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房兵曹胡馬》教學設計(精選6篇)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房兵曹胡馬》教學設計 篇1
一、揭示課題,引入新課:
1、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關于馬古詩,誰來讀讀課題?通過預習,你知道課題是什么意思嗎?
2、古人對馬可謂情有獨鐘,不論是叱咤風云的將士,還是尚武弄墨的文人,都與馬結下了不解之緣,吟詠駿馬的佳作不勝枚舉。詩人杜甫又是怎樣描寫房兵曹的這匹胡馬的呢?
二、預習古詩,整體感知:
1、請你認真聽老師讀這首詩,一邊聽一邊想,這匹馬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范讀。
2、遠觀胡馬,它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們走近些,再去看看吧。請你自己好好讀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把詩句讀通順。
3、指名讀。齊讀。
三、品味古詩,感受意境:
1、讀了這么幾遍詩了,那胡馬到底來自何處呢?大宛是個什么地方?
2、傳說大宛產一種汗血寶馬,日行千里,奔跑的時候脖子上會流出像血一樣鮮紅的汗水。為了得到它,漢武帝曾兩次派兵遠征西域。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傳》里也寫到了汗血寶馬。房兵曹的胡馬雖然沒有這樣神奇,卻也是一匹良駒。我們來看看胡馬什么樣。
3、請你找出描寫胡馬樣子的詩句,好好讀一讀,再用自己的話說給同桌聽。
4、指名匯報。這匹馬瘦骨棱棱好比山峰,怎么能稱得上是一匹駿馬呢?和杜甫同一時代的詩人李賀告訴了我們答案。
5、(出示《馬詩》)請四人小組的組長帶領組員一起學習這首詩。先自讀《馬詩》,再根據下面的注釋說說詩句的意思。然后交流你對這首詩的理解。
6、指一小組匯報。
7、通過這首《馬詩》的補充學習,我們不難發現,古人選馬以兩耳豎立,骨骼清峻挺拔者為上品。這里的“瘦”并非瘦骨嶙峋,而是指胡馬體態俊健。讓我們帶著贊嘆之情,一起來讀讀描寫胡馬樣子的詩句。
8、這樣一匹駿馬跑起來什么樣呢?這里的“入”字可否換成“吹”或者別的字?我們來看這樣一組畫面。
你看到了什么?
駿馬疾馳,似奔雷、似閃電,“入”字形象地將一匹夾裹著凌厲之風的駿馬帶到我們面前,讓我們不能不感嘆,詩人用筆之妙啊!9、詩人用短短的兩句就將胡馬之神之靈寫得入木三分。來,我們一起來讀讀第一二句詩。面對這樣一匹駿馬,杜甫感嘆道——
10、這一句是什么意思呢?
一匹戰馬竟然可以讓主人將生死托付給它,這是怎樣一種感情啊!我不由得想到了《三國演義》中那匹赫赫有名的赤兔馬。這馬渾身上下火紅,只有四蹄雪白。人們說: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極言這匹馬之神勇。但赤兔馬在主人關羽死后,極度悲傷,數日不食而死。少年時候,每讀到這個故事,我都會被馬對主人的忠誠所打動。那么你在課外閱讀中,又有哪些馬兒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請拿出你的摘錄筆記,和我們一起分享吧。
11、馬是忠誠的,馬是高貴的,馬是將士最值得信任的伙伴。所以杜甫感嘆——
12、杜甫還想對房兵曹說——(指名讀)。
他想說什么?房兵曹有這樣的好馬,當然可以橫行萬里為國立功。你知道嗎?此時年僅29歲的杜甫更渴望騎上這樣的駿馬馳騁沙場、殺敵建功!我相信,當你了解了詩人的遠大志向后,再讀最后一句,一定會讀出不一樣的味道。誰來讀?全班讀。
13、詩歌的前兩句主要是通過描寫馬的外形特點來刻畫馬的神駿,詩歌的后兩句則是通過轉寫馬的品性來抒發自己的豪邁情懷。看到房兵曹擁有如此的好馬,詩人靈感勃發,創作出了這幅形神兼備的“胡馬”圖。千年之后再讀這首詩,我們仍然能深刻地感受到詩人的壯闊胸襟。讓我們一起用朗讀還原這副雄壯的“胡馬圖”,好嗎?
