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氣的性質和用途》教案(通用16篇)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教案 篇1
了解氫氣的物理;初步掌握氫氣的可燃性;理解氫氣之前為什么要驗純及其驗純的方法 。
2.能力培養:通過實驗,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通過想象從所感知的宏觀現象到微觀世界,借以了解變化本質的抽象能力。
3.科學品質 :通過氫氣燃燒、爆炸受燃燒條件制約的事實,使學生逐漸懂得量變引起質變的辯證觀點。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氫氣的可燃性。
2.難點氫氣的驗純而已檢驗方法。
實驗準備
見課本[實驗3-4]至[實驗3-7]。
教學用品
球形干燥管、燒杯、紙筒、小試管、鋅粒、稀h2so4、彩色肥皂水、氫氣球一只。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投影)下圖a-g,是一組實驗制務或收集氣體的裝圖,看圖回答:
(1)寫出圖中①-⑤的儀器名稱。
(2)制備氧氣應選用的裝置是__________,收集氧氣應選用_________
(3)制備氫氣應選 用的裝置是___________,收集氫氣應選 用____________
(提示:①灑精②鐵架臺③試管④長頸漏斗⑤集氣瓶;(2)a,e、g;(3)c,e、f)
二、引入新課
(引言)通過以上的一道練習,我們知道了氫氣的實驗室的制法及裝置,那么氫氣具有哪些性質呢?我們今天主要探討氫氣的性質。
三、新課講授
(提問)以氧氣的物理性質為例說明觀察氣體物理性質的順序。
1.氫氣的物理性質
(展示)出示一瓶預先收集好的氫氣,讓學生觀察氫氣。
(觀察)通常狀況下,氫氣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氣體。
(提問)氫氣是一種最輕的氣體,用什么方法證明呢?
(實驗)見課本[實驗3-4]
(觀察)肥皂泡迅速上升。根據這一性質,人們常用氫氣填充氣球(見封面彩圖)。
(閱讀)課本第53頁,氫氣的物理性質。
(小結)總結氫氣的物理 性質 ,將ho 的物理 性持列表對比。(如下圖)
顏色、氣味、狀態 密度 溶解性
氧氣 無色、無味、氣體 比空氣略大 不易溶于水
氫氣 無色、無味、氣體 比空氣水 難溶于水
1.氫氣的化學性質
(講解)氫氣的化學性質在常 溫下穩定,但在點燃或加熱的條件下能跟許多物質 發生反應。本節先講解氫氣的可燃性及驗純方法。
2.氫氣的可燃性
(實驗)我們可以看到,純凈的氫氣在空氣里安靜地燃燒 ,產生淡藍色的火焰。用燒杯罩在火焰的上方時,燒杯壁上有水珠生成,接觸燒杯的手能感到發燙。
(分析)氫氣在空氣中燃燒,實際上是氫氣跟空氣里的氧氣發生了化合反應,生成了水并放出大量的熱。這個反應式可以表示如下:
3.氫氣的驗純
(提問)不純的氫氣,混有空氣(或氧),點燃時會怎樣呢?
(實驗)見課本[實驗3-6]
(觀察)聽到尖銳的爆咆聲。
(提問)為什么純凈的氫氣能安靜地燃燒,而混有其他氣體卻會發生爆炸呢?
讓閱讀課本第54-55頁,然后計論,最后由教師小結。
(小結)任何可燃性氣體或可燃性的粉塵如果跟空氣充分混合遇火都有可能發生爆炸。
(討論)如何檢驗氫氣的純度。
(實驗)見課本[實驗3-7]或下圖。、
(小結)使用氫氣時,要特別注意安全。點燃氫氣前,一定要檢驗氫氣的純度
四、鞏固練習
1.課堂練習:課后習題1、2.(1)(2)(4)。
2.典例分析
例1 見課后習題(第58頁)第3題。
(分析)第一個學生判斷是錯誤的,由于氫氣比同體積空氣輕,收集了氫氣的試管管口應向下,并用拇指堵住管口,移近火焰再移開拇指迅速點火,這個學生沒有堵住試管口,試管口又朝上,氫氣很容易從試管中擴散,檢驗不出氫氣的純度。第二個同學的操作也是錯誤的,在第一次檢驗氫氣之后,如果不換一支試管或不設法交試管中可能留有的余火熄滅,馬上再去接近氫氣發生器的導管口,是違反操作規程的,應馬上將試管重新用排水法收集一試管的氫氣,按下確的檢驗方式進行檢驗,直到聽見"輕微"的響聲,則證明氫氣已經純凈了。
五、歸納小結
1.了解氫氣的物理性質。
2.掌握氫氣的可燃性及驗純方法。
六、作業布置
1.課后習題:2.(4)
2.課時作業設計第二大題。
七、板書設計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教案 篇2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教案
l 提問:一般來說,空氣中不含有的氣體有:
l 引言:為什么空氣中一般不含有氫氣呢?因為它在自然界中以單質形式存
l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吹肥皂泡的實驗。
l 提問:我們看到肥皂泡迅速上升,這說明了氫氣具有什么性質?
l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53頁第一自然段
l 引言:在化學上更重要的是認識物質的化學性質,那么,氫氣有什么化學
l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的實驗。
l 投影:[觀察思考]
1. 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有什么現象?產生什么物質?
2. 如何用文字表示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的反應?
3. 從實驗中得出氫氣具有什么化學性質?
l 播放CAI錄相: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
l 師生活動:結合觀察思考題及放大的實驗現象,學生回答及寫文字表達式,
l 引言:是否點燃氫氣都能安靜地燃燒呢?讓我們觀察一個實驗。
l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和空氣混合引燃爆炸實驗。
l 學生討論:1.對比爆炸實驗和燃燒實驗,在反應原理上有何特點?
請回顧第一章學習的爆炸的知識思考討論。
l 播放CAI動畫:演示并解釋為什么純凈的氫氣與不純的氫氣點燃產生
l 引言:是否只要氫氣中一旦混有空氣,點燃就一定會爆炸呢?
l 講解:爆炸極限知識及使用可燃性氣體的安全知識。
l 引言:在實驗室,我們在點燃氫氣前必須進行驗純工作,否則易引起爆炸。
l 演示實驗:邊演邊講實驗室檢驗氫氣純度的操作方法及判斷方法,
l 學生活動:學生用筆代替試管模擬操作,讓一位學生上臺演示驗純操作
l 引發思考:若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經檢驗不純而需要再檢驗時,應
l 演示實驗:用排空氣法收集一試管氫氣,點燃聽到尖銳爆鳴聲后,將試管
l 提問:為什么紙條會燃燒?說明了什么問題?用排水法收集時,需要這樣
l 小結:請學生歸納本節課學習的知識要點,教師予以補充。
l 作業 布置:課本58頁第2題1、2、3
l 引言: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氫氣的哪些性質?點燃氫氣前為何要先驗純?
l 氫氣還有什么化學性質呢?
l 演示實驗: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
l
l 投影:[思考討論]
l 1.實驗觀察到什么現象?
l 播放CAI錄相: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
l 板書: 氫氣 十 氧化銅 銅 十 水 (置換反應)
l (H2) (Cu0) (Cu)(H20)
l
l 電腦CAI動畫:分析氧化還原反應(教師邊播放邊組織討論并講解)
l
l 板書:(2)還原性(寫在文字表達式上方)----------用于冶煉金屬
(有還原性)(有氧化性)
l 小結:氫氣的化學性質主要有可燃性和還原性
l 作業 布置:課本58頁第4、5題
l
運用“單元目標引導探索”進行教學的設計
順德一中 陳靜莉
四.把握教材知識結構,領會化學思想,是“引導探索教學”所追求的更高層次的目標,我們注意了本節知識結構的處理。這節教材分述了氫氣性質和用途的兩方面的知識,然而,化學學科的一個重要基本思想是“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本節材料所介紹的氫氣密度小,具有可燃性和還原性三方面的性質,都直接決定了它的三大用途。究竟如何處理好貫徹上述化學思想和教材分裂成兩塊的矛盾,以找到一個最佳的處理方案呢?我們的做法是:在學習氫氣的上述三項性質時,每學一項 即順理成章地引出它對應的用途,但在板書時,卻分列在黑板的兩旁對應的位置,然后圍繞性質與用途,自成“知識小塊”。
五.隨著教學活動的展開,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給學生以學法的指導,是“實驗引導探索法”實施的重要方面。我們在本節教學設計中,重視貫徹“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在教學活動中,結合演示實驗,指導學生如何觀察現象,如何掌握氫氣驗純的方法;結合思考討論,指導學生如何理清氫氣性質原理的思路,如何歸納出結論;結合閱讀課文和CAI動畫,突破不純氫氣點燃爆炸和“爆炸極限”的難點;結合鞏固開拓題的分析和解答,如何用已知的氫氣實驗和性質原理,動手改正裝置的錯誤。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 中,學生自始至終都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尋求優化的學習方法,掌握知識,突破難點,以期實現教學目標 。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教案 篇3
l 提問:一般來說,空氣中不含有的氣體有:
l 引言:為什么空氣中一般不含有氫氣呢?因為它在自然界中以單質形式存
l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吹肥皂泡的實驗。
l 提問:我們看到肥皂泡迅速上升,這說明了氫氣具有什么性質?
l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53頁第一自然段
l 引言:在化學上更重要的是認識物質的化學性質,那么,氫氣有什么化學
l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的實驗。
l 投影:[觀察思考]
1. 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有什么現象?產生什么物質?
2. 如何用文字表示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的反應?
3. 從實驗中得出氫氣具有什么化學性質?
l 播放CAI錄相: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
l 師生活動:結合觀察思考題及放大的實驗現象,學生回答及寫文字表達式,
l 引言:是否點燃氫氣都能安靜地燃燒呢?讓我們觀察一個實驗。
l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和空氣混合引燃爆炸實驗。
l 學生討論:1.對比爆炸實驗和燃燒實驗,在反應原理上有何特點?
請回顧第一章學習的爆炸的知識思考討論。
l 播放CAI動畫:演示并解釋為什么純凈的氫氣與不純的氫氣點燃產生
l 引言:是否只要氫氣中一旦混有空氣,點燃就一定會爆炸呢?
l 講解:爆炸極限知識及使用可燃性氣體的安全知識。
l 引言:在實驗室,我們在點燃氫氣前必須進行驗純工作,否則易引起爆炸。
l 演示實驗:邊演邊講實驗室檢驗氫氣純度的操作方法及判斷方法,
l 學生活動:學生用筆代替試管模擬操作,讓一位學生上臺演示驗純操作
l 引發思考:若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經檢驗不純而需要再檢驗時,應
l 演示實驗:用排空氣法收集一試管氫氣,點燃聽到尖銳爆鳴聲后,將試管
l 提問:為什么紙條會燃燒?說明了什么問題?用排水法收集時,需要這樣
l 小結:請學生歸納本節課學習的知識要點,教師予以補充。
l 作業 布置:課本58頁第2題1、2、3
[1] [2] [3] 下一頁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教案 篇4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教案
順德一中 陳靜莉
【目的要求】: 1. 認識氫氣的物理性質,重點掌握氫氣的化學性質,
并結合性質了解氫氣的用途。
2.理解點燃氫氣前為何要先驗純的原理,掌握驗純的方法。
3.從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氧化劑和還原劑。
4.培養學生觀察現象,分析、推導問題解決問題,綜合
及歸納等思維能力。
5.使學生初步樹立量變引起質變以及對立統一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重、難點】: 氫氣的化學性質
【教學方法】: 實驗引導,觀察分析,結合多媒體直觀形象化,學生為主體。
【教具準備】: 多媒體電腦一臺;實驗室制取氫氣儀器一套;試管;鐵架臺;
尖嘴和長玻璃管各一個;酒精燈;塑料罐;燒杯;火柴;氧化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l 提問:一般來說,空氣中不含有的氣體有:
A.氧氣 B.氫氣 C.稀有氣體 D.水蒸氣
(學生回答)
l 引言:為什么空氣中一般不含有氫氣呢?因為它在自然界中以單質形式存
在很少,主要存在于化合物中。為了獲得氫氣,上節課我們用什么
方法制取了氫氣?(展示一瓶氫氣)它是什么顏色什么氣味的氣體?
這屬于氫氣的什么性質?(學生回答)氫氣還有其它什么性質呢?
氫氣又有何用途?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研究。
l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吹肥皂泡的實驗。
l 提問:我們看到肥皂泡迅速上升,這說明了氫氣具有什么性質?
(學生回答)
l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53頁第一自然段
(閱讀后由學生回答總結氫氣的物理性質)
l 引言:在化學上更重要的是認識物質的化學性質,那么,氫氣有什么化學
性質呢?氫氣在常溫下性質穩定,但在點燃或加熱條件下,能與許多
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l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的實驗。
l 投影:[觀察思考]
1. 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有什么現象?產生什么物質?
2. 如何用文字表示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的反應?
3. 從實驗中得出氫氣具有什么化學性質?
l 播放CAI錄相: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
l 師生活動:結合觀察思考題及放大的實驗現象,學生回答及寫文字表達式,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氫氣的可燃性。
l 引言:是否點燃氫氣都能安靜地燃燒呢?讓我們觀察一個實驗。
l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和空氣混合引燃爆炸實驗。
l 學生討論:1.對比爆炸實驗和燃燒實驗,在反應原理上有何特點?
2.同樣是氫氣和氧氣的反應,為何產生不同的現象呢?
