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絲綢之路》教學設計(通用16篇)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絲綢之路》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3-08-19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絲綢之路》教學設計(通用16篇)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絲綢之路》教學設計 篇1

  學科名稱

  《絲綢之路》是小學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語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中的講讀課文。

  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45人,其中女生24人,男生21人,漢族學生19人,少數民族學生26人。該班大多數同學喜歡學習語  文,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思維敏捷、善于思考、語文綜合素質較好,同時也具備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學困生缺乏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學習興趣不濃,需要老師時常督促。

  教學內容分析

  該篇課文是本冊中的第一組課文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以西部的歷史文化為啟迪和主題,展現了西部歷史文化的繁榮和悠久,在本課中重點要讓學生領略該主題,使學生在學習表達方法的基礎上掌握這一點。

  教學目標

  1.認識“矗 凹”等七個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說出這條路被稱為“絲綢之路”的原因,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讓學生采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學會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從網上查閱關于絲綢之路的其他知識,能用簡潔的話介紹,從而培養他們的信息素養及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及難點學生理解絲綢之路的重要意義及絲綢之路的價值

  教學課時1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掛圖

  學生準備:搜集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導語:有一條路,東起我國的漢唐古都長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羅馬。這條路,承載了無數的駱駝與商旅;這條路,傳播了東方的古老文化;這條路,傳承了東西方的友誼與文明。它是東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讓我們一起隨著一座古樸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時空的阻隔,一起走近──絲綢之路。

  2.齊讀課題。

  3.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學生自由提問,板書比較主要的問題。如:為什么稱作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有什么價值或意義?對于比較簡單的問題可由學生互相解答)

  4.帶著同學們的問題,讀一讀課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檢查預習情況

  1.選擇一種你最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你特別喜歡的地方,或者讀得不太通順的地方多讀一讀。

  2.和同學交流一下你最喜歡的部分,讀給他聽一聽,如果能說說理由,就更好了。

  三、閱讀課文,交流體會

  (一)體會絲綢之路東西方物質文化交流的價值。

  1.出示句子:“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

  2.讀讀這個句子,你體會到了什么?

  3.你是怎樣理解“聯系”這一詞語的。文中描寫“我們”是怎樣“聯系”的?

  4.再讀文章,用筆勾一勾你認為有價值的地方。

  5.集體交流

  (預設:學生會找出中國使者和安息國互相交流的地方。找到中國使者為安息國帶去了“綾羅綢緞”,而安息國則將自已國家的”駝鳥蛋”,以及特色文化“魔術”、“雜技”等獻給了中國。如果個人學生沒有找到,可以再討論)

  (二)體會絲綢之路在東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1.安息國與中國在進行交流的時候,兩國人民都是怎樣的心情呢?小組內進行分角色朗讀,注意模仿一些動作與表情,體會一下兩國人民的心情。

  2.小組匯報表演,再讀文章。

  3.通過分角色朗讀,你體會到了兩國人民怎樣的心情?學生充分交流。

  (預設:學生通過文章對兩國人民一些動作表情的描寫,例如:安息國臣民等待時的“浩浩蕩蕩的大軍在邊境迎候”,剛出現駱駝隊時人們的“歡呼”“奏樂”“歡騰”。中國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滿面笑容”;安息國將軍的 “翻身下馬”“高興得連連點頭”等地方可以看出兩國的友好與融洽。)

  4.引讀:這一場景的實現,多虧了一條道路呀!──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

  (三)結合資料,深入理解

  1.其實,今天我們看到的這一幕,只是通過絲綢之路發生的一個小小的故事。這樣的故事還有好多好多。你還知道些什么呢?把你搜集的資料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

  2.交流小組內搜集到的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3.老師也有一個小小的資料和大家交流。由于公元前1世紀,古羅馬執政官愷撒,穿著中國絲袍進入劇場,轟動一時,從而,出現了中國的絲綢熱效應。從此以后羅馬城內的豪華市區,就設有專售中國絲綢的店鋪。而當時中國的絲綢,全部都是經過這一條道路進入羅馬城內的,而這絲綢之路的開辟者就是著名的──張騫。

  4.齊讀課文13自然段

  5.你有什么體會?

  6.再讀13自然段。

  7.回答課前兩個問題

  (1)為什么稱作絲綢之路?

  因為在這條道路上,主要的貿易物品是絲綢。

  (2)絲綢之路有什么價值或意義?

  絲綢之路是東西方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的通道。同時板書。

  四、小結

  古代的絲綢貿易,駱駝與商旅的情形,我們沒有機會再看到。而現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門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給我們講述著絲綢之路上那古老而美麗的故事。(出示掛圖)讓我們再來看看這一幕古老的風景,重溫那動人的一幕幕。齊讀第一自然段與最后一自然段。

  課堂練習

  絲綢之路

  東西方(    )交流之路

  東西方(    )交流之路

  東西方(    )交流之路

  作業布置

  1,抄寫詞語

  2,完成配套練習

  教學資料

  絲綢之路所經過的省區和文明遺址:

  新疆:樓蘭古城、維族大小部落的演變、絲綢之路 

  西藏:農奴制度下的王權統治、與中原王朝的聯系(唐的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和親,宋代的吐蕃國、清朝的宗教分  化、清廷對藏的管理。喇嘛教文化 )

  云南:宋朝時的云南大理國(元代又并入統一的國家版圖) 、少數民族的土司制度、云南與緬甸、泰國的雙邊關系

  貴州:夜郎文化、少數民族文化與自治

  四川:三星堆遺址、蜀巴文明、宜賓等地的酒文化、歷史遺跡(都江堰)

  甘肅:長城文化、敦煌、絲綢之路

  寧夏:西夏文明、絲綢之路

  陜西:十六朝古都(最著名的秦、漢、唐的國都)、先秦及封建社會早期的黃河流域文明

  自我問答

  在講授這篇課文時我主要讓學生以讀生情,在讀中感受西部歷史文化的悠久和繁榮同時也同時掌握課文的表達方式,但有一個問題難住了我:在課堂上學生反應遲鈍,對絲綢之路的歷史文化卻一竅不通,真是讓人犯難。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絲綢之路》教學設計 篇2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激發學生向往古代文明,熱愛祖國西部的情感。

  2、認識本課9個生字,積累新詞和優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帶著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通過上網或者去圖書館等方式,查詢絲綢之路名稱的由來、歷史變遷或人物故事等相關信息。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出示絲綢之路的相關風景圖片,配樂介紹:絲綢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被稱為是“上無飛鳥,下無走獸,復無水草”的蠻荒之路,可是自漢代張騫冒死開拓之后,這條崎嶇荒僻的道路上卻出現了隊隊商旅,悠悠駝鈴。從此,東方的文明古國和西方的許多國家便開始了不絕如縷的聯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近年來發起的“絲綢之路研究計劃”,把絲綢之路意味深長地稱作“對話之路”,當代的中國人稱它為“開放之路”。為什么稱它是“對話之路”“開放之路”呢?今天,我們就沿著這條絲綢之路,察看一番,感受一番。

  二、再讀課文,理清思路

  1、激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絲綢之路稱為“對話之路”,當代的中國人稱它為“開放之路”,那么,文中所寫的中國使者稱它為什么呢?

  2、學生尋讀課文,回答老師的提問。

  3、齊讀中國使者的話──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呀!

  4、進一步激疑:聽了這句話,你有什么想問的嗎?啟發學生多層面追問:為什么說這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系在一起了?聯系我們的僅僅是一條路嗎?中國使者為什么稱它為“偉大的路呢”?偉大體現在哪里?

  5、小組合作討論。要求擺出觀點,層次清晰地羅列事實以證明。

  6、鼓勵各小組陳述自己的觀點,教師在和學生的對話中相機梳理思路──友誼之路、商貿之路、文化之路、科學之路

  、深入讀文,把握主旨

  1、感受“友誼之路”。

  (1)自由讀課文描寫大漢國和安息國使節見面的部分,在原來小組同學發言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掘:兩國人民友誼體現在什么地方?

  (2)交流、生發。教師在對話中點撥:安息國(今伊朗)方面:迎候之遠──邊境線上;迎候之眾──感受“浩浩蕩蕩”的意思,讀出浩蕩的氣勢,然后引史實以佐證:20000多人;迎候之熱──表情、語言、動作、禮物、節目。大漢國方面:謙遜有禮──沒有盛氣凌人的傲慢;薄禮不薄──史料記載:西方宮廷皇族和貴族以穿絲綢服裝為時尚,絲綢與黃金在當時幾乎等價;羅馬國和安息國交戰,見安息帝國士兵身上穿的絲綢服裝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宛如天神,嚇得不知所措,結果潰不成軍。教師同時注意鼓勵學生不僅要理解正確,而且要讀出人物當時的感情。

  (3)小結:一條路,打通了隔膜,增進了了解,加深了友誼,這怎能不是一條偉大的路呢?有感情地再讀中國使者的話──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呀!

  2、感受經濟(科技)之路。

  (1)絲綢之路是偉大之路,除了因為這是一條友誼之路,還因為這是一條經濟之路、科技之路。

  (2)讀課文第十三自然段。

  (3)為什么說這是一條經濟之路、科技之路?