14、自古以來,人們對馬觀察之微、刻畫之細、感情之深,令人贊嘆。人們還將馬的印象延伸到藝術的各個領域,課前,你又收集到哪些關于馬的藝術品呢?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房兵曹胡馬》教學設計 篇2
知識廣角
一、連一連,讓蜜蜂采到蜜。(字上加小蜜蜂,拼音上加花朵)
杜 甫 堪 驍 棱 絡 宛
xiāo fǔ dù kān léng luò wǎn
二、比一比,組詞語。
杜( )捕( )湛( )繞( )婉( )
吐( )甫( )堪( )驍( )宛( )
三、一字多音,比比看,誰最聰明。
yān( ) shì( )
燕 似
yàn( ) sì( )
趣味課堂
四、補充詩句,看誰填得又準又快。
1、大漠( ),( )。 選自《 》作者( )。
2、所向( ),直堪( )。( )有如此,萬里( )。這四句詩出自( )寫的《 》。
五、想想填填,寫出加點字詞的意思。
1、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何當: 走:
2、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
驍騰: 如此: 萬里:
試著想一想,這些詞語古今意思有什么不同?
拓展訓練
思維碰碰車
六、想想連連
《馬詩》 杜甫 雄心壯志,懷才不遇
《房兵曹胡馬》 李賀 積極進取,建功立業
七、你說我答
選擇一首詩和同伴們互問互答,內容可以是詩句中的重點字詞,詩句的意思,表達的主題等,開展個pk大賽,看看誰是誰是最后的勝利者。
把自己想要問其他同學的題目,寫在下面,先檢驗一下自己能不能答出來。
自由空間
八、課外尋詩
1、你還知道李賀描寫馬的詩句嗎?請你找一找,背一背,選擇自己喜歡的兩首抄寫在下面。
2、你還知道其他詩人描寫馬的作品嗎?找找讀讀,把自己喜歡的內容摘錄在下面吧!
九、朗讀屋
學完了兩首詩,你認為自己誦讀的水平怎么樣?回家后,把這兩首詩誦讀給你的父母聽聽,聽聽他們對你的評價吧!
今天的學習結束了,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
用筆寫出來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房兵曹胡馬》教學設計 篇3
教材分析
本篇課文中所選區的兩首古詩分別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的《房兵曹胡馬》和唐代著名詩人李賀的《馬詩》,這兩首詩都描寫了馬,與本單元的主題“馬”聯系緊密,但是雖然兩首詩都描寫了馬,卻有所不同,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從這方面入手,理解詩意。
教學目標
1.認識識字表生字,讀準發音,記清字形。
2.學會寫字表生字,能夠讀準發音、記住字形,用正確的書寫姿勢進行規范的書寫,把字寫美觀、工整、大方。
3.用多種方法熟讀古詩,體會兩首詩的相同與不同之處。
4.鼓勵學生細心閱讀,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體的內容來說明中心句的,體會這種寫法。
教學重難點
古詩的詩句以學生誦讀為主,朗讀要貫穿于教學的始終,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自悟詞句的大致意思,在自讀體會的基礎上合作學習,交流對語句的體會。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精彩兩分鐘:介紹有關馬的古詩或詩人。
目的:
1.調動學生已有的古詩積累,拉近學生與教材內容的距離。
2.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知曉有關作者的資料,為理解古詩的意境提供依據。
一、談話導入新課,出示課題
同學們喜歡馬嗎?你最喜歡馬的哪些方面?給大家說一說。通過這一階段的閱讀,馬在我們每個人心中都留下了美好的形象,今天我們來學習兩位著名的詩人筆下的馬,看看能為我們帶來哪些新的感受。(板書課題:古詩二首)
二、講授新課
1.交流預習情況。
(1)要注意的讀音:
大宛(wǎn ) 鋒棱(léng )
驍(xiāo)騰 堪 ( kān )
(2)易錯字:(學生書空練習書寫,加深印象。)
鉤 絡
(3)比一比,再組成詞語:(做成投影片,讓學生辨析組詞)
婉( )驍( )堪( )漠( )俊( )
宛( )饒( )湛( )摸( )峻( )
yān( ) sì ( )
燕 似
yàn( ) shì ( )
(4)讀課文:《古詩二首》
2.復習學習古詩的方法:
提問:我們學習古詩有哪幾步?
