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我擺》教學設計及點評(通用6篇)
《你說我擺》教學設計及點評 篇1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克服在活動中遇到的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
2. 使學生在觀察、操作活動中,獲得對簡單幾何形體和圖形的直觀經驗,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鞏固左右的相對性,能初步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及拼擺的過程。
〖教材分析〗
“你說我擺”是一個可供兩人玩的搭積木游戲,是在學生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目的是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精神及與人合作的意識。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學生通過前一節課的學習,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已經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知道這些幾何體的名稱并能進行識別。但學生的表達、傾聽、數學交流的能力相對較弱,本節課力求通過游戲活動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加深對這些幾何體的認識,讓學生在活動中逐步學會表達、學會傾聽,發展他們的數學交流能力。
〖教學設計〗
〖教學反思〗
所有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在觀察、操作活動中,獲得對簡單幾何形體和圖形的直觀經驗,加深了對左右相對性的認識;讓學生一邊擺一邊敘述擺的過程,并在小組內進行交流,有意識地培養他們數學交流的能力、與同伴合作的能力;學生之間相互評價,使他們能夠發現自己在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相對來說還比較薄弱,個別學生的合作意識不強,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增強小組合作意識。
〖案例點評〗
以數學游戲的形式進行教學,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的同時,空間觀念也得到發展。
《你說我擺》教學設計及點評 篇2
教學目的:
1、根據現實情境,通過游戲,進一步識別簡單幾何體。
2、在游戲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3、初步學會表達,學會傾聽,發展初步的數學交流能力。
4、發展學生空間的觀念,并識別幾何體的位置關系
教學重點:把簡單的數學問題用游戲放之于現實情境中應用。
課前準備:一些簡單的幾何體。
教學方法:以問題情景為中心,引導自主學習。
教學流程: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中學習。
一、問題情境
師:你知道了四種物體名稱,我們來研究一下它們的數學問題。
研究一下
你想用什么方法來研究?(分組討論)
二、建立模型
1、分組研究討論。
學習要求:(1)討論這些物體擺放的不同。
(2)準備向全班同學介紹你們的研究結果。
2、匯報交流,初構模型。
師:物體間位置可以用上下左右來分析,在小組中交流、匯總的基礎上討論出結果,明確空間關系。全班確定一下其空間位置關系。
3、情境遷移,再構模型。
情境呈現:幾個幾何體積木。
你說我擺,同桌互相進行游戲,隨著空間位置關系確立,其積木的個數可以隨之增加,說和擺的身份可以變化。
三、解釋應用
1、說一說,寫一寫。
讓學生仔細地觀察,想一想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長),正方體(正),圓柱(圓),球體(球)。再同桌互說,并用單個漢字寫下來。再用空間位置關系來說。(其形狀只要大致正確即可)
2、看一看,填一填。
讓學生自主完成。
3、摸一摸,說一說。
這是一個游戲,可以讓學生把操作活動與表達結合起來,可以是學生摸一個物體并說出它的名稱,也可以先結合名稱再支摸出相應的物體,這一活動可以分組進行。
4、看一看,數一數。
對本題的解答有一定難度,可以用搭積木的方法先協助解答。
四、總結回顧,拓展延伸
1、這節課你學了什么?
2、前后的關系在生活中應用。
《你說我擺》教學設計及點評 篇3
一、說教材
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你說我擺》。在這一階段通過讓學生初步觀察動手過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實物和學生的操作活動進行教學,為學生了解數學的用處和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打下扎實的基礎。基于以上認識,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通過“你說我擺”的游戲,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同時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表達、傾聽,發展他們的數學交流能力.
