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宀、穴”部識字教學設計與點評(精選2篇)
“宀、穴”部識字教學設計與點評 篇1
〖教學目標〗
1.認會本課9個生字,會寫6個帶有“寶蓋頭”的字。
2.能運用“看拼音識字”的方法認識“自己學”中的6個詞語;初步學會“根據偏旁猜字義”的方法。
3.在了解漢字偏旁演化過程的同時,了解“寶蓋頭”和“穴寶蓋”所表示的含義都“與房屋有關”。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我國的漢字歷史源遠流長,有很多是照著實物的樣子畫成圖畫,逐漸演變的。下面老師給大家看幾幅圖,看看你們能不能猜出它們分別代表的是什么字。展現“日、月、水、火、山、石、田、土”這幾個字的圖畫,學生猜字。
師小結:你們可真棒!能又快又準的猜出這些字。下面,我再讓大家看一幅圖。
(二)學習帶有“寶蓋頭”的字
1.由圖引出“偏旁”。
出示“小草屋”圖,問學生:“這是什么?”(房屋)
教師邊說邊演示:古人看到房屋的樣子,就畫下了“寶蓋頭”(篆書字體),最后演變成現在的樣子“寶蓋頭”(簡化字)。
你們說,帶有“寶蓋頭”的字跟什么有關?(房屋)
2.認識帶有“寶蓋頭”的字、詞。
(1)家教室宿舍
先讓學生自己讀一讀這三個詞,找出哪些字帶有“寶蓋頭”。再說一說這些詞的意思。初步讓學生了解這些詞都表示跟房屋有關。
(2)故宮宇宙賓客
這三個詞學生可能較難理解,小組進行討論:哪些字帶有“寶蓋頭”?再想一想“為什么‘賓客’‘宇宙’帶有‘寶蓋頭’”?讓學生感悟到凡是帶有“寶蓋頭”的字,基本上都“與房屋有關”。
(三)學習帶有“穴寶蓋”的字
1.由圖引出“偏旁”。
出示“山洞圖”,寫篆書“穴”、簡化字“穴”。明確:“穴寶蓋”也與房屋有關。
2.認識帶有“穴寶蓋”的字、詞。
(1)讓學生觀察兩組詞語中哪些帶有“穴寶蓋”。
(2)小組討論“為什么這些字、詞帶有穴寶蓋”?帶有“穴寶蓋”的字與什么有關。
(四)檢查識字情況
1.檢查整個詞認讀情況。
2.檢查單獨的字。(在此注意區分形近字。可問一問:你是怎樣區別它們的?)
(五)自主學習
1.明確學習要求:
(1)讀一讀,認識這些詞語;
(2)圈一圈,找出“寶蓋頭”(畫圓)“穴寶蓋”的字(畫三角);
(3)說一說,這些詞語“為什么用這些偏旁”。
2.小組展開學習。(教師巡視、參與)
3.檢查學習情況。
先查詞,再查字。相機問一問“寧”、“突”、“窄”等字為什么用這些偏旁。
(六)學寫生字
1.觀察要寫的四個字,發現了什么?(都帶有“寶蓋頭”)
2.先學“寶蓋頭”的寫法。(“點”在豎中線上;注意“橫鉤”的“鉤”)
3.討論學寫“室、客”。(注意每一部分要“扁一些”)
4.自學“寧、穴”。
(七)布置作業
把今天學的兩個部首填寫到122頁《部首表》中。
〖案例點評〗
中國漢字有“造字六法”,所謂象形、會意、形聲等,這些造字方法充分體現了漢字的特點。在教學漢字時,應該借鑒與考慮中國漢字造字方法,把這種方法有效地遷移到漢字教學中來,這樣,就完成了漢字的構造與識寫相結合的有效鏈接與整合。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教者充分注意到這一點,從字形的原義引發開去,幫助學生理解字義,記住字形。