  (4)交流、生發。

  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可以向深層探究:為什么說將中國的養蠶、冶鐵等技術帶向國外,將國外的葡萄、核桃等食品帶到中國,就會促進經濟或者科技的發展呢?

  (5)有感情地朗讀。

  3、感受文化之路。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絲綢之路》教學設計 篇3

  師:對絲綢之路,我們以前了解的不多。讀了這篇課文,我們有了初步了解,請大家結合有關內容談一談你眼中的絲綢之路。

  生:我覺得絲綢之路是一條偉大的路。通過老師的介紹我知道絲綢之路所經之地,有白雪皚皚的崇山峻嶺,有一望無垠的荒漠戈壁和鹽堿沼澤。在當時生產和交通尚不發達的條件下,古代各國勞動人民、商旅、使者和僧侶等,冒著流沙、風暴、冰雪襲擊的危險,披荊斬棘才開通這條商路,對于加強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增進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作出了重大貢獻。

  師:文中哪兒具體寫明了絲綢之路的重大貢獻呢?

  生:早在公元前中國就跟歐亞國家有了交往,我們常吃的葡萄、黃瓜、菠菜等一開始是從這條路上被帶回中國的,獅子、犀牛、良馬這些動物也由這條路而來,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

  師:你說得好,讀得也不錯,讀出了對絲綢之路的贊嘆之情。誰再來說一說。

  生:古代中國在很多方面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在交易的過程中,中國輸出的是先進的技術,而其他國家輸出的則是動植物等。還有,公元前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非常有遠見。我為西部有這樣輝煌鼎盛的歷史而自豪。

  師:的確如此!當時的漢朝正處在繁榮時期,古都長安這個繁華的東方大都市,成了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在貿易中,又以中國的絲織品為主要商品。所以,絲綢之路上才出現了“使者往來不斷,商販不絕于旅”的情景。讓我們大家都來讀一讀這段,體會一下。

  生:我覺得公元前115年中西方交流的那一幕,更直接地表現了絲綢之路的偉大。我想請兩名同學跟我來分角色讀一讀這一部分。

  生讀。

  師:這一部分寫得非常生動,從中可以窺見兩國不同的文化與經濟發展,以及人民的友好。請大家在小組內都來分角色朗讀一下。

  生小組分角色朗讀。

  師:歷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張騫,投筆從戎的班超,西天取經的玄奘,都曾從這條路上走過,并永載史冊。請同學們課下搜集這些故事,在語文活動課上講一講。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絲綢之路》教學設計 篇4

  一、對句子的理解

  1、望著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當年絲綢之路上商旅不絕的景象,仿佛聽到了飄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駝鈴聲……

  絲綢之路的巨型石雕矗立在陜西省西安市玉祥門外,這里正是漢代古都長安,也是絲綢之路的起點,這座群雕是歷史的濃縮,是昔日繁華的見證。所以作者站在這里,“仿佛看到”“仿佛聽到”,自然而然地遙想起絲綢之路兩千年前輝煌的歷史。這也是作者寫作此文的動機觸點。

  這句還與課文的尾句“兩千多年后的今天,每當人們凝望‘絲綢之路’巨型石雕,無不引起對往日商貿、文化繁榮的遐想……”相呼應,使文章結構完整,渾然一體。

  2、中國使者拱手致謝,高興地說:“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呀!”

  中國使者的這句話點明了全文的中心。這條路將遠隔千里的中國與安息國聯系在了一起,使兩國人民友好往來,互贈禮品,進行經濟、貿易與文化的交流,所以中國使者才由衷地感嘆這是一條“偉大的路”。

  二、對詞語的理解

  栩栩如生:形容藝術形象非常生動逼真,像活的一樣。文中指絲綢之路的巨型石雕,那一峰峰駱駝與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飽滿,姿態各異,非常生動逼真(可結合插圖讓學生理解)。

  浩浩蕩蕩:水勢廣大的樣子,形容聲勢壯闊廣大。文中指迎候中國使節的安息國兵馬不計其數,顯得極有聲勢。萬余大軍,邊境守候,充分反映了安息國對中國來使的重視與尊重。

  五彩繽紛:顏色繁多,非常好看。文中指中國贈送的綾羅綢緞五顏六色,令人眼花繚亂。綾羅綢緞均為絲織品。絲綢之路的商品,以中國絲綢為主,在古代的中亞、西亞以至非洲、歐洲都被視為珍品。公元前4世紀,希臘人克特西阿斯就稱中國為“塞勒斯”,意即絲國。公元3世紀的一位羅馬作家說:絲國人制造寶貴的花綢,它的色彩像野花一樣美,它的質料像蛛絲一樣纖細。

  崇山峻嶺:高大陡峭的山嶺。絲綢之路橫貫歐亞,所經之地,有白雪皚皚的崇山峻嶺,有一望無垠的大漠荒野和鹽堿沼澤。文中用此詞意在說明路途遙遠。

  美輪美奐:輪,高大;奐,眾多。形容房屋高大華麗。文中用來形容我國的音樂、舞蹈、繪畫、雕刻等藝術,由于汲取了西方文化的長處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精美絕倫。

  遐想:漫無邊際地想象。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絲綢之路》教學設計 篇5

  一、給句子中標點

  1、( )來了( )來了( )安息國士兵歡呼起來( )

  2、兩千多年后的今天( )每當人們凝望( )絲綢之路( )巨型石雕( )無不引起對往日商貿文化繁榮的遐想( )

  3、我國的音樂( )舞蹈( )繪畫( )雕刻( )由于吸收了外來文化的長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美輪美奐( )

  二、填空  

  絲綢之路是古代(  )的通道。它東起我國的(  )(今陜西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  )。

  在通過這條漫漫長路進行貿易的貨物中,以產自我國的(  )最具代表性,“絲綢之路”因此得名。絲綢之路不僅是古代亞歐(  )的商貿大道,還是(  )的(  )之路。

  三、根據課文內容選擇正確的答案

  1、“這僅僅是張騫出使西域后,東西方交流的生動一幕。”“生動一幕”在文中指(  )。

  a.公元前138年,張騫出使西域的一幕。

  b.魔術師吞匕首的一幕。

  c.公元前115中國使者和安息國將軍會面交流的一幕。

  2、“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呀!”中國全都稱絲綢之路為“偉大的路”是因為(  )

  a.這條路的景象壯觀。

  b.這條路把兩個國家連起來了,使交通便利。

  c.這條路合兩個國家的人民友好往來,互贈禮品,進行文化交流。

  【參考答案】

  一、給句子中標點

  1、(“)來了(!)來了(!”)安息國士兵歡呼起來(。)

  2、兩千多年后的今天(,)每當人們凝望(“)絲綢之路(”、)巨型石雕(,)無不引起對往日商貿文化繁榮的遐想(……)

  3、我國的音樂(、)舞蹈(、)繪畫(、)雕刻(,)由于吸收了外來文化的長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美輪美奐(。)

  二、填空  

  絲綢之路是古代(橫貫亞歐)的通道。它東起我國的(漢唐古都長安)(今陜西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羅馬)。

  在通過這條漫漫長路進行貿易的貨物中,以產自我國的(絲綢)最具代表性,“絲綢之路”因此得名。絲綢之路不僅是古代亞歐(互通有無)的商貿大道,還是(促進亞歐各國和中國往來、溝通東西文化)的(友誼)之路。

  三、根據課文內容選擇正確的答案

  1、“這僅僅是張騫出使西域后,東西方交流的生動一幕。”“生動一幕”在文中指(c)。

  c.公元前115中國使者和安息國將軍會面交流的一幕。

  2、“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呀!”中國全都稱絲綢之路為“偉大的路”是因為(c)

  c.這條路合兩個國家的人民友好往來,互贈禮品,進行文化交流。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絲綢之路》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讀讀記記“矗立、戎裝、守候、鴕鳥、匕首、貿易、芝麻”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主要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燦爛的歷史,體會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發起了解西部歷史的興趣,交流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課文簡說:

  《絲綢之路》是一篇略讀課文。這篇課文以獨特的視角,生動描繪了兩千多年前中國與安息古國交流的一幕,再現了西部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說明了絲綢之路不僅是古代亞歐互通有無的商貿大道,還是促進亞歐各國和中國往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友誼之路。

  據史載,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至公元前115年),率300人使團到烏孫,又從烏孫分派副使赴大宛、康居、大月氏和大夏等國訪問。漢使到安息,安息國王派大將率2萬騎兵到東部邊境迎接。漢使回國時,安息還贈送大鳥卵(鴕鳥卵)、黎軒眩人(羅馬雜技藝人)給漢武帝。

  作者先描寫了矗立在陜西西安市的“絲綢之路”巨型石雕,然后由點及面、由情入理地闡明了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由群雕遐想到兩千多年前的情形,重點描寫了漢代張騫的副使與安息國將軍在邊境上互贈禮品的場面,展現了兩國不同的禮節、文化及經濟發展。課文描寫細膩生動,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栩栩如生。作者接著概述了絲綢之路對中西方國家經濟、貿易、文化的促進與繁榮所起的重大作用。最后一段與開頭相照應。

