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3 金屬資源的利用和保護
學生展示,利于培養動手、動口、交流合作能力。討論交流暢所欲言所觀察的現象、分析得到的結論以及對發生的現象的解釋。相互評價各小組的實驗效果、結論和解釋是否合理。 自主評價推選一組進行自主評價,從不同側面談談本次探究實驗的成敗,推廣到工業、農業和各種生產生活中如何防止鐵生銹。嘗試介紹幾種防止鐵生銹的方法。自主評價,增強信心,認識自我。教師引導分析鐵鎖、菜刀、鐵絲、水龍頭銹蝕的原因,討論防止它們生銹的方法,推廣到學生身邊的金屬用品如文具盒、自行車、鐵桶等經久耐用的技巧。回顧開頭,銜接緊湊。動畫展示(1)礦物可供開采的年限坐標分析圖;(2)金屬回收公司情況介紹;(3)廢舊電池的污染;(4)保護金屬資源的方法。通過課件,激發學生閱讀教材的興趣,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獲取信息。與生活息息相關,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討論交流結合身邊的事例,分析討論如何保護金屬資源,如回收廢金屬,用各種方法防腐蝕,有計劃、合理地開采礦物,尋找金屬的代用品等。并通過課件補充一些保護金屬資源的先進做法和經驗。利用多媒體,使學生樹立珍惜資源、愛護環境、合理使用化學物質的觀念。小結評價由學生小結本節課的感受和收獲。 課外探究參考以下主題(任選一個或多個)或自擬,查詢有關資料,完成一篇化學小論文或一份化學小報(題目要有個性)。(1)金屬的應用與保護;(2)你身邊的金屬制品;(3)銅壺為什么也生銹?(4)廢舊干電池還有可利用的價值嗎?(5)其他。 執教:湖北省宜都市王畈中學 楊大華點評本課題的知識內容學生較為熟悉,但教師用豐富的素材引導學生感知熟悉學習的對象,從生活經驗出發,引出課題,易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用科學家的身份來研究金屬礦物的種類、鐵為什么生銹、在什么條件下易生銹、如何防止鐵生銹等,從而感受到“身邊處處有化學”。
在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閱讀教材、查閱資料的能力,展示學生課前調查和收集樣品的信息,能較好地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有利于培養“合作”意識。而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實驗采用動畫演示,既明白清晰,又節約時間,同時可避免儀器、材料短缺而不能做實驗,環節緊湊。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體現了學生“從生活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理念。更可貴的是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揮了主體作用,自主實驗、自主探究、自主評價,無疑使自信心更強,學習興趣更濃。
點評:湖北省宜都市教研室 王宜平
湖北省宜都市余家橋中學 黃明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