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巫》教學設計及簡要實錄點評
課程分析:
明人方孝孺的《越巫》,講述了越巫自稱善驅鬼物、鬼莫敢我抗、夜歸時卻被惡少所扮之鬼嚇死的故事。越巫打著治病救人的幌子,到處自吹自擂、坑蒙拐騙、自欺欺人、掠人錢財,最終落得個害人終害己的可悲下場。本文情節簡單,故事完整,可讀性強,語言生動形象,淺顯易懂。文意疏通,可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結合課下注釋,自學疏通;個別較難語句,可采取質疑問難,集體討論的方法解決。對于故事所蘊含的深刻寓意,宜在教師的引導下,結合文中關鍵語句的分析來理解。通過對本文的學習,教育學生認識越巫形象,理解封建迷信,殘害人類的罪惡本質,達到思想品德教育。讓學生反對迷信、相信科學,批判迷信、崇尚科學,摒除陋俗、珍愛生命。為了強化、深化這一教育意義,揭露封建迷信、批駁
“ 法輪功 ”
等邪教組織反科學、反人類的罪惡本質。發動學生,搜集自己耳聞目睹,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和相關的影視,以活生生的事例,血淋淋的現實,來教育學生,最終揭露一切偽科學的反動面目:打著治病救人、功德圓滿、靈魂升天的幌子來吸引、麻醉人們的騙局。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個性顯明、天性好動、膽子較大、喜歡表現自己,他們經常參加各種演出活動,有一定的表演基礎和經驗。如果老師引導得法,能夠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挖掘他們的潛能,發揮他們的特長,運之于課堂教學,那將是非常好的。前邊已學習了小說、戲劇,學生對小說戲劇中人物的語言、性格、形象已有了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的認識。若能把已學知識進行一次再遷移、再體驗、再創造,那將會讓大部分同學把死的知識變活,具體運用于實踐,在實踐中長知識,受教育。
學習目標:
1 、理解課文運用生動、形象的神態、動作描寫,刻畫人物性格,進行諷刺的寫法。
2 、分析理解故事背后所蘊含的深刻寓意。理解本文在當時與當今的社會意義 ?
3 、通過文中越巫可笑、可鄙、而又可憐的表演及其不幸的結局,教育學生要尊重、學習科學,反對迷信,做一個正直、誠實、守信的人。
設計理念:
根據課程改革的目標,實現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本的大語文教學觀,并根據誘思探究學科教學論:自覺創情境,始終含情義;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學生
“ 五官 ”
并用,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通過主動探究、合作交流,親身體驗,獲得思維品質的發展。改變傳統教學中注重傳授知識的傾向,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設計問題、解決問題,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本文雖是文言文,但大多數句子淺顯易懂,沒有必要逐字逐句的翻譯;加之學生已學了兩年多的文言文,已有一定的基礎,結合課下注釋,自己就能疏通文字,理解大意。所以設計成引導學生在扮演中感悟、體驗,在觀看中思考,在陳述、討論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創造性見解,而不是把老師的觀點強加給學生。
課時安排是一節課。
教學媒體設計:
利用電腦、投影儀播放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節目組錄制的《反對邪教,珍愛生命》中關于批駁法輪功的相關片段,以激發學生興趣,增強感性理性認識;利用
Flash 將相關問題制成課件,加大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教學流程:
一、課前準備
學生利用工具書,結合課下注釋自己解決文字問題,理解課文大意;自己動手制作、轉借、購買相關道具;租借《反對邪教,珍愛生命》影碟;查閱資料,自己編寫劇本,分組自行演練。
( 點評:學生能獨立解決文字問題,參與開發課程資源,尋找有關資料,體現和實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引導作用。 )