學生:知詩人——解詩題——明詩意——悟詩情。
3.按步驟學習第一首古詩《房兵曹胡馬》
(1)作者在什么時間和背景下寫的這首詩?
這是一首詠物言志詩。作品作于開元二十八年(740)或二十九年,正值詩人漫游齊趙,飛鷹走狗,裘馬清狂的一段時期。詩的風格超邁遒勁,凜凜有生氣,反映了青年杜甫銳于進取的精神。
(2)解釋課題:從題目中你了解了什么?
兵曹:兵曹從軍的省稱,是唐代州府中掌官軍防、驛傳等事的小官。姓房的兵曹為何人不詳。
胡:當時指西域。
(3)學生學習和交流,理解詩詞的意思:
a讀了這首詩,哪些地方讀懂了?
b還有什么問題沒有解決?
c誰能把全詩的意思給大家講解一下?
(學生相互交流,相互補充,老師適時點撥。)
大宛名:著名的大宛馬。
鋒棱:鋒利的棱角。形容馬的神駿健悍之狀。
竹批:形容馬耳尖如竹尖。
峻:尖銳。這是良馬的特征之一。
堪:可以,能夠。
托死生:把自身的生死委托給馬。指這種馬值得信賴,能保證人的生命平安。
驍騰:健步飛馳。
詩分前、后兩局部。前面四句正面寫馬,對馬作了形象的刻畫。是實寫。詩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傳神之筆為我們描畫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馬”。
作者筆下的馬給你什么印象?(這是一匹上等的良馬。)你們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生答)
它來自大宛(漢代西域的國名,素以產“汗血馬”著稱),自然非一般的馬可比。杜甫寫馬的骨相:嶙峋聳峙,狀如鋒棱,勾勒出神峻的輪廓。接著寫馬耳如刀削斧劈一般銳利勁挺,這也是良馬的一個特征。至此,駿馬的昂藏非凡已躍然紙上了,我們似見其咴咴噴氣、躍躍欲試的情狀。下面順勢寫其四蹄騰空、凌厲飛馳的雄姿就十分自然。“批”和“入”兩個動詞極其傳神。前者寫雙耳直豎,有一種挺拔的力度;后者不寫四蹄生風,而寫風入四蹄,別具神韻。從騎者的感受說,當其風馳電掣之時,好象馬是不動的,兩旁的景物飛速后閃,風也向蹄間呼嘯而入。
小結:詩人刻畫細致,維妙逼真。頷聯兩句以“二二一”的節奏,突出每句的最后一字:“峻”寫馬的氣概,“輕”寫它的疾馳,都顯示出詩人的匠心。這一局部寫馬的風骨,用的是大筆勾勒的方法,不必要的細節一概略去,只寫其骨相、雙耳和飛馳之態,因為這三者最能體現馬的特色。乘上奔馬而來,寫它縱橫奔馳,歷城過都,有著無窮廣闊的活動天地;它能逾越一切險阻的能力就足以使人信賴。這里看似寫馬,實是寫人,這難道不是一個忠實的朋友、勇敢的將士、俠義的豪杰的形象嗎?
