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和原理二:物質的分類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復習,使學生了解宏觀物質的簡單分類;能夠從微觀角度認識分類的依據;會判斷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混合物和純凈物;掌握單質、化合物、氧化物、酸、堿、鹽的概念。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和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對立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宏觀物質的簡單分類和知識體系的建立。
2.單質、化合物、氧化物、酸、堿、鹽等概念。
教學難點:對單質、化合物、氧化物、酸、堿、鹽等概念的理解。
三、教學過程
[基礎知識的歸納與整理]
(組織學生根據自己對物質分類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研討,嘗試給常見物質進行簡分類,教師可適當指導,最后由教師小結,并以投影形式給出物質分類的知識結構。在學生研討過程中應提醒學生注意分類的依據以及概念間的從屬關系)
(概括出物質分類的知識體系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能否用其它形式對物質進行分類,諸如畫知識樹等,借此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可以讓學生償試一下,也可將其留作課后作業)。
[關鍵知識點拔]
(以投影形式打出表格,鼓勵學生經過討論比較相關的概念,找出這些概念的異同點及其聯系,教師適時點拔,強調理解概念應抓住關鍵字詞和相關概念的內在聯系,最后師生共同完成表格內容)。
(一)純凈物和混合物
項目 純凈物 混合物
概念 由同一種物質組成 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混合而成,彼此間不發生化學反應
區別 ①一種物質
②對于由分子構成的物質而言,由一種分子構成
③有固定的組成
④有固定的性質 ①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
②由不同種分子構成
③沒有固定的組成
④沒有固定的性質
聯系
(二)單質和化合物
項目 單質 化合物
概念 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相同點 均為純凈物 均為純凈物
不同點 ①由一種元素組成
②單質的分子由同種原子構成 ①由不同種元素組成
②化合物分子由不同種原子構成
聯系
(三)氧化物
項目 酸性氧化物 堿性氧化物
概念 凡能跟堿起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 凡能跟酸起反應而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
組成 大多數是非金屬氧化物(交叉關系) 都是金屬氧化物(從屬關系)
性質 ①與水反應生成對應的含氧酸(sio2除外)
②與可溶性堿反應生成鹽和水 ①與水反應生成可溶性堿
②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
(四)酸、堿、鹽
項目 酸 堿 鹽
概念 電離時生成的陽
離子全部是氫離
子的化合物 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 電離時生成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的化合物
相同點 均為化合物,其水溶液都能導電(電離)
不同點 酸=h++酸根離子 堿=金屬離子+oh- 鹽=金屬離子+酸根離子
組成特點 一定含氫元素 一定含氫、氧兩種元素 一定含有非金屬元素
聯系 酸+堿→鹽+水(中和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