  課文生動再現了昔日絲綢之路上“馳命走驛,不絕于時月;商胡販客,日款于塞下”(《后漢書·西域傳》)的繁榮景象。文章結構清晰,語言生動,敘述情節具體可感,易于激起讀者對西部繁榮歷史的遐想。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絲綢之路對歷史上東西方國家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和增進各國人民間友誼所作的重大貢獻;二是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敘述順序和表達特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提高獨立閱讀的能力。

  教學本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體會絲綢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達方法,激發了解絲綢之路和西部歷史的興趣。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絲綢之路》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矗 凹”等七個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說出這條路被稱為“絲綢之路”的原因,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讓學生采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學會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從網上查閱關于絲綢之路的其他知識,能用簡潔的話介紹,從而培養他們的信息素養及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絲綢之路的重要意義

  教學難點

  絲綢之路的價值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掛圖

  學生準備:搜集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導語:有一條路,東起我國的漢唐古都長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羅馬。這條路,承載了無數的駱駝與商旅;這條路,傳播了東方的古老文化;這條路,傳承了東西方的友誼與文明。它是東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讓我們一起隨著一座古樸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時空的阻隔,一起走近──絲綢之路。

  2.齊讀課題。

  3.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學生自由提問,板書比較主要的問題。如:為什么稱作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有什么價值或意義?對于比較簡單的問題可由學生互相解答)

  4.帶著同學們的問題,讀一讀課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檢查預習情況

  1.選擇一種你最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你特別喜歡的地方,或者讀得不太通順的地方多讀一讀。

  2.和同學交流一下你最喜歡的部分,讀給他聽一聽,如果能說說理由,就更好了。

  三、閱讀課文,交流體會

  (一)體會絲綢之路東西方物質文化交流的價值。

  1.出示句子:“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

  2.讀讀這個句子,你體會到了什么?

  3.你是怎樣理解“聯系”這一詞語的。文中描寫“我們”是怎樣“聯系”的?

  4.再讀文章,用筆勾一勾你認為有價值的地方。

  5.集體交流

  (預設:學生會找出中國使者和安息國互相交流的地方。找到中國使者為安息國帶去了“綾羅綢緞”,而安息國則將自已國家的”駝鳥蛋”,以及特色文化“魔術”、“雜技”等獻給了中國。如果個人學生沒有找到,可以再討論)

  (二)體會絲綢之路在東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1.安息國與中國在進行交流的時候,兩國人民都是怎樣的心情呢?小組內進行分角色朗讀,注意模仿一些動作與表情,體會一下兩國人民的心情。

  2.小組匯報表演,再讀文章。

  3.通過分角色朗讀,你體會到了兩國人民怎樣的心情?學生充分交流。

  (預設:學生通過文章對兩國人民一些動作表情的描寫,例如:安息國臣民等待時的“浩浩蕩蕩的大軍在邊境迎候”,剛出現駱駝隊時人們的“歡呼”“奏樂”“歡騰”。中國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滿面笑容”;安息國將軍的“翻身下馬”“高興得連連點頭”等地方可以看出兩國的友好與融洽。)

  4.引讀:這一場景的實現,多虧了一條道路呀!──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

  (三)結合資料,深入理解

  1.其實,今天我們看到的這一幕,只是通過絲綢之路發生的一個小小的故事。這樣的故事還有好多好多。你還知道些什么呢?把你搜集的資料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

  2.交流小組內搜集到的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3.老師也有一個小小的資料和大家交流。由于公元前1世紀,古羅馬執政官愷撒,穿著中國絲袍進入劇場,轟動一時,從而,出現了中國的絲綢熱效應。從此以后羅馬城內的豪華市區,就設有專售中國絲綢的店鋪。而當時中國的絲綢,全部都是經過這一條道路進入羅馬城內的,而這絲綢之路的開辟者就是的──張騫。

  4.齊讀課文13自然段

  5.你有什么體會?

  6.再讀13自然段。

  7.回答課前兩個問題

  (1)為什么稱作絲綢之路?

  因為在這條道路上,主要的貿易物品是絲綢。

  (2)絲綢之路有什么價值或意義?

  絲綢之路是東西方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的通道。同時板書。

  四、小結

  古代的絲綢貿易,駱駝與商旅的情形,我們沒有機會再看到。而現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門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給我們講述著絲綢之路上那古老而美麗的故事。(出示掛圖)讓我們再來看看這一幕古老的風景,重溫那動人的一幕幕。齊讀第一自然段與最后一自然段。

  板書

  絲綢之路

  {東西方友誼交流之路

  東西方經濟交流之路

  東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絲綢之路》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矗、凹”等九個字詞。讀讀記記“矗立、戎裝、守候、鴕鳥、匕首、貿易、芝麻”等詞語。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2、能說出主要內容,含義深刻的句子的理解,了解西部燦爛的歷史,體會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發起了解西部歷史的興趣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能說出主要內容,含義深刻的句子的理解。

  【教學難點】含義深刻的句子的理解。

  【課前準備】 教師課件制作

  學生讀推薦材料和預習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導語:

  師:今天的這里,到處是沙漠,戈壁(課件沙漠),但昔日這兒卻延伸著一條繁華的絲綢之路。(課件出示地圖)這條路,東起我國的漢唐古都長安,向西一直延伸到歐洲的羅馬。是東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出示《西天取經》圖畫):玄奘經由絲綢之路,游歷三十多個國家。(出示《班超投筆從戎》圖畫)班超為了保護絲綢之路的暢通,放棄手中的筆成為一位將軍,在這條路上32年。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絲綢之路。

  2、齊讀課題。

  課文第一段是這樣寫的---(出示)

  一座古樸典雅的“絲綢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門外。那馱著彩綢的一峰峰駱駝,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飽滿,栩栩如生。商人們在這個東方大都市開了眼界,正滿載貨物返回故鄉。望著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當年絲綢之路上商旅不絕的景象,仿佛聽到了飄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駝鈴聲……

  (學生認讀,了解這一段內容)

  二、根據導讀提示,自主學習

  出示導讀

  讀讀下面的課文,想想課文講了哪些內容,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師:我請同學朗讀課文,把字音讀正確,如果不明白的詞語可以圈化出來。,邊聽邊思考導讀提示的第一個內容。

  (聽學生朗讀時,注意正確讀音)

  師:自由讀課文,看看課文寫了什么內容?

  生回答后,老師出示規范答案,學生再復述一次。

  作者先描寫了矗立在陜西西安市的“絲綢之路”的巨型石雕,遐想了兩千多年前漢代張騫的副使與安息國的將軍在邊境上互贈禮物的場面。還寫了絲綢之路對中西方國家經濟、貿易、文化的促進與繁榮所起的重大作用。最后一段與開頭照應。

  師:這些詞語在朗讀時容易出錯。請一起讀一讀。

  出示:

  矗立 美輪美奐 芝麻 商貿 匕首 鴕鳥 循著鈴聲 身著戎裝

  凹凸不平

  出示:給正確的解釋連線。糾正字音)

  栩栩如生:漫無邊際地想象。

  浩浩蕩蕩:高大陡峭的山嶺。

  五彩繽紛:形容建筑、藝術等華麗精美

  崇山峻嶺:水勢廣大的樣子,形容聲勢壯闊廣大

  美輪美奐:顏色繁多,非常好看

  遐想: 形容藝術形象非常生動逼真,像活的一樣。

  三、自學引導,體會句子含義

  (一)自主學習

  師:絲綢之路是一條怎樣的路呢?課文有一個句子告訴我們了!。出示:

  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

  請默讀思考:為什么這是一條偉大的路呢?

  (二)反饋交流

  1、感受“友誼之路”

  ⑴ 自由讀課文描寫大漢國和安息國使節見面的部分,在原來小組同學發言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掘:兩國人民友誼體現在什么地方?

  ⑵ 交流、生發:

  安息國臣民等待時的“浩浩蕩蕩的大軍在邊境迎候”,剛出現駱駝隊時人們的“歡呼”“奏樂”“歡騰”。中國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滿面笑容”;安息國將軍的“翻身下馬”“高興得連連點頭”等地方可以看出兩國的友好與融洽。

  教師在對話中點撥:

  安息國(今伊朗)方面:迎候之遠──邊境線上;迎候之眾──感受“浩浩蕩蕩”的意思,讀出浩蕩的氣勢,然后引史實以佐證:20000多人;迎候之熱──表情、語言、動作、禮物、節目。

  大漢國方面:謙遜有禮──沒有盛氣凌人的傲慢;薄禮不薄──史料記載:西方宮廷皇族和貴族以穿絲綢服裝為時尚,絲綢與黃金在當時幾乎等價;羅馬國和安息國交戰,見安息帝國士兵身上穿的絲綢服裝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宛如天神,嚇得不知所措,結果潰不成軍。

  教師同時注意鼓勵學生不僅要理解正確,而且要讀出人物當時的感情。

  ⑶ 小結:

  一條路,打通了隔膜,增進了了解,加深了友誼,這怎能不是一條偉大的路呢?有感情地再讀中國使者的話──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呀!