(一)部首與原物相對應,領會內在的意義聯系。出示“小草屋”和“小山洞”圖片,在學生初步感知的基礎上,與圖片上的畫面相對應,分別出示篆體的“寶蓋頭”與“穴字頭”,從線條的抽象變化中,可以清晰地感觸到字形與實物之間的聯系。學生對象形字的構字方法應該不陌生,由此得到啟發,也會運用已積累的一些象形字來佐證,豐富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加深對這一概念的認知。緊接著,教師還是以“寶蓋頭”與“穴字頭”為對象,羅列出一串含有這兩個偏旁部首的漢字來,讓學生找規律,不僅是字形上都是有同樣的部首這一顯而易見的規律,還讓學生嘗試著從字的意義本身去揣摩猜測這些部首對字義的表達與注明上有什么特別的作用,來解決“這些漢字為什么用這些作偏旁”這一問題,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二)明確任務指向,與部首查字法相鏈接。以偏旁入手,識記字形,進行歸類型認字,可以讓學生在較短時間內記住一定量的漢字,提高識記漢字的效率。除此之外,增強學生的對部首的感知,加深對部首的意識,可直接為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這一工具性方法作鋪墊。老師設計本教案時,對這一問題有著鮮明的意識,作業布置時,教師有意識地讓學生去關注《部首表》,并把課堂上學到的兩個部首填寫在相應的空格里。讓漢字按部首歸類的學習負載起應有之義,為后續的教學提供可供照應的知能的鏈接點。
“宀、穴”部識字教學設計與點評 篇2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
1.課件出示書上的古代漢字“家”的圖片和“家”字。
2.觀察圖,說說發現了什么。
(二)教學生字
1.學習“ 家 教室 宿舍 故宮 宇宙 賓客”。提示:從這些字中,你又發現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說明它們表示的意思與什么有關?(寶蓋頭的字多與房屋有關)有什么好辦法能記住這些生字?(可以編兒歌、講故事、說順口溜、猜字謎來幫助記憶。)參考:
“家”――會意字,寶蓋頭表示房屋;豕shǐ即豬。
“宮”――會意字,皇宮里有很多房間、很多人。
“宿”――用拆部件的方法記憶。
“室”――猜謎:到字去半邊,寶蓋兒加上面。
“宇宙”、“賓客”是形聲字,可以說說它們的形旁、聲旁各是什么。
請一組同學上講臺講解。教師指導學生完成以下目標:
(1)認讀生字,讀準字音。
(2)仔細觀察,發現這些生字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有寶蓋頭)初步建立漢字形旁表意的概念。(寶蓋頭與房屋及與房屋有關的事物有關)
(3)會用生字組幾個不同的詞語。
(4)請學生說說還知道哪些帶有寶蓋頭的字。(如:宅、宴、寶、牢)
(5)組織評價。(這些小老師說話時聲音洪亮嗎?通過聽小老師講你都學會了什么新知識?你最喜歡哪位小老師,為什么?……)
2.學習“ 洞穴 窯洞 窟窿 鳥窩 窗簾 竅門”。
(1)以小組為單位,由組長帶領對照著生字表中的拼音互相教學這些生字。
從這些字中,你又發現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說明它們表示的意思與什么有關?(“穴寶蓋”的字多與洞穴有關)有什么好辦法能記住這些生字?