提問:1、后四句寫出馬的什么?(品格)
2、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詩的前四句寫馬的外形動態,后四句轉寫馬的品格,用虛寫手法,由詠物轉入了抒情。
先用“驍騰有如此”總挽上文,對馬作概括,最后宕開一句:“萬里可橫行”,包括著無盡的期望和志向,將意境開拓得非常深遠。這一聯收得攏,也放得開,它既是寫馬奔馳萬里,也是期望房兵曹為國立功,更是詩人自身志向的寫照。
小結:這種蓬勃向上的精神用駿馬來表示確是最合適不過了。這和后期杜甫通過對病馬的悲憫來表示憂國之情,真不可同日而語。
三、作業
1.自由朗讀這首詩歌,進一步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背誦古詩《房兵曹胡馬》
一、同法學習第二首詩《馬詩》
1.這首詩是哪位詩人所寫?(唐代李賀)
《馬詩》原列第五首,借寫詠馬、贊馬或慨嘆馬的命運,來表示志士的奇才異質、遠大志向和不遇于時的感慨與憤懣,其表示方法屬比體。而此詩在比興手法運用上卻特有意味。
2.自由朗讀這首詩歌,理解詞義、詩意,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燕山:這里指燕然山。我國西北是產馬地區,“大漠” 、“燕山”本是馬的故鄉。
何當:什么時候才干夠。
絡腦:指馬轡頭。(轡(pèi):駕馭牲口的韁繩。)
快走:迅速地跑火痛快地跑。
清秋:天氣涼爽的秋天。
一、二句展現出一片富于特色的邊疆戰場景色,乍看是運用賦法:連綿的燕山山嶺上,一彎明月當空;平沙萬里,在月光下像鋪上一層白皚皚的霜雪。這幅戰場景色,一般人也許只覺悲涼肅殺,但對于志在報國之士卻有異乎尋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鉤”與“曉月當簾掛玉弓”(《南園》其六)匠心正同,“鉤”是一種彎刀,與“玉弓”均屬武器,從明晃晃的月牙聯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戰斗之意。作者所處的貞元、元和之際,正是藩鎮(地方割據勢力)極為跋扈的時代,而 “燕山”所暗示的幽州薊門一帶又是藩鎮肆虐為時最久、為禍最烈的地帶,所以詩意是頗有實際感慨的。思戰之意也有針對性。平沙如雪的疆場寒氣凜凜,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這兩句寫景實啟后兩句的抒情,又具興義。
三、四句借馬以抒情:什么時候才干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氣爽的疆場上奔馳,建樹功勛呢?《馬詩》其一云:“龍背鐵連錢,銀蹄白踏煙。無人織錦襜,誰為鑄金鞭?”“無人織錦襜”二句的慨嘆與“何當金絡腦”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馬當作良馬對待,以效大用。“金絡腦”、“錦襜”、“金鞭”統屬貴重鞍具,都是象征馬受重用。顯然,這是作者熱望建功立業而又不被賞識所發出的嘶鳴。
從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氣呵成,以“何當”領起作設問,強烈傳出無限企盼意,且有唱嘆味;而“踏清秋”三字,聲調鏗鏘,詞語搭配新奇,蓋“清秋”時草黃馬肥,正好馳驅,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駿馬輕捷矯健的風姿。
3.大面積指名朗讀,齊讀,練習背誦。
二、總結
1.學習了課文,你感受到了這兩首詩的相同與不同了嗎?