  2、感受經濟(科技)之路:

  師:絲綢之路是偉大之路,除了因為這是一條友誼之路,還因為是什么呢?請一位同學讀一讀第三自然段,把你們體會到的說一說。

  交流、生發,將中國的養蠶、冶鐵等技術帶向國外,將國外的葡萄、核桃等食品帶到中國,促進經濟或者科技的發展。

  3、感受文化之路:

  師:絲綢之路的偉大不僅體現了中國和各個國家之間的友誼,和促進經濟科技的發展。還有其他的作用。

  學生從“我國音樂、舞蹈、繪畫,由于吸收外來文化的長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美輪美奐。”感受絲綢之路的文化交流作用。

  (補充:楊貴妃是唐玄宗最寵愛的妃子,其善跳胡旋舞,說明了這種舞蹈在當時的風行。已故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向達先生曾撰有長篇論文《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我們可以從這篇史學名作中,一覽唐代長安的種種胡化景象。)

  ⑷ 小結:

  師:絲綢之路猶如一條彩帶,將古代亞洲、歐洲、非洲的古文明聯系在了一起,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在延綿的絲綢之路古道上,遺留下大量的文明古跡,傳達給人們的卻是超越國界和民族差異的精神共鳴,這怎能不是一條偉大的路呢?再次有感情地再讀中國使者的話──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呀!

  四、總結升華,領會現代意義。

  師:望著這座群雕,作者就仿佛看到了當年絲綢之路上商旅不絕的景象,仿佛聽到了飄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駝鈴聲;絲綢之路對古代經濟、文明的交流做出巨大貢獻。絲綢之路在祖國的西部,感召我們西部大開發,讓這片沙漠之地成為中國與中亞、西亞、和歐洲各民族友好往來日益密切的通道。 

  板書:

  絲綢之路

  友誼交流道路

  經濟發展橋梁

  文化傳遞紐帶

  補充故事:

  絲綢之路

  歷史上曾經記載過這樣一件事:有一次,古羅馬的愷撒大帝去劇場看戲。他身上那件絢麗奪目的長袍使所有的觀眾目瞪口呆。大家目不轉睛地盯著皇帝的新裝贊不絕口,連看戲都沒有心思了。一打聽,才知道那件漂亮的長袍是用中國絲綢制作的。

  從那以后,華麗的中國絲綢在歐洲各國出了名;用中國絲綢制作的衣服,成了最時髦、最講究的服裝;華麗的絲綢被譽為最珍貴的衣料,甚至和黃金等價。人們把中國叫做“賽里斯”,就是“絲綢之國”的意思。

  那時候,交通不便,沒有公路,沒有鐵路,沒有汽車和飛機。羅馬位于中國西邊七千多公里的地方,中間隔著茫無邊際的沙漠、冰雪覆蓋的高山和偏僻的荒野,自然條件非常惡劣。沿途還有強盜和野獸的襲擊。那么,中國絲綢究竟是怎么運到歐洲去的呢?

  原來,有一條橫貫亞洲、以絲綢貿易為主的古代商路。這條道路以我國當時的首都長安為起點,向西北延伸到地中海東海岸,輾轉到達羅馬各地。歷史學家稱之為“絲綢之路”。為了開辟這條道路,漢代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張騫獻出了畢生的精力。

  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把玉門關和陽關以西的地方籠統地稱為“西域”。公元前139年,張騫奉漢武帝的命令使西域,想聯合西域的國家共同抗擊匈奴。他帶著一百多人出發,渡過黃河,進入浩瀚的沙漠。他們依靠太陽和星星辨別方向,日夜兼程,想躲開剽悍的匈奴騎兵。但還是不幸被匈奴騎兵發現了。戰斗中,張騫一行人寡不敵眾,死的死,傷的傷,活下來的都當了俘虜。

  張騫被軟禁在草原上放牧牛羊,一舉一動都受人暗中監視。牧草由綠變黃,又由黃變綠;雁陣向南飛去,又從南方飛回,一轉眼,就是十一年過去了。張騫學會了匈奴話,和匈奴牧人融洽相處;同時默記地形、道路、牧場、沙漠、泉水、水井的分布情況。他耐心地、不露聲色地等待著,準備著。終于等到了一個機會,他們在一個黑夜里逃走了。張騫等人馬不停蹄,專揀人跡罕至的荒原前進。他們忍受著炎熱和干渴的煎熬,穿過沙漠戈壁,翻過帕米爾高原白雪皚皚的山嶺,終于到過了富饒的西域各國。

  公元前126年,歷盡千難萬險,出使西域十三年的張騫回到了長安。當初出發時的隨從只剩下了一個人。張騫向漢武帝介紹了西域各國的方位、人口、兵力、風俗、物產、相互關系以及對漢朝的態度等情況。聽了他的陳述,人們才知道,西域并不是王母娘娘和眾神居住的瓊瑤仙境,也不是傳聞中的流沙千里、草木不生的恐怖世界,那里有許多希望和漢朝友好通商的國家。于是漢武帝派張騫再次出使西域,聯合烏孫等國共同抗擊匈奴,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后來,漢朝政府在張騫走過的路上設置了四個郡,這條以長安為起點、經過河西四郡,一直通向印度、西亞乃至歐洲的交通要道——絲綢之路主暢通無阻了。中國的絲綢、鐵器以及灌溉技術、煉鋼技術和四大發明開始陸續西傳。西域的胡蘿卜、葡萄、汗血馬以及樂器、佛教、繪畫藝術也傳到了中國。“絲綢之路”成為促進亞歐交流和人類文明發展的紐帶。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絲綢之路》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了解絲綢之路的來歷及其開辟的意義,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2、運用金鑰匙介紹的方法默讀課文,為復述課文做準備。

  3、通過理解,體會過渡段的運用。

  教學重難點:

  通過對絲綢之路的來歷及其開辟意義的了解,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教學準備:教師:課件、相關資料;學生:收集資料

  一、談話導入

  1、 你知道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一些什么路?在20xx多年前,一位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就為我們開辟了一條千古不朽、享譽世界的路——絲綢之路。(板書課題)

  2、 釋題,讀“金鑰匙”,用金鑰匙的方法說說你想了解絲綢之路的哪些問題?

  (老師板書:什么叫絲綢之路?為什么要開辟絲綢之路?是怎樣開辟的?有什么意義?)

  3、瀏覽課文,看看這些內容都在文中的哪些自然段在講。

  二、 學習課文

  1、課文中哪一個自然段在告訴我們絲綢之路是一條什么樣的路?默讀。

  (學生交流,課件出示第4自然段。)

  2、你對絲綢了解多少?學生談收集的資料。(可結合學生帶來的絲綢直觀感受)

  課件展示(看到這么華麗的絲綢,你想說些什么?,瞧,羅馬帝王身著絲綢的高貴)

  3、絲綢不僅在中國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世界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瀏覽課文,看看文中哪些自然段在寫絲綢在世界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

  4、默讀1、2自然段,找出能體現中國絲綢在國外有很高的知名度的詞語和句子。

  (交流:“目瞪口呆”“贊不絕口”……“最時髦”“最講究”“最珍貴”“和黃金等價”……)

  5、此時,作為絲綢發源地的中國子孫,你的心情是怎樣的?讀出這種驕傲的語氣。

  (二)學習第3自然段。

  1、歐洲的羅馬帝國在我們國家的什么位置?(課件展示地圖)

  2、去羅馬帝國的路到底是一條什么樣的路?文中哪一個自然段在講?

  (女生讀,男同學思考:找出一個詞語概括路的特點,你是如何體會到的?

  課件展示地圖,段落,理解這條路環境惡劣,充滿艱辛與危險。)

  3、魯迅先生說: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那這樣一條危險的、遠隔萬里的道路是誰開辟的呢?(板書:張騫)哪句話在寫?哪些段落又在詳細寫?

  4、再讀第四自然段,看看第四自然段的內容與前后的內容有何聯系?是如何聯接的?

  (像這樣把前后的自然段連接起來的段落叫做過渡段,它的作用是承上啟下

  (三)學習5---7自然段

  1、張騫開辟這條道路的過程容易嗎?同學們在品德課上對這個故事已有所了解,誰能說一說?

  2、課文中都是怎么介紹的?默讀5----7自然段,思考:張騫在開辟絲綢之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如何面對的?你是如何體會到的?用——勾畫出來。

  3、學生交流:

  (1)“他渡黃河、過沙漠……日夜兼程……當了俘虜。”體會剛開始的條件的惡劣都不是真正的困難,遇到匈奴才是真正的困難。板書:日夜兼程當了俘虜

  (2)“他耐心地、不露聲色地等待著、準備著……”他的意志堅定,時刻都想著未完成的事業。板書:等待準備

  (3) “……逃走……忍受著炎熱和干渴的煎熬……”板書:逃走

  (4) “終于到達……”板書:到達

  (5)哪一個詞語最能概括他的這一路歷程?板書:“歷盡千難萬險……”

  (6)面對這長達13年的困難,張騫為什么還是那么堅定?是什么在支持著他?學習到這兒,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7) 一趟,張騫除了收獲面對困難的信心,還收獲了什么?

