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探究性寫作案例的策劃與實施
揭東縣第一中學 吳曉萍
一、實驗課題及實驗項目的簡介
《中學語文探究性學習研究》是廣東省揭陽市普教科研“十五”規劃立項課題。在該實驗課題中,我們著力于構建一個學生自主探究的課堂模式,即重點是對探究性閱讀教學的研究;另一方面,則是對探究性寫作及探究性聽說方面的探索。
為了接受市對實驗課題的中期驗收,課題組的領導決定由我主持在高一(10)班開展一次探究性寫作活動。
該實驗項目的基本理念是:“探究性寫作的核心就是將探究的內容引入中學作文教學,讓學生在作文中不僅是學習如何運用語言去表情達意,而且學習如何圍繞探究的問題,運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法開展研究并用文字將取得的成果表示出來。”也就是說,不單要學生寫,更重要的是讓他自己去體驗、去實踐,并從實踐中學會“怎樣”寫。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和探究的熱情,我們決定靈活地結合高一級課材新設置的亮點——綜合性活動,來進行該實驗案例。
二、案例實施的全過程
1、活動的選題階段
我們選取了高中第一冊第四單元的綜合性活動《民居文化》作為活動課題,該課題由本單元課文《胡同文化》延伸而來,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學生大都明白了人類居住的建筑與人類之間微妙關系,對于民居所負載的文化表現出很大的興趣。我們創造性地利用該選題,側重于對富有地方特色的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最終將選題確定為《潮汕傳統民居研究》,活動開展時間控制在一個月。
2、活動的開展階段
(一)學生自愿報名,組成探究性寫作興趣小組,并通過組員的民主推選產生正、副組長。
考慮到該項活動是在高一級一個班中開展,同時該班級又是大班教學的實際,實驗時間較緊等情況,為了更便于操作,我將活動定位興趣小組活動,鼓勵學生自愿報名參加,組成興趣小組后,由組員民主投票推選正、副組長。活動過程 一般不占用正常課時,組長與全體組員與指導教師密切聯系,隨時交流探討活動情況。
(二)圍繞選題,組織學生開展討論。
選題及人員確定之后,怎樣開展活動呢?我將這個“怎樣”開展的問題交給學生,組織他們開展討論,在討論中解決。
一開始,同學們都不大適應老師所給的自主權。經過一番激發調動以后,同學們開始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黃吉同學說:“老師給了我們這個課題,我們就要圍繞它來進行研究。‘潮汕傳統民居’就是我們的研究對象,我覺得還是研究我們力所能及的吧,以我們揭陽地區為主,潮汕其他地區為輔。至于‘潮汕傳統民居’,我的理解就是我們鄉村里的‘老厝’。”池謝釧同學說:“對于潮汕傳統的老房子,我最想弄清楚的問題就是:老房子有哪幾種不同的樣式?它們各自的特點是什么?老房子表現了潮汕人什么精神?它們為什么會逐步消亡?”吳小漫同學說:“謝釧同學關心了研究‘什么’的問題,而我則關注‘怎樣’研究的問題。”徐小偉同學:“我家附近就有一座保存較好的‘老厝’, 我可以實地向那里的老人家了解一下。”江梓龍同學說:“我跟你去,帶上照機,我們再發掘一下類型不同的,把它們通通照下來。”另一位同學說:“畫平面圖也可以,照像可能照不全”。“我覺得這是身邊的實際例子,不要忘了還有一個大容量的資料庫,可以跟我們實地調查得來的資料相對照,那就是報刊、雜志包括網上有關潮汕文化的資料。”……
經過同學們的激烈討論后,我們將課題分解:“潮汕傳統民居的樣式”及“潮汕傳統民居的特色”和“潮汕民居的文化內涵”、“潮汕傳統民居的消亡”四個子課題,同學們選擇其中一個子課題作為研究重點,也可兼顧其它,發揮自身的特長和優勢,口才好的同學搞外出采訪,有攝影經驗的同學搞攝影,文字編輯能力較好的同學從事文字采集工作,有電腦基礎的同學負責上網搜索,積累原始資料,組員間加強交流合作。
(三)教師指導組長制訂活動計劃表,抓好幾項培訓工作。
確定研究內容及形式后,同學們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為保證活動時間安排緊湊高效,我首先指導組長制訂好活動計劃表,確定較清楚的時間界限,明確各時間段興趣小組人員的具體任務,有利于督促組員努力完成任務。整個活動過程 ,組員之間經常交流,相互學習,指導老師隨時協助探討解決碰到的疑難問題。
其次,我還注意抓好下列幾個方面的的培訓工作:第一,抓好外出實地采訪或調查時的安全教育,強化禮儀教育及“小記者采訪”的技巧和話題的訓練。第二,指導資料收集的辦法,組織學習圖書館的目錄學,指導上網搜索的技巧和強調科學安全利用網絡。第三,介紹有理論性的書籍,如梁思成的《中國建筑史》,丁俊清《中國民居文化》及林倫倫的潮汕文化系列叢書等供學生參考,并為學生方法的介紹如何讀這些理論性著作提供指導,如選讀法、跳讀法、倒讀法等。
