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第一節質量守恒定律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通過實驗的測定,使學生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含義及守恒的原因;能解釋一些簡單的實驗事實;能推測物質的組成。 能力培養:初步培養學生應用實驗的方法來定量研究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科學思想: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樹立相信科學、尊重科學和依靠科學的思想。 科學品質:通過實驗的操作,培養學生認真仔細、嚴謹求實的科學品質。 科學方法: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記錄、分析,使學生學會由感性到理性,由個別到一般的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 重點和難點 1.重點:質量守恒定律的涵義及應用。 2.難點:質量守恒定律的涵義的理解及應用。 探究過程 【復習提問】 1.分別寫出實驗室制備氫氣和氧氣的文字表達式。 2.化學變化的實質是什么?(利用原子、分子的觀點) 【探究新知】 [引入]由實驗室制備氫氣和氧氣的兩個文字表達式可以看出,用文字表達式寫起來很麻煩,而且不能表示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組成,也無法反映各物質間量的關系,是否可用一個式子來表示物質之間的化學反應呢?新的一章我們將重點研究這個問題。 [板書]第四章 化學方程式 我們知道,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在化學變化中:
分子
原子
新分子
新物質
破裂成
重新組合
聚集成
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原子種類沒有改變,物質種類、分子種類一定改變,那么,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是否發生變化呢?同學們可以猜測一下。 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研究這一問題。 [演示1]白磷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 [結論1]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相等 [演示2]硫酸銅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 [結論2]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相等 [問題討論]兩個實驗所得到的結果是巧合、還是具有普遍意義? 無數實驗證明,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我們把這個規律叫做質量守恒定律。 一、質量守恒定律 1.定律內容: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這個規律叫做質量守恒定律。 [問題討論]①鐵生銹后的質量大于鐵的質量,能否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②蠟燭燃燒后化為烏有,是否符合質量守恒定律?③100g 水加熱蒸發得到100g 水蒸氣,能否用質量守恒定律來解釋? 2.注意:①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中的“參加”二字是指真正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②生成物的質量應包括沉淀、氣體等全部的生成物的質量。③質量守恒定律適用于化學反應。 [問題討論]為什么參加化學反應前,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化學反應后生成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呢? 二、化學反應前后質量守恒的原因
原子的種類
原子的數目
原子的質量
三不變
[練習]1.化學反應前后,下列各項中肯定無變化的是__________。 ①原子的數目 ②分子的數目 ③元素種類 ④物質的總質量 ⑤物質的種類 ⑥原子的種類 2.蠟燭燃燒后的產物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該物質的組成中一定含有__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_元素。 3.現有a、b、c三種物質的混合物,a占25g,b有10g,c有5g,將混合物置于密閉容器中共熱至反應停止后,發現容器內含有a為10g,b為21g,并有新物質d。求:該反應中反應物與生成物各物質之間的質量比。 4.將4.6g某化合物放入純氧中完全燃燒,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問這種化合物中含有哪幾種元素?試寫出該化合物的化學式。 [小結]①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 ②質量守恒定律的微觀解釋 ③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 [作業]課本p70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