2.通過游戲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3.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
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同時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表達、傾聽,發展他們的數學交流能力.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想象、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
教具準備
二、說教法
1.情景教學法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課的開始我設計了說反話的游戲,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舉例說明法
3.發現法 出示圖片,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找出和這些物體形狀相似的物品。教師的作用是組織發現活動,關注活動中的學生,使學生在探索中學習新知,親歷探索過程。
三、說學法
《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觀察比較以及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實踐操作法、觀察比較法也是本節課中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主要方式,同時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
1. 觀察法 觀察主題圖的畫面及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來是很好的學習方法。例如,教學主題圖時,觀察目的明確。教師通過讓學生觀察畫面上都畫了什么,觀察結束后組織討論,你發現了哪些物體的形狀? 2、實踐操作法 兒童思維的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他們需要通過各種活動來學習知識,發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學的時候,通過學生動手擺,親身感知、體驗各種物體。培養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獲得知識的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
本節課主要由五個環節來完成;
(一) 設計游戲,激趣導入
1、設計“說反話”的游戲,鞏固方位。
2、猜禮物
師出示一個袋子,讓學生猜是什么,進而把自己知道的物體引出來。
(二) 聯系生活實際,鞏固各種幾何體的形狀特點
讓學生觀察,之后說出圖中物體的形狀
這樣就讓學生把生活實際與數學較好的聯系起來,進一步鞏固四種幾何體。
(三) 游戲“你說我擺”,通過動手操作,具體感知
1、 師下口令,讓一個學生上前擺
2、 指名一個學生下口令,其他學生擺(二人一組,一人擺,一人監督檢查)
3、 四人一組,面對面來擺,四人輪流下口令,中間用書擋著,擺完之后,讓學生觀察是否一樣,哪里不一樣,為什么會不一樣。充分體驗左右的相對性。
這樣的設計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想象力,充分體現新課程的讓學生親身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這一理念。
(四) 出示一機器人圖片,讓學生觀察并說出由哪些圖形組成
之后根據物體數量提出問題并解決
(五) 游戲“摸一摸”
師下口令,指名學生到前面來摸
分小組進行此游戲,輪流來摸,其余一人下一個口令
五、總結全課
整堂課設計,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在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嘴表達、動手實踐,自主探究中學習知識,課堂上將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學生參與面廣,學得愉快,學習效果好。
《你說我擺》教學設計及點評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你說我擺”的游戲,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同時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表達、傾聽,發展他們的數學交流能力.
2.通過游戲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3.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
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同時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表達、傾聽,發展他們的數學交流能力.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想象、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
教具準備
積木、機器人.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搭積木游戲
(一)搭積木
1.教師:你們玩過積木嗎?
這是老師用積木搭的物體,你們覺得有意思嗎?
你能搭出同樣的物體嗎?(老師擋住所搭物體)
2.教師敘述所搭物體的位置,學生動手搭.
3.比一比誰搭得最象?
(二)自由活動
1.前后兩人一組,后面的同學搭好后,說給前面同學聽,比一比誰搭得好.
2.說和擺的同學交換.
二、活動二:練一練.
(一)出示圖片:練一練
1.你能說出圖中哪些物體的形狀?
(二)出示圖片:機器人
1.數一數,機器人身上有哪些物體組成的?
2.每種物體有幾個?
(三)出示圖片:猜猜看
1.圖中各有幾個小正方體?
2.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四)思考:用同樣大的小正方形,擺長方體,可以怎樣擺?擺正方體呢?
板書設計
我說你做
課后反思
本課事實上是在能夠清楚認識四種立體圖形的特征基礎上設計的,由于學生數量多,課堂上讓每個孩子帶自己喜歡的玩具動手擺一擺不現實,所以本節課我采取“你說你擺”的形式,學生說、學生擺,以及為什么等問題,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它們的特征及用處。
《你說我擺》教學設計及點評 篇5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語言表達的邏輯性,發展學生的空間想像力。
2、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閱歷導課。
師: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師依次舉起)“長方體”“正方體”“球”和“圓柱”(生回答)。請小朋友從桌子上找出一個長方體舉起來給大家看看。正方體、球、圓柱呢?
生:(按教師口令依次拿起)
師:課前老師讓小朋友們回去觀察家里的物體都是什么形狀,大家做了嗎?(生:做了。)
師:請同桌小朋友互相說說你的發現。(同桌說)
師:誰來給大家說說。
生:(踴躍發言)我家冰箱是長方體。
生:我家電視機是正方體。
……
師:大家在家里發現了這么多,現在請小朋友們看看我們教室里都有什么形狀的物體。
生1:黑板是長方體。
生2:暖氣管是圓柱。
生3:電棒是圓柱。
……(給予適當評價)
師:小朋友們觀察的很仔細,說的也很好。
二、你說我擺。
師:現在我們來玩搭積木游戲好不好。聽口令:把正方體先擺上,長方體放在它的上面,圓柱放在正方體的右面、球放在正方體的前面。(同桌檢查是不是擺的一樣)
師:現在請小朋友們互當小老師“你說我擺”。說的小朋友看你說的是否能難住同桌小朋友。擺的小朋友看誰擺的又對又快,(積木可以逐漸增多)交換角色進行。
生:……
師:哪組小朋友給大家擺擺。
生:……(及時給予評價)
三、游戲鞏固。
師:機器人聽說一年級小朋友很聰明,它想和你們做朋友,同時也想考考大家,你們敢不敢向它挑戰。(出示實物機器人模型)(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我身上都是什么形狀物體組成的嗎?)找到的小朋友請說說。
生:有長方形、正方體。
生:有球。
生:還有圓柱。
師:(模仿機器人口吻)每種物體具體有哪幾個,你能寫在本子上嗎?(生動手寫)
師:現在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想想剛才機器人身上幾種物體的形狀。
生:(閉眼想)
師:記住這幾種物體形狀了嗎?