另外,“探究性學習”實驗課題組的主管領導黃炎真副校長還專門為興趣小組的同學開了一個指導會。黃老師肯定了同學們對選題的分析和分解,大力肯定了在探究寫作過程中同學們的熱情和正確的研究方法,并強調這樣的活動目的不在于研究的結果,而是旨在鍛煉同學們對提出的問題的分析能力和圍繞問題進行資料搜集整理的能力。黃老師的講話給同學們以莫大的鼓勵與動力。
3、活動的結題階段。
經過興趣小組全體成員近一個月的辛勤勞動,獲得了大量寶貴的原始材料,這些素材就如一顆顆美麗的珍珠一樣,需要用一條紅線將它們串成一條光彩奪目的項鏈。
根據積累素材的不同類型,我們形成了形式多樣的課題成果。根據平時積累起來各子題的文字材料經整理后形成專題手抄報;圖片及攝影作品匯總后設計成圖文并茂的圖片展覽;理清思路后形成一個綜合的“潮汕傳統民居調查報告”的論文;還在信息技術老師的協助下,利用Powerpoint的操作技巧,設計并制作了一個巧妙生動的演示課件——展示調查報告的主要成果;并以演示課件為主體,組織了一場由兩位同學作為主持人介紹本次活動成果,本組同學接受全班同學問詢交流的答辯會。在答辯會中,全班同學對探究性寫作興趣小組的學習形式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本次活動再一次為全體學生強化了在生活實踐中學習語文的觀念。
三、案例的經驗總結及反思
第一,該案例的策劃突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選題的給出實際上相當于給學生的活動指出了一個方向,大概地確定一個范圍,至于具體“研究什么”、“怎樣研究”,完全是通過學生間的討論切磋后確定并將設想付諸實施的。學生的活動口號是“給我一個空間,讓我去創造,給我一個機會,讓我去發現”!活動流程實現了由老師的“教”向學生的“學”的重心轉移。教師在活動成為了指導者、組織者、參與者,即為學生研究提供必要的方法指導,開發有利于學生研究的資源,關注并確保研究活動順利開展,教師自覺地參與到活動中去,協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同時也在活動中同學們共同進步。師生交流探討,相互切磋的學習習慣,團隊合作的精神,形成了師生互動,學生互動的局面,整個活動煥發無窮的生命力。
第二,案例的成功開展再一次說明了“興趣”是最大的老師。學習中激發學生的興趣是刻不容緩的。選題設計應注重關注發生在學生的身邊的人和事件,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更能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索。學生投入到鮮活、生動的社會實踐中去進行研究活動,并從中學到同樣鮮活生動的語文知識,這些富有語文味的采訪、編輯手抄報、圖片展覽,使學生在動手中感受到語文的樂趣。這樣的參與和體驗,能令學生對語文增強興趣。
第三,該案例是綜合化的活動,在該案例中學生得到的不僅僅是實際寫作能力的提高,還有聽(調查時聽對方說話)、說(調查提問,主持報告會)、讀(查閱資料,整理篩選調查記錄)的能力也同樣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和提高。學生在案例中獲取了應試升學之外自身發展應該具備的成功技能,如交際溝通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質疑能力、協作能力,這些都有利于學生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有利于學生知識技能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協調發展。對學生的終生學習有重大作用。
第四,重視學生的過程性評價,讓探究性寫作活動成為展現學生才華的舞臺。
新課標說:“探究性學習是不能簡單活動結果作為主要依據,而應將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與結果統一起來。”指導教師應努力采取積極的評價方式,善于發現學生的亮點,給學生提供一個舞臺,就相信他們有意想不到的精彩演出。在該案例中,我們欣喜地發現黃吉同學有高超的組織能力;謝池釧同學的高人一等的電腦技能,劉偉娜及陳瓊的主持,展示兩位小主持沉著、風趣的風格,吳小漫同學的文字編輯能力較強,還有江梓龍同學的平面繪畫能力等等。積極參與的熱情和全身收的投入,使每位同學都充分展示了屬于自己的風采。看到同學們在活動中體驗著成功,為此而不斷得到鼓勵,不斷地前進。
我想,這就是探究的魅力。
活動結束了,但是留下來值得思考的問題卻是很多的,如怎樣實現探究性寫作活動的全民參與?如何保證探究活動中每位同學真正學成所悟,學有所得?如何組織一個成功的展示課,力爭在短短的45分鐘中表現一個活動周期內的成果等等,我們將會在今后的日子中繼續地探索,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