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自信(精選2篇)
增強自信 篇1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教案設計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是指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組織各種活動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一種教育活動。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是學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是目前我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切入點。只有廣泛開展這項活動,使它成為學生在校活動的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更好地促進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地發(fā)展,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 如何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設計呢?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設計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只有具備明確具體的目標,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才能成為有效的教育活動。第二,活動的選題首先要考慮是否與學生的年齡特征、成長密切相關,是否能得到學生的認同。其次是選題須小,從小問題、小角度人手,利于操作落實,利于挖掘問題的深度,促進學生對該問題的認識和理解,達到以小見大的目的。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方案的設計要堅持以發(fā)展性目標為主,要采取積極的教育措施,以達到提高全體學生的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fā)他們的潛能,促進其心理健康發(fā)展的目的。第四,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是防患于未然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就好比體育活動,開展體育活動是為了增進人的身體健康意識,增強體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則是為了增進人的心理健康意識,促進人的心理鍛煉,提高心理素質水平,兩者在促進人的發(fā)展方面是一致的。第五,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設計要有趣,形式多樣、生動活潑。心理學研究表明,有趣的事物容易引起人們積極的行為反應,要使心理健康教育成為學生歡迎的班級活動,教育方案的設計就要考慮趣味性的因素。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趣味性主要表現(xiàn)在不拘泥于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以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啟發(fā)、誘導學生,如游戲、角色扮演、行為訓練等學生感興趣的活動。這樣的活動,沒有教條的束縛,沒有僵硬的說教,更多的是學生興奮的參與,它有利于消除學生對傳統(tǒng)教育的戒備和逆反心理,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啟迪。 以下就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設計應遵循的基本原則,針對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的問題進行心理輔導的教案設計:培養(yǎng)自信心的團體輔導教案 活動主題: 培養(yǎng)自信心的團體輔導 活動目的: 1、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 2、通過訓練逐步消除學生的自卑心理。 3、指導學生學習培養(yǎng)自信心的方法。 準備工作: 1、進行自信心測試:“自信心自測”、“自信程度自評”。 2、關于氣質的心理健康輔導。 3、進行團體活動分組。 4、制作輔助課件。
活動過程:一、了解自卑心理 請同學們通過以下對話形象地了解自卑心理現(xiàn)象。 課件一:自卑的心理現(xiàn)象(錄像片斷) 對話: 甲:“你怎么不去參加外語朗誦比賽?” 乙:“我怎么能行呢?” 這段對話說明什么問題? 學生:這表現(xiàn)出乙缺乏自信,自卑。 教師:自卑心理就是還沒有開始做某件事時就已斷定自己不行的情緒,它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有很大的危害。二、自卑的危害 課件二: l、自卑心理使人感到自己事事不如人,又沒有勇氣趕上去,悲觀失望、消極處事,十分不利于人們的身心健康。 2、自卑心理從自我懷疑和自我壓抑開始,以自我消沉和自我埋沒而告終,過于自卑等于自我毀滅。 既然自卑的危害如此之大,我們必須沖破自卑的束縛,消除自卑心理,培養(yǎng)自信的心理品質。三、消除自卑、培養(yǎng)自信 教師:要消除自卑,必須了解自卑產生的原因,才能對癥下藥。 (-)了解自卑產生的原因 課件三:身上帶著細鏈子的大象(圖)。 由此畫面引出心理學家關于大象的成長實驗:一只大象從小就被一根不太粗的鏈子鎖住,經過無數(shù)次努力都不能掙脫鏈子的束縛站起來。長大以后,它的力量足以掙脫鏈子了,然而它不再去努力。即使鏈子放在身上不加任何固定,它也木會去努力。這是為什么? 學生:因為小時候每一次想站起來都站不起來,他就形成了自己不行的認識。 教師:過去的行為結果告訴它自己不行。其實它現(xiàn)在行不行? 學生:行。 教師:這就形成了自我認識與現(xiàn)實自我之間的差異,這種差異必然產生“錯誤的肯定”。這種“錯誤肯定”是產生自卑的主要原因。產生“錯誤肯定”的原因很復雜,對人來說,除了行為結果之外,還有他人對自己行為結果的不恰當評價和反應。課件四: 產生自卑的原因: l、自我認識與真實自我之間存在差異。
