周圍同學或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