請回顧第一章學習的爆炸的知識思考討論。
(先分組討論,然后選代表回答,教師評價)
l 播放CAI動畫:演示并解釋為什么純凈的氫氣與不純的氫氣點燃產生
不同現象的原因。
l 引言:是否只要氫氣中一旦混有空氣,點燃就一定會爆炸呢?
l 講解:爆炸極限知識及使用可燃性氣體的安全知識。
l 引言:在實驗室,我們在點燃氫氣前必須進行驗純工作,否則易引起爆炸。
我們怎樣才知道氫氣是否純凈呢?請看演示實驗。
l 演示實驗:邊演邊講實驗室檢驗氫氣純度的操作方法及判斷方法,
并向學生說明此操作是很安全的。
l 學生活動:學生用筆代替試管模擬操作,讓一位學生上臺演示驗純操作
并判斷是否純凈。
l 引發思考:若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經檢驗不純而需要再檢驗時,應
用拇指堵住試管口一會兒,然后才能再收集檢驗,否則易發生
危險,這是為什么呢?
l 演示實驗:用排空氣法收集一試管氫氣,點燃聽到尖銳爆鳴聲后,將試管
橫放浸入水中,讓水從試管口緩緩流入,將管內未熄滅的火焰
趕出,并用紙條置于管口點燃,紙條可燃燒。
l 提問:為什么紙條會燃燒?說明了什么問題?用排水法收集時,需要這樣
做嗎?(指導學生閱讀課本55頁注解①)
l 小結:請學生歸納本節課學習的知識要點,教師予以補充。
l 作業 布置:課本58頁第2題1、2、3
l 引言: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氫氣的哪些性質?點燃氫氣前為何要先驗純?
l 氫氣還有什么化學性質呢?
l 演示實驗: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
l
l 投影:[思考討論]
l 1.實驗觀察到什么現象?
2.為什么氧化銅會變成銅,而氫氣卻變成水?
3.在反應中氫氣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氧化銅又發生
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
4.氫氣和氧化銅兩者存在什么反應關系?
5.試管口為何向下傾斜?通過氫氣的導管為何要插到試管底部?
6.為什么要先通人氫氣后加熱,實驗結束后要繼續通入氫氣直至試
管冷卻為止?
l 播放CAI錄相: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
(結合錄相播放,學生思考討論上述問題)
加 熱
l 板書: 氫氣 十 氧化銅 銅 十 水 (置換反應)
l (H2) (Cu0) (Cu)(H20)
l
l 電腦CAI動畫:分析氧化還原反應(教師邊播放邊組織討論并講解)
l
l 板書:(2)還原性(寫在文字表達式上方)----------用于冶煉金屬
得氧,被氧化
加 熱
氫氣 十 氧化銅 銅 十 水
失氧,被還原
還原劑 氧化劑
(有還原性)(有氧化性)
l 小結:氫氣的化學性質主要有可燃性和還原性
l 作業 布置:課本58頁第4、5題
l
運用“單元目標引導探索”進行教學的設計
順德一中 陳靜莉
“氫氣的化學性質”是初中化學第三章的重點知識,在全章乃至全書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全節書按“大綱”和“教師用書”的安排,共講授兩節時,第一節時,學習氫氣的物理性質和氫氣的第一項重要化學性質---可燃性。第二節時,學習氫氣的另一項重要的化學性質---還原性,以及氫氣的用途。
教學目標 設計】:全節的教學目標 ,按我們的理解,應包括了如下五點:
一、在物質知識方面是:認識氫氣的物理性質,掌握氫氣的可燃性和還原性
兩項化學性質的初步原理;了解氫氣的用途。
二、在理論知識方面是:使學生能從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氧化劑和還原劑。
三、在實驗知識方面是:明確氫氣驗純的方法和原理,為今后學生在動手實
驗時學會此項操作打下基礎。
四、在能力訓練方面是:培養學生觀察現象,分析推導問題,解決問題、綜
合及歸納問題等思維能力。
五、在教育目標方面是:使學生初步知道量變引起質變以及對立統一辯證思
想的粗淺的原理。
應當說明的是,教材對于氫氣的還原性,僅僅提出“氫氣與氧化銅反應”,但也涉及了還原劑與還原性,而對于“氧化一還原反應的初步概念,則僅作為選學教材安排,考慮到我們學校是重點學校,學生基礎相對較好,所以將這部分選學教材列入正式的學習內容。
教學重、難點分析】:本節教材的知識重點是氫氣的化學性質,在重點知識的教學過程 中,應著重突破的難點有兩處:一是理解點燃氫氣前為什么要先驗純的原理,進而引出“爆炸極限”的概念;二是通過氫氣與氧化銅反應的變化導出氧化、還原、還原性、還原劑的初步概念。
教學設計分析】:在單元目標引導探索這一教學指導思想的規范下,我們的
教學設計突出了如下幾個方面。
一、 化學實驗觀察是“實驗引導探索”的前提和基礎,我們特別注意了學觀察實驗的效果,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目標 ,我們安排:(1)氫氣吹泡的實驗,以導出氫氣密度很小這項物理性質的結論;(2)點燃氫氣安靜燃燒和不純氫氣引燃爆炸的實驗,以導出氫氣的可燃性;(2)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以導出氫氣的還原性。除了準確、規范地做好演示實驗,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的重點之外,我們充分地利用CAI軟件將氫氣燃燒的驗和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錄相向學生們展示,使局部反應現象變小為大,變快為慢,變動為停,擴大學生觀察的空間,延長學生觀察的時間。
二、 引導探索是學生認識化學物質、從感性階段上升到理性階段的關鍵,我們特別重視對學生思維的啟發和訓練,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目標 ,我們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是注意結合實驗過程引導學主從“反應原理”、“裝置原理” 和“操作原理”的不同角度進行思維訓練,如結合實驗過程提出“同樣是氫氣和氧氣化合成水,為什么一個是安靜地燃燒另一個卻猛烈爆炸?” “為什么檢驗氫氣純度,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一小試管氫氣,管口要向下并要用拇指堵住?當移近火焰聽到尖銳爆鳴聲后,又要用拇指堵住試管口一會兒再重新集氣?”“為什么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時,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這與制氧氣時,試管口向下傾斜有何異同?”“加熱前,先往試管里通氫氣有什么作用?” “實驗完畢撤燈后繼續通人氫氣直至試管冷卻,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另一方面是注意從實驗觀察出發,通過系列思考題引導學生通過思考、討論,將感性的認識提煉成理性的認識,透過現象初步認識氫氣性質的特點和本質。例如,圍繞氫氣的燃燒實驗,激發學生觀察錄相思考、討論:“(1)氫氣燃燒觀察到什么現象?(2)反應生成了什么物質?(3)怎么用表達式將變化表示出來?”又如,結合氫氣還原性的實驗,激發學生結合觀察錄相思考、討論:“(1)實驗觀察到什么現象?(2)為什么氧化銅會變成銅,而氫氣卻變成水?(3)在反應中氫氣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氧化銅又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4)氫氣和氧化銅兩者存在什么反應關系?”這些階梯式的思考討論題逐步引導學生認識了氫氣化學性質的基本特征和本質。
三.現代電教媒體引人化學課堂教學,更加豐富了實驗引導探索的手段,大大提高了引探的效果,我們十分重視采用CAI軟件來輔助化學教學,幫助學生突破難點,運用CA1軟件,前面所述的放大實驗錄相鏡頭僅僅是一個方面,更主要的是我們采用了電腦動畫模擬,形象生動地將教材中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一個是同樣為氫氣和氧氣的反應,為什么點燃純凈的氫氣會安靜燃燒,而點燃混有空氣的氫氣會發生爆炸?另一個是對氫氣與氧化銅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原理的理解,變得比較容易地解決了,而且這樣做還調動了學生的興趣。
四.把握教材知識結構,領會化學思想,是“引導探索教學”所追求的更高層次的目標,我們注意了本節知識結構的處理。這節教材分述了氫氣性質和用途的兩方面的知識,然而,化學學科的一個重要基本思想是“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本節材料所介紹的氫氣密度小,具有可燃性和還原性三方面的性質,都直接決定了它的三大用途。究竟如何處理好貫徹上述化學思想和教材分裂成兩塊的矛盾,以找到一個最佳的處理方案呢?我們的做法是:在學習氫氣的上述三項性質時,每學一項 即順理成章地引出它對應的用途,但在板書時,卻分列在黑板的兩旁對應的位置,然后圍繞性質與用途,自成“知識小塊”。
五.隨著教學活動的展開,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給學生以學法的指導,是“實驗引導探索法”實施的重要方面。我們在本節教學設計中,重視貫徹“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在教學活動中,結合演示實驗,指導學生如何觀察現象,如何掌握氫氣驗純的方法;結合思考討論,指導學生如何理清氫氣性質原理的思路,如何歸納出結論;結合閱讀課文和CAI動畫,突破不純氫氣點燃爆炸和“爆炸極限”的難點;結合鞏固開拓題的分析和解答,如何用已知的氫氣實驗和性質原理,動手改正裝置的錯誤。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 中,學生自始至終都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尋求優化的學習方法,掌握知識,突破難點,以期實現教學目標 。
教學評價設計】:鞏固開拓,課堂評價是“單元目標引導探索”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對于學生智能的提高知識的運用和目標是否落實進行檢查反饋有重要意義。為了促使學生鞏固開拓本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分析運用知識的能力,我們設計了三個思考題。(見教案)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教案 篇5
【目的要求】: 1. 認識氫氣的物理性質,重點掌握氫氣的化學性質,
并結合性質了解氫氣的用途。
2.理解點燃氫氣前為何要先驗純的原理,掌握驗純的方法。
3.從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氧化劑和還原劑 。
4.培養學生觀察現象,分析、推導問題解決問題,綜合
及歸納等思維能力。
5.使學生初步樹立量變引起質變以及對立統一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重、難點】: 氫氣的化學性質
【教學方法】: 實驗引導,觀察分析,結合多媒體直觀形象化,學生為主體。
【教具準備】: 多媒體電腦一臺;實驗室制取氫氣儀器一套;試管;鐵架臺;
尖嘴和長玻璃管各一個;酒精燈;塑料罐;燒杯;火柴;氧化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提問:一般來說,空氣中不含有的氣體有:
A.氧氣 B.氫氣 C.稀有氣體 D.水蒸氣
(學生回答)
引言:為什么空氣中一般不含有氫氣呢?因為它在自然界中以單質形式存
在很少,主要存在于化合物中。為了獲得氫氣,上節課我們用什么
方法制取了氫氣?(展示一瓶氫氣)它是什么顏色什么氣味的氣體?
這屬于氫氣的什么性質?(學生回答)氫氣還有其它什么性質呢?
氫氣又有何用途?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研究。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吹肥皂泡的實驗。
提問:我們看到肥皂泡迅速上升,這說明了氫氣具有什么性質?
(學生回答)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53頁第一自然段
(閱讀后由學生回答總結氫氣的物理性質)
引言:在化學上更重要的是認識物質的化學性質,那么,氫氣有什么化學
性質呢?氫氣在常溫下性質穩定,但在點燃或加熱條件下,能與許多
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的實驗。
投影:[觀察思考]
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有什么現象?產生什么物質?
如何用文字表示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的反應?
從實驗中得出氫氣具有什么化學性質?
播放CAI錄相: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
師生活動:結合觀察思考題及放大的實驗現象,學生回答及寫文字表達式,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氫氣的可燃性。
引言:是否點燃氫氣都能安靜地燃燒呢?讓我們觀察一個實驗。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和空氣混合引燃爆炸實驗。
學生討論:1.對比爆炸實驗和燃燒實驗,在反應原理上有何特點?
2.同樣是氫氣和氧氣的反應,為何產生不同的現象呢?
請回顧第一章學習的爆炸的知識思考討論。
(先分組討論,然后選代表回答,教師評價)
播放CAI動畫:演示并解釋為什么純凈的氫氣與不純的氫氣點燃產生
不同現象的原因。
引言:是否只要氫氣中一旦混有空氣,點燃就一定會爆炸呢?
講解:爆炸極限知識及使用可燃性氣體的安全知識。
引言:在實驗室,我們在點燃氫氣前必須進行驗純工作,否則易引起爆炸。
我們怎樣才知道氫氣是否純凈呢?請看演示實驗。
演示實驗:邊演邊講實驗室檢驗氫氣純度的操作方法及判斷方法,
并向學生說明此操作是很安全的。
學生活動:學生用筆代替試管模擬操作,讓一位學生上臺演示驗純操作
并判斷是否純凈。
引發思考:若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經檢驗不純而需要再檢驗時,應
用拇指堵住試管口一會兒,然后才能再收集檢驗,否則易發生
危險,這是為什么呢?
演示實驗:用排空氣法收集一試管氫氣,點燃聽到尖銳爆鳴聲后,將試管
橫放浸入水中,讓水從試管口緩緩流入,將管內未熄滅的火焰
趕出,并用紙條置于管口點燃,紙條可燃燒。
提問:為什么紙條會燃燒?說明了什么問題?用排水法收集時,需要這樣
做嗎?(指導學生閱讀課本55頁注解①)
小結:請學生歸納本節課學習的知識要點,教師予以補充。
作業 布置:課本58頁第2題1、2、3
(第二課時)
引言: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氫氣的哪些性質?點燃氫氣前為何要先驗純?
氫氣還有什么化學性質呢?
演示實驗: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
投影:[思考討論]
1.實驗觀察到什么現象?
2.為什么氧化銅會變成銅,而氫氣卻變成水?
3.在反應中氫氣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氧化銅又發生
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
4.氫氣和氧化銅兩者存在什么反應關系?
5.試管口為何向下傾斜?通過氫氣的導管為何要插到試管底部?
6.為什么要先通人氫氣后加熱,實驗結束后要繼續通入氫氣直至試
管冷卻為止?