[1] [2] 下一頁
<
增強自信 篇2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教案設計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是指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組織各種活動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一種教育活動。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是學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是目前我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切入點。只有廣泛開展這項活動,使它成為學生在校活動的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更好地促進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地發(fā)展,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
如何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設計呢?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設計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只有具備明確具體的目標,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才能成為有效的教育活動。第二,活動的選題首先要考慮是否與學生的年齡特征、成長密切相關,是否能得到學生的認同。其次是選題須小,從小問題、小角度人手,利于操作落實,利于挖掘問題的深度,促進學生對該問題的認識和理解,達到以小見大的目的。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方案的設計要堅持以發(fā)展性目標為主,要采取積極的教育措施,以達到提高全體學生的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fā)他們的潛能,促進其心理健康發(fā)展的目的。第四,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是防患于未然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就好比體育活動,開展體育活動是為了增進人的身體健康意識,增強體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則是為了增進人的心理健康意識,促進人的心理鍛煉,提高心理素質水平,兩者在促進人的發(fā)展方面是一致的。第五,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設計要有趣,形式多樣、生動活潑。心理學研究表明,有趣的事物容易引起人們積極的行為反應,要使心理健康教育成為學生歡迎的班級活動,教育方案的設計就要考慮趣味性的因素。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趣味性主要表現(xiàn)在不拘泥于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以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啟發(fā)、誘導學生,如游戲、角色扮演、行為訓練等學生感興趣的活動。這樣的活動,沒有教條的束縛,沒有僵硬的說教,更多的是學生興奮的參與,它有利于消除學生對傳統(tǒng)教育的戒備和逆反心理,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啟迪。
以下就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設計應遵循的基本原則,針對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的問題進行心理輔導的教案設計:
培養(yǎng)自信心的團體輔導教案
活動主題:
培養(yǎng)自信心的團體輔導
活動目的:
1、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
2、通過訓練逐步消除學生的自卑心理。
3、指導學生學習培養(yǎng)自信心的方法。
準備工作:
1、進行自信心測試:“自信心自測”、“自信程度自評”。
2、關于氣質的心理健康輔導。
3、進行團體活動分組。
4、制作輔助課件。
活動過程 :
一、了解自卑心理
請同學們通過以下對話形象地了解自卑心理現(xiàn)象。
課件一:自卑的心理現(xiàn)象(錄像片斷)
對話:
甲:“你怎么不去參加外語朗誦比賽?”
乙:“我怎么能行呢?”
這段對話說明什么問題?
學生:這表現(xiàn)出乙缺乏自信,自卑。
教師:自卑心理就是還沒有開始做某件事時就已斷定自己不行的情緒,它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有很大的危害。
二、自卑的危害
課件二:
l、自卑心理使人感到自己事事不如人,又沒有勇氣趕上去,悲觀失望、消極處事,十分不利于人們的身心健康。
2、自卑心理從自我懷疑和自我壓抑開始,以自我消沉和自我埋沒而告終,過于自卑等于自我毀滅。
既然自卑的危害如此之大,我們必須沖破自卑的束縛,消除自卑心理,培養(yǎng)自信的心理品質。
三、消除自卑、培養(yǎng)自信
教師:要消除自卑,必須了解自卑產生的原因,才能對癥下藥。
(-)了解自卑產生的原因
課件三:身上帶著細鏈子的大象(圖)。
由此畫面引出心理學家關于大象的成長實驗:一只大象從小就被一根不太粗的鏈子鎖住,經過無數(shù)次努力都不能掙脫鏈子的束縛站起來。長大以后,它的力量足以掙脫鏈子了,然而它不再去努力。即使鏈子放在身上不加任何固定,它也木會去努力。這是為什么?
學生:因為小時候每一次想站起來都站不起來,他就形成了自己不行的認識。
教師:過去的行為結果告訴它自己不行。其實它現(xiàn)在行不行?