相同:(1)兩首詩都是寫馬的詩。
(2)都有詠物言志的特點。
不同:(1)兩首詩的內容不同。
(2)表達的思想感情不同。
三、交流學習的感受。
四、作業。
1.閱讀《同步閱讀文庫》相關篇目。
2.背誦課文并默寫。
3.收集馬的成語。
板書設計:
古詩二首
房兵曹胡馬 馬詩
唐朝 杜甫 唐朝 李賀
無空闊 托死生 何當金絡腦
驍騰有如此 萬里可橫行 快走踏金秋
1.引發學生運用學習古詩的方法在課前預習、自學的基礎上理解詩詞的意思。
2.尊重學生自學的差別,課上質疑、解答、點撥相結合,理解詩詞的字詞之意和全詩的意思。
3.通過對比理解作者從不同的角度入手表達自身的情感。倡議學生積極主動地拿起筆“用我手寫我心”。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房兵曹胡馬》教學設計 篇4
這是北師大小學語文第九冊的一首古詩,詩人杜甫把駿馬之靈之駿寫得入木三分、惟妙惟肖。后兩聯借寫胡馬的品格表達了對朋友的期望,更表達了詩人積極進取、建功立業的抱負。
如何讓學生更好地讀詩、吟詩、品詩。我首先讓學生粗略了解杜甫這一個偉大詩人的抱負及寫過的有關名句。接著讓學生借助工具書學詩文了解詩意。朗讀是古詩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學生在朗讀后兩聯拖拖拉拉,一點味道也沒有,沒有讀出詩人所寄托的鴻鵠之志。我突發一想,問學生:“杜甫看見如此好馬會對房兵曹說什么呢?”于是,我先讓學生練說,學生興趣盎然,一個個胸有成竹,爭先恐后地上臺表演。“杜甫”和“房兵曹”上臺了,同學們好奇地看著,認真地聽著,“你有這樣一匹好馬騎上它可以馳騁疆場生死無憂啊!”“是啊,這好馬可稱得上千里馬,所向無敵、無所畏懼!”“我要是有此駿馬,我將縱橫馳騁,為國效忠!”“杜兄,你的抱負志向讓我敬服!”……練說后,學生的朗讀得聲情并茂,后兩聯也詩句也讀出了詩人想報效祖國的豪情壯志!
詩文的學習在學生對話中進行,學生在輕松而愉悅的氛圍中學詩、呤詩、品詩,詩情詩韻在師生胸中涌動。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房兵曹胡馬》教學設計 篇5
房兵曹胡馬
杜甫
胡馬大宛名, 鋒棱瘦骨成。
竹批雙耳峻, 風入四蹄輕。
所向無空闊, 真堪托死生。
驍騰有如此, 萬里可橫行。
這是一首詠物言志詩。注家一般認為作于開元二十八年(740)或二十九年,正值詩人漫游齊趙,飛鷹走狗,裘馬清狂的一段時期。詩的風格超邁遒勁,凜凜有生氣,反映了青年杜甫銳于進取的精神。
詩分前后兩部分。前面四句正面寫馬,是實寫。詩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傳神之筆為我們描畫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馬”。它來自大宛(漢代西域的國名,素以產“汗血馬”著稱),自然非凡馬可比。接著,對馬作了形象的刻畫。南齊謝赫的《古畫品錄》提出“六法”,第一為“氣韻生動”,第二即是“骨法用筆”,這是作為氣韻生動的首要條件提出來的。所謂“骨法”,就是要寫出對象的風度、氣格。杜甫寫馬的骨相:嶙峋聳峙,狀如鋒棱,勾勒出神峻的輪廓。接著寫馬耳如刀削斧劈一般銳利勁挺,這也是良馬的一個特征。至此,駿馬的昂藏不凡已躍然紙上了,我們似見其咴咴噴氣、躍躍欲試的情狀,下面順勢寫其四蹄騰空、凌厲奔馳的雄姿就十分自然。“批”和“入”兩個動詞極其傳神。前者寫雙耳直豎,有一種挺拔的力度;后者不寫四蹄生風,而寫風入四蹄,別具神韻。從騎者的感受說,當其風馳電掣之時,好象馬是不動的,兩旁的景物飛速后閃,風也向蹄間呼嘯而入。詩人刻畫細致,維妙逼真。頷聯兩句以“二二一”的節奏,突出每句的最后一字:“峻”寫馬的氣概,“輕”寫它的疾馳,都顯示出詩人的匠心。這一部分寫馬的風骨,用的是大筆勾勒的方法,不必要的細節一概略去,只寫其骨相、雙耳和奔馳之態,因為這三者最能體現馬的特色。正如張彥遠評畫所云:“筆才一二,象已應焉,離披點畫,時見缺落,此雖筆不周而意周也。”(《歷代名畫記》)這就是所謂“寫意傳神”。
