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S版四年級下冊《米芾學書》教案(通用6篇)
語文S版四年級下冊《米芾學書》教案 篇1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觀其行。悟其神”所蘊涵的哲理。
3、讓學生感受到祖國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激發(fā)學生對祖國文化的熱愛。
4、認讀生字新詞。
教學重點
抓住米芾2次求學加以比較,使學生懂得學習書法要“勤”與“思”并重。不僅要觀其行,而且要悟其神,心領神會,才能學好。
教具準備:搜集書法作品。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yōu)秀教育資源網(wǎng)斐.斐.課.件.園):
一、導入新課
從課題入手,提出不懂的或想知道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板書課題)
學貴有疑,下面請同學們帶著疑問去讀課文,開動腦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去解決這些問題,看誰能有所得。
二、自學課文
讓學生反復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自己嘗試著解決質疑時提出的各種問題。不懂的詞語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查字典。
三、學生談感受
教師從學生的發(fā)言中進行提煉,引導學生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把握課文的重點。
1、談到米芾,讓學生介紹一下收集到的有關資料。
米芾簡介:字元章,是宋代書畫家。祖居山西太原,后遷至湖北襄陽。官至書畫學博士、禮部外郎,人稱“米南宮”,與蘇軾、黃庭堅、蔡襄合稱“宋四家”。
2、談到書指的是什么,簡介書法藝術方面的知識。
(書,指書法,本課指軟筆書法,它有楷書、行書、草書、隸書和篆書之分。)
指導學生初步認識五種書法形體。
3、讓學生對私塾先生和秀才進行比較。
(2人的教法不同,2人的師德不同。秀才因材施教,煞費苦心,想出妙計用紙貴的情牽動學書的線,使米芾自覺做到了“觀其行,悟其神”。突出秀才不僅具有高超的教學藝術,而且具有高尚的師德。)
4、對2次求學經(jīng)歷進行比較,進一步引導學生感悟“觀其行,悟其神”所蘊涵的哲理。
學習理解秀才的話:“學寫字不只是動筆,還要動心,不但要觀其行,還要悟其神,心領神會,才能寫好。”
教師小結:真正的書法藝術不僅在于形似,更重要的在于傳神,在于抓住字的神韻。
四、認讀生字新詞
芾、詣、帖、飾、竅、銘
五、作業(yè)
擴展練習:想一想,學了這篇課文,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有什么感受?以日記的形式寫下來。
板書設計
用心
觀其形
悟其神
米芾學書
學習也是同樣的道理
語文S版四年級下冊《米芾學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造詣、私塾、心領神會、銘記”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講述這個故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懂得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心去感悟,用心去領會,這樣才能有較快的進步。
【過程與方法】:學習細致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在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明白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心去悟,用心去領會。
教學難點
能用自己的話講這個故事,結合實際談所受的啟發(fā)。
教學準備
課前布置學生學生搜集與米芾相關的資料,了解米芾的書法成就。
教學過程
1 檢查準備情況,學生互相交流對米芾的了解。
2 老師出示提前準備的米芾作品,請同學們欣賞。
(在同學們的一片贊嘆聲中)老師說道:“這就是北宋書法家米芾的作品,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的課文就是米芾小時候學習書法的故事。”板書:米芾學書
引導學生從題目質疑激發(fā)閱讀興趣
看到題目后,你都想了解哪些內容呀?(米芾是怎樣學書法的;他有什么好的方法;他是怎樣練習書法的……)
那就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來讀讀書吧。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請同學們初讀課文。
自學提示:
(1)默讀課文,讀完后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把不懂的問題做上記號。一會在小組中解決。
2 指名讀課文。目的:檢查自學情況,糾正生字讀音。
3 指名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那你們覺得米芾小的時候是個怎樣的孩子呀?(刻苦、認真)
默讀課文,深入理解
米芾與秀才學書為什么能找到寫字的竅門?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從文中畫出相關語句,并在旁邊寫出自己的感受。
1 學生自己按要求默讀思考。
2 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讀書體會。
3 大聲朗讀畫出的語句。
交流時可引導學生抓住以下重點:
①秀才的智慧和苦心。
米芾與秀才學書學有所獲,但秀才并沒有教米芾怎樣寫字,他的智慧在于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那秀才隨便翻了翻”米芾的字,看似隨便,其實秀才在那一翻一看中就發(fā)現(xiàn)了米芾學字的癥結所在,同時也感覺到米芾是一個求學上進的人。于是米芾在那一瞬間就想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②米芾的上進和勤奮。
交流時引導學生抓住對米芾的語言、動作和神情描寫,重點理解以下幾點:①米芾開始跟私塾先生學書三年沒有長進,但米芾不甘心,還想學寫字;②米芾聽說秀才字寫得很好,就跑去求教;③雖然紙很貴,但米芾為了能寫好字,還是滿口答應,百般央求母親給他買紙;④認真琢磨字帖,把字帖上的字一個一個地都印進了自己的心里;⑤明白了寫字要用心,不但要關其形,還要悟其神。
談收獲,總結全文
1 學習了課文,我們知道了米芾小的時候是個刻苦練字的孩子,所以他長大了才能有這么大的成就。那你們還有哪些收獲嗎?
