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一節 分子
一.知識教學點1.分子的概念。2.分子概念的應用。3.混合物和純凈物。二.重、難、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 (1)關于分子定義的建立以及對分子行為的微觀想象的形成。 (2)通過對分子可分性與不可分性的認識,逐步培養學生辯證統一的思想方法。 2.難點:建立微觀粒子運動的想象表象,并初步體會它與宏觀物體運動的不同點。 3.疑點:(1)如何理解“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 (2)混合物與純凈物有何區別? 4.解決方法: 通過學生自己閱讀,配以演示實驗、圖片,聯系生活實際,啟發學生在觀察過程中發揮想象力,使學生思維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相互對比的角度深入到微觀領域,同時結合學生回憶物質在空氣和純氧氣中燃燒的不同,討論和區分混合物和純凈物,教育學生用科學的態度來分析認識問題,為以后學習打下牢固的認知基礎和樹立正確的思想方法。三.教學步驟(一)明確目標1.理解分子概念的含義。2.掌握分子概念的應用。3.了解、會判斷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混合物和純凈物。(二)整體感知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著重描述物質由分子等微粒構成,討論分子的基本性質和存在狀態;第二部分是運用有關分子的知識,從微觀組成方面去理解和區分混合構與純凈物,并建立“純”與“不純”的相對概念。通篇文字通俗易懂并富有趣味性,再輔以實驗及講解、討論、練習,極易激發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為以后的教學工作做好準備,同時也深化了學生對前一章所學《空氣 氧》知識的理解。(三)教學過程[提問]:我們走到花園或酒店的附近,往往會聞到花或酒的香氣;濕的衣服經晾曬會干燥;糖塊放在水里,會逐漸消失,而水卻有了甜味,為什么會發生這些現象呢?[實驗]:100毫升酒精和100毫升水混合在一起,及[實驗2-1]碘的受熱和冷卻。[學生活動]:閱讀課文,得出分子的概念。[板書]:一.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分子 1.概念: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師生活動]:討論并得出結論。 ①“化學性質”不能擴展為性質,這里不包括物理性質。 ②“一種”微粒不可理解為“唯一”的微粒,因為通過以后的學習,我們知道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多種,如:原子、離子等。 ③分子既有可分性又有不可分性。[學生]:閱讀課文,觀察圖片分析,思考:分子有哪些特征?[板書]:2.特征: (1)分子很小,但有一定的體積和質量。 (2)分于總是在不停地運動。 (3)分子間有一定的間隔。 (4)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 (5)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再分。[學生討論]:水由冰→液態水→水蒸氣的變化過程,理解分子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