詩的前四句寫馬的外形動態,后四句轉寫馬的品格,用虛寫手法,由詠物轉入了抒情。頸聯承上奔馬而來,寫它縱橫馳騁,歷塊過都,有著無窮廣闊的活動天地;它能逾越一切險阻的能力就足以使人信賴。這里看似寫馬,實是寫人,這難道不是一個忠實的朋友、勇敢的將士、俠義的豪杰的形象嗎?尾聯先用“驍騰有如此”總挽上文,對馬作概括,最后宕開一句:“萬里可橫行”,包含著無盡的期望和抱負,將意境開拓得非常深遠。這一聯收得攏,也放得開,它既是寫馬馳騁萬里,也是期望房兵曹為國立功,更是詩人自己志向的寫照。盛唐時代國力的強盛,疆土的開拓,激發了民眾的豪情,書生寒士都渴望建功立業,封侯萬里。這種蓬勃向上的精神用駿馬來表現確是最合適不過了。這和后期杜甫通過對病馬的悲憫來表現憂國之情,真不可同日而語。
南朝宋人宗炳的《畫山水序》認為通過寫形傳神而達于“暢神”的道理。如果一個藝術形象不能“暢神”,即傳達作者的情志,那么再酷肖也是無生命的。杜甫此詩將狀物和抒情結合得自然無間。在寫馬中也寫人,寫人又離不開寫馬,這樣一方面賦予馬以活的靈魂,用人的精神進一步將馬寫活;另一方面寫人有馬的品格,人的情志也有了形象的表現。前人講“詠物詩最難工,太切題則粘皮帶骨,不切題則捕風捉影,須在不即不離之間”(錢泳《履園談詩》),這個要求杜甫是做到了。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 快走踏清秋。
《馬詩》是通過詠馬、贊馬或慨嘆馬的命運,來表現志士的奇才異質、遠大抱負及不遇于時的感慨與憤懣,一、二句展現出一片富于特色的邊疆戰場景色,乍看是運用賦法:連綿的燕山山嶺上,一彎明月當空;平沙萬里,在月光下象鋪上一層白皚皚的霜雪。這幅戰場景色,一般人也許只覺悲涼肅殺,但對于志在報國之士卻有異乎尋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鉤”與“曉月當簾掛玉弓”(《南園》其六)匠心正同,“鉤”是一種彎刀,與“玉弓”均屬武器,從明晃晃的月牙聯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戰斗之意。作者所處的貞元、元和之際,正是藩鎮極為跋扈的時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薊門一帶又是藩鎮肆虐為時最久、為禍最烈的地帶,所以詩意是頗有現實感慨的。思戰之意也有針對性。平沙如雪的疆場寒氣凜凜,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這兩句寫景實啟后兩句的抒情,又具興義。
三、四句借馬以抒情:什么時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氣爽的疆場上馳騁,建樹功勛呢?《馬詩》其一云:“龍背鐵連錢,銀蹄白踏煙。無人織錦襜,誰為鑄金鞭?”“無人織錦襜”二句的慨嘆與“何當金絡腦”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馬當作良馬對待,以效大用。“金絡腦”、“錦襜”、“金鞭”統屬貴重鞍具,都是象征馬受重用。顯然,這是作者熱望建功立業而又不被賞識所發出的嘶鳴。
此詩與《南園(男兒何不帶吳鉤)》都是寫同一種投筆從戎、削平藩鎮、為國建功的熱切愿望。但《南園》是直抒胸臆,此詩則屬寓言體或比體。直抒胸臆,較為痛快淋漓;而用比體,則覺婉曲耐味。而詩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鉤喻月,也是比;從一個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寫起以引出抒情,又是興。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見興,興中有比,大大豐富了詩的表現力。從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氣呵成,以“何當”領起作設問,強烈傳出無限企盼意,且有唱嘆味;而“踏清秋”三字,聲調鏗鏘,詞語搭配新奇,蓋“清秋”草黃馬肥,正好馳驅,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駿馬輕捷矯健的風姿,恰是“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杜甫《房兵曹胡馬》)。所以字句的鍛煉,也是此詩藝術表現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房兵曹胡馬》教學設計 篇6