播放CAI錄相: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
(結合錄相播放,學生思考討論上述問題)
加 熱
板書: 氫氣 十 氧化銅 銅 十 水 (置換反應)
(H2) (Cu0) (Cu)(H20)
電腦CAI動畫:分析氧化還原反應(教師邊播放邊組織討論并講解)
板書:(2)還原性(寫在文字表達式上方)----------用于冶煉金屬
得氧,被氧化
加 熱
氫氣 十 氧化銅 銅 十 水
失氧,被還原
還原劑 氧化劑
(有還原性)(有氧化性)
還原反應:含氧化含物里的氧被奪去的反應。
小結:氫氣的化學性質主要有可燃性和還原性
作業 布置:課本58頁第4、5題
運用“單元目標引導探索”進行教學的設計
順德一中 陳靜莉
“氫氣的化學性質”是初中化學第三章的重點知識,在全章乃至全書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全節書按“大綱”和“教師用書”的安排,共講授兩節時,第一節時,學習氫氣的物理性質和
氫氣的第一項重要化學性質---可燃性。第二節時,學習氫氣的另一項重要的化學性質---還原
性,以及氫氣的用途。
【教學目標 設計】:全節的教學目標 ,按我們的理解,應包括了如下五點:
一、在物質知識方面是:認識氫氣的物理性質,掌握氫氣的可燃性和還原性
兩項化學性質的初步原理;了解氫氣的用途。
二、在理論知識方面是:使學生能從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氧化劑和還原劑。
三、在實驗知識方面是:明確氫氣驗純的方法和原理,為今后學生在動手實
驗時學會此項操作打下基礎。
四、在能力訓練方面是:培養學生觀察現象,分析推導問題,解決問題、綜
合及歸納問題等思維能力。
五、在教育目標方面是:使學生初步知道量變引起質變以及對立統一辯證思
想的粗淺的原理。
應當說明的是,教材對于氫氣的還原性,僅僅提出“氫氣與氧化銅反應”,但也涉及了
還原劑與還原性,而對于“氧化一還原反應的初步概念,則僅作為選學教材安排,考慮到我們
學校是重點學校,學生基礎相對較好,所以將這部分選學教材列入正式的學習內容。
【教學重、難點分析】:本節教材的知識重點是氫氣的化學性質,在重點知識的教學過程
中,應著重突破的難點有兩處:一是理解點燃氫氣前為什么要先驗純
的原理,進而引出“爆炸極限”的概念;二是通過氫氣與氧化銅反應的變化導出氧化、還原、
還原性、還原劑的初步概念。
【教學設計分析】:在單元目標引導探索這一教學指導思想的規范下,我們的
教學設計突出了如下幾個方面。
一、 化學實驗觀察是“實驗引導探索”的前提和基礎,我們特別注意了學觀察實驗的效
果,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目標 ,我們安排:(1)氫氣吹泡的實驗,以導出氫氣密度很小這項
物理性質的結論;(2)點燃氫氣安靜燃燒和不純氫氣引燃爆炸的實驗,以導出氫氣的可燃性
;(2)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以導出氫氣的還原性。除了準確、規范地做好演示實驗,提
醒學生注意觀察的重點之外,我們充分地利用CAI軟件將氫氣燃燒的驗和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
驗錄相向學生們展示,使局部反應現象變小為大,變快為慢,變動為停,擴大學生觀察的空間
,延長學生觀察的時間。
二、 引導探索是學生認識化學物質、從感性階段上升到理性階段的關鍵,我們特別重視
對學生思維的啟發和訓練,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目標 ,我們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是注意結合
實驗過程引導學主從“反應原理”、“裝置原理” 和“操作原理”的不同角度進行思維訓練
,如結合實驗過程提出“同樣是氫氣和氧氣化合成水,為什么一個是安靜地燃燒另一個卻猛烈
爆炸?” “為什么檢驗氫氣純度,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一小試管氫氣,管口要向下并要用拇
指堵住?當移近火焰聽到尖銳爆鳴聲后,又要用拇指堵住試管口一會兒再重新集氣?”“為什
么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時,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這與制氧氣時,試管口向下傾斜有何異同
?”“加熱前,先往試管里通氫氣有什么作用?” “實驗完畢撤燈后繼續通人氫氣直至試管
冷卻,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另一方面是注意從實驗觀察出發,通過系列思考題引導學生
通過思考、討論,將感性的認識提煉成理性的認識,透過現象初步認識氫氣性質的特點和本?
省@紓魄餛娜忌帳笛椋し⒀鄄炻枷嗨伎肌⑻致郟骸埃?)氫氣燃燒觀察到什么
現象?(2)反應生成了什么物質?(3)怎么用表達式將變化表示出來?”又如,結合氫氣還原
性的實驗,激發學生結合觀察錄相思考、討論:“(1)實驗觀察到什么現象?(2)為什么氧
化銅會變成銅,而氫氣卻變成水?(3)在反應中氫氣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氧
化銅又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4)氫氣和氧化銅兩者存在什么反應關系?”這
些階梯式的思考討論題逐步引導學生認識了氫氣化學性質的基本特征和本質。
三.現代電教媒體引人化學課堂教學,更加豐富了實驗引導探索的手段,大大提高了引
探的效果,我們十分重視采用CAI軟件來輔助化學教學,幫助學生突破難點,運用CA1軟件,前
面所述的放大實驗錄相鏡頭僅僅是一個方面,更主要的是我們采用了電腦動畫模擬,形象生動
地將教材中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一個是同樣為氫氣和氧氣的反應,為什么點燃純凈的氫
氣會安靜燃燒,而點燃混有空氣的氫氣會發生爆炸?另一個是對氫氣與氧化銅發生氧化還原反
應原理的理解,變得比較容易地解決了,而且這樣做還調動了學生的興趣。
四.把握教材知識結構,領會化學思想,是“引導探索教學”所追求的更高層次的目標,我
們注意了本節知識結構的處理。這節教材分述了氫氣性質和用途的兩方面的知識,然而,化學
學科的一個重要基本思想是“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本節材料所介紹的氫氣密度小
,具有可燃性和還原性三方面的性質,都直接決定了它的三大用途。究竟如何處理好貫徹上述
化學思想和教材分裂成兩塊的矛盾,以找到 一個最佳的處理方案呢?我們的做法是:在學習
氫氣的上述三項性質時,每學一項 即順理成章地引出它對應的用途,但在板書時,卻分列在
黑板的兩旁對應的位置,然后圍繞性質與用途,自成“知識小塊”。
五.隨著教學活動的展開,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給學生以學法的指導,是“實驗引導探索
法”實施的重要方面。我們在本節教學設計中,重視貫徹“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在教學活動中,結合演示實驗,指導學生如何觀察現象,如何掌握氫氣驗純的方法;結合思
考討論,指導學生如何理清氫氣性質原理的思路,如何歸納出結論;結合閱讀課文和CAI動畫
,突破不純氫氣點燃爆炸和“爆炸極限”的難點;結合鞏固開拓題的分析和解答,如何用已知
的氫氣實驗和性質原理,動手改正裝置的錯誤。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 中 ,學生自始至終都
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尋求優化的學習方法,掌握知識,突破難點,以期實
[1] [2] 下一頁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教案 篇6
【目的要求】: 1. 認識氫氣的物理性質,重點掌握氫氣的化學性質,
并結合性質了解氫氣的用途。
2.理解點燃氫氣前為何要先驗純的原理,掌握驗純的方法。
3.從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氧化劑和還原劑 。
4.培養學生觀察現象,分析、推導問題解決問題,綜合
及歸納等思維能力。
5.使學生初步樹立量變引起質變以及對立統一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重、難點】: 氫氣的化學性質
【教學方法】: 實驗引導,觀察分析,結合多媒體直觀形象化,學生為主體。
【教具準備】: 多媒體電腦一臺;實驗室制取氫氣儀器一套;試管;鐵架臺;
尖嘴和長玻璃管各一個;酒精燈;塑料罐;燒杯;火柴;氧化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提問:一般來說,空氣中不含有的氣體有:
A.氧氣 B.氫氣 C.稀有氣體 D.水蒸氣
(學生回答)
引言:為什么空氣中一般不含有氫氣呢?因為它在自然界中以單質形式存
在很少,主要存在于化合物中。為了獲得氫氣,上節課我們用什么
方法制取了氫氣?(展示一瓶氫氣)它是什么顏色什么氣味的氣體?
這屬于氫氣的什么性質?(學生回答)氫氣還有其它什么性質呢?
氫氣又有何用途?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研究。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吹肥皂泡的實驗。
提問:我們看到肥皂泡迅速上升,這說明了氫氣具有什么性質?
(學生回答)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53頁第一自然段
(閱讀后由學生回答總結氫氣的物理性質)
引言:在化學上更重要的是認識物質的化學性質,那么,氫氣有什么化學
性質呢?氫氣在常溫下性質穩定,但在點燃或加熱條件下,能與許多
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的實驗。
投影:[觀察思考]
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有什么現象?產生什么物質?
如何用文字表示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的反應?
從實驗中得出氫氣具有什么化學性質?
播放CAI錄相: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
師生活動:結合觀察思考題及放大的實驗現象,學生回答及寫文字表達式,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氫氣的可燃性。
引言:是否點燃氫氣都能安靜地燃燒呢?讓我們觀察一個實驗。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和空氣混合引燃爆炸實驗。
學生討論:1.對比爆炸實驗和燃燒實驗,在反應原理上有何特點?
2.同樣是氫氣和氧氣的反應,為何產生不同的現象呢?
請回顧第一章學習的爆炸的知識思考討論。
(先分組討論,然后選代表回答,教師評價)
播放CAI動畫:演示并解釋為什么純凈的氫氣與不純的氫氣點燃產生
不同現象的原因。
引言:是否只要氫氣中一旦混有空氣,點燃就一定會爆炸呢?
講解:爆炸極限知識及使用可燃性氣體的安全知識。
引言:在實驗室,我們在點燃氫氣前必須進行驗純工作,否則易引起爆炸。
我們怎樣才知道氫氣是否純凈呢?請看演示實驗。
演示實驗:邊演邊講實驗室檢驗氫氣純度的操作方法及判斷方法,
并向學生說明此操作是很安全的。
學生活動:學生用筆代替試管模擬操作,讓一位學生上臺演示驗純操作
并判斷是否純凈。
引發思考:若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經檢驗不純而需要再檢驗時,應
用拇指堵住試管口一會兒,然后才能再收集檢驗,否則易發生
危險,這是為什么呢?
演示實驗:用排空氣法收集一試管氫氣,點燃聽到尖銳爆鳴聲后,將試管
橫放浸入水中,讓水從試管口緩緩流入,將管內未熄滅的火焰
趕出,并用紙條置于管口點燃,紙條可燃燒。
提問:為什么紙條會燃燒?說明了什么問題?用排水法收集時,需要這樣
做嗎?(指導學生閱讀課本55頁注解①)
小結:請學生歸納本節課學習的知識要點,教師予以補充。
作業 布置:課本58頁第2題1、2、3
(第二課時)
引言: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氫氣的哪些性質?點燃氫氣前為何要先驗純?
氫氣還有什么化學性質呢?
演示實驗: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
投影:[思考討論]
1.實驗觀察到什么現象?
2.為什么氧化銅會變成銅,而氫氣卻變成水?
3.在反應中氫氣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氧化銅又發生
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
4.氫氣和氧化銅兩者存在什么反應關系?
5.試管口為何向下傾斜?通過氫氣的導管為何要插到試管底部?
6.為什么要先通人氫氣后加熱,實驗結束后要繼續通入氫氣直至試
管冷卻為止?
播放CAI錄相: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
(結合錄相播放,學生思考討論上述問題)
加 熱
板書: 氫氣 十 氧化銅 銅 十 水 (置換反應)
(H2) (Cu0) (Cu)(H20)
電腦CAI動畫:分析氧化還原反應(教師邊播放邊組織討論并講解)
板書:(2)還原性(寫在文字表達式上方)----------用于冶煉金屬
得氧,被氧化
加 熱
氫氣 十 氧化銅 銅 十 水
失氧,被還原
還原劑 氧化劑
(有還原性)(有氧化性)
還原反應:含氧化含物里的氧被奪去的反應。
小結:氫氣的化學性質主要有可燃性和還原性
作業 布置:課本58頁第4、5題
運用“單元目標引導探索”進行教學的設計
順德一中 陳靜莉
“氫氣的化學性質”是初中化學第三章的重點知識,在全章乃至全書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全節書按“大綱”和“教師用書”的安排,共講授兩節時,第一節時,學習氫氣的物理性質和
氫氣的第一項重要化學性質---可燃性。第二節時,學習氫氣的另一項重要的化學性質---還原
性,以及氫氣的用途。
【教學目標 設計】:全節的教學目標 ,按我們的理解,應包括了如下五點:
一、在物質知識方面是:認識氫氣的物理性質,掌握氫氣的可燃性和還原性
兩項化學性質的初步原理;了解氫氣的用途。
二、在理論知識方面是:使學生能從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氧化劑和還原劑。
三、在實驗知識方面是:明確氫氣驗純的方法和原理,為今后學生在動手實
驗時學會此項操作打下基礎。
四、在能力訓練方面是:培養學生觀察現象,分析推導問題,解決問題、綜
合及歸納問題等思維能力。
五、在教育目標方面是:使學生初步知道量變引起質變以及對立統一辯證思
想的粗淺的原理。
應當說明的是,教材對于氫氣的還原性,僅僅提出“氫氣與氧化銅反應”,但也涉及了
還原劑與還原性,而對于“氧化一還原反應的初步概念,則僅作為選學教材安排,考慮到我們
學校是重點學校,學生基礎相對較好,所以將這部分選學教材列入正式的學習內容。
【教學重、難點分析】:本節教材的知識重點是氫氣的化學性質,在重點知識的教學過程
中,應著重突破的難點有兩處:一是理解點燃氫氣前為什么要先驗純
的原理,進而引出“爆炸極限”的概念;二是通過氫氣與氧化銅反應的變化導出氧化、還原、
還原性、還原劑的初步概念。
【教學設計分析】:在單元目標引導探索這一教學指導思想的規范下,我們的
教學設計突出了如下幾個方面。
一、 化學實驗觀察是“實驗引導探索”的前提和基礎,我們特別注意了學觀察實驗的效
果,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目標 ,我們安排:(1)氫氣吹泡的實驗,以導出氫氣密度很小這項
物理性質的結論;(2)點燃氫氣安靜燃燒和不純氫氣引燃爆炸的實驗,以導出氫氣的可燃性
;(2)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以導出氫氣的還原性。除了準確、規范地做好演示實驗,提
醒學生注意觀察的重點之外,我們充分地利用CAI軟件將氫氣燃燒的驗和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
驗錄相向學生們展示,使局部反應現象變小為大,變快為慢,變動為停,擴大學生觀察的空間
,延長學生觀察的時間。
二、 引導探索是學生認識化學物質、從感性階段上升到理性階段的關鍵,我們特別重視
對學生思維的啟發和訓練,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目標 ,我們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是注意結合
實驗過程引導學主從“反應原理”、“裝置原理” 和“操作原理”的不同角度進行思維訓練
,如結合實驗過程提出“同樣是氫氣和氧氣化合成水,為什么一個是安靜地燃燒另一個卻猛烈
爆炸?” “為什么檢驗氫氣純度,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一小試管氫氣,管口要向下并要用拇
指堵住?當移近火焰聽到尖銳爆鳴聲后,又要用拇指堵住試管口一會兒再重新集氣?”“為什
么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時,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這與制氧氣時,試管口向下傾斜有何異同
?”“加熱前,先往試管里通氫氣有什么作用?” “實驗完畢撤燈后繼續通人氫氣直至試管
冷卻,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另一方面是注意從實驗觀察出發,通過系列思考題引導學生
通過思考、討論,將感性的認識提煉成理性的認識,透過現象初步認識氫氣性質的特點和本?
