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 化學方程式(人教九上)
六、教學過程: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介紹:在以前知識的學習中,我們對化學反應中物質質的變化已經有了一定認識,但對反應前后物質量的關系卻不清楚,今天我們就共同來研究一個適合任何化學反應的定律:質量守恒定律。
為接受新知識做好思想準備。
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一定有新物質生成,那么參加反應的物質和生成的新物質的質量之間有什么關系呢?反應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是增加了、減少了還是不變呢?
1、通過教師設疑,激發興趣和求知欲2、預習演示實驗
演示課本實驗
觀察實驗現象,注意觀察反應前后天平是否平衡,匯報后果。
是不是所有的反應都具備相同的實驗結果呢?指導學生分組實驗
分組實驗并觀察結果:
第一組:cuso4和naoh
第二組:fecl3和 naoh
第三組:nacl和agno3
人們經過許多年,選用不同的化學反應,做了無數次的實驗發現得到的結論都是一樣的,因此把它作為了一條定律叫質量守恒定律。
整體感知定義內容體會科學知識的探究過程
師生一起鞏固定義并總結: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生成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這個規律叫質量守恒定律。
我們在理解質量守恒定律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質量守恒定律適用于任何化學變化(物理變化不屬于此定律)2、定律研究的內容是指質量,不能推廣到其它物理量;3、守恒的數量是總質量不是部分質量 4、守恒的范圍是“參加反應的各物質”
深刻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找出定義中的關鍵字。
通過練習,鞏固質量守恒定律
為什么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一定等于反應后生成各物質的質量的總和呢?(不失時機發問)
接受新問題
請一名同學寫出電解水的化學反應表達式
完成化學反應表達式
h2o →h2+o2
電解水實驗說明了哪些問題?
①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②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
教具展示,h2o通電分解的微觀過程。設疑:這對你理解質量守恒定律有什么幫助嗎?
引導學生從化學反應的實質上去認識質量守恒定律
師生總結:在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原子的個數沒有增減,原子的質量也沒有變化.教師擴展:這些原子在數量、種類、質量上的守恒必然導致由元素組成的宏觀物質在質量上存在著守恒關系。
鎂條燃燒后,生成氧化鎂的質量增加了。蠟燭燃燒后,完全消失了。這些反應符合質量守恒定律嗎?
學生討論:對守恒定律內容里的關鍵詞(“參加化學反應”、“質量總和”)再次加深理解
結論: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錄音:質量守恒定律的發現與發展
學科學愛科學,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新事物
為了更加準確的理解和把握質量守恒定律,請同學們完成以下習題:
1、在a+b=c+d反應中,5克a和4克b恰好完全反應生成3克c,則反應生成d的質量是
2、蠟燭在空氣中燃燒后只生二氧化碳和水,試推斷蠟燭的元素組成中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3、在化學反應2xy2+y2=2z中z的化學式應為 。
*4、a、b、c、d物質各10克,混合加熱充分反應后,還有c物質16克,同時生成新物質d8克,剩余部分a物質,而b無剩余,則參加反應a、b的質量之比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