學生:行。
教師:這就形成了自我認識與現(xiàn)實自我之間的差異,這種差異必然產生“錯誤的肯定”。這種“錯誤肯定”是產生自卑的主要原因。產生“錯誤肯定”的原因很復雜,對人來說,除了行為結果之外,還有他人對自己行為結果的不恰當評價和反應。
課件四:
產生自卑的原因:
l、自我認識與真實自我之間存在差異。
2、人與人之間的天賦差異被看得太神秘。
教師:多數(shù)認為自己不行的人,其實并木是真的不行。使他們產生這種心理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們把人與人之間的天賦差異看得太神秘,事實并非如此。根據(jù)我國心理學家對20萬人進行的調查結果表明:智力特別高的人約占千分之三,智力特別低的人也約占千分之三,而絕大多數(shù)正常人的天賦都是相差無幾的。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表現(xiàn)出來的智力和能力有較多的差異,這并非天賦的差別所造成,而是有多種原因的。有自信心、努力程度和方法等主觀原因,也有環(huán)境、
機遇等客觀原因,其中主觀原因起主要作用。因此,任何一個正常的人都沒有自卑的理由。道理雖是這樣的,但長期以來形成的“錯誤肯定”和錯誤認識很難一下子改變,他們的影響也很難一下子消除,需要一個過程,需要一定的努力,需要學習一定的方法。
(二)培養(yǎng)自信的方法
1、端正認識: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不要一味與人比高低,不要過分敏感他人對自己的評價。
課件五:凡·高的畫《星光燦爛》
教師:請同學們談談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到美嗎?(鼓勵學生大膽講出自己真實的感受)
學生:月亮、旋風、烈火、村莊、樹林等;不美。
教師這時再告訴同學們這是凡·高創(chuàng)作的世界名畫《星光燦爛》,因為它的調色技術很高超而被藝術鑒賞家們推為世界名作。畫是由很多元素組成的,如:色彩、構思、形象、寓意等等,只要某一方面或某幾方面突出就可能成為好作品。人和畫一樣,也是由許多元素構成,只要某一方面或某幾方面出色就可能成為杰出的人。緊接著請同學們思考一下自己最突出的優(yōu)點,準備做下面的訓練活動。
2、訓練活動
活動一:目光炯炯
要求:兩人對坐,目光對視一分鐘,輪流說出自己的一個優(yōu)點,態(tài)度肯定,大聲說三遍。
繼續(xù)對視,輪流請求對方做某事或借東西。一分鐘內以各種方式要求對方,對方則反復拒絕。注意體會感受。
課件六:
討論提綱:
1、說優(yōu)點時每一遍的感覺有什么不同?
2、一次一次地遭到拒絕,心情如何?
3、拒絕別人時有何感受?
4、今后的學習、工作中,你打算采取什么樣的態(tài)度對待別人?
學生:說優(yōu)點時感到一遍比一遍自信;一次次地被拒絕,心情很不好;拒絕別人時,覺得對不起別人;以后在不喪失原則的前提下要盡力幫助別人,等等。
教師:你拒絕別人時覺得對不起別人,別人拒絕你時他是不是也有這種感覺呢?當你一再要求他時,他可能會不好意思,如果你再堅持一會兒,他可能就答應你了。做事要有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決心。
活動二:優(yōu)點轟炸
要求:小組成員輪流被別人指出優(yōu)點,每個人只對被談論者指出一個確實存在的優(yōu)點,被談論者只允許靜聽,不必做任何表示。注意體會被大家指出優(yōu)點時的感受。
課件七:討論提綱
l、被大家指出優(yōu)點時有何感受?
2、是否有一些優(yōu)點是自己以前沒有意識到的?是否加強了對自身優(yōu)點、長處的認識?
3、指出別人的優(yōu)點時你有何感受?
學生:被別人指出優(yōu)點時感到很高興;大家指出的大多數(shù)優(yōu)點和我以前認識到的完全一致;有許多優(yōu)點是我以前沒有發(fā)現(xiàn)的,這使我加強了對自身優(yōu)點和長處的認識;指出別人的優(yōu)點時,我會想這一點我不如他,應該向他學習,等等。
課件八:
培養(yǎng)自信的初級方法是:
1、不要過分敏感他人對自己的評價,重要的是相信自己和客觀地認識自己。
2、集中注意力于自己的優(yōu)點并積極發(fā)揚它們。
課件九:
“將自己的每一條優(yōu)點都列出來,用贊美的眼光去看它們,經常看,最好能背下來。通過集中注意于自己的優(yōu)點,你將在心理上樹立信心:你是一個有價值、有能力、與眾不同的人。”——羅伯特·安東尼
教師:集中注意于優(yōu)點和長處,對自己是一種積極暗示,有利于成功。比如我們剛學會騎自行車時,如果看見路上有一塊磚,常常會眼睛盯著磚,心里想著千萬別撞上去,結果往往就會撞上去。但如果我們把目光投向磚頭以外的路上,心里想著一定要騎到沒有磚的路上,結果大多不會撞到磚上去。這就是消極暗示和積極暗示的不同作用,羅伯特·安東尼的這段話可以幫助我們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學會積極暗示。
學生:這段話說得雖然有道理,但也不能忽視缺點。在注意優(yōu)點時,不能忘記克服缺點。
教師:在培養(yǎng)優(yōu)點時確實需要克服很多以往的不良習慣。請同學們雙手交叉,看看自己是左手的拇指在上還是右手的拇指在上。然后請同學們用相反的方式交叉雙手,大家有什么感覺?
學生:別忸。
教師:要改變一個如此小的習慣動作都感到困難,要克服缺點、消除自卑、培養(yǎng)自信會遇到更多的困難,需要我們較長時間的努力,才能達到目的。心理學的實驗表明,一個習慣的養(yǎng)成,至少需要多天的努力。
課后活動
列出自己的每一條優(yōu)點,天天以贊賞的眼光去看它們,堅持一個月,爭取養(yǎng)成積極暗示的思維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