  (四)學習第8自然段。

  1、默讀思考:絲綢之路的作用是什么?在文中找一句能概括它作用的話,用——畫出來。

  (“絲綢之路”成為促進東亞歐交流和人類文明發展的紐帶。讀,“絲綢之路”是什么的紐帶?板書:交流與發展)

  2、自由讀:交流與發展在這一段中是如何體現的?交流的什么?(物產與文化)

  3、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這樣的交流嗎?如果沒有交流社會會怎么樣?(不會發展、停滯不前)因此,有了交流才有發展,才有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

  三、情感升華

  1、絲綢的出名源于“絲綢之路”,中國在世界上舉世聞名也源于“絲綢之路”。在古代,它是傳播友誼的道路,在今天,人們把絲綢之路看作是連結東西方文明的紐帶。近年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的“絲綢之路研究計劃”,把絲綢之路稱作“對話之路”,以促進東西方的對話與交流。對于中國人民來講,今天的絲綢之路,是開放之路,是奮進之路,是通向二十一世紀的光明之路。

  2、你還知道哪些與絲綢之路有關的知識,向同學們說一說?

  3、學習了《絲綢之路》,請你當一當導游,把絲綢之路的故事介紹給周圍的人聽。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絲綢之路》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的:

  1.會認九個生字,正確讀寫"古樸典雅、矗立、栩栩如生、飄忽、戎裝、不計其數、浩浩蕩蕩、高擎節杖、五彩繽紛、助興、美輪美奐、遐想"等詞語。

  2.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

  3.讀懂課文內容,指導學生從古絲綢之路的故事中體會當年東西方商貿、文化的交往和繁榮景象。

  4.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1.師生各自搜集古絲綢之路的圖片文字資料和其他相關資料。

  2.了解絲綢古道上的風土人情。

  3.閱讀段萬翰等編著的《世界五千年》。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理解古絲綢之路上的故事情景,感受東西方文化、商貿交流的繁榮。

  2.了解絲綢之路在東西方發展歷史上的重要作用。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交流談話,激發興趣。

  1.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2.課前大家搜集了關于絲綢之路的圖片和文字資料,現在請大家介紹一下自己對"絲綢之路"的了解。

  學生交流 教師及時點撥引導:我們可以通過網絡、圖書館、報刊雜志等途徑來搜集自己學習所需要的資料,另外課文后邊的資料袋里也為我們介紹了很多知識,我們在預習課文時要充分利用它。

  3.是啊,我國的西部這條絲綢之路不僅享譽世界,而且它的沿途有著美好的自然風光,更有著燦爛的歷史文化。

  二、 欣賞石雕,激發想象。

  1.在絲綢古道上,經商的駝隊絡繹不絕,悠揚的駝鈴聲在大漠中響起,你想看看當年那繁華的情景嗎?

  2.播放課件(由課文中的插圖和教師自己搜集的圖片組合而成),生邊觀察,邊與同桌敘述。

  3.指名學生描述自己所看到和想到的情景。

  4.今天,這座古樸典雅的巨型石雕就矗立在西安市的玉祥門外,作者也對它們進行了簡單的描寫。請你打開書,自己讀一讀。

  5.生自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6.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對"栩栩如生、矗立、飄忽"的理解。

  三、深入了解,明確意義。

  1.在漫漫黃沙中,一條絲綢古道從古都長安向遠處延伸,一直延伸到羅馬。商旅的頻繁往來促進了亞歐各國與中國的友好往來。這巨型石雕引起我們無限的遐想。(師板地圖促進理解)

  2.你可知道這些駱駝背上馱著的是些什么嗎?哪些人的故事與這條絲綢之路緊密相連?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

  4.小組交流:

  (1)這些駱駝背上馱著的是些什么?你還有什么補充?

  教師適時板書:科學技術 文化藝術 動物植物 友好往來 共同發展

  (2)絲綢之路對東西方的文化和商貿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在歷史上有什么深遠的意義?

  (3)哪些人和這條絲綢之路有關?結合自己課前搜集的資料談一談他們的故事。

  5.全班交流。

  6.教師可補充講述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所經歷的故事,讓學生感受絲綢之路形成的艱難,以及張騫所做出的貢獻。

  7.一條絲綢之路,譜寫了華夏燦爛文明的新篇。這條路是商貿路也是友誼路,更是發展路,繁榮路。兩千多年后的今天,我們仍然會沉浸在那遙遠的往事中……

  四、回顧往事,追憶歷史。

  1.瀏覽課文第2至12自然段。思考課文介紹了些什么?再用簡潔的語言敘述一下這部分的主要內容。

  2.學生交流這部分的主要內容。

  教師可根據學生的交流適時板書:迎接--見面--贈禮--表演

  建議:小標題也可由學生自己擬定。如:這部分課文講了哪些具草原風情畫體的內容?你能用簡單的語言概括出來嗎?然后根據學生的概括板書。

  3.再讀課文,思考:文章哪些地方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把自己的體會寫在課文的旁邊。

  4.全班交流。

  (1) "將軍騎在高頭大馬上,身后兵馬不計其數。這浩浩蕩蕩的大軍奉安息國國王的命令,正在迎候遠道而來的友好使節。騎兵迅疾分列兩隊,一左一右,擺成夾道歡迎的陣勢。樂隊奏起了軍樂,人群一片歡騰。" "將軍翻身下馬,立正高呼:'本將軍奉命率官兵歡迎大漢國使者!'"

  從這些描寫安息國軍民隆重的歡迎儀式的句子中感受他們對漢朝使節的尊重,體會到兩國的友好往來。

  (2)"打開包袱,各色綾羅綢緞,五彩繽紛。打開一看,里面裝著許多特別大的鳥蛋,每個足有斤把重。這是當時中國沒有的鴕鳥蛋。"

  從這些描寫中了解當時彼此交流的物品。

  (3)"魔術師的精彩表演,讓在場的人們看得驚呆了。"感受西域獨特的文化藝術,以及他們對漢朝來使的尊重。

  ……

  建議: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要及時把自己體會到的感情通過朗讀傳遞出來。可采用個人讀、有相同感悟的學生一起讀和全班齊讀的方式。

  五、總結全文,暢談感受。

  1.得到安息國軍民的盛情接待,中國使者發出怎樣的感慨?學生齊讀。

  2.我們穿越時空,看到兩千多年前那熱烈的場面。往日商貿、文化的繁榮引起我們無限的遐想……此時此刻,你想說點兒什么呢?

  3.學生自由談感受或體會。

  板書設計:

  2、絲綢之路

  西域-------------------------- 中國

  (商貿、文化交流)

  科學技術 文化藝術 動物植物 ……

  友好往來---------------共同發展

  迎接--見面--贈禮--表演

  課后作業:

  1.朗讀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

  2.摘抄文中好詞佳句。

  3.繼續閱讀了解歷史上與絲綢之路有關的著名人物的故事,并準備講給同學和父母聽。

  4、閱讀教師推薦的《中國通史故事》中的《張騫通西域》。

  教學提示: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而且跨越時空、內容豐富。本課時教學是在學生充分預習課文的基礎上來設計的。因此本課學習之前的預習必不可少。建議課前預習從以下方面著手:1.廣泛地查閱資料,了解絲綢之路的相關知識。如:絲綢之路的歷史,曾經的文化、貿易,絲綢之路的地圖,絲綢之路上的名人佚事等。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2.熟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寫作順序:現實--回憶--現實。尤其要多讀課文中跨越時空的漢代往事,了解歷史,讀通課文。這一過程重在培養學生的瀏覽文章和概括內容的能力。

  教學中以資料交流引入,以看圖說話激qing,再以讀課文后部分為線索,讓學生從書和資料上深入了解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情感。最后在閱讀歷史故事中思想得到升華,并暢談自己的感悟。對于文中多處場面描寫,可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并配合想象來理解。

  針對略讀課文這一特點,教師應盡量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和交流,盡力當好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和促進者。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絲綢之路》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六年制語文四年級下冊p84-86內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流利準確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了解絲綢之路的來歷以及開辟的意義。

  2.體會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的艱辛,感受他的堅韌、勇氣、智慧和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

  3.通過學習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教學重點  體會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的艱難歷程,了解絲綢之路的價值和意義。

  教學難點  體會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的艱難歷程。

  教學準備

  學生:查找相關資料,對絲綢之路有一定的了解。

  教師:多媒體課件一套。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件,情境導入

  二、略讀回憶,整體感知

  師:想不想再次踏上這千年古道,沿著先人的足跡,去了解那時的故事呢?那就請打開你的語文書,略讀全文,回憶一下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學批注,潛心感悟

  你從哪里感受到張騫歷盡了千難萬險呢?請同學們自己從書中找到答案。(出示自學提示:1.生讀自學提示。2.默讀、批注。)

  四、同桌交流,查漏補缺

  五、匯報交流,感悟語言

  (一)自然條件非常惡劣

  相機出示以下句子:

  1.“羅馬位于中國西邊七千多千米的地方,中間隔著茫無邊際的沙漠、冰雪覆蓋的高山和偏僻的荒野,自然條件非常惡劣,沿途還有強盜和野獸的襲擊。”

  (1)生讀、談。

  (2)對比讀。

  (3)春風都吹不到的荒漠寂野,怎么不讓人心驚膽戰?再自己讀一讀。

  (4)師生配合讀。

  2.“張騫等人馬不停蹄,專揀人跡罕至的荒原前進。他們忍受著炎熱和干渴的煎熬,穿過沙漠戈壁,翻過帕米爾高原白雪皚皚的山嶺,終于到達了富饒的西域各國。”

  (1)想象一下當時惡劣的環境,自己讀讀,體會讓你感觸深的詞語。

  (2)指名讀,生評價。

  (3)齊讀。

  (二)人為阻撓

  “他們依靠太陽和星星辨別方向,日夜兼程,想躲開剽悍的匈奴騎兵。但還是不幸被匈奴騎兵發現了。戰斗中,張騫一行人寡不敵眾,死的死,傷的傷,活下來的都當了俘虜。”

  師:很多人再也不能魂歸故里了。(生再讀。)

  “張騫被軟禁在草原上放牧牛羊,一舉一動都受人暗中監視。”

  師:他在匈奴人那里受到誘惑,也受盡了屈辱。(學生想象、讀。)

  六、再次默讀,感受人物

  (一)想象張騫回到長安的樣子。

  (二)觀看錄像《漢武大帝》中的片段。

  (三)再次默讀

  師:是什么支撐著他在遙遠的異國他鄉度過了這艱難的十三年?是什么使他手持漢節不離不棄?不著急回答,讓我們再靜靜地看一看張騫出使西域的過程。

  師:13年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相貌,摧殘一個人的身心……但張騫始終如一的是什么?(學生交流。)

  僅僅是勇氣、毅力、責任感就可以打通這條絲綢之路嗎?