( 實錄:解決文字問題,理解課文大意;編寫劇本,根據劇情的需要準備相關道具;老師對學生編寫的劇本提出修改意見。 )
二、情境導入 、以情激情:
在農村,我們經常會看到、遇到有人得病不到醫院看,請巫婆神漢跳神去病;逛廟會,我們經常會看到、遇到有人燒得拜佛,許愿祈福求子女;看電視,我們經常會看到、聽到
“ 法輪功 ” 癡迷者練習 “ 法輪大法 ” ,以求功德圓滿、靈魂升天的相關報導 ……
這些封建迷信的東西,害了一批又一批人,制造了一場又一場的人生悲劇,這些慘痛事例應引起我們的深刻反思。今天,我們學習的《越巫》,就真實地給我們再現了一場封建迷信害人害己的悲劇。
(點評:老師簡明扼要、高度概括的導語 ,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封建迷信害人害己的本質,為進一步深入理解越巫形象、揭露 “ 法輪功 ”
等邪教組織反科學、反人類的罪惡本質打下了基礎,做好了鋪墊,體現了以情激情。)
( 實錄:聽了老師的導語 ,同學們臉上露出了激動、期盼、喜悅、驚訝的神色。 )
三、探索觀察、感悟研究:
1 、整體把握、理清思路:請 “ 演員 ” 們表演《越巫》,其他同學觀看。觀看時,請同學們結合課文,根據 “ 演員 ”
們的表演,進行思考,談談你自己心目中的 “ 越巫 ” 。
( 點評:大部分同學都看得非常認真、投入,臉上洋溢著笑容,表明他們是在輕松、愉悅中認識和感受 “ 越巫 ”
形象的。這使學生五官并用,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學習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眼、耳、腦三大器官,體現了 “ 動眼看 ” 、 “ 動耳聽 ” 、 “
動腦思 ”“ 動口議 ” ,實現了體驗為紅線,思維為主攻。 )
( 實錄:先觀看、思考 10 分鐘,然后相互交流、討論,同學們紛紛舉手發言。有人說 “ 越巫 ” 是個江湖騙子;有人說 “ 越巫 ”
自欺欺人;有人說 “ 越巫 ” 妖言惑眾;有人說 “ 越巫 ” 騙人錢財,根本不會給人看病;有人說 “ 越巫 ” 可悲可憐;有人說 “
越巫 ” 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
2 、局部探討,深入分析:請同學們結合課文與表演,討論分析越巫回家時遇 “ 鬼 ” ,三次遭砂石襲擊時,他的動作與神態有什么變化 ?
這些不同的表現,說明了什么?并簡要概括。
(點評:這是本文的重點與難點,更是精彩之所在。作者生動、形象地刻畫出越巫遇 “ 鬼 ”
時的具體反應。整個情節用語簡省,音節漸短,氣氛漸緊,又輔以 “ 角 ” 、 “ 鈴 ”
兩道具的巧妙使用,加速了情節的發展,凸現了人物的惶恐情態。)
(實錄:師生共同小結:初遇 “ 鬼 ” 時,越巫尚能 “ 旋其角,且角且走 ” ,但已是 “ 心大駭 ” 、 “ 首岑岑 ” 、 “
行不知足所在 ” ,騙子色厲內荏、外強中干的形象躍然紙上; “ 鬼 ” 又出現時,則 “ 角不能成音,走愈急 ”
,已見得膽氣下沉,氣息漸弱;而 “ 鬼 ” 三至時,已是 “ 手栗氣懾 ” 、 “ 角墜 ” 、 “ 鈴墜 ” 、 “ 惟大叫以行 ”
,這情景,豈是魂飛魄散、落荒而逃所能形容的!)
四、延伸拓展、以誘達思:
1 、觀看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節目組錄制的《反對邪教,珍愛生命》錄像片。了解 “ 法輪功 ” 、 “ 邪教組織 ” 殘害人類的滔天罪行。
2 、請同學們就 “ 法輪功 ” 、 “ 邪教組織 ” 殘害人類的罪惡本質展開討論。
3 、學了越巫,看了影片,我們該怎樣做,做一個什么樣的人?
(點評:問題的設置,由淺入深、從表象到本質,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對 “ 法輪功 ” 、 “ 邪教組織 ”
殘害人類的罪惡本質進行揭露和批判,達到了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我們怎么樣做及做什么樣的人,起到教育與完善學生人格的作用。)
( 實錄:學生紛紛響應、積極參與、各抒己見,有的同學怕失去發表見解的機會,把手舉得老高老高,激動跳起來喊到: “ 老師,我 ! 我! ”
有的同學沒被叫到,失望又撒嬌似的 “ 唉 ……” 了一聲。 )
以下摘錄的是部分同學的發言:
王瑞萍:片中 12 歲的小女孩劉思影,才比我小 2 歲,她應該象我一樣,坐在教室里讀書,卻因練習 “ 法輪功 ”
走火入魔,不顧一切地跑到天安門廣場上自焚。自焚未遂、全身燒焦,升天不成、容貌被毀,只有在悲痛中聲嘶力竭地呼喊 “ 媽媽 ------”
,但她的媽媽已聽不到她的呼喚了。這場面太可怕,她的結局太可悲,這個教訓太深刻!