2 指名再讀秀才說的練字的竅門的一段話。
3 談談對秀才說的話的看法和理解。
拓展延伸
作業(yè):
1 聯(lián)系實際談談自己學完課后的體會,可以寫一寫讀后感。
2 運用秀才說的竅門練習寫一寫今天學的這兩個生字。
板書
米芾學書
刻苦
不只動筆,還要動心;
不但觀形,而且悟神。
語文S版四年級下冊《米芾學書》教案 篇3
教學設計理念:
《米芾學書》是小學語文S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講的是宋代的書畫家米芾小時候學習書法的故事。說明了“學寫字不只是動筆,還要動心,不但要觀其形,而且要悟其神,心領神會,才能寫好”的道理。
在設計本文教學時,我遵循的設計理念如下:
1.主體性理念。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自主識字、整體感知、合作研讀,拓展閱讀中理解文意,受到熏陶。使學習成為學生在獨學、互學中生成、發(fā)展、提升的過程。
2.簡約性理念。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我在設計教學時力求做到教學目標簡明扼要、教學環(huán)節(jié)簡潔自然、教學內容簡約精練、教學手段簡化實用。
3.高效性理念。希望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大多數(shù)學生能完成教學目標;教師的教學評價的激勵性強,能發(fā)揮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功能;當堂檢測時,學生學習的達標率高,能準確理解文意、進而認識自我,并受到情感熏陶。
教學目標:
1、會認“琢、枉、熟、竅”4個生字,能自主積累詞語。
2、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3、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悟其神”的意思。理解米芾學好書法的竅門。明白學習要掌握方法,堅持訓練,從而認識自我,受到情感熏陶。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內容,了解米芾是怎樣學好書法的。
教學難點:
理解學好書法的竅門,掌握學習的方法,認識自我,受到情感熏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題入手,導入新課
1、師板書:米芾學書
2、齊讀課題。
3、從課題中你知道了什么?你還想知道什么?
(米芾是怎樣學書法的?他有什么好的方法?他是怎樣練習書法的……那就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來讀讀書吧。)
二、自主初讀,整體感知
1 、學生自主初讀課文。
出示自學提示:
(1)、默讀課文,自主識字,把課文讀通、讀順。
(2)、讀完后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 、交流反饋
(1) 、出示生字詞(檢查自學情況,糾正生字讀音):
私塾、琢磨、竅門、不枉
莫名其妙、苦心孤詣、心領神會
(2)、指名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合作研讀,理解文意
師:米芾學習書法有什么好的方法?他的竅門是什么?
1、 出示合作學習(一)要求:
(1)、默讀課文,找出描寫寫字竅門的語句,并讀一讀。
(2)、簡要批注自己的理解或不懂的問題。
(3)、在小組中交流自己對秀才說的話的理解或不懂的問題。
2、交流匯報,提出小組內不能觖決的問題。
3、 出示合作學習(二)要求:
(1)、自由讀課文第13自然段。
(2)、結合課文第13自然段的內容談談你對“悟其神”的理解。
4、交流匯報,解決問題。
四、拓展閱讀,受到熏陶。
1、 你還知道哪些名人練字的故事?
2 、你的字寫得漂亮嗎?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五、當堂作業(yè),鞏固提高。
1 、給會認字注音
2、秀秀你本節(jié)課積累的詞語。(2——4個)
3、聯(lián)系實際談談自己學完課文后的體會,寫一寫讀后感。
附板書設計:
不只動筆,還要動心;
米芾學書
不但觀形,而且要悟神。
語文S版四年級下冊《米芾學書》教案 篇4
一、教材簡析:
《米芾學書》是五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本文講的是宋代的書畫家米芾小時候學習書法的事。說明米芾小時候是一個十分勤奮好學的孩子,同時也說明了“學寫字不只是要動筆,還要觀其形,而且要悟其神,心領神會,才能寫好字”的道理。
二、說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弄清米芾是怎樣學好書法的。學習米芾勤奮好學的精神。
2.讓學生了解學好書法的竅門。
3.會認“塾、琢、竅、枉”等4個生字
三、說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米芾是怎樣學好書法的。
2、學習米芾勤奮好學的精神。
四、說難點:
理解秀才說的關于寫字竅門的一段話。
五、說教學模式:
自主學習
六、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采用自主質疑法,合作解疑法,朗讀感悟法,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體現(xiàn)“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
七、說教學程序:
1、引導學生從題目激發(fā)閱讀興趣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⑴請同學們初讀課文。
自學提示:
①把課文讀通、讀順,讀完后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②自主悟讀,把不懂的問題提出來。
⑵指名讀相關段落。
⑶指名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那你們覺得米芾小的時候是個怎樣的孩子呀?