省@紓魄餛娜忌帳笛椋し⒀鄄炻枷嗨伎肌⑻致郟骸埃?)氫氣燃燒觀察到什么
現象?(2)反應生成了什么物質?(3)怎么用表達式將變化表示出來?”又如,結合氫氣還原
性的實驗,激發學生結合觀察錄相思考、討論:“(1)實驗觀察到什么現象?(2)為什么氧
化銅會變成銅,而氫氣卻變成水?(3)在反應中氫氣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氧
化銅又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4)氫氣和氧化銅兩者存在什么反應關系?”這
些階梯式的思考討論題逐步引導學生認識了氫氣化學性質的基本特征和本質。
三.現代電教媒體引人化學課堂教學,更加豐富了實驗引導探索的手段,大大提高了引
探的效果,我們十分重視采用CAI軟件來輔助化學教學,幫助學生突破難點,運用CA1軟件,前
面所述的放大實驗錄相鏡頭僅僅是一個方面,更主要的是我們采用了電腦動畫模擬,形象生動
地將教材中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一個是同樣為氫氣和氧氣的反應,為什么點燃純凈的氫
氣會安靜燃燒,而點燃混有空氣的氫氣會發生爆炸?另一個是對氫氣與氧化銅發生氧化還原反
應原理的理解,變得比較容易地解決了,而且這樣做還調動了學生的興趣。
四.把握教材知識結構,領會化學思想,是“引導探索教學”所追求的更高層次的目標,我
們注意了本節知識結構的處理。這節教材分述了氫氣性質和用途的兩方面的知識,然而,化學
學科的一個重要基本思想是“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本節材料所介紹的氫氣密度小
,具有可燃性和還原性三方面的性質,都直接決定了它的三大用途。究竟如何處理好貫徹上述
化學思想和教材分裂成兩塊的矛盾,以找到 一個最佳的處理方案呢?我們的做法是:在學習
氫氣的上述三項性質時,每學一項 即順理成章地引出它對應的用途,但在板書時,卻分列在
黑板的兩旁對應的位置,然后圍繞性質與用途,自成“知識小塊”。
五.隨著教學活動的展開,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給學生以學法的指導,是“實驗引導探索
法”實施的重要方面。我們在本節教學設計中,重視貫徹“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在教學活動中,結合演示實驗,指導學生如何觀察現象,如何掌握氫氣驗純的方法;結合思
考討論,指導學生如何理清氫氣性質原理的思路,如何歸納出結論;結合閱讀課文和CAI動畫
,突破不純氫氣點燃爆炸和“爆炸極限”的難點;結合鞏固開拓題的分析和解答,如何用已知
的氫氣實驗和性質原理,動手改正裝置的錯誤。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 中 ,學生自始至終都
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尋求優化的學習方法,掌握知識,突破難點,以期實
[1] [2] 下一頁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教案 篇7
【目的要求】: 1. 認識氫氣的物理性質,重點掌握氫氣的化學性質,
并結合性質了解氫氣的用途。
2.理解點燃氫氣前為何要先驗純的原理,掌握驗純的方法。
3.從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氧化劑和還原劑 。
4.培養學生觀察現象,分析、推導問題解決問題,綜合
及歸納等思維能力。
5.使學生初步樹立量變引起質變以及對立統一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重、難點】: 氫氣的化學性質
【教學方法】: 實驗引導,觀察分析,結合多媒體直觀形象化,學生為主體。
【教具準備】: 多媒體電腦一臺;實驗室制取氫氣儀器一套;試管;鐵架臺;
尖嘴和長玻璃管各一個;酒精燈;塑料罐;燒杯;火柴;氧化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提問:一般來說,空氣中不含有的氣體有:
A.氧氣 B.氫氣 C.稀有氣體 D.水蒸氣
(學生回答)
引言:為什么空氣中一般不含有氫氣呢?因為它在自然界中以單質形式存
在很少,主要存在于化合物中。為了獲得氫氣,上節課我們用什么
方法制取了氫氣?(展示一瓶氫氣)它是什么顏色什么氣味的氣體?
這屬于氫氣的什么性質?(學生回答)氫氣還有其它什么性質呢?
氫氣又有何用途?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研究。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吹肥皂泡的實驗。
提問:我們看到肥皂泡迅速上升,這說明了氫氣具有什么性質?
(學生回答)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53頁第一自然段
(閱讀后由學生回答總結氫氣的物理性質)
引言:在化學上更重要的是認識物質的化學性質,那么,氫氣有什么化學
性質呢?氫氣在常溫下性質穩定,但在點燃或加熱條件下,能與許多
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的實驗。
投影:[觀察思考]
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有什么現象?產生什么物質?
如何用文字表示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的反應?
從實驗中得出氫氣具有什么化學性質?
播放CAI錄相: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
師生活動:結合觀察思考題及放大的實驗現象,學生回答及寫文字表達式,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氫氣的可燃性。
引言:是否點燃氫氣都能安靜地燃燒呢?讓我們觀察一個實驗。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和空氣混合引燃爆炸實驗。
學生討論:1.對比爆炸實驗和燃燒實驗,在反應原理上有何特點?
2.同樣是氫氣和氧氣的反應,為何產生不同的現象呢?
請回顧第一章學習的爆炸的知識思考討論。
(先分組討論,然后選代表回答,教師評價)
播放CAI動畫:演示并解釋為什么純凈的氫氣與不純的氫氣點燃產生
不同現象的原因。
引言:是否只要氫氣中一旦混有空氣,點燃就一定會爆炸呢?
講解:爆炸極限知識及使用可燃性氣體的安全知識。
引言:在實驗室,我們在點燃氫氣前必須進行驗純工作,否則易引起爆炸。
我們怎樣才知道氫氣是否純凈呢?請看演示實驗。
演示實驗:邊演邊講實驗室檢驗氫氣純度的操作方法及判斷方法,
并向學生說明此操作是很安全的。
學生活動:學生用筆代替試管模擬操作,讓一位學生上臺演示驗純操作
并判斷是否純凈。
引發思考:若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經檢驗不純而需要再檢驗時,應
用拇指堵住試管口一會兒,然后才能再收集檢驗,否則易發生
危險,這是為什么呢?
演示實驗:用排空氣法收集一試管氫氣,點燃聽到尖銳爆鳴聲后,將試管
橫放浸入水中,讓水從試管口緩緩流入,將管內未熄滅的火焰
趕出,并用紙條置于管口點燃,紙條可燃燒。
提問:為什么紙條會燃燒?說明了什么問題?用排水法收集時,需要這樣
做嗎?(指導學生閱讀課本55頁注解①)
小結:請學生歸納本節課學習的知識要點,教師予以補充。
作業 布置:課本58頁第2題1、2、3
(第二課時)
引言: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氫氣的哪些性質?點燃氫氣前為何要先驗純?
氫氣還有什么化學性質呢?
演示實驗: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
投影:[思考討論]
1.實驗觀察到什么現象?
2.為什么氧化銅會變成銅,而氫氣卻變成水?
3.在反應中氫氣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氧化銅又發生
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
4.氫氣和氧化銅兩者存在什么反應關系?
5.試管口為何向下傾斜?通過氫氣的導管為何要插到試管底部?
6.為什么要先通人氫氣后加熱,實驗結束后要繼續通入氫氣直至試
管冷卻為止?
播放CAI錄相: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
(結合錄相播放,學生思考討論上述問題)
加 熱
板書: 氫氣 十 氧化銅 銅 十 水 (置換反應)
(H2) (Cu0) (Cu)(H20)
電腦CAI動畫:分析氧化還原反應(教師邊播放邊組織討論并講解)
板書:(2)還原性(寫在文字表達式上方)----------用于冶煉金屬
得氧,被氧化
加 熱
氫氣 十 氧化銅 銅 十 水
失氧,被還原
還原劑 氧化劑
(有還原性)(有氧化性)
還原反應:含氧化含物里的氧被奪去的反應。
小結:氫氣的化學性質主要有可燃性和還原性
作業 布置:課本58頁第4、5題
運用“單元目標引導探索”進行教學的設計
順德一中 陳靜莉
“氫氣的化學性質”是初中化學第三章的重點知識,在全章乃至全書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全節書按“大綱”和“教師用書”的安排,共講授兩節時,第一節時,學習氫氣的物理性質和
氫氣的第一項重要化學性質---可燃性。第二節時,學習氫氣的另一項重要的化學性質---還原
性,以及氫氣的用途。
【教學目標 設計】:全節的教學目標 ,按我們的理解,應包括了如下五點:
一、在物質知識方面是:認識氫氣的物理性質,掌握氫氣的可燃性和還原性
兩項化學性質的初步原理;了解氫氣的用途。
二、在理論知識方面是:使學生能從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氧化劑和還原劑。
三、在實驗知識方面是:明確氫氣驗純的方法和原理,為今后學生在動手實
驗時學會此項操作打下基礎。
四、在能力訓練方面是:培養學生觀察現象,分析推導問題,解決問題、綜
合及歸納問題等思維能力。
五、在教育目標方面是:使學生初步知道量變引起質變以及對立統一辯證思
想的粗淺的原理。
應當說明的是,教材對于氫氣的還原性,僅僅提出“氫氣與氧化銅反應”,但也涉及了
還原劑與還原性,而對于“氧化一還原反應的初步概念,則僅作為選學教材安排,考慮到我們
學校是重點學校,學生基礎相對較好,所以將這部分選學教材列入正式的學習內容。
【教學重、難點分析】:本節教材的知識重點是氫氣的化學性質,在重點知識的教學過程
中,應著重突破的難點有兩處:一是理解點燃氫氣前為什么要先驗純
的原理,進而引出“爆炸極限”的概念;二是通過氫氣與氧化銅反應的變化導出氧化、還原、
還原性、還原劑的初步概念。
【教學設計分析】:在單元目標引導探索這一教學指導思想的規范下,我們的
教學設計突出了如下幾個方面。
一、 化學實驗觀察是“實驗引導探索”的前提和基礎,我們特別注意了學觀察實驗的效
果,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目標 ,我們安排:(1)氫氣吹泡的實驗,以導出氫氣密度很小這項
物理性質的結論;(2)點燃氫氣安靜燃燒和不純氫氣引燃爆炸的實驗,以導出氫氣的可燃性
;(2)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以導出氫氣的還原性。除了準確、規范地做好演示實驗,提
醒學生注意觀察的重點之外,我們充分地利用CAI軟件將氫氣燃燒的驗和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
驗錄相向學生們展示,使局部反應現象變小為大,變快為慢,變動為停,擴大學生觀察的空間
,延長學生觀察的時間。
二、 引導探索是學生認識化學物質、從感性階段上升到理性階段的關鍵,我們特別重視
對學生思維的啟發和訓練,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目標 ,我們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是注意結合
實驗過程引導學主從“反應原理”、“裝置原理” 和“操作原理”的不同角度進行思維訓練
,如結合實驗過程提出“同樣是氫氣和氧氣化合成水,為什么一個是安靜地燃燒另一個卻猛烈
爆炸?” “為什么檢驗氫氣純度,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一小試管氫氣,管口要向下并要用拇
指堵住?當移近火焰聽到尖銳爆鳴聲后,又要用拇指堵住試管口一會兒再重新集氣?”“為什
么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時,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這與制氧氣時,試管口向下傾斜有何異同
?”“加熱前,先往試管里通氫氣有什么作用?” “實驗完畢撤燈后繼續通人氫氣直至試管
冷卻,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另一方面是注意從實驗觀察出發,通過系列思考題引導學生
通過思考、討論,將感性的認識提煉成理性的認識,透過現象初步認識氫氣性質的特點和本?
省@紓魄餛娜忌帳笛椋し⒀鄄炻枷嗨伎肌⑻致郟骸埃?)氫氣燃燒觀察到什么
現象?(2)反應生成了什么物質?(3)怎么用表達式將變化表示出來?”又如,結合氫氣還原
性的實驗,激發學生結合觀察錄相思考、討論:“(1)實驗觀察到什么現象?(2)為什么氧
化銅會變成銅,而氫氣卻變成水?(3)在反應中氫氣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氧
化銅又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4)氫氣和氧化銅兩者存在什么反應關系?”這
些階梯式的思考討論題逐步引導學生認識了氫氣化學性質的基本特征和本質。
三.現代電教媒體引人化學課堂教學,更加豐富了實驗引導探索的手段,大大提高了引
探的效果,我們十分重視采用CAI軟件來輔助化學教學,幫助學生突破難點,運用CA1軟件,前
面所述的放大實驗錄相鏡頭僅僅是一個方面,更主要的是我們采用了電腦動畫模擬,形象生動
地將教材中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一個是同樣為氫氣和氧氣的反應,為什么點燃純凈的氫
氣會安靜燃燒,而點燃混有空氣的氫氣會發生爆炸?另一個是對氫氣與氧化銅發生氧化還原反
應原理的理解,變得比較容易地解決了,而且這樣做還調動了學生的興趣。
四.把握教材知識結構,領會化學思想,是“引導探索教學”所追求的更高層次的目標,我
們注意了本節知識結構的處理。這節教材分述了氫氣性質和用途的兩方面的知識,然而,化學
學科的一個重要基本思想是“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本節材料所介紹的氫氣密度小
,具有可燃性和還原性三方面的性質,都直接決定了它的三大用途。究竟如何處理好貫徹上述
化學思想和教材分裂成兩塊的矛盾,以找到 一個最佳的處理方案呢?我們的做法是:在學習
氫氣的上述三項性質時,每學一項 即順理成章地引出它對應的用途,但在板書時,卻分列在
黑板的兩旁對應的位置,然后圍繞性質與用途,自成“知識小塊”。
五.隨著教學活動的展開,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給學生以學法的指導,是“實驗引導探索
法”實施的重要方面。我們在本節教學設計中,重視貫徹“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在教學活動中,結合演示實驗,指導學生如何觀察現象,如何掌握氫氣驗純的方法;結合思
考討論,指導學生如何理清氫氣性質原理的思路,如何歸納出結論;結合閱讀課文和CAI動畫
,突破不純氫氣點燃爆炸和“爆炸極限”的難點;結合鞏固開拓題的分析和解答,如何用已知
的氫氣實驗和性質原理,動手改正裝置的錯誤。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 中 ,學生自始至終都
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尋求優化的學習方法,掌握知識,突破難點,以期實現
教學目標 。
【教學評價設計】:鞏固開拓,課堂評價是“單元目標引導探索”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對于
學生智能的提高知識的運用和目標是否落實進行檢查反饋有重要意義。為了促使學生鞏固開拓
本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分析運用知識的能力,我們設計了三個思考題。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教案 篇8
【目的要求】: 1. 認識氫氣的物理性質,重點掌握氫氣的化學性質,
并結合性質了解氫氣的用途。
2.理解點燃氫氣前為何要先驗純的原理,掌握驗純的方法。
3.從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氧化劑和還原劑 。
4.培養學生觀察現象,分析、推導問題解決問題,綜合
及歸納等思維能力。
5.使學生初步樹立量變引起質變以及對立統一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重、難點】: 氫氣的化學性質
【教學方法】: 實驗引導,觀察分析,結合多媒體直觀形象化,學生為主體。
【教具準備】: 多媒體電腦一臺;實驗室制取氫氣儀器一套;試管;鐵架臺;
尖嘴和長玻璃管各一個;酒精燈;塑料罐;燒杯;火柴;氧化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提問:一般來說,空氣中不含有的氣體有:
A.氧氣 B.氫氣 C.稀有氣體 D.水蒸氣
(學生回答)
引言:為什么空氣中一般不含有氫氣呢?因為它在自然界中以單質形式存
在很少,主要存在于化合物中。為了獲得氫氣,上節課我們用什么
方法制取了氫氣?(展示一瓶氫氣)它是什么顏色什么氣味的氣體?