教 學
內 容
古詩二首
教 學
時 數
共 2 課時
執
教
者
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能力:1熟讀古詩學會生字詞。
2在熟讀的基礎上整體感知大意。
3、初步認識詠物言志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1、熟讀成誦。
2、結合作者的生平經歷體會詩中所表達的志向與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在體會詩句表面意思的基礎上,體會詩人的感情,感受詩人積極進取,建功立業的抱負,和想要報效國家及對施展抱負的廣闊空間的渴望。
2、體會兩首詩雄壯豪邁及清冷大氣的不同風格。
教
學
重
難
點
重 點
熟讀古詩學會生字詞。
在熟讀的基礎上整體感知大意。
結合作者的生平經歷體會詩中所表達的志向與感情。
難 點
結合作者的生平經歷體會詩中所表達的志向與感情。
在體會詩句表面意思的基礎上,體會詩人的感情,感受詩人積極進取,建功立業的抱負,和想要報效國家及對施展抱負的廣闊空間的渴望。
2、體會兩首詩雄壯豪邁及清冷大氣的不同風格。
課件教具
準 備
ppt
分 課 時
第 1 課時
教學時間
2010 年 9 月 3 日
教學任務
教學《房兵曹胡馬》,學會生字,疏通詩句的大意,
結全作者生平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感情與志向并背本詩。
學 案 部 分
教 案 部 分
一、課前準備
1、 背誦有關馬的成語。
2、 齊讀課題
3、 交流作者生平與寫作背景。
二、讀古詩,理解詩意。
1、齊讀課題,說一說從課題中你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
一、課前參與
1、指導積累有關馬的成語
2、板書課題
3、補充整理作者生平經歷與本詩的寫作背景。
杜甫:字子美,寫出了許多反映現實,憂國憂民的詩篇,這些作品被稱為“詩史”,他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世人尊為“詩圣”,與李白合稱為“李杜”。分別代表著中國詩歌創作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兩大高峰。
本詩寫作時,作者年僅二十九歲,正是意氣風發,滿腔抱負之時。詩中寄托了他對未來的理想和熱情。
二、課上研討
學 案 部 分
教 案 部 分
2、完成下面的練習,并把答案寫在練習本上
a、讀通古詩,同桌互讀。
b、給下面的生字注音并組詞
宛( )棱( )堪( )
c、比較字形并組詞
鋒( )棱( )瘦( )蹄( )
峰( )凌( )搜( )帝( )
峻( )堪( )俊( )甚( )
d、理解下面詞語在詩句中的意思。
大宛:
鋒棱:
竹批:
堪:
驍騰:
橫行:
e:理解詩句的大意,小組交流。
f、讀詩填空。
這首詩的作者是——代著名詩人( ),這首詩一共有八句。前四句是對馬的 的描寫,是 寫(虛,實);
通過對馬的( )( )( )( )的描寫,為我們展現了一匹矯健神駿的寶馬形象。
后四句,是對馬的 的描寫,是 寫(虛,實)抒發了作者對胡馬的 ,表達了對馬的主人房兵曹的期望,更表達了詩人 的抱負。
三、互助交流。
小組交流學習成果,討論不同的意見,得出正確結論。
派代表進行小組交流。
四、課后延伸。
指導背誦。
