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教學法的實踐探
2.2 課 前 準 備 好 問 題 及 發 問 順 序
在備 課 時 , 教 師 應 根 據 教 學 內 容 和 學 生 的 認 知 水 平 , 準 備 好 主 要 問 題 及 提 問 順 序 。 應 擬 出 有 嚴格 邏 輯 順 序 的 問 題 提 綱 , 一 般 不 可 脫 離 教 學 內 容 隨 意 提 問 。 對 學 生 的 回 答 問 題 要 有 預 見 性 ,充 分 估 計 可 能 出 現 的 問 題 和 困 難 , 并 據 此 準 備 好 解 決 措 施 。
2.3 要 善 問 、 善 導
《學 記 》 中 提 出 "善 問 者 如 攻 堅 木 , 先 其 易 者 , 后 其 節 目 ” 。 即 提 問 應從 易 到 難 , 由 淺 入 深 , 難 易 適 度 。 善 問 即 提 出 的 問 題 要 具 體 明 確 , 不 可 含 糊 其 辭 ; 要 準 確 ,不 要 誤 導 ; 要 有 趣 味 性 、 啟 發 性 ; 要 難 度 適 宜 。 善 導 即 當 問 題 提 出 后 , 要 善 于 啟 發 學 生 利 用他 們 已 有 的 知 識 經 驗 進 行 分 析 、 思 考 , 因 勢 利 導 , 引 導 學 生 一 步 一 步 地 去 獲 取 新 知 識 。
美國 學 者 韋 倫 曾 提 出 了 以 下 發 問 技 術 :
● 設 計 標 志 功 課 結 構 和 方 向 的 關 鍵 問 題 。 一 項 任 務 至 少 一 個 問 題 , 可 根 據 學 生 回答 問 題 提 出 隨 機 性 的 問 題 。
● 清 楚 地 、 詳 細 而 精 確 地 表 述 問 題 。
● 使 問 題 適 合 學 生 的 能 力 水 平 。
● 按 照 邏 輯 的 和 循 序 漸 進 的 原 則 提 出 問 題 。
● 提 出 各 種 水 平 的 問 題 。
● 緊 隨 學 生 的 回 答 繼 續 發 問 。
● 在 學 生 回 答 之 前 提 供 思 考 的 時 間 。
● 鼓 勵 學 生 發 問 , 鼓 勵 學 生 發 表 不 同 見 解 , 以 培 養 創 新 精 神 。
2.4 面 向 全 體 學 生 提 問
教師 應 面 向 全 體 學 生 發 問 , 使 所 有 (至 少 大 多 數 )學 生 有 答 問 的 機 會 , 使 他 們在 各 自 的 基 礎 上 都 有 提 高 。 如 , 可 指 定 某 學 生 回 答 ; 鼓 勵 學 生 之 間 相 互 啟 發 ; 留 心 學 生 的 語言 、 表 情 、 行 為 的 暗 示 ; 創 造 有 利 于 學 生 參 與 的 環 境 等 。 要 注 意 "五 忌 ” : 忌 先 點 人 后回 答 ; 忌 要 學 生 齊 聲 回 答 ; 忌 不 分 對 象 提 問 ; 忌 急 躁 對 待 回 答 問 題 的 學 生 ; 忌 只 點 個 別 學 生 (差 生 或 優 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