這屬于氫氣的什么性質?(學生回答)氫氣還有其它什么性質呢?
氫氣又有何用途?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研究。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吹肥皂泡的實驗。
提問:我們看到肥皂泡迅速上升,這說明了氫氣具有什么性質?
(學生回答)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53頁第一自然段
(閱讀后由學生回答總結氫氣的物理性質)
引言:在化學上更重要的是認識物質的化學性質,那么,氫氣有什么化學
性質呢?氫氣在常溫下性質穩定,但在點燃或加熱條件下,能與許多
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的實驗。
投影:[觀察思考]
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有什么現象?產生什么物質?
如何用文字表示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的反應?
從實驗中得出氫氣具有什么化學性質?
播放CAI錄相: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
師生活動:結合觀察思考題及放大的實驗現象,學生回答及寫文字表達式,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氫氣的可燃性。
引言:是否點燃氫氣都能安靜地燃燒呢?讓我們觀察一個實驗。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和空氣混合引燃爆炸實驗。
學生討論:1.對比爆炸實驗和燃燒實驗,在反應原理上有何特點?
2.同樣是氫氣和氧氣的反應,為何產生不同的現象呢?
請回顧第一章學習的爆炸的知識思考討論。
(先分組討論,然后選代表回答,教師評價)
播放CAI動畫:演示并解釋為什么純凈的氫氣與不純的氫氣點燃產生
不同現象的原因。
引言:是否只要氫氣中一旦混有空氣,點燃就一定會爆炸呢?
講解:爆炸極限知識及使用可燃性氣體的安全知識。
引言:在實驗室,我們在點燃氫氣前必須進行驗純工作,否則易引起爆炸。
我們怎樣才知道氫氣是否純凈呢?請看演示實驗。
演示實驗:邊演邊講實驗室檢驗氫氣純度的操作方法及判斷方法,
并向學生說明此操作是很安全的。
學生活動:學生用筆代替試管模擬操作,讓一位學生上臺演示驗純操作
并判斷是否純凈。
引發思考:若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經檢驗不純而需要再檢驗時,應
用拇指堵住試管口一會兒,然后才能再收集檢驗,否則易發生
危險,這是為什么呢?
演示實驗:用排空氣法收集一試管氫氣,點燃聽到尖銳爆鳴聲后,將試管
橫放浸入水中,讓水從試管口緩緩流入,將管內未熄滅的火焰
趕出,并用紙條置于管口點燃,紙條可燃燒。
提問:為什么紙條會燃燒?說明了什么問題?用排水法收集時,需要這樣
做嗎?(指導學生閱讀課本55頁注解①)
小結:請學生歸納本節課學習的知識要點,教師予以補充。
作業 布置:課本58頁第2題1、2、3
(第二課時)
引言: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氫氣的哪些性質?點燃氫氣前為何要先驗純?
氫氣還有什么化學性質呢?
演示實驗: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
投影:[思考討論]
1.實驗觀察到什么現象?
2.為什么氧化銅會變成銅,而氫氣卻變成水?
3.在反應中氫氣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氧化銅又發生
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
4.氫氣和氧化銅兩者存在什么反應關系?
5.試管口為何向下傾斜?通過氫氣的導管為何要插到試管底部?
6.為什么要先通人氫氣后加熱,實驗結束后要繼續通入氫氣直至試
管冷卻為止?
播放CAI錄相: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
(結合錄相播放,學生思考討論上述問題)
加 熱
板書: 氫氣 十 氧化銅 銅 十 水 (置換反應)
(H2) (Cu0) (Cu)(H20)
電腦CAI動畫:分析氧化還原反應(教師邊播放邊組織討論并講解)
板書:(2)還原性(寫在文字表達式上方)----------用于冶煉金屬
得氧,被氧化
加 熱
氫氣 十 氧化銅 銅 十 水
失氧,被還原
還原劑 氧化劑
(有還原性)(有氧化性)
還原反應:含氧化含物里的氧被奪去的反應。
小結:氫氣的化學性質主要有可燃性和還原性
作業 布置:課本58頁第4、5題
運用“單元目標引導探索”進行教學的設計
順德一中 陳靜莉
“氫氣的化學性質”是初中化學第三章的重點知識,在全章乃至全書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全節書按“大綱”和“教師用書”的安排,共講授兩節時,第一節時,學習氫氣的物理性質和
氫氣的第一項重要化學性質---可燃性。第二節時,學習氫氣的另一項重要的化學性質---還原
性,以及氫氣的用途。
【教學目標 設計】:全節的教學目標 ,按我們的理解,應包括了如下五點:
一、在物質知識方面是:認識氫氣的物理性質,掌握氫氣的可燃性和還原性
兩項化學性質的初步原理;了解氫氣的用途。
二、在理論知識方面是:使學生能從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氧化劑和還原劑。
三、在實驗知識方面是:明確氫氣驗純的方法和原理,為今后學生在動手實
驗時學會此項操作打下基礎。
四、在能力訓練方面是:培養學生觀察現象,分析推導問題,解決問題、綜
合及歸納問題等思維能力。
五、在教育目標方面是:使學生初步知道量變引起質變以及對立統一辯證思
想的粗淺的原理。
應當說明的是,教材對于氫氣的還原性,僅僅提出“氫氣與氧化銅反應”,但也涉及了
還原劑與還原性,而對于“氧化一還原反應的初步概念,則僅作為選學教材安排,考慮到我們
學校是重點學校,學生基礎相對較好,所以將這部分選學教材列入正式的學習內容。
【教學重、難點分析】:本節教材的知識重點是氫氣的化學性質,在重點知識的教學過程
中,應著重突破的難點有兩處:一是理解點燃氫氣前為什么要先驗純
的原理,進而引出“爆炸極限”的概念;二是通過氫氣與氧化銅反應的變化導出氧化、還原、
還原性、還原劑的初步概念。
【教學設計分析】:在單元目標引導探索這一教學指導思想的規范下,我們的
教學設計突出了如下幾個方面。
一、 化學實驗觀察是“實驗引導探索”的前提和基礎,我們特別注意了學觀察實驗的效
果,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目標 ,我們安排:(1)氫氣吹泡的實驗,以導出氫氣密度很小這項
物理性質的結論;(2)點燃氫氣安靜燃燒和不純氫氣引燃爆炸的實驗,以導出氫氣的可燃性
;(2)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以導出氫氣的還原性。除了準確、規范地做好演示實驗,提
醒學生注意觀察的重點之外,我們充分地利用CAI軟件將氫氣燃燒的驗和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
驗錄相向學生們展示,使局部反應現象變小為大,變快為慢,變動為停,擴大學生觀察的空間
,延長學生觀察的時間。
二、 引導探索是學生認識化學物質、從感性階段上升到理性階段的關鍵,我們特別重視
對學生思維的啟發和訓練,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目標 ,我們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是注意結合
實驗過程引導學主從“反應原理”、“裝置原理” 和“操作原理”的不同角度進行思維訓練
,如結合實驗過程提出“同樣是氫氣和氧氣化合成水,為什么一個是安靜地燃燒另一個卻猛烈
爆炸?” “為什么檢驗氫氣純度,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一小試管氫氣,管口要向下并要用拇
指堵住?當移近火焰聽到尖銳爆鳴聲后,又要用拇指堵住試管口一會兒再重新集氣?”“為什
么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時,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這與制氧氣時,試管口向下傾斜有何異同
?”“加熱前,先往試管里通氫氣有什么作用?” “實驗完畢撤燈后繼續通人氫氣直至試管
冷卻,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另一方面是注意從實驗觀察出發,通過系列思考題引導學生
通過思考、討論,將感性的認識提煉成理性的認識,透過現象初步認識氫氣性質的特點和本?
省@紓魄餛娜忌帳笛椋し⒀鄄炻枷嗨伎肌⑻致郟骸埃?)氫氣燃燒觀察到什么
現象?(2)反應生成了什么物質?(3)怎么用表達式將變化表示出來?”又如,結合氫氣還原
性的實驗,激發學生結合觀察錄相思考、討論:“(1)實驗觀察到什么現象?(2)為什么氧
化銅會變成銅,而氫氣卻變成水?(3)在反應中氫氣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氧
化銅又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4)氫氣和氧化銅兩者存在什么反應關系?”這
些階梯式的思考討論題逐步引導學生認識了氫氣化學性質的基本特征和本質。
三.現代電教媒體引人化學課堂教學,更加豐富了實驗引導探索的手段,大大提高了引
探的效果,我們十分重視采用CAI軟件來輔助化學教學,幫助學生突破難點,運用CA1軟件,前
面所述的放大實驗錄相鏡頭僅僅是一個方面,更主要的是我們采用了電腦動畫模擬,形象生動
地將教材中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一個是同樣為氫氣和氧氣的反應,為什么點燃純凈的氫
氣會安靜燃燒,而點燃混有空氣的氫氣會發生爆炸?另一個是對氫氣與氧化銅發生氧化還原反
應原理的理解,變得比較容易地解決了,而且這樣做還調動了學生的興趣。
四.把握教材知識結構,領會化學思想,是“引導探索教學”所追求的更高層次的目標,我
們注意了本節知識結構的處理。這節教材分述了氫氣性質和用途的兩方面的知識,然而,化學
學科的一個重要基本思想是“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本節材料所介紹的氫氣密度小
,具有可燃性和還原性三方面的性質,都直接決定了它的三大用途。究竟如何處理好貫徹上述
化學思想和教材分裂成兩塊的矛盾,以找到 一個最佳的處理方案呢?我們的做法是:在學習
氫氣的上述三項性質時,每學一項 即順理成章地引出它對應的用途,但在板書時,卻分列在
黑板的兩旁對應的位置,然后圍繞性質與用途,自成“知識小塊”。
五.隨著教學活動的展開,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給學生以學法的指導,是“實驗引導探索
法”實施的重要方面。我們在本節教學設計中,重視貫徹“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在教學活動中,結合演示實驗,指導學生如何觀察現象,如何掌握氫氣驗純的方法;結合思
考討論,指導學生如何理清氫氣性質原理的思路,如何歸納出結論;結合閱讀課文和CAI動畫
,突破不純氫氣點燃爆炸和“爆炸極限”的難點;結合鞏固開拓題的分析和解答,如何用已知
的氫氣實驗和性質原理,動手改正裝置的錯誤。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 中 ,學生自始至終都
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尋求優化的學習方法,掌握知識,突破難點,以期實
[1] [2] 下一頁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教案 篇9
【目的要求】: 1. 認識氫氣的物理性質,重點掌握氫氣的化學性質,
并結合性質了解氫氣的用途。
2.理解點燃氫氣前為何要先驗純的原理,掌握驗純的方法。
3.從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氧化劑和還原劑。
4.培養學生觀察現象,分析、推導問題解決問題,綜合
及歸納等思維能力。
5.使學生初步樹立量變引起質變以及對立統一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重、難點】: 氫氣的化學性質
【教學方法】: 實驗引導,觀察分析,結合多媒體直觀形象化,學生為主體。
【教具準備】: 多媒體電腦一臺;實驗室制取氫氣儀器一套;試管;鐵架臺;
尖嘴和長玻璃管各一個;酒精燈;塑料罐;燒杯;火柴;氧化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l 提問:一般來說,空氣中不含有的氣體有:
A.氧氣 B.氫氣 C.稀有氣體 D.水蒸氣
(學生回答)
l 引言:為什么空氣中一般不含有氫氣呢?因為它在自然界中以單質形式存
在很少,主要存在于化合物中。為了獲得氫氣,上節課我們用什么
方法制取了氫氣?(展示一瓶氫氣)它是什么顏色什么氣味的氣體?
這屬于氫氣的什么性質?(學生回答)氫氣還有其它什么性質呢?
氫氣又有何用途?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研究。
l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吹肥皂泡的實驗。
l 提問:我們看到肥皂泡迅速上升,這說明了氫氣具有什么性質?
(學生回答)
l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53頁第一自然段
(閱讀后由學生回答總結氫氣的物理性質)
l 引言:在化學上更重要的是認識物質的化學性質,那么,氫氣有什么化學
性質呢?氫氣在常溫下性質穩定,但在點燃或加熱條件下,能與許多
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l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的實驗。
l 投影:[觀察思考]
1. 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有什么現象?產生什么物質?
2. 如何用文字表示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的反應?
