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分類)教學設計[分類二]
教學目標1.通過動手操作,學習根據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
2.通過分一分、看一看的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9頁。
教學設計
引入新課
復習:上節課我們已經學了按一個標準進行分類,誰能說說什么是“分類”?
引入: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分類”。(板書課題:分類)
小組活動,探究新知
1.數學分鉛筆。
a.拿出自己的所有鉛筆,觀察這些鉛筆有什么不同?
b.請你們根據觀察到的不同把自己的鉛筆進行分類。
2.小組交流。
要求:說說你是怎么分的,再聽聽別人是怎么分的。(集體交流。學生一般都會想到按顏色、長短、有無橡皮頭、是否削過等標準進行分類。)
3.指導看書。
a.說說書上三個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結:根據不同的標準,我們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鞏固練習,體驗根據不同標準分類
1.分花。(第40頁第4題)
要求:想一想,你會怎么分?你為什么這樣分?
小結:這4朵花,顏色、品種(或葉子的形狀)各不相同。根據這些不同之處,我們找到了兩種分法。
2.分圖片。(第39頁的做一做。把該題中圖片的形狀與顏色作了些更改,使相同形狀的背景顏色不同。)
啟發:現在請你們仔細觀察這組圖片,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
你們找到了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據每一個不同點都找到一種分法呢?
3.小結分類方法。
師:通過活動,我們發現,每找到一種不同,就能相應地得到一種分法。這就是按不同標準分類。接著就請大家用今天學到的本領來做些練習。
4.混合練習。(第40頁的第3題)
應用練習
1.給公園中的人分類。(第41頁第5題)
引導: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現在就讓我們用學到的本領來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這是公園中的一個場景,請大家把他們分分類。(各小組在小黑板上擺圖片操作,放背景音樂)
同桌互相說一種分法,然后交流。
2.給自己小組中的小朋友分類。
引導:剛才大家想到了許多分類的方法,通過交流我們也聽到了別的同學的想法。現在就請大家用學到的方法來給小組里的同學分類,你能有幾種分法?
a.小組活動。(放背景音樂)
b.集體反饋交流。
c.優勝組介紹所有的分法。
總結
1.請學生總結。
2.教師總結。
上節課我們學了用一種方法分類,今天我們進一步學習了按不同標準分類。分類時的關鍵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教學設計說明
在教學活動中,我力求做到放手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但這里的放手決不是放任自流,否則學生得到的將是一些膚淺的、支離破碎的知識。我在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充分放手的同時,在“導”字上下工夫,講究“導”的藝術。教師“導”得好,學生的聰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真正駕御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添活力。
為此,我比較重視指導語的設計。每次動手操作之前,都引導學生聽清要求,仔細觀察,并且每次觀察的要求有所提高:第一次分鉛筆,只要找到一個不同點就可以分了;第二次分花,鼓勵學生找到不同的分法;第三次分卡片,則先請學生找到所有的不同點,再根據每個不同點找到所有的分法。通過三次要求不斷遞進的階梯式的觀察學習,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所提高。
此外,在教學中我還感到,恰如其分的小結語,對學生的幫助很大。例如,三次活動我分別采用了以下不同的小結:1.根據不同的標準,我們可以有不同的分法。2.這4朵花,顏色、品種(或葉子的形狀)各不相同,根據這些不同之處,我們就找到了兩種不同的分法。 3.通過活動,我們發現,每找到一種不同,就能相應地得到一種分法,這就是按不同標準分類。正是通過這些小結語,為學生進一步的探索指明了方向,提高了自主學習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