  “張騫學會了匈奴話,和匈奴牧人融洽相處;同時默記地形、道路、牧場、沙漠、泉水、水井的分布情況。他耐心地、不露聲色地等待著,準備著。”——智慧。

  師:莽莽草原,滾滾黃沙,他含辛茹苦十三載。張騫也贏得了世人對他的贊譽(課件)。

  七、了解意義,心生自豪

  萬里絕域、黃沙背后富饒的絲綢之路就此打開。打通了這條路,到底意義何在,它的價值是什么?從原文中找到,自己讀一讀。

  1. 自由讀。

  2. 指名讀,談。

  3. 看短片。

  4. 齊讀。

  八、總結全文,回歸整體

  九、課外拓展,激發興趣

  歷史上還有許許多多非常著名的道路,里面也有很多動人的故事,比如唐蕃古道就是和文成公主有關的。我們學習的是陸上絲綢之路,還有海上絲綢之路,課下同學們可以多了解一下。

  十、板書設計(略)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絲綢之路》教學設計 篇12

  一、教學目標:

  1.認識“矗凹”等七個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說出這條路被稱為“絲綢之路”的原因,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讓學生采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學會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從網上查閱關于絲綢之路的其他知識,能用簡潔的話介紹,從而培養他們的信息素養及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二、教學重點:

  理解絲綢之路的重要意義

  三、教學難點:

  絲綢之路的價值

  四、課前準備:

  掛圖,搜集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導語:有一條路,東起我國的漢唐古都長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羅馬。這條路,承載了無數的駱駝與商旅;這條路,傳播了東方的古老文化;這條路,傳承了東西方的友誼與文明。它是東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讓我們一起隨著一座古樸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時空的阻隔,一起走近──絲綢之路。

  2.齊讀課題。

  3.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學生自由提問,板書比較主要的問題。如:為什么稱作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有什么價值或意義?對于比較簡單的問題可由學生互相解答)

  4.帶著同學們的問題,讀一讀課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檢查預習情況

  1.選擇一種你最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你特別喜歡的地方,或者讀得不太通順的地方多讀一讀。

  2.和同學交流一下你最喜歡的部分,讀給他聽一聽,如果能說說理由,就更好了。

  (三)閱讀課文,交流體會

  (1)體會絲綢之路東西方物質文化交流的價值。

  ①出示句子:“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

  ②讀讀這個句子,你體會到了什么?

  ③你是怎樣理解“聯系”這一詞語的。文中描寫“我們”是怎樣“聯系”的?

  ④再讀文章,用筆勾一勾你認為有價值的地方。

  ⑤集體交流

  (預設:學生會找出中國使者和安息國互相交流的地方。找到中國使者為安息國帶去了“綾羅綢緞”,而安息國則將自已國家的”駝鳥蛋”,以及特色文化“魔術”、“雜技”等獻給了中國。如果個人學生沒有找到,可以再討論)

  (四)體會絲綢之路在東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①安息國與中國在進行交流的時候,兩國人民都是怎樣的心情呢?小組內進行分角色朗讀,注意模仿一些動作與表情,體會一下兩國人民的心情。

  ②小組匯報表演,再讀文章。

  ③通過分角色朗讀,你體會到了兩國人民怎樣的心情?學生充分交流。

  (預設:學生通過文章對兩國人民一些動作表情的描寫,例如:安息國臣民等待時的“浩浩蕩蕩的大軍在邊境迎候”,剛出現駱駝隊時人們的“歡呼”“奏樂”“歡騰”。中國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滿面笑容”;安息國將軍的“翻身下馬”“高興得連連點頭”等地方可以看出兩國的友好與融洽。)

  ④引讀:這一場景的實現,多虧了一條道路呀!──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

  (五)結合資料,深入理解

  ①其實,今天我們看到的這一幕,只是通過絲綢之路發生的一個小小的故事。這樣的故事還有好多好多。你還知道些什么呢?把你搜集的資料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

  ②交流小組內搜集到的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③老師也有一個小小的資料和大家交流。由于公元前1世紀,古羅馬執政官愷撒,穿著中國絲袍進入劇場,轟動一時,從而,出現了中國的絲綢熱效應。從此以后羅馬城內的豪華市區,就設有專售中國絲綢的店鋪。而當時中國的絲綢,全部都是經過這一條道路進入羅馬城內的,而這絲綢之路的開辟者就是的──張騫。

  ④齊讀課文13自然段

  ⑤你有什么體會?

  ⑥再讀13自然段。

  ⑦回答課前兩個問題

  (1)為什么稱作絲綢之路?

  因為在這條道路上,主要的貿易物品是絲綢。

  (2)絲綢之路有什么價值或意義?

  絲綢之路是東西方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的通道。同時板書。

  六、教學結束

  小結:

  古代的絲綢貿易,駱駝與商旅的情形,我們沒有機會再看到。而現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門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給我們講述著絲綢之路上那古老而美麗的故事。(出示掛圖)讓我們再來看看這一幕古老的風景,重溫那動人的一幕幕。齊讀第一自然段與最后一自然段。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絲綢之路》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認讀9個生字,讀讀記記“古樸、典雅、矗立、戎裝、守候、鴕鳥、匕首、商貿、芝麻、精神飽滿、美輪美奐”等詞語。

  2、試用段意串聯的方法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學習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寫合理想象中的場景。

  4、激發學生了解西部燦爛歷史文化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習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寫合理想象中的場景。

  教學難點

  用段意串聯的方法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素材

  1、搜集關于絲綢之路的資料。

  2、關于絲綢之路的圖片。

  3、有關絲綢之路的歷史小故事

  一、導入新課,檢查預習。

  1、我們祖國的西部不僅美麗的自然風光,還有燦爛的歷史文化。著名的絲綢之路,就是其中光輝的一頁。板書課題。

  2、通過課前預習,你對絲綢之路有哪些了解?

  3、根據課文內容填空,讀懂句子,理解新詞。

  (1)大家課前預習得不錯,老師再考考你們,誰能把這句話填寫完整?栩栩如生是什么意思?誰能給這個詞找個近義詞?(活靈活現、惟妙惟肖)

  (課件出示)

  一座古樸典雅的“絲綢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門外。那馱著彩綢的一峰峰駱駝,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飽滿,(栩栩如生)。

  矗立:高高地直立。

  栩栩如生:形容藝術形象非常生動逼真,像活的一樣。文中指絲綢之路的巨型石雕,那一峰峰駱駝與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飽滿,姿態各異,非常生動逼真(可結合插圖讓學生理解)。

  (2)誰能填寫這個句子,并準確地讀一讀??從不計其數、浩浩蕩蕩這兩個詞你感受到什么?

  (課件出示)

  在伊朗高原北部,一位身著戎裝的將軍正在安息國邊境守候。將軍騎在高頭大馬上,身后兵馬(不計其數)。這(浩浩蕩蕩)的大軍奉安息國國王的命令,正在迎候遠道而來的友好使節。

  戎裝:軍裝。戎,古代兵器的總稱。

  浩浩蕩蕩:水勢廣大的樣子,形容聲勢壯闊廣大。文中指迎候中國使節的安息國兵馬不計其數,顯得極有聲勢。萬余大軍,邊境守候,充分反映了安息國對中國來使的重視與尊重。

  (3)讀句。提醒多音字讀法:薄禮講述古代絲綢的價值。想一想,古代,中國絲綢之路如此貴重,為什么中國使者卻說這只是一點薄禮?