讀古詩首先要會斷句,所以在學生初讀時,尤其要注意句子的停頓,給予適時的指導是很必要的。
其次,學習生字也是本課的重要任務之一,在教學之初,讀通的同時,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對不同要求的生字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學習。生字重在鞏固,所以還要在后面的學習中進行聽寫。
這幾個詞語與現代文的詞義有一定的區別,所以通過學生互助學習,先解決了它們才能疏通詩意。大宛是專有名詞,而鋒棱和竹批都是帶有比喻色彩的詞語,通過這些詞語可以很好的理解這匹馬的外形特點。而驍騰和橫行則表現了馬的性格和作者的抱負與期望。
理解詩意之后,整體把握詩句的意境,對詩句的寫作手法進行一次總結。
通過詩句中作者的感情的抒發,指導學生理解詠物言志詩的特點。
根據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點撥和小結。
反 思
要 點
分 課 時
第 2 課時
教學時間
2010 年 9 月 5 日
教學任務
教學《房兵曹胡馬》,學會生字,疏通詩句的大意,
結全作者生平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感情與志向并背本詩。
學 案 部 分
教 案 部 分
一、課前準備
1背誦有關馬的成語。
2齊讀課題
3交流作者生平與寫作背景。
二、讀古詩,理解詩意。
1、完成下面的練習,并把答案寫在練習本上
a、讀通古詩,同桌互讀。
b、找出下面的多音字的不同讀音并組詞。
似 ( ) 燕 ( )
( ) ( )
c、比較字形并組詞
鉤( )
釣( )
d、理解下面詞語在詩句中的意思。
鉤:
如:
似:
金絡腦
走:
e、理解詩句大意,集體交流。
f、讀詩填空。
這首詩的作者是——代著名詩人( ),這首詩一共有4句。前2句是對 的描寫,通過對( )( )的描寫,為我們展現了一幅 的戰場景象。在這兩句詩中,作者運用了( )的修辭手法。
后2句,是寶馬對 的期望,抒發了作者想要
的迫切心情。
三、互助交流。
小組交流學習成果,討論不同的意見,得出正確結論。
派代表進行小組交流。
四、拓展延伸。
1、背誦《馬詩》
課前參與
1、檢查有關馬的成語
2、板書課題
3、補充整理作者生平經歷與本詩的寫作背景。
李賀:字長吉,是個早熟的天才,也是個不幸的詩人,他因父親的名字而不能參加進士考試,不能實現自己的抱負,二十七歲就怏怏去世。他被稱為“詩鬼”。
指導完成練習。
多音字從字義去進行區分,可以讓學生在不同的語境中準確選擇出正確的讀音。
“似”的情況比較特殊,要重點強調。
這兩個形近字是最容易弄混的,要通過比較和反復記憶強化學習。
前兩句描寫的是清冷大氣的戰場景象,很明顯采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指導學生通過更多詩句的意思找出修辭手法。
在體會作者的感情時,結合生平經歷能使理解更容易一些,所以前面的背景材料這時可以適當提示一下。
學 案 部 分
教 案 部 分
2、這兩首詩都寫了馬,比較一下,這兩首詩有什么不同。
請同學們比較兩首詩的不同,兩首詩的內容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結合作者的生平體會一下其中表達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這兩首詩的不同是從內容和情感兩方面來考慮的。第一首詩作者以雄健的筆力刻畫雄健之馬。前四句都在描寫馬的雄健,是實寫有這樣的好馬當然可以橫行萬里為國立功,表現出詩人的情與志。李賀的《馬詩》描寫的是清冷大氣的場面,寫出了表態中的馬的蒼勁有力,通過“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表達了詩人想要實現理想的迫切心情。
反 思
要 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