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質的質量分數》教學設計案例及評析
三.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初步理解溶質質量分數的概念;初步掌握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的簡單計算。
2 .過程與方法:通過動手實驗、思考問題、習題演練,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通過溶質質量分數的學習,讓學生體會從量變到質變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規律,初步發展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
四.教學重點難點
1 .教學重點:溶質質量分數概念的建立及其簡單計算;
2 .教學難點:理解溶液組成的含義,找準溶質、溶劑、溶液的關系
五.教學策略
1 .“建構主義理論”的“前概念”策略:在根據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的計算中,學生對已知量、未知量關系的分析已有一定經驗,具備了一定的 “ 前概念 ” 基礎。本節課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逐層訓練,引導學生不斷深入,總結方法。
2 .由感性到理性的策略:讓學生充分感受糖水的甜度上升到理性的過程,進而解決實際問題,享受學習的樂趣。
3 .制定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策略:把調動學生的內驅力放在首位。本節課用 “ 制糖水,品嘗甜度 ” 創設情境,用 “ 真心英雄 ” 等激勵的評價語言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強烈興趣,使其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民主、愉悅的課堂氣氛中放飛思維、快樂學習。
六.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設學習情境]展示三飲料瓶的不同顏色的學生自配的紅糖水
[介紹]以上三飲料瓶的液體是我們興趣小組的學生自配的紅糖水。
[設問]你觀察到了什么?由此你將作出哪些猜測?
[設問]對如何驗證糖水顏色越深濃度越大的這一猜想,你有哪些好辦法?
[教師充分張揚學生個性化回答,給予肯定,鼓勵性評價]
[過渡]對于某某學生的方案4,我們一起來探究,是否可行?
[學生觀察、思考]
[學生發言]
1、三瓶溶液顏色深淺不同,顏色淺的沒那么甜。
2、顏色最深的一瓶可能是飽和溶液,其它兩瓶一定是不飽和溶液。
3、它們的濃度不同,顏色較深的濃度大,顏色較淺的濃度小
[學生討論交流,并相互質疑]
[學生總結發言]
1、將三瓶糖水蒸干,比較得到糖質量的多少
2、沒有必要將整瓶糖水
全部蒸干,只須取一部分等量的三種糖水蒸干,比較即可
3、顏色深。
4、可以在等質量的水中,加入不同質量的糖,制得的糖水的顏色不同,加入糖多的顏色深。
將書本上的藥品cuso4溶液改成紅糖水,使學生更易和生活聯系,親近化學,同時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提高自我解決問題能力,養成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習慣。
培養學生自我評價能力
[活動探究](投影展示)
在三支試管中各加入10 ml(1 ml水的質量大致為1 g)水,然后分別加入約0.5 g,1g,1.5 g固體紅糖,振蕩靜置
比較三種紅糖水的顏色。在這三支試管中溶液的組成是否相同?判斷溶液濃稀的根據是什么?
試管編號
溶劑質量/g
溶液紅色比較
溶質質量/g
溶液質量/g
溶質的質量分數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