3. 從實驗中得出氫氣具有什么化學性質?
l 播放CAI錄相: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
l 師生活動:結合觀察思考題及放大的實驗現象,學生回答及寫文字表達式,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氫氣的可燃性。
l 引言:是否點燃氫氣都能安靜地燃燒呢?讓我們觀察一個實驗。
l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和空氣混合引燃爆炸實驗。
l 學生討論:1.對比爆炸實驗和燃燒實驗,在反應原理上有何特點?
2.同樣是氫氣和氧氣的反應,為何產生不同的現象呢?
請回顧第一章學習的爆炸的知識思考討論。
(先分組討論,然后選代表回答,教師評價)
l 播放CAI動畫:演示并解釋為什么純凈的氫氣與不純的氫氣點燃產生
不同現象的原因。
l 引言:是否只要氫氣中一旦混有空氣,點燃就一定會爆炸呢?
l 講解:爆炸極限知識及使用可燃性氣體的安全知識。
l 引言:在實驗室,我們在點燃氫氣前必須進行驗純工作,否則易引起爆炸。
我們怎樣才知道氫氣是否純凈呢?請看演示實驗。
l 演示實驗:邊演邊講實驗室檢驗氫氣純度的操作方法及判斷方法,
并向學生說明此操作是很安全的。
l 學生活動:學生用筆代替試管模擬操作,讓一位學生上臺演示驗純操作
并判斷是否純凈。
l 引發思考:若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經檢驗不純而需要再檢驗時,應
用拇指堵住試管口一會兒,然后才能再收集檢驗,否則易發生
危險,這是為什么呢?
l 演示實驗:用排空氣法收集一試管氫氣,點燃聽到尖銳爆鳴聲后,將試管
橫放浸入水中,讓水從試管口緩緩流入,將管內未熄滅的火焰
趕出,并用紙條置于管口點燃,紙條可燃燒。
l 提問:為什么紙條會燃燒?說明了什么問題?用排水法收集時,需要這樣
做嗎?(指導學生閱讀課本55頁注解①)
l 小結:請學生歸納本節課學習的知識要點,教師予以補充。
l 作業 布置:課本58頁第2題1、2、3
l 引言: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氫氣的哪些性質?點燃氫氣前為何要先驗純?
l 氫氣還有什么化學性質呢?
l 演示實驗: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
l
l 投影:[思考討論]
l 1.實驗觀察到什么現象?
2.為什么氧化銅會變成銅,而氫氣卻變成水?
3.在反應中氫氣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氧化銅又發生
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
4.氫氣和氧化銅兩者存在什么反應關系?
5.試管口為何向下傾斜?通過氫氣的導管為何要插到試管底部?
6.為什么要先通人氫氣后加熱,實驗結束后要繼續通入氫氣直至試
管冷卻為止?
l 播放CAI錄相: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
(結合錄相播放,學生思考討論上述問題)
加 熱
l 板書: 氫氣 十 氧化銅 銅 十 水 (置換反應)
l (H2) (Cu0) (Cu)(H20)
l
l 電腦CAI動畫:分析氧化還原反應(教師邊播放邊組織討論并講解)
l
l 板書:(2)還原性(寫在文字表達式上方)----------用于冶煉金屬
得氧,被氧化
加 熱
氫氣 十 氧化銅 銅 十 水
失氧,被還原
還原劑 氧化劑
(有還原性)(有氧化性)
l 小結:氫氣的化學性質主要有可燃性和還原性
l 作業 布置:課本58頁第4、5題
l
運用“單元目標引導探索”進行教學的設計
順德一中 陳靜莉
“氫氣的化學性質”是初中化學第三章的重點知識,在全章乃至全書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全節書按“大綱”和“教師用書”的安排,共講授兩節時,第一節時,學習氫氣的物理性質和氫氣的第一項重要化學性質---可燃性。第二節時,學習氫氣的另一項重要的化學性質---還原性,以及氫氣的用途。
教學目標 設計】:全節的教學目標 ,按我們的理解,應包括了如下五點:
一、在物質知識方面是:認識氫氣的物理性質,掌握氫氣的可燃性和還原性
兩項化學性質的初步原理;了解氫氣的用途。
二、在理論知識方面是:使學生能從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氧化劑和還原劑。
三、在實驗知識方面是:明確氫氣驗純的方法和原理,為今后學生在動手實
驗時學會此項操作打下基礎。
四、在能力訓練方面是:培養學生觀察現象,分析推導問題,解決問題、綜
合及歸納問題等思維能力。
五、在教育目標方面是:使學生初步知道量變引起質變以及對立統一辯證思
想的粗淺的原理。
應當說明的是,教材對于氫氣的還原性,僅僅提出“氫氣與氧化銅反應”,但也涉及了還原劑與還原性,而對于“氧化一還原反應的初步概念,則僅作為選學教材安排,考慮到我們學校是重點學校,學生基礎相對較好,所以將這部分選學教材列入正式的學習內容。
教學重、難點分析】:本節教材的知識重點是氫氣的化學性質,在重點知識的教學過程 中,應著重突破的難點有兩處:一是理解點燃氫氣前為什么要先驗純的原理,進而引出“爆炸極限”的概念;二是通過氫氣與氧化銅反應的變化導出氧化、還原、還原性、還原劑的初步概念。
教學設計分析】:在單元目標引導探索這一教學指導思想的規范下,我們的
教學設計突出了如下幾個方面。
一、 化學實驗觀察是“實驗引導探索”的前提和基礎,我們特別注意了學觀察實驗的效果,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目標 ,我們安排:(1)氫氣吹泡的實驗,以導出氫氣密度很小這項物理性質的結論;(2)點燃氫氣安靜燃燒和不純氫氣引燃爆炸的實驗,以導出氫氣的可燃性;(2)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以導出氫氣的還原性。除了準確、規范地做好演示實驗,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的重點之外,我們充分地利用CAI軟件將氫氣燃燒的驗和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錄相向學生們展示,使局部反應現象變小為大,變快為慢,變動為停,擴大學生觀察的空間,延長學生觀察的時間。
二、 引導探索是學生認識化學物質、從感性階段上升到理性階段的關鍵,我們特別重視對學生思維的啟發和訓練,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目標 ,我們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是注意結合實驗過程引導學主從“反應原理”、“裝置原理” 和“操作原理”的不同角度進行思維訓練,如結合實驗過程提出“同樣是氫氣和氧氣化合成水,為什么一個是安靜地燃燒另一個卻猛烈爆炸?” “為什么檢驗氫氣純度,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一小試管氫氣,管口要向下并要用拇指堵住?當移近火焰聽到尖銳爆鳴聲后,又要用拇指堵住試管口一會兒再重新集氣?”“為什么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時,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這與制氧氣時,試管口向下傾斜有何異同?”“加熱前,先往試管里通氫氣有什么作用?” “實驗完畢撤燈后繼續通人氫氣直至試管冷卻,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另一方面是注意從實驗觀察出發,通過系列思考題引導學生通過思考、討論,將感性的認識提煉成理性的認識,透過現象初步認識氫氣性質的特點和本質。例如,圍繞氫氣的燃燒實驗,激發學生觀察錄相思考、討論:“(1)氫氣燃燒觀察到什么現象?(2)反應生成了什么物質?(3)怎么用表達式將變化表示出來?”又如,結合氫氣還原性的實驗,激發學生結合觀察錄相思考、討論:“(1)實驗觀察到什么現象?(2)為什么氧化銅會變成銅,而氫氣卻變成水?(3)在反應中氫氣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氧化銅又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4)氫氣和氧化銅兩者存在什么反應關系?”這些階梯式的思考討論題逐步引導學生認識了氫氣化學性質的基本特征和本質。
三.現代電教媒體引人化學課堂教學,更加豐富了實驗引導探索的手段,大大提高了引探的效果,我們十分重視采用CAI軟件來輔助化學教學,幫助學生突破難點,運用CA1軟件,前面所述的放大實驗錄相鏡頭僅僅是一個方面,更主要的是我們采用了電腦動畫模擬,形象生動地將教材中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一個是同樣為氫氣和氧氣的反應,為什么點燃純凈的氫氣會安靜燃燒,而點燃混有空氣的氫氣會發生爆炸?另一個是對氫氣與氧化銅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原理的理解,變得比較容易地解決了,而且這樣做還調動了學生的興趣。
四.把握教材知識結構,領會化學思想,是“引導探索教學”所追求的更高層次的目標,我們注意了本節知識結構的處理。這節教材分述了氫氣性質和用途的兩方面的知識,然而,化學學科的一個重要基本思想是“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本節材料所介紹的氫氣密度小,具有可燃性和還原性三方面的性質,都直接決定了它的三大用途。究竟如何處理好貫徹上述化學思想和教材分裂成兩塊的矛盾,以找到一個最佳的處理方案呢?我們的做法是:在學習氫氣的上述三項性質時,每學一項 即順理成章地引出它對應的用途,但在板書時,卻分列在黑板的兩旁對應的位置,然后圍繞性質與用途,自成“知識小塊”。
五.隨著教學活動的展開,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給學生以學法的指導,是“實驗引導探索法”實施的重要方面。我們在本節教學設計中,重視貫徹“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在教學活動中,結合演示實驗,指導學生如何觀察現象,如何掌握氫氣驗純的方法;結合思考討論,指導學生如何理清氫氣性質原理的思路,如何歸納出結論;結合閱讀課文和CAI動畫,突破不純氫氣點燃爆炸和“爆炸極限”的難點;結合鞏固開拓題的分析和解答,如何用已知的氫氣實驗和性質原理,動手改正裝置的錯誤。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 中,學生自始至終都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尋求優化的學習方法,掌握知識,突破難點,以期實現教學目標 。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教案 篇10
【目的要求】: 1. 認識氫氣的物理性質,重點掌握氫氣的化學性質,
并結合性質了解氫氣的用途。
2.理解點燃氫氣前為何要先驗純的原理,掌握驗純的方法。
3.從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氧化劑和還原劑 。
4.培養學生觀察現象,分析、推導問題解決問題,綜合
及歸納等思維能力。
5.使學生初步樹立量變引起質變以及對立統一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重、難點】: 氫氣的化學性質
【教學方法】: 實驗引導,觀察分析,結合多媒體直觀形象化,學生為主體。
【教具準備】: 多媒體電腦一臺;實驗室制取氫氣儀器一套;試管;鐵架臺;
尖嘴和長玻璃管各一個;酒精燈;塑料罐;燒杯;火柴;氧化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提問:一般來說,空氣中不含有的氣體有:
A.氧氣 B.氫氣 C.稀有氣體 D.水蒸氣
(學生回答)
引言:為什么空氣中一般不含有氫氣呢?因為它在自然界中以單質形式存
在很少,主要存在于化合物中。為了獲得氫氣,上節課我們用什么
方法制取了氫氣?(展示一瓶氫氣)它是什么顏色什么氣味的氣體?
這屬于氫氣的什么性質?(學生回答)氫氣還有其它什么性質呢?
氫氣又有何用途?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研究。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吹肥皂泡的實驗。
提問:我們看到肥皂泡迅速上升,這說明了氫氣具有什么性質?
(學生回答)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53頁第一自然段
(閱讀后由學生回答總結氫氣的物理性質)
引言:在化學上更重要的是認識物質的化學性質,那么,氫氣有什么化學
性質呢?氫氣在常溫下性質穩定,但在點燃或加熱條件下,能與許多
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的實驗。
投影:[觀察思考]
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有什么現象?產生什么物質?
如何用文字表示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的反應?
從實驗中得出氫氣具有什么化學性質?
播放CAI錄相: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
師生活動:結合觀察思考題及放大的實驗現象,學生回答及寫文字表達式,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氫氣的可燃性。
引言:是否點燃氫氣都能安靜地燃燒呢?讓我們觀察一個實驗。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和空氣混合引燃爆炸實驗。
學生討論:1.對比爆炸實驗和燃燒實驗,在反應原理上有何特點?
2.同樣是氫氣和氧氣的反應,為何產生不同的現象呢?
請回顧第一章學習的爆炸的知識思考討論。
(先分組討論,然后選代表回答,教師評價)
播放CAI動畫:演示并解釋為什么純凈的氫氣與不純的氫氣點燃產生
不同現象的原因。
引言:是否只要氫氣中一旦混有空氣,點燃就一定會爆炸呢?
講解:爆炸極限知識及使用可燃性氣體的安全知識。
引言:在實驗室,我們在點燃氫氣前必須進行驗純工作,否則易引起爆炸。
我們怎樣才知道氫氣是否純凈呢?請看演示實驗。
演示實驗:邊演邊講實驗室檢驗氫氣純度的操作方法及判斷方法,
并向學生說明此操作是很安全的。
學生活動:學生用筆代替試管模擬操作,讓一位學生上臺演示驗純操作
并判斷是否純凈。
引發思考:若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經檢驗不純而需要再檢驗時,應
用拇指堵住試管口一會兒,然后才能再收集檢驗,否則易發生
危險,這是為什么呢?
演示實驗:用排空氣法收集一試管氫氣,點燃聽到尖銳爆鳴聲后,將試管
橫放浸入水中,讓水從試管口緩緩流入,將管內未熄滅的火焰
趕出,并用紙條置于管口點燃,紙條可燃燒。
提問:為什么紙條會燃燒?說明了什么問題?用排水法收集時,需要這樣
做嗎?(指導學生閱讀課本55頁注解①)
小結:請學生歸納本節課學習的知識要點,教師予以補充。
作業 布置:課本58頁第2題1、2、3
(第二課時)
引言: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氫氣的哪些性質?點燃氫氣前為何要先驗純?
氫氣還有什么化學性質呢?
演示實驗: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
投影:[思考討論]
1.實驗觀察到什么現象?
2.為什么氧化銅會變成銅,而氫氣卻變成水?
3.在反應中氫氣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氧化銅又發生
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
4.氫氣和氧化銅兩者存在什么反應關系?
5.試管口為何向下傾斜?通過氫氣的導管為何要插到試管底部?
6.為什么要先通人氫氣后加熱,實驗結束后要繼續通入氫氣直至試
管冷卻為止?