  (課件出示)

  中國使者指著身后的駱駝隊,說道:“這是大漢皇帝敬贈安息國國王陛下的一點薄禮。”只見每峰駱駝的背上都馱著兩個大包袱。打開包袱,各色(綾羅綢緞),(五彩繽紛)。

  綾羅綢緞:泛指絲織品。

  五彩繽紛:顏色繁多,非常好看。文中指中國贈送的綾羅綢緞五顏六色,令人眼花繚亂。綾羅綢緞均為絲織品。絲綢之路的商品,以中國絲綢為主,在古代的中亞、西亞以至非洲、歐洲都被視為珍品。古希臘人克特西阿斯就稱中國為“塞勒斯”,意即絲國。一位古羅馬作家說:絲國人制造寶貴的花綢,它的色彩像野花一樣美,它的質料像蛛絲一樣纖細。

  (4)文中有一段話很難讀,誰來試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一想,這段話主要寫什么?(這段話概述了絲綢之路對中西方國家的貿易往來、文化繁榮的促進作用,體現了漢朝繁榮的過去和西部鼎盛的歷史。從中也可以感受到當時中國輸出的是先進技術,在世界處于領先水平。中國不愧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課件出示)

  從那以后,一隊隊駱駝商隊在這漫長的商貿大道上行進,他們越過崇山峻嶺,將中國的養蠶、繅sāo絲、冶yě鐵、造紙、鑿záo井、灌溉gài等技術帶向中亞、西亞和歐洲,將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蠶豆、黃瓜、芝麻、無花果等食品帶到我國,還有獅子、犀xī牛、良馬等動物,也傳進了我國。我國的音樂、舞蹈、繪畫、雕刻,由于吸收了外來文化的長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美輪美奐。

  崇山峻嶺:高大陡峭的山嶺。絲綢之路橫貫歐亞,所經之地,有白雪皚皚的崇山峻嶺,有一望無垠的大漠荒野和鹽堿沼澤。文中用此詞意在說明路途遙遠。

  美輪美奐:輪,高大;奐,眾多。形容房屋高大華麗。文中用來形容我國的音樂、舞蹈、繪畫、雕刻等藝術,由于汲取了西方文化的長處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精美絕倫。

  二、品讀語段,感悟表達。

  1、師:據史載,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至公元前115年),率300人使團到烏孫,又從烏孫分派副使赴大宛、康居、大月氏和大夏等國訪問。漢使到安息,安息國王派大將率2萬騎兵到東部邊境迎接。漢使回國時,安息還贈送大鳥卵(鴕鳥卵)、黎軒眩人(羅馬雜技藝人)給漢武帝。(課件出示)

  2、課文第2—12段再現了這一情景。文中描寫的是作者親眼見到過嗎?(預設:是作者的合理想象的場景)

  3、同桌分角色互讀,想想作者為什么會把從沒見過的情景寫得如此栩栩如生?

  交流: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合理想象當時情景,描寫細膩生動。

  三、體會“偉大”,拓展練筆

  1、過渡:這僅僅是張騫出使西域后,東西方交流的生動一幕。這一幕就出現在兩千多年前的絲綢之路上。出示絲綢之路地圖。(課件出示)

  2、為什么說“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呀!”從哪里看出它是一條偉大的路?齊讀第13自然段。

  師介紹:絲綢之路長安(今西安)出發,經過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區,到達現在的伊朗等地,全長7000多千米,成為連接中西文化的重要通道,為促進中西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歐洲歷史學家說:張騫通西域,“其在中國史的重要性,絕不亞于美洲之發現在歐洲史上的重要。”——狄雅可夫《古代世界史》

  四、當堂作業,反饋檢查。

  學生看圖寫話,想象往日商貿、文化繁榮的情景。課內交流點評。(課件出示)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絲綢之路》教學設計 篇14

  一、教學目標:

  1.認識“矗凹”等七個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說出這條路被稱為“絲綢之路”的原因,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讓學生采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學會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從網上查閱關于絲綢之路的其他知識,能用簡潔的話介紹,從而培養他們的信息素養及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二、教學重點:

  理解絲綢之路的重要意義

  三、教學難點:

  絲綢之路的價值

  四、課前準備:

  掛圖,搜集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導語:有一條路,東起我國的漢唐古都長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羅馬。這條路,承載了無數的駱駝與商旅;這條路,傳播了東方的古老文化;這條路,傳承了東西方的友誼與文明。它是東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讓我們一起隨著一座古樸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時空的阻隔,一起走近──絲綢之路。

  2.齊讀課題。

  3.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學生自由提問,板書比較主要的問題。如:為什么稱作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有什么價值或意義?對于比較簡單的問題可由學生互相解答)

  4.帶著同學們的問題,讀一讀課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檢查預習情況

  1.選擇一種你最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你特別喜歡的地方,或者讀得不太通順的地方多讀一讀。

  2.和同學交流一下你最喜歡的部分,讀給他聽一聽,如果能說說理由,就更好了。

  (三)閱讀課文,交流體會

  (1)體會絲綢之路東西方物質文化交流的價值。

  ①出示句子:“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

  ②讀讀這個句子,你體會到了什么?

  ③你是怎樣理解“聯系”這一詞語的。文中描寫“我們”是怎樣“聯系”的?

  ④再讀文章,用筆勾一勾你認為有價值的地方。

  ⑤集體交流

  (預設:學生會找出中國使者和安息國互相交流的地方。找到中國使者為安息國帶去了“綾羅綢緞”,而安息國則將自已國家的”駝鳥蛋”,以及特色文化“魔術”、“雜技”等獻給了中國。如果個人學生沒有找到,可以再討論)

  (四)體會絲綢之路在東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①安息國與中國在進行交流的時候,兩國人民都是怎樣的心情呢?小組內進行分角色朗讀,注意模仿一些動作與表情,體會一下兩國人民的心情。

  ②小組匯報表演,再讀文章。

  ③通過分角色朗讀,你體會到了兩國人民怎樣的心情?學生充分交流。

  (預設:學生通過文章對兩國人民一些動作表情的描寫,例如:安息國臣民等待時的“浩浩蕩蕩的大軍在邊境迎候”,剛出現駱駝隊時人們的“歡呼”“奏樂”“歡騰”。中國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滿面笑容”;安息國將軍的“翻身下馬”“高興得連連點頭”等地方可以看出兩國的友好與融洽。)

  ④引讀:這一場景的實現,多虧了一條道路呀!──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

  (五)結合資料,深入理解

  ①其實,今天我們看到的這一幕,只是通過絲綢之路發生的一個小小的故事。這樣的故事還有好多好多。你還知道些什么呢?把你搜集的資料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

  ②交流小組內搜集到的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③老師也有一個小小的資料和大家交流。由于公元前1世紀,古羅馬執政官愷撒,穿著中國絲袍進入劇場,轟動一時,從而,出現了中國的絲綢熱效應。從此以后羅馬城內的豪華市區,就設有專售中國絲綢的店鋪。而當時中國的絲綢,全部都是經過這一條道路進入羅馬城內的,而這絲綢之路的開辟者就是的──張騫。

  ④齊讀課文13自然段

  ⑤你有什么體會?

  ⑥再讀13自然段。

  ⑦回答課前兩個問題

  (1)為什么稱作絲綢之路?

  因為在這條道路上,主要的貿易物品是絲綢。

  (2)絲綢之路有什么價值或意義?

  絲綢之路是東西方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的通道。同時板書。

  六、教學結束

  小結:

  古代的絲綢貿易,駱駝與商旅的情形,我們沒有機會再看到。而現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門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給我們講述著絲綢之路上那古老而美麗的故事。(出示掛圖)讓我們再來看看這一幕古老的風景,重溫那動人的一幕幕。齊讀第一自然段與最后一自然段。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絲綢之路》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理解生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提出提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并且學會與同學共同交流解決。

  3、讀懂課文內容,了解絲綢之路的來歷及其開辟的意義,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4、通過反復讀文,體會過渡段的作用,并學習運用這一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1、運用“金鑰匙”介紹的方法默讀課文,復述課文。

  2、讓學生體會張騫的愛國情懷,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課前準備】

  1、學生搜集絲綢之路的相關資料。

  2、有關絲綢之路的地圖(示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我們的生活、學習都離不開路。說說你們知道的路都有哪些?

  2、在這么多路之中,有一條有名的絲綢之路。對絲綢之路,你們了解多少?

  3、學生交流對絲綢之路的了解:

  同桌或小組交流,個別介紹。

  (點評:充分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良好習慣。)

  4、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學習──絲綢之路。

  板書課題:

  絲綢之路 

  二、質疑課題,自主閱讀

  1、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學生可能會提出:

  絲綢之路是從哪里到哪里的?絲綢之路是什么樣的?為什么叫絲綢之路?張騫是怎么開辟絲綢之路的?……

  (教師依據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簡要板書。)

  2、學生提問后,同位輕聲讀課文,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并初步了解課文大意,引導他們從剛才的提問中篩選出有價值的問題。

  3、同座位、小組交流篩選后的問題。

  (不要求完全統一,確保學生個性化地閱讀。)

  4、帶著問題學生自讀自悟,一邊讀課文,一邊根據自己的體會做批注。

  (點評:疑是思考的開始,問題是產生學習的起點。采用研究性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篩選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自己去進行閱讀實踐,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

  5、小組內交流。

  6、文中的哪一段既寫了開辟絲綢之路的意義,又寫了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的過程這兩部分?找出來,讀一讀。

  7、巧妙地把兩部分內容銜接起來,在文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我們叫它過渡段。請同學們再讀一讀,體會過渡段的作用。

  8、全班交流。

  三、細讀課文,深入探究

  1、獨立閱讀:

  理出文章層次,找出重點部分。默讀3~12自然段,仔細品讀文中的重點詞句,對難以理解的內容要多讀、多思、多悟,然后和同位交流。學生解決不了的,教師做指點和講解。如:“張騫學會了匈奴話,和匈奴融洽相處,同時默記地形……”

  ⑴ 帶著問題反復讀有關段落。

  ⑵ 同位說一說絲綢之路是在什么樣的環境和歷史條件下開辟出來的?