3、默讀課文,深入理解
⑴組織討論交流以下問題:
①私塾先生是怎樣教米芾學寫字的?
②秀才是怎樣教米芾學寫字的?
③米芾得到秀才的紙后是怎樣做的?
⑵在小組中交流秀才教米芾學寫字的竅門。
⑶從課文中找出秀才說的關于寫字竅門的一段話。弄清米芾是怎樣學好書法的。
4、談收獲,總結全文。
⑴學習了課文,我們知道了米芾小的時候是個刻苦練字的孩子,所以他長大了才能有這么大的成就。那你們有收獲嗎?
⑵指名再讀秀才說的練字的竅門的一段話。
5、拓展延伸
⑴聯(lián)系實際談談自己學完課問后的體會,也可以寫一寫讀后感。
⑵運用秀才說的竅門練習寫一寫今天學的生字。
語文S版四年級下冊《米芾學書》教案 篇5
【知識與技能】
1. 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弄清米芾是怎樣學好書法的。
2.加快閱讀速度,訓練學生在有效的閱讀時間內,提高閱讀能力和理解水平。
3. 反復訓練學生閱讀,讓學生了解學好書法的竅門。
4. 會認“琢、枉”等2個生字。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學習米芾勤奮好學的精神。
2引領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和思想內涵,使其懂得無論學東西還是做事情都必須用心去領悟。
3讓學生懂得只有掌握事情的要領及合理的方法才會有較快的進步和提高。
【過程與方法】
1、采取小組學習的方式,讀說結合的形式理解課文內容
2、了解米芾是怎樣學好書法的。
3、指導朗讀,采取點、線、面結合的形式使學生自然吸納新知識。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重難點】
在讀中感悟無論學東西還是做事情都必須用心去領悟,并聯(lián)系生活實際。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導入新課:
出示米芾的作品,請同學們欣賞。三幅書法作品透射出宋代書法大師的功力和水準。
在同學們的一片贊嘆聲中,老師說道:“這就是北宋書法家米芾的作品,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的課文就是米芾小時候學習書法的故事。”板書:米芾學書
二、引導學生從題目質疑激發(fā)閱讀興趣
看到題目后,你都想了解哪些內容?(米芾是怎樣學書法的;他有什么好的方法;他是怎樣練習書法的?)
那就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來讀讀書吧。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初讀課文。
自學提示:把課文讀通、讀順,讀完后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帶給你了怎樣的啟示?把不懂的問題做上記號。一會在小組中解決。
2指名讀課文。目的:檢查自學情況,琢、枉糾正生字讀音。采用“點、線、面”結合的形式強化字的正確讀音。操作手法點:出錯學生先讀正確,線:再找3名學困生正確讀音,學會生字,面:男生一組,女生一組互讀或全班齊讀,讀準字音。)
3指名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1、他曾經(jīng)跟一位私塾先生學寫字,學字三年沒有進展,先生還拿戒尺指著他讓他回家放牛,但他不甘心。第二次,跟一位秀才學寫字,秀才以五兩紋銀一張紙,“買紙教字”的方法讓米芾學書法,米芾也由起初的不解到最終成功的故事。
那你們覺得米芾小的時候是個怎樣的孩子呢?(刻苦、認真)
四、默讀課文,深入理解
秀才采取了什么樣的的方法讓米芾習字的呢?秀才是個怎樣的人呢?你是怎么理解的?帶給了你這樣的啟示?
1學生自己按要求默讀思考。
(秀才以五兩紋銀一張紙,買給米芾紙,在這樣的紙上寫字,讓米芾倍感壓力,令他感受到紙的珍貴,謹慎下筆,用心寫字。他懂得了學寫字不僅要動筆,還要動心,不但要觀其形,而且要悟其神,心領神會才能寫好。突出了學寫字方法的重要。秀才在臨走時也將五兩紋銀作為禮物還給了米芾,而米芾也深切的懂得了他的苦心。)
2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讀書體會。(無論學東西做事情都必須用心去領悟,掌握事情的要領和合理的方法才會有較快的進步和提高。)
3大聲朗讀畫出的語句。
五、談收獲,總結全文。
1學習了課文,我們知道了米芾小的時候是個刻苦練字的孩子,所以他長大了才能有這么大的成就。那你們還有哪些收獲嗎?