播放CAI錄相: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
(結合錄相播放,學生思考討論上述問題)
加 熱
板書: 氫氣 十 氧化銅 銅 十 水 (置換反應)
(H2) (Cu0) (Cu)(H20)
電腦CAI動畫:分析氧化還原反應(教師邊播放邊組織討論并講解)
板書:(2)還原性(寫在文字表達式上方)----------用于冶煉金屬
得氧,被氧化
加 熱
氫氣 十 氧化銅 銅 十 水
失氧,被還原
還原劑 氧化劑
(有還原性)(有氧化性)
還原反應:含氧化含物里的氧被奪去的反應。
小結:氫氣的化學性質主要有可燃性和還原性
作業 布置:課本58頁第4、5題
運用“單元目標引導探索”進行教學的設計
順德一中 陳靜莉
“氫氣的化學性質”是初中化學第三章的重點知識,在全章乃至全書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全節書按“大綱”和“教師用書”的安排,共講授兩節時,第一節時,學習氫氣的物理性質和
氫氣的第一項重要化學性質---可燃性。第二節時,學習氫氣的另一項重要的化學性質---還原
性,以及氫氣的用途。
【教學目標 設計】:全節的教學目標 ,按我們的理解,應包括了如下五點:
一、在物質知識方面是:認識氫氣的物理性質,掌握氫氣的可燃性和還原性
兩項化學性質的初步原理;了解氫氣的用途。
二、在理論知識方面是:使學生能從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氧化劑和還原劑。
三、在實驗知識方面是:明確氫氣驗純的方法和原理,為今后學生在動手實
驗時學會此項操作打下基礎。
四、在能力訓練方面是:培養學生觀察現象,分析推導問題,解決問題、綜
合及歸納問題等思維能力。
五、在教育目標方面是:使學生初步知道量變引起質變以及對立統一辯證思
想的粗淺的原理。
應當說明的是,教材對于氫氣的還原性,僅僅提出“氫氣與氧化銅反應”,但也涉及了
還原劑與還原性,而對于“氧化一還原反應的初步概念,則僅作為選學教材安排,考慮到我們
學校是重點學校,學生基礎相對較好,所以將這部分選學教材列入正式的學習內容。
【教學重、難點分析】:本節教材的知識重點是氫氣的化學性質,在重點知識的教學過程
中,應著重突破的難點有兩處:一是理解點燃氫氣前為什么要先驗純
的原理,進而引出“爆炸極限”的概念;二是通過氫氣與氧化銅反應的變化導出氧化、還原、
還原性、還原劑的初步概念。
【教學設計分析】:在單元目標引導探索這一教學指導思想的規范下,我們的
教學設計突出了如下幾個方面。
一、 化學實驗觀察是“實驗引導探索”的前提和基礎,我們特別注意了學觀察實驗的效
果,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目標 ,我們安排:(1)氫氣吹泡的實驗,以導出氫氣密度很小這項
物理性質的結論;(2)點燃氫氣安靜燃燒和不純氫氣引燃爆炸的實驗,以導出氫氣的可燃性
;(2)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以導出氫氣的還原性。除了準確、規范地做好演示實驗,提
醒學生注意觀察的重點之外,我們充分地利用CAI軟件將氫氣燃燒的驗和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
驗錄相向學生們展示,使局部反應現象變小為大,變快為慢,變動為停,擴大學生觀察的空間
,延長學生觀察的時間。
二、 引導探索是學生認識化學物質、從感性階段上升到理性階段的關鍵,我們特別重視
對學生思維的啟發和訓練,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目標 ,我們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是注意結合
實驗過程引導學主從“反應原理”、“裝置原理” 和“操作原理”的不同角度進行思維訓練
,如結合實驗過程提出“同樣是氫氣和氧氣化合成水,為什么一個是安靜地燃燒另一個卻猛烈
爆炸?” “為什么檢驗氫氣純度,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一小試管氫氣,管口要向下并要用拇
指堵住?當移近火焰聽到尖銳爆鳴聲后,又要用拇指堵住試管口一會兒再重新集氣?”“為什
么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時,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這與制氧氣時,試管口向下傾斜有何異同
?”“加熱前,先往試管里通氫氣有什么作用?” “實驗完畢撤燈后繼續通人氫氣直至試管
冷卻,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另一方面是注意從實驗觀察出發,通過系列思考題引導學生
通過思考、討論,將感性的認識提煉成理性的認識,透過現象初步認識氫氣性質的特點和本?
省@紓魄餛娜忌帳笛椋し⒀鄄炻枷嗨伎肌⑻致郟骸埃?)氫氣燃燒觀察到什么
現象?(2)反應生成了什么物質?(3)怎么用表達式將變化表示出來?”又如,結合氫氣還原
性的實驗,激發學生結合觀察錄相思考、討論:“(1)實驗觀察到什么現象?(2)為什么氧
化銅會變成銅,而氫氣卻變成水?(3)在反應中氫氣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氧
化銅又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4)氫氣和氧化銅兩者存在什么反應關系?”這
些階梯式的思考討論題逐步引導學生認識了氫氣化學性質的基本特征和本質。
三.現代電教媒體引人化學課堂教學,更加豐富了實驗引導探索的手段,大大提高了引
探的效果,我們十分重視采用CAI軟件來輔助化學教學,幫助學生突破難點,運用CA1軟件,前
面所述的放大實驗錄相鏡頭僅僅是一個方面,更主要的是我們采用了電腦動畫模擬,形象生動
地將教材中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一個是同樣為氫氣和氧氣的反應,為什么點燃純凈的氫
氣會安靜燃燒,而點燃混有空氣的氫氣會發生爆炸?另一個是對氫氣與氧化銅發生氧化還原反
應原理的理解,變得比較容易地解決了,而且這樣做還調動了學生的興趣。
四.把握教材知識結構,領會化學思想,是“引導探索教學”所追求的更高層次的目標,我
們注意了本節知識結構的處理。這節教材分述了氫氣性質和用途的兩方面的知識,然而,化學
學科的一個重要基本思想是“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本節材料所介紹的氫氣密度小
,具有可燃性和還原性三方面的性質,都直接決定了它的三大用途。究竟如何處理好貫徹上述
化學思想和教材分裂成兩塊的矛盾,以找到 一個最佳的處理方案呢?我們的做法是:在學習
氫氣的上述三項性質時,每學一項 即順理成章地引出它對應的用途,但在板書時,卻分列在
黑板的兩旁對應的位置,然后圍繞性質與用途,自成“知識小塊”。
五.隨著教學活動的展開,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給學生以學法的指導,是“實驗引導探索
法”實施的重要方面。我們在本節教學設計中,重視貫徹“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在教學活動中,結合演示實驗,指導學生如何觀察現象,如何掌握氫氣驗純的方法;結合思
考討論,指導學生如何理清氫氣性質原理的思路,如何歸納出結論;結合閱讀課文和CAI動畫
,突破不純氫氣點燃爆炸和“爆炸極限”的難點;結合鞏固開拓題的分析和解答,如何用已知
的氫氣實驗和性質原理,動手改正裝置的錯誤。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 中 ,學生自始至終都
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尋求優化的學習方法,掌握知識,突破難點,以期實現
教學目標 。
【教學評價設計】:鞏固開拓,課堂評價是“單元目標引導探索”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對于
學生智能的提高知識的運用和目標是否落實進行檢查反饋有重要意義。為了促使學生鞏固開拓
本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分析運用知識的能力,我們設計了三個思考題。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教案 篇11
l 提問:一般來說,空氣中不含有的氣體有:
l 引言:為什么空氣中一般不含有氫氣呢?因為它在自然界中以單質形式存
l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吹肥皂泡的實驗。
l 提問:我們看到肥皂泡迅速上升,這說明了氫氣具有什么性質?
l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53頁第一自然段
l 引言:在化學上更重要的是認識物質的化學性質,那么,氫氣有什么化學
l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的實驗。
l 投影:[觀察思考]
1. 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有什么現象?產生什么物質?
2. 如何用文字表示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的反應?
3. 從實驗中得出氫氣具有什么化學性質?
l 播放CAI錄相: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
l 師生活動:結合觀察思考題及放大的實驗現象,學生回答及寫文字表達式,
l 引言:是否點燃氫氣都能安靜地燃燒呢?讓我們觀察一個實驗。
l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和空氣混合引燃爆炸實驗。
l 學生討論:1.對比爆炸實驗和燃燒實驗,在反應原理上有何特點?
請回顧第一章學習的爆炸的知識思考討論。
l 播放CAI動畫:演示并解釋為什么純凈的氫氣與不純的氫氣點燃產生
l 引言:是否只要氫氣中一旦混有空氣,點燃就一定會爆炸呢?
l 講解:爆炸極限知識及使用可燃性氣體的安全知識。
l 引言:在實驗室,我們在點燃氫氣前必須進行驗純工作,否則易引起爆炸。
l 演示實驗:邊演邊講實驗室檢驗氫氣純度的操作方法及判斷方法,
l 學生活動:學生用筆代替試管模擬操作,讓一位學生上臺演示驗純操作
l 引發思考:若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經檢驗不純而需要再檢驗時,應
l 演示實驗:用排空氣法收集一試管氫氣,點燃聽到尖銳爆鳴聲后,將試管
l 提問:為什么紙條會燃燒?說明了什么問題?用排水法收集時,需要這樣
l 小結:請學生歸納本節課學習的知識要點,教師予以補充。
l 作業 布置:課本58頁第2題1、2、3
[1] [2] [3] 下一頁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教案 篇12
【目的要求】: 1. 認識氫氣的物理性質,重點掌握氫氣的化學性質,
并結合性質了解氫氣的用途。
2.理解點燃氫氣前為何要先驗純的原理,掌握驗純的方法。
3.從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氧化劑和還原劑。
4.培養學生觀察現象,分析、推導問題解決問題,綜合
及歸納等思維能力。
5.使學生初步樹立量變引起質變以及對立統一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重、難點】: 氫氣的化學性質
【教學方法】: 實驗引導,觀察分析,結合多媒體直觀形象化,學生為主體。
【教具準備】: 多媒體電腦一臺;實驗室制取氫氣儀器一套;試管;鐵架臺;
尖嘴和長玻璃管各一個;酒精燈;塑料罐;燒杯;火柴;氧化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l 提問:一般來說,空氣中不含有的氣體有:
A.氧氣 B.氫氣 C.稀有氣體 D.水蒸氣
(學生回答)
l 引言:為什么空氣中一般不含有氫氣呢?因為它在自然界中以單質形式存
在很少,主要存在于化合物中。為了獲得氫氣,上節課我們用什么
方法制取了氫氣?(展示一瓶氫氣)它是什么顏色什么氣味的氣體?
這屬于氫氣的什么性質?(學生回答)氫氣還有其它什么性質呢?
氫氣又有何用途?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研究。
l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吹肥皂泡的實驗。
l 提問:我們看到肥皂泡迅速上升,這說明了氫氣具有什么性質?
(學生回答)
l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53頁第一自然段
(閱讀后由學生回答總結氫氣的物理性質)
l 引言:在化學上更重要的是認識物質的化學性質,那么,氫氣有什么化學
性質呢?氫氣在常溫下性質穩定,但在點燃或加熱條件下,能與許多
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l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的實驗。
l 投影:[觀察思考]
1. 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有什么現象?產生什么物質?
2. 如何用文字表示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的反應?
3. 從實驗中得出氫氣具有什么化學性質?
l 播放CAI錄相: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
l 師生活動:結合觀察思考題及放大的實驗現象,學生回答及寫文字表達式,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氫氣的可燃性。
l 引言:是否點燃氫氣都能安靜地燃燒呢?讓我們觀察一個實驗。
l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和空氣混合引燃爆炸實驗。
l 學生討論:1.對比爆炸實驗和燃燒實驗,在反應原理上有何特點?
2.同樣是氫氣和氧氣的反應,為何產生不同的現象呢?
請回顧第一章學習的爆炸的知識思考討論。
(先分組討論,然后選代表回答,教師評價)
l 播放CAI動畫:演示并解釋為什么純凈的氫氣與不純的氫氣點燃產生
不同現象的原因。
l 引言:是否只要氫氣中一旦混有空氣,點燃就一定會爆炸呢?
l 講解:爆炸極限知識及使用可燃性氣體的安全知識。
l 引言:在實驗室,我們在點燃氫氣前必須進行驗純工作,否則易引起爆炸。
我們怎樣才知道氫氣是否純凈呢?請看演示實驗。
l 演示實驗:邊演邊講實驗室檢驗氫氣純度的操作方法及判斷方法,
并向學生說明此操作是很安全的。
l 學生活動:學生用筆代替試管模擬操作,讓一位學生上臺演示驗純操作
并判斷是否純凈。
l 引發思考:若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經檢驗不純而需要再檢驗時,應
用拇指堵住試管口一會兒,然后才能再收集檢驗,否則易發生
危險,這是為什么呢?
l 演示實驗:用排空氣法收集一試管氫氣,點燃聽到尖銳爆鳴聲后,將試管
橫放浸入水中,讓水從試管口緩緩流入,將管內未熄滅的火焰
趕出,并用紙條置于管口點燃,紙條可燃燒。
l 提問:為什么紙條會燃燒?說明了什么問題?用排水法收集時,需要這樣
做嗎?(指導學生閱讀課本55頁注解①)
l 小結:請學生歸納本節課學習的知識要點,教師予以補充。
l 作業 布置:課本58頁第2題1、2、3
l 引言: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氫氣的哪些性質?點燃氫氣前為何要先驗純?
l 氫氣還有什么化學性質呢?
l 演示實驗: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
l
l 投影:[思考討論]
l 1.實驗觀察到什么現象?
2.為什么氧化銅會變成銅,而氫氣卻變成水?
3.在反應中氫氣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氧化銅又發生
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
4.氫氣和氧化銅兩者存在什么反應關系?
5.試管口為何向下傾斜?通過氫氣的導管為何要插到試管底部?