  ⑶ 為什么在這種特定環境中張騫能開辟出絲綢之路?

  ⑷ 開辟絲綢之路說明了什么?

  2、小組討論,回答。

  3、交流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的經過。

  (點評:珍視學生的獨特的閱讀感受、體驗和理解,關注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給每一個孩子展示自己的機會。)

  四、重點品讀,體會作用

  1、默讀第13自然段,思考:

  絲綢之路發揮了怎樣的巨大作用?

  2、學了這篇課文,你的收獲是什么?

  五、自主學習,書寫生字

  1、自己學習生字,放手自主識字。

  2、學生獨立書寫,獨立檢查。

  3、同位互查生字書寫。

  (點評:要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就要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欲望,給學生創造主動參與和表現自己的機會。放手讓學生獨立識字,寫字,調動學生主動、合作學習的熱情。)

  六、作業

  把絲綢之路的故事講給家里的人聽。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絲綢之路》教學設計 篇16

  教學目標

  1.認識矗凹等九個生字,理解相關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理解絲綢之路的偉大意義,激發民族自豪感,從而產生為祖國騰飛而努力奮斗的信念。

  4.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搜集有關絲綢之路的資料,培養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5.運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及思想感情,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絲綢之路的重要意義

  教學難點

  絲綢之路的價值

  教具準備

  古絲綢之路的路線圖、表現當年絲綢之路的繁榮景象的圖畫或影像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

  2.鼓勵學生搜集有關絲綢之路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2.出示絲綢之路路線圖,大致了解絲綢之路的地理位置。

  二、檢查預習情況

  1.同桌檢查生字詞。

  2.和同學交流自己最喜歡的部分,讀給他聽一聽,最好能說說理由。

  三、閱讀課文,交流體會

  師:古代的絲綢貿易,駱駝與商旅的情形,我們沒有機會再看到。而現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門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給我們講述著絲綢之路上那古老而美麗的故事。(出示掛圖)讓我們再來看看這一幕古老的風景,重溫那動人的一幕幕。

  (一)體會絲綢之路東西方物質文化交流的價值。

  1.出示表現絲綢之路繁榮景象的圖畫或影像。

  2.重點抓住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這句話,(聯系2──10自然段,或聯系生活中的影視作品、課外閱讀中所獲得的信息進一步理解、體會絲綢之路為促進東西方物質文化交流所作出的貢獻)

  (二)體會絲綢之路在東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1.安息國與中國進行交流的時候,兩國人民都是怎樣的心情呢?

  小組內進行分角色朗讀,注意模仿一些動作與表情,體會一下兩國人民的心情。(抓住重點詞句體會,如安息國臣民等待時的浩浩蕩蕩的大軍在邊境迎候,剛出現駱駝隊時人們的歡呼奏樂歡騰。中國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滿面笑容;安息國將軍的翻身下馬高興得連連點頭等,從以上地方可以看出兩國的友好與融洽。)

  (三)交流資料,深入理解

  1.交流小組內搜集到的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2.相機介紹:張騫、班超、玄奘與絲綢之路。

  3.自由讀13自然段,討論:

  (1)為什么稱作絲綢之路?

  (2)絲綢之路有什么價值或意義?

  (3)再讀全文,談感受。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絲綢之路》教學設計(通用16篇) 相關內容:
  •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刷子李》教學設計范文(精選13篇)

    學習目標1、學習掌握6個生字;學會兩個輕聲“包袱、師傅”;學習一個多音字“和”以及文章的新詞。2、在默讀課文的基礎上提煉內容,感情朗讀相關句子。...

  • 新課標s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教案(精選2篇)

    神鳥教學目標;1、學習本課,認識生字7個,會寫生字14個,掌握詞語11個。2、指導學生默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明白故事中蘊含的道理,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3、引導學生體會既也的用法并造句。...

  • 小學語文五年級《桂花雨》說課稿(精選7篇)

    身為小學語文教師的你,還在擔心不知道怎么寫說課稿嗎?下面小編為大家推薦一篇優秀范文。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的第七課《桂花雨》。...

  •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教學反思(精選4篇)

    這一篇略讀課文,生動再現了兩千多年前中國與安息古國交流的一幕,再現了西部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讓學生對絲綢之路有個較深刻的印象,對其中敘述的'故事產生興趣從而加深對絲綢之路的了解。...

  • 小學語文五年級優秀教學設計集錦(通用17篇)

    教學目標:1、會認“隼、瀚”等5個生字,會寫“冠、俯”等10個生字,掌握“獵豹、鴕鳥”等詞語。2、快速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明白課文按照事物由慢到快的順序排列來安排寫作順序。...

  •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信任》教學設計(通用17篇)

    教學目標: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沁人心脾、饞涎欲滴等詞語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3、使學生了解人與人之間地相互信任是美好的品質,也使學生從文中感受被人信任的喜悅。...

  • 國標本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課堂作業本》部分參考答案(精選2篇)

    國標本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課堂作業本》部分參考答案1、春光染綠我們雙腳第1課時[自能拓展]披一路(星光) 揚一路(歡歌)奏一路(凱歌)冒一路(風雪)灑一路(汗水)觀一路(風景)第2課時[自能拓展] 開展植樹造林活動以后,昔日的荒山...

  • 小學語文五年級優秀教學設計(通用13篇)

    一、復習分角色朗瀆課文。二、指導造句1.找出艱苦燃眉之急這兩個詞所在的句子2.討論:艱苦可以與哪些詞語搭配?(歲月,環境)你覺得什么情況才可以稱為燃眉之急?你碰到過燃眉之急的時候嗎?3.同座討論造句。4.指名造句、評價。...

  • 小學語文五年級教學設計(精選15篇)

    〔解題〕《暮江吟》是白居易“雜律詩”中的一首,大約寫于長慶二年(822年)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當時朝政昏暗,牛李黨爭激烈,詩人諳盡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這年7月,白居易自中書舍人除杭州刺史。10月1日到杭州。...

  • 小學語文五年級《田忌賽馬》教案設計(精選16篇)

    一、說教材這一環節包含三大方面:(一)內容、地位與作用《田忌賽馬》是西師大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七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講的是戰國時期齊國大將田忌和齊威王賽馬,第一次比賽田忌連輸三場,孫臏觀看了這次比賽,幫助田...

  • 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教案(精選3篇)

    【教學目標】1、培養學生用詞得體的習慣,知道在什么場合說什么話。2、通過誦讀幫助學生積累詞句。3、寫好鋼筆字,注意整體布局。4、練習口語交際,敢于發表意見,說話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5、學寫毛筆字。...

  •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信任》教學設計(精選16篇)

    教學目標: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沁人心脾、饞涎欲滴等詞語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3、使學生了解人與人之間地相互信任是美好的品質,也使學生從文中感受被人信任的喜悅。...

  •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教學設計(通用13篇)

    教學目標:1.通過閱讀知道徐霞客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為中國的旅行考察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2.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理解卓爾不群、雄心壯志、先驅等詞語的意思。通過反復閱讀,領悟課題中閱讀大地的含義。...

  •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房兵曹胡馬》教學設計(精選6篇)

    一、揭示課題,引入新課:1、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關于馬古詩,誰來讀讀課題?通過預習,你知道課題是什么意思嗎?2、古人對馬可謂情有獨鐘,不論是叱咤風云的將士,還是尚武弄墨的文人,都與馬結下了不解之緣,吟詠駿馬的佳作不勝枚...

  • 小學語文五年級《桂花雨》說課稿(精選5篇)

    身為小學語文教師的你,還在擔心不知道怎么寫說課稿嗎?下面小編為大家推薦一篇優秀范文。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的第七課《桂花雨》。...

  •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州欧美精品 | 欧美xx高清 | 最近中文国语字幕在线播放视频 | 高潮喷水抽搐无码免费 | 97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 欧美成人精品三级一二三在线观看 | 中文激情在线一区二区 | 51cao新地址 人妻暴雨中被强制侵犯在线 | 少妇在线视频 |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视频 | 国产欧美日韩网站 | yjizz视频| 色七七久久综合 | 蜜桃av麻豆| 久久久网站免费 | 色在线免费视频 | 四虎小视频 | av影片在线一区 | 久草丝袜在线 | 懂色av噜噜一区二区三区av | chinese45丰满成熟hd | 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丰满少妇AV无码区 | 一区二区日韩视频 | 久久人妻国产精品 | 日韩国产一区久久 | 麻豆国产在线视频 | 一本一道色欲综合网中文字幕 | 草莓榴社区免费观看 | 四虎影视网址 | 黄色a级片免费观看 | 国产又色又爽又黄又免费软件 | 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网站 | 亚洲精品16p | 国产精品视频自拍 | 亚洲AⅤ无码精品色情午在线 | 久草论坛 | 亚洲在线中字幕 |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已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