要求:檢查員、聯絡員、噪音控制員在小組自學的過程中要認真負責。
(2)集體交流:請一組匯報學習成果。說一說還認識哪些帶“穴”字頭的字。
3.游戲:挑戰識字小能手。
(1)學生在小組內把在生活中找到的帶有寶蓋頭和“穴”字頭的生字介紹給大家認識。看誰認識的字最多、擴詞最多,在小組交流中學得最認真。
(2)組內選出“識字小能手”,并由識字小能手代表本組到其他組交流。
(三)自學生詞,提高識字能力
火災 安寧 寬敞 突然 逃竄 狹窄
1.借助拼音自學生詞,運用學過的部首知識分析字形。
2.理解詞義。遇到不明白的詞可以請教周圍的人,會查字典的同學也可以通過查字典的方式學習。
3.集體交流。課件出示:
家、教室、宿舍、故宮、宇宙、賓客
洞穴、窯洞、窟窿、鳥窩、窗簾、竅門
火災、安寧、寬敞、突然、逃竄、狹窄
(1)點擊你學會的生字。
(2)領著同學們讀一讀,組一組詞。
(3)說一說,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四)指導書寫生字
1.觀察“室、客、穴、寧”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點是橫中線、豎中線和中心點上的筆畫)。思考哪些筆畫最容易寫錯。
2.討論筆畫、筆順并書空。教師范寫。
“室”字在寫的時候不要丟掉點。最后一筆橫要寫得與寶蓋兒一樣寬。
3.獨立練習寫。教師巡視指導。
(五)作業設計
找一找,生活中有什么東西寫出來帶寶蓋頭、穴字頭。
〖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編兒歌對二年級學生難度太大,學生更喜歡按自己的想法編各種故事識字,怎樣處理這一矛盾,有待進一步分析。
〖案例點評〗
“學生在走進教室前,并不是一無所知的,他們帶著自己的經驗世界、情感意志等前理解的一些東西走入課堂,我們的教學應該充分重視學生的前理解的內容,在學生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所施行的教學才是最有效的教學,也是最令學生歡迎的教學。”本課的教學設計,就是充分尊重了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以此為基礎,貫穿自己的教學意圖,以完成預設的教學任務。對于“家”這樣的漢字,學生早就應該會認了,因為,身處于信息社會,學生學習識記漢字的機會無處不在.像這類漢字,學生耳濡目染,對于字的意義及結構已有一定的了解,教師在組織教學時,讓學生猜測“家”字的結構為什么是這樣的,它究竟有什么意義,引導學生從字形的組合上去意會。因為這個字本身就是一個會意字,通過字形的組合,可以悟出字的內在含義,這其實是一種識字方法的教學與引導。以此為例,再引導學生在一組以“宀” 偏旁的漢字里尋找規律,找出相同點,摸索與體悟識記的方法,提高識記漢字的效率。
學習是個體化的行為,但如果純粹地進行個體化學習,獲得的只是個性化的解讀,有些時候這種解讀會有失偏頗。因而,我們也要重視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性學習,在小組合作的學習過程中,加強信息的交流與共享,在一定規則的約束下,充分發表意見,傾聽他人的學習體會,結合自身的學習情況,培養良好習慣,以分析批判的思路,綜合意見,獲得一個全方位立體的信息網絡,優化自身的認知行為。新課標特別提倡小組式學習,推行相對于傳統的純接受型學習方式的變革。本設計有一個較為鮮明的特點,就是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學習活動,小組內的每個成員都有明確的分工:活動組織者、記錄員、噪聲控制員、聯絡員,各司其職,在基本規范的框架內,每位組員充分參與,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在熱烈的討論中,每位組員都會積極地說出自己的觀點,集合成集體的智慧,在班級交流過程中,讓小組有價值的信息在更大范圍內傳播。作為小組討論的延伸活動,評出了識字小能手,并鼓勵大家去挑戰識字小能手,競賽性的活動激發起學生更為強烈的參與愿望。教學不是告訴,而是一種全身心參與過程中的自悟自得。這一點,教學設計中體現得較為充分。
如何通過現代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從而實現學習方式的變革,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這是新課程所關注的一個重要課題。對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有不盡相同的觀點,有人認為,應盡可能回避大量使用多媒體,不能用直觀感性的畫面來固定與限制學生的思維。作為意義的承載體,文本的意義只有經過讀者的閱讀才能產生獨特的意義,不能以教者一己的解讀制成課件,向學生展示自我的解讀,這無疑是變相的灌輸與影響,是一種溫柔的話語霸權。這種說法不是沒有道理,便并不以此就能證明,我們的語文教學就要遠離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本份教學設計,教者運用了多媒體,整合多方面因素,把教學的內容整合在一個場景里,創設了一個良好的信息環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畫面的主題得到確立,使漢字的識記有了一個較為生動形象的情景作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