2指名再讀秀才說的練字的竅門的一段話。
3談談對秀才說的話的看法和理解。
六、拓展延伸:《王獻之學書》
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自幼聰明好學,在書法上專工草書隸書,也善畫畫兒。他七八歲時始學書法,師承父親。
有一次,王羲之看獻之正聚精會神地練習書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獻之手中的毛筆,獻之握筆很牢,沒被抽掉。父親很高興,夸贊道:“此兒后當復有大名。”小獻之聽后心中沾沾自喜。一天,小獻之問母親:“我只要再寫上三年就行了吧?”媽媽搖搖頭。“五年總行了吧?”媽媽又搖搖頭。獻之急了,沖著媽媽說:“那您說究竟要多長時間?”“你要記住,寫完院里這18缸水,你的字才會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會站得直立得穩(wěn)。
王獻之心中不服,但啥都沒說,一咬牙又練了5年,把一大堆寫好的字給父親看,希望聽到幾句表揚的話。誰知,王羲之一張張掀過,一個勁地搖頭。掀到一個 “大”字,父親現(xiàn)出了較滿意的表情,隨手在“大”字下填了一個點,然后把字稿全部退還給獻之。小獻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將全部習字抱給母親看,并說:“我又練了5 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親的字樣練的。您仔細看看,我和父親的字還有什么不同?”母親果然認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著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個點兒,嘆了口氣說:“吾兒磨盡三缸水,惟有一點似羲之。”獻之聽后泄氣了,有氣無力地說:“難啊!這樣下去,啥時候才能有好結果呢?”母親見他的驕氣已經(jīng)消盡了,就鼓勵他說:“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沒有過不去的河、翻不過的山。你只要像這幾年一樣堅持不懈地練下去,就一定會達到目的的!”
獻之聽完后深受感動,又鍥而不舍地練下去。功夫不負有心人,獻之練字用盡了18大缸水,在書法上突飛猛進。后來,王獻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紙背、爐火純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們稱為“二王”。
作業(yè):
1聯(lián)系實際談談自己學完課問候的體會,可以寫一寫讀后感。
2運用秀才說的竅門練習寫一寫今天學的這兩個生字。
七、板書設計:
米芾學書
刻苦
不只動筆,還要動心;
不但觀形,而且悟神。
語文S版四年級下冊《米芾學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了解“造詣、私塾、心領神會、銘記”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講述這個故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懂得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心去感悟,用心去領會,這樣才能有較快的進步。
【過程與方法】:學習細致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在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明白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心去悟,用心去領會。
【教學難點】:
能用自己的話講這個故事,結合實際談所受的啟發(fā)。
【教學準備】:
課前布置學生學生搜集與米芾相關的資料,了解米芾的書法成就。
教學過程:
一、自瀆課文,感知課文。
1、課文講了幾件事?哪幾件事?
2、指名回答。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初讀課文。
自學提示:
(1)默讀課文,讀完后說說課文主要講了哪一件事?
(2)把不懂的問題做上記號。一會在小組中解決。
2指名讀課文。目的:檢查自學情況,糾正生字讀音。
3指名說說: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求教——買紙——琢磨——寫字——分別)
那你們覺得米芾小的時候是個怎樣的孩子呀?(刻苦、認真)
四、默讀課文,深入理解
米芾與秀才學書為什么能找到寫字的竅門?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從文中畫出相關語句,并在旁邊寫出自己的感受。
1學生自己按要求默讀思考。
2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讀書體會。
3大聲朗讀畫出的語句。
交流時可引導學生抓住以下重點:
①秀才的智慧和苦心。
米芾與秀才學書學有所獲,但秀才并沒有教米芾怎樣寫字,他的智慧在于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那秀才隨便翻了翻”米芾的字,看似隨便,其實秀才在那一翻一看中就發(fā)現(xiàn)了米芾學字的癥結所在,同時也感覺到米芾是一個求學上進的人。于是米芾在那一瞬間就想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②米芾的上進和勤奮。
交流時引導學生抓住對米芾的語言、動作和神情描寫,重點理解以下幾點:①米芾開始跟私塾先生學書三年沒有長進,但米芾不甘心,還想學寫字;②米芾聽說秀才字寫得很好,就跑去求教;③雖然紙很貴,但米芾為了能寫好字,還是滿口答應,百般央求母親給他買紙;④認真琢磨字帖,把字帖上的字一個一個地都印進了自己的心里;⑤明白了寫字要用心,不但要關其形,還要悟其神。
五、談收獲,總結全文。
1學習了課文,我們知道了米芾小的時候是個刻苦練字的孩子,所以他長大了才能有這么大的成就。那你們還有哪些收獲嗎?
2指名再讀秀才說的練字的竅門的一段話。
3談談對秀才說的話的看法和理解。
六、拓展延伸
作業(yè):
1聯(lián)系實際談談自己學完課后的體會,可以寫一寫讀后感。
2運用秀才說的竅門練習寫一寫今天學的這兩個生字。
板書:
米芾學書
刻苦
不只動筆,還要動心;
不但觀形,而且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