生:記住了。
師:現在你就是機器人,考考你的同桌小朋友,讓他閉上眼睛,摸摸你們的學具,你說名稱讓他去摸或者讓他把摸到的物體告訴你名稱。
生:(同桌合作,場面很熱烈。)
師:(模仿機器人口吻)我比孫悟空本領還大,會變。你們能把桌上的積木變出各種好看的圖形嗎?還得向同桌說一說用了什么形狀的物體,為什么要變成這種模型?(教師巡視發現好的及時肯定)(抽生1――2名說一說。)
四、思索提高。
師:機器人說了,現在我還想考考你們(出示投影圖片)圖中各有幾個正方體?并說出你是怎么想的。
生:……
師:為了驗證,請小朋友們親自動手搭一搭。(生動手搭)
師:機器人說了,一年級小朋友真棒!我愿意和你們交朋友。
五、課外延伸。
師: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形狀的物體,它只是等著你去發現它,所以平時小朋友要留心身邊的事物,養成愛觀察的好習慣。下去后小朋友可以觀察校園里、馬路上、大自然中都有什么形狀的物體,把你們的發現說給你的小伙伴聽。(師生告別)
《你說我擺》教學設計及點評 篇6
11月14號,我有幸參加了學區的數學優質課評比,這次的評比顯得非常公正,上課內容都是提前一天知道的,準備40分鐘就說課,然后準備一個晚上第二天就去借班上課,實在是考驗我們參賽者的真實水平的。我抽到的內容是三年級第六單元的《買新書》,我是14號下午第二節課,中午時間我就到了宏畔,聽了我前一位老師的課,雖然我在為自己的課而緊張,不過,聽了大半節課還是有很大收獲。
她上的內容是一年級觀察物體——你說我擺。她的優點很多,整堂課非常流暢,她抓住了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對教材的處理非常獨到,她先出示了練習中的機器人,讓學生說一說各有幾種物體,然后讓學生摸一摸信封中的物體,摸出相應的物體,再開始擺物體,先老師說學生擺,接著同學說,其他學生擺,最后放手讓同桌互相擺互相說,教師的語言非常到位,我體會比較深的有以下幾點:
(1)教師的語言經過精心推敲,對于要求的稱述非常清楚到位,比如在要求學生同桌互相擺之前提出的要 求:說的同學要說清楚,聽的同學要聽明白,擺的時候要擺正確。她的語言非常干脆,對于什么時候該講什么不該講什么非常清楚,而不是隨心所欲的問問題,這也是我在上課時特別需要注意的。
(2)教師反饋方法的多樣化:比如剛開始說一說機器人身上各有幾種物體時,反饋的方式都是不同的:一是說一說;二是用舉手指的方式表達有幾個;三讓學生你數清楚了就坐端正……教師對學生反饋的形式不同,不僅讓聽課的教師覺得課堂比較活躍,更使得學生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教師的課堂上。這也是我在課堂上要著力做好的。
(3)教師在預設的基礎上及時抓住學生即時生成的資源,比如學生在對擺物體的要求的描述(把正方體擺在圓柱體的右邊)不同與老師的描述(在圓柱體的右邊擺長方體)時,老師及時地贊揚了學生(老師早就發現了你很能干,你說的和老師說的可不一樣哦)。
她的優點很多,給我很大的震撼,有點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總的來說,課堂不僅僅靠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只是紙上的理論,還需要老師在課堂上通過操作性活動把教學設計外顯出來,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獲得知識、能力、快樂,課前老師對操作性活動的預設越細,課堂上操作起來也就越能得心應手,這些都是我們在課前做得不足的,以后要著力改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