宋芊芊:還有 19 歲的女大學生雨果,她的老師、父母和親友,都沒有想到她會練習 “ 法輪功 ”
,更沒有想到她會因此而結束年輕的生命,真是太可惜了。
孫彩霞:片中的中年人,他練了 “ 法輪功 ”
后,一心想著功德圓滿、靈魂升天、不聽勸告、不顧家人,終日沉迷其中,不能自拔,荒廢了工作,最終走到了絕路上。
郭立飛:片中的那個小青年,練了 “ 法輪功 ”
,一心想提高法力,早日見到師父李洪志。為了實現這一夢想,他經常騎著自行車,拎著摻有老鼠藥的飲料,到處毒殺小孩,純粹是喪心病狂,毫無人性。
陸艷:課文和錄像,給我的感受很深,但我只想問一句, “
為什么越巫治不好他人的病,人們還請他治病;為什么‘法輪功'、‘邪教組織'害了那么多人,還有人練習它? ”
馬超:越巫惑眾騙財固然可恨,但愚昧、迷信的民眾為越巫提供了生存的 “ 肥沃土壤 ” ,我們應該教育民眾,提高國民素質。
鮑艷茹: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遠離封建迷信、 “ 法輪功 ” 、 “ 邪教組織 ” ,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身的防護能力。
張旭:我們要做一個誠實的人,不能學越巫和李洪志,到處招搖過市、自欺欺人、坑蒙拐騙,最終落得個害人終害己的下場。
五、遷移深化、誘思交融:
根據你的所見所聞,結合本課所學,寫一篇心得體會或感受。
(
點評:作文練習的設計鞏固和提高了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培養了學生的思想品德,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悟文成道。實現了三維促發展,反饋終達標。
)
課后反思:
這次上《越巫》,我讓學生自己上,課前讓他們預習,演課本劇。讓他們分成 6
組演練,進行比賽,評出優勝者上課時表演。各組人員的搭配、劇情的設計、排練、演出,完全由學生自發組織,我沒有做多少事,只是引導學生演練,至于用什么方式、方法演練,完全由學生自己決定,我不參與意見,使我吃驚的是,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表演力,都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料與想象。他們自己上《越巫》的效果,要比老師上《越巫》的效果好幾十倍。
通過這節課,我初嘗了 “ 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本 ” 的教育理念,把課堂真正還給了學生的甜頭,感悟到了一些誘思探究的精髓,體現了 “
學生為主體,老師為引導 ”
的誘思教學思想論。如果采用傳統講法,先把課文從頭到尾串講一遍,再根據課文的描述,把越巫的形象分析一通,最后得出結論,表面上解決了課文的教學目標 、教學難點 、教學重點,實際上剝奪了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權力,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損害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習方式和心理水平來看:傳統的教法學法是記憶性學習方式和理解性學習方式,沒有上升到探究性學習方式。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滔滔講,教得很辛苦,惟恐講解不細致,解釋不清楚;學生默默聽,聽得很乏味。雖然學生也在觀察、思維,但并沒有全身心地投入,仍處于被動的狀態,其效果必然不好。
整節課的設計,比較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課前準備;情境導入 、以情激情;探索觀察、感悟研究:整體把握、理清思路,局部探討、深入分析;延伸拓展、以誘達思;遷移深化、誘思交融五個環節,學生基本上認識、理解了越巫形象、封建迷信、法輪功邪教組織的本質。這充分展示了教育的主體性,展示了發散思維的教學功能,并且達到了遷移的目的。整堂課上,大部分學生激情昂揚,惟恐失去了發言機會,特別是談自己觀點時,同學們熱情高漲,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把整節課推向了高潮,下課鈴響了,同學們還不愿下課。學生五官并用,全身心投入了整節課的學習過程,主體性得以實現,創造思維得到發展,教學質量怎會不提高呢
? 說實在的,他們的很多發言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壓根兒沒想到他們身上還蘊藏著這么大的潛能。
通過這節研究課,我深深地感悟到:開展誘思探究教學,進行課程改革,最根本的是要轉變教學思想、教學觀念,真正地信任學生,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老師的引導、誘導下,讓學生獨立自主地完成學習任務。同時,也深深地體會到:在
“ 以情激情 ” , “ 以誘達思 ” 時,老師要在 “ 激 ” 和 “ 誘 ”
上下功夫。教師要想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必須不斷充電、不斷鉆研,才能左右逢源、應運自如。
不足之處是:用在 “ 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
這一環節上的時間長了一些;開始討論的時候學生有些緊張、放不開,最后學生的發言又太激烈、費時較多,以致沒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動手寫,只好布置為課后作業 。以后上課時要注意討論時,有效地控制時間,使課堂更緊湊、合理、高效。
總之,云無定姿姿萬態,教無定法法自在。有模式,但不唯模式。無論采取什么樣的教法,都應堅持和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因材施教,不應舍本逐末。教海無涯、學法無邊,在教與學的海洋中,我們都應該上下求索,永不停息,去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達到形神兼備,自成風格。
點評: “ 課后反思 ”
非常重要,授課教師課后及時記下班內學生的反應、自己的所思所想,從中汲取營養、總結得失、積累經驗,在日常教學工作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業務水平,將大大有益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