6.為什么要先通人氫氣后加熱,實驗結束后要繼續通入氫氣直至試
管冷卻為止?
l 播放CAI錄相: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
(結合錄相播放,學生思考討論上述問題)
加 熱
l 板書: 氫氣 十 氧化銅 銅 十 水 (置換反應)
l (H2) (Cu0) (Cu)(H20)
l
l 電腦CAI動畫:分析氧化還原反應(教師邊播放邊組織討論并講解)
l
l 板書:(2)還原性(寫在文字表達式上方)----------用于冶煉金屬
得氧,被氧化
加 熱
氫氣 十 氧化銅 銅 十 水
失氧,被還原
還原劑 氧化劑
(有還原性)(有氧化性)
l 小結:氫氣的化學性質主要有可燃性和還原性
l 作業 布置:課本58頁第4、5題
l
運用“單元目標引導探索”進行教學的設計
順德一中 陳靜莉
“氫氣的化學性質”是初中化學第三章的重點知識,在全章乃至全書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全節書按“大綱”和“教師用書”的安排,共講授兩節時,第一節時,學習氫氣的物理性質和氫氣的第一項重要化學性質---可燃性。第二節時,學習氫氣的另一項重要的化學性質---還原性,以及氫氣的用途。
教學目標 設計】:全節的教學目標 ,按我們的理解,應包括了如下五點:
一、在物質知識方面是:認識氫氣的物理性質,掌握氫氣的可燃性和還原性
兩項化學性質的初步原理;了解氫氣的用途。
二、在理論知識方面是:使學生能從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氧化劑和還原劑。
三、在實驗知識方面是:明確氫氣驗純的方法和原理,為今后學生在動手實
驗時學會此項操作打下基礎。
四、在能力訓練方面是:培養學生觀察現象,分析推導問題,解決問題、綜
合及歸納問題等思維能力。
五、在教育目標方面是:使學生初步知道量變引起質變以及對立統一辯證思
想的粗淺的原理。
應當說明的是,教材對于氫氣的還原性,僅僅提出“氫氣與氧化銅反應”,但也涉及了還原劑與還原性,而對于“氧化一還原反應的初步概念,則僅作為選學教材安排,考慮到我們學校是重點學校,學生基礎相對較好,所以將這部分選學教材列入正式的學習內容。
教學重、難點分析】:本節教材的知識重點是氫氣的化學性質,在重點知識的教學過程 中,應著重突破的難點有兩處:一是理解點燃氫氣前為什么要先驗純的原理,進而引出“爆炸極限”的概念;二是通過氫氣與氧化銅反應的變化導出氧化、還原、還原性、還原劑的初步概念。
教學設計分析】:在單元目標引導探索這一教學指導思想的規范下,我們的
教學設計突出了如下幾個方面。
一、 化學實驗觀察是“實驗引導探索”的前提和基礎,我們特別注意了學觀察實驗的效果,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目標 ,我們安排:(1)氫氣吹泡的實驗,以導出氫氣密度很小這項物理性質的結論;(2)點燃氫氣安靜燃燒和不純氫氣引燃爆炸的實驗,以導出氫氣的可燃性;(2)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以導出氫氣的還原性。除了準確、規范地做好演示實驗,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的重點之外,我們充分地利用CAI軟件將氫氣燃燒的驗和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錄相向學生們展示,使局部反應現象變小為大,變快為慢,變動為停,擴大學生觀察的空間,延長學生觀察的時間。
二、 引導探索是學生認識化學物質、從感性階段上升到理性階段的關鍵,我們特別重視對學生思維的啟發和訓練,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目標 ,我們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是注意結合實驗過程引導學主從“反應原理”、“裝置原理” 和“操作原理”的不同角度進行思維訓練,如結合實驗過程提出“同樣是氫氣和氧氣化合成水,為什么一個是安靜地燃燒另一個卻猛烈爆炸?” “為什么檢驗氫氣純度,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一小試管氫氣,管口要向下并要用拇指堵住?當移近火焰聽到尖銳爆鳴聲后,又要用拇指堵住試管口一會兒再重新集氣?”“為什么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時,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這與制氧氣時,試管口向下傾斜有何異同?”“加熱前,先往試管里通氫氣有什么作用?” “實驗完畢撤燈后繼續通人氫氣直至試管冷卻,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另一方面是注意從實驗觀察出發,通過系列思考題引導學生通過思考、討論,將感性的認識提煉成理性的認識,透過現象初步認識氫氣性質的特點和本質。例如,圍繞氫氣的燃燒實驗,激發學生觀察錄相思考、討論:“(1)氫氣燃燒觀察到什么現象?(2)反應生成了什么物質?(3)怎么用表達式將變化表示出來?”又如,結合氫氣還原性的實驗,激發學生結合觀察錄相思考、討論:“(1)實驗觀察到什么現象?(2)為什么氧化銅會變成銅,而氫氣卻變成水?(3)在反應中氫氣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氧化銅又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4)氫氣和氧化銅兩者存在什么反應關系?”這些階梯式的思考討論題逐步引導學生認識了氫氣化學性質的基本特征和本質。
三.現代電教媒體引人化學課堂教學,更加豐富了實驗引導探索的手段,大大提高了引探的效果,我們十分重視采用CAI軟件來輔助化學教學,幫助學生突破難點,運用CA1軟件,前面所述的放大實驗錄相鏡頭僅僅是一個方面,更主要的是我們采用了電腦動畫模擬,形象生動地將教材中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一個是同樣為氫氣和氧氣的反應,為什么點燃純凈的氫氣會安靜燃燒,而點燃混有空氣的氫氣會發生爆炸?另一個是對氫氣與氧化銅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原理的理解,變得比較容易地解決了,而且這樣做還調動了學生的興趣。
四.把握教材知識結構,領會化學思想,是“引導探索教學”所追求的更高層次的目標,我們注意了本節知識結構的處理。這節教材分述了氫氣性質和用途的兩方面的知識,然而,化學學科的一個重要基本思想是“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本節材料所介紹的氫氣密度小,具有可燃性和還原性三方面的性質,都直接決定了它的三大用途。究竟如何處理好貫徹上述化學思想和教材分裂成兩塊的矛盾,以找到一個最佳的處理方案呢?我們的做法是:在學習氫氣的上述三項性質時,每學一項 即順理成章地引出它對應的用途,但在板書時,卻分列在黑板的兩旁對應的位置,然后圍繞性質與用途,自成“知識小塊”。
五.隨著教學活動的展開,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給學生以學法的指導,是“實驗引導探索法”實施的重要方面。我們在本節教學設計中,重視貫徹“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在教學活動中,結合演示實驗,指導學生如何觀察現象,如何掌握氫氣驗純的方法;結合思考討論,指導學生如何理清氫氣性質原理的思路,如何歸納出結論;結合閱讀課文和CAI動畫,突破不純氫氣點燃爆炸和“爆炸極限”的難點;結合鞏固開拓題的分析和解答,如何用已知的氫氣實驗和性質原理,動手改正裝置的錯誤。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 中,學生自始至終都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尋求優化的學習方法,掌握知識,突破難點,以期實現教學目標 。
教學評價設計】:鞏固開拓,課堂評價是“單元目標引導探索”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對于學生智能的提高知識的運用和目標是否落實進行檢查反饋有重要意義。為了促使學生鞏固開拓本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分析運用知識的能力,我們設計了三個思考題。(見教案)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教案 篇13
【目的要求】: 1. 認識氫氣的物理性質,重點掌握氫氣的化學性質,
并結合性質了解氫氣的用途。
2.理解點燃氫氣前為何要先驗純的原理,掌握驗純的方法。
3.從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氧化劑和還原劑。
4.培養學生觀察現象,分析、推導問題解決問題,綜合
及歸納等思維能力。
5.使學生初步樹立量變引起質變以及對立統一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重、難點】: 氫氣的化學性質
【教學方法】: 實驗引導,觀察分析,結合多媒體直觀形象化,學生為主體。
【教具準備】: 多媒體電腦一臺;實驗室制取氫氣儀器一套;試管;鐵架臺;
尖嘴和長玻璃管各一個;酒精燈;塑料罐;燒杯;火柴;氧化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l 提問:一般來說,空氣中不含有的氣體有:
A.氧氣 B.氫氣 C.稀有氣體 D.水蒸氣
(學生回答)
l 引言:為什么空氣中一般不含有氫氣呢?因為它在自然界中以單質形式存
在很少,主要存在于化合物中。為了獲得氫氣,上節課我們用什么
方法制取了氫氣?(展示一瓶氫氣)它是什么顏色什么氣味的氣體?
這屬于氫氣的什么性質?(學生回答)氫氣還有其它什么性質呢?
氫氣又有何用途?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研究。
l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吹肥皂泡的實驗。
l 提問:我們看到肥皂泡迅速上升,這說明了氫氣具有什么性質?
(學生回答)
l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53頁第一自然段
(閱讀后由學生回答總結氫氣的物理性質)
l 引言:在化學上更重要的是認識物質的化學性質,那么,氫氣有什么化學
性質呢?氫氣在常溫下性質穩定,但在點燃或加熱條件下,能與許多
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l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的實驗。
l 投影:[觀察思考]
1. 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有什么現象?產生什么物質?
2. 如何用文字表示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的反應?
3. 從實驗中得出氫氣具有什么化學性質?
l 播放CAI錄相: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
l 師生活動:結合觀察思考題及放大的實驗現象,學生回答及寫文字表達式,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氫氣的可燃性。
l 引言:是否點燃氫氣都能安靜地燃燒呢?讓我們觀察一個實驗。
l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和空氣混合引燃爆炸實驗。
l 學生討論:1.對比爆炸實驗和燃燒實驗,在反應原理上有何特點?
2.同樣是氫氣和氧氣的反應,為何產生不同的現象呢?
請回顧第一章學習的爆炸的知識思考討論。
(先分組討論,然后選代表回答,教師評價)
l 播放CAI動畫:演示并解釋為什么純凈的氫氣與不純的氫氣點燃產生
不同現象的原因。
l 引言:是否只要氫氣中一旦混有空氣,點燃就一定會爆炸呢?
l 講解:爆炸極限知識及使用可燃性氣體的安全知識。
l 引言:在實驗室,我們在點燃氫氣前必須進行驗純工作,否則易引起爆炸。
我們怎樣才知道氫氣是否純凈呢?請看演示實驗。
l 演示實驗:邊演邊講實驗室檢驗氫氣純度的操作方法及判斷方法,
并向學生說明此操作是很安全的。
l 學生活動:學生用筆代替試管模擬操作,讓一位學生上臺演示驗純操作
并判斷是否純凈。
l 引發思考:若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經檢驗不純而需要再檢驗時,應
用拇指堵住試管口一會兒,然后才能再收集檢驗,否則易發生
危險,這是為什么呢?
l 演示實驗:用排空氣法收集一試管氫氣,點燃聽到尖銳爆鳴聲后,將試管
橫放浸入水中,讓水從試管口緩緩流入,將管內未熄滅的火焰
趕出,并用紙條置于管口點燃,紙條可燃燒。
l 提問:為什么紙條會燃燒?說明了什么問題?用排水法收集時,需要這樣
做嗎?(指導學生閱讀課本55頁注解①)
l 小結:請學生歸納本節課學習的知識要點,教師予以補充。
l 作業 布置:課本58頁第2題1、2、3
l 引言: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氫氣的哪些性質?點燃氫氣前為何要先驗純?
l 氫氣還有什么化學性質呢?
l 演示實驗: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
l
l 投影:[思考討論]
l 1.實驗觀察到什么現象?
2.為什么氧化銅會變成銅,而氫氣卻變成水?
3.在反應中氫氣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氧化銅又發生
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
4.氫氣和氧化銅兩者存在什么反應關系?
5.試管口為何向下傾斜?通過氫氣的導管為何要插到試管底部?
6.為什么要先通人氫氣后加熱,實驗結束后要繼續通入氫氣直至試
管冷卻為止?
l 播放CAI錄相: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
(結合錄相播放,學生思考討論上述問題)
加 熱
l 板書: 氫氣 十 氧化銅 銅 十 水 (置換反應)
l (H2) (Cu0) (Cu)(H20)
l
l 電腦CAI動畫:分析氧化還原反應(教師邊播放邊組織討論并講解)
l
l 板書:(2)還原性(寫在文字表達式上方)----------用于冶煉金屬
得氧,被氧化
加 熱
氫氣 十 氧化銅 銅 十 水
失氧,被還原
還原劑 氧化劑
(有還原性)(有氧化性)
l 小結:氫氣的化學性質主要有可燃性和還原性
l 作業 布置:課本58頁第4、5題
l
運用“單元目標引導探索”進行教學的設計
順德一中 陳靜莉
“氫氣的化學性質”是初中化學第三章的重點知識,在全章乃至全書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全節書按“大綱”和“教師用書”的安排,共講授兩節時,第一節時,學習氫氣的物理性質和氫氣的第一項重要化學性質---可燃性。第二節時,學習氫氣的另一項重要的化學性質---還原性,以及氫氣的用途。
教學目標 設計】:全節的教學目標 ,按我們的理解,應包括了如下五點:
一、在物質知識方面是:認識氫氣的物理性質,掌握氫氣的可燃性和還原性
兩項化學性質的初步原理;了解氫氣的用途。
二、在理論知識方面是:使學生能從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氧化劑和還原劑。
三、在實驗知識方面是:明確氫氣驗純的方法和原理,為今后學生在動手實
驗時學會此項操作打下基礎。
四、在能力訓練方面是:培養學生觀察現象,分析推導問題,解決問題、綜
合及歸納問題等思維能力。
五、在教育目標方面是:使學生初步知道量變引起質變以及對立統一辯證思
想的粗淺的原理。
應當說明的是,教材對于氫氣的還原性,僅僅提出“氫氣與氧化銅反應”,但也涉及了還原劑與還原性,而對于“氧化一還原反應的初步概念,則僅作為選學教材安排,考慮到我們學校是重點學校,學生基礎相對較好,所以將這部分選學教材列入正式的學習內容。
教學重、難點分析】:本節教材的知識重點是氫氣的化學性質,在重點知識的教學過程 中,應著重突破的難點有兩處:一是理解點燃氫氣前為什么要先驗純的原理,進而引出“爆炸極限”的概念;二是通過氫氣與氧化銅反應的變化導出氧化、還原、還原性、還原劑的初步概念。
教學設計分析】:在單元目標引導探索這一教學指導思想的規范下,我們的
教學設計突出了如下幾個方面。
一、 化學實驗觀察是“實驗引導探索”的前提和基礎,我們特別注意了學觀察實驗的效果,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目標 ,我們安排:(1)氫氣吹泡的實驗,以導出氫氣密度很小這項物理性質的結論;(2)點燃氫氣安靜燃燒和不純氫氣引燃爆炸的實驗,以導出氫氣的可燃性;(2)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以導出氫氣的還原性。除了準確、規范地做好演示實驗,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的重點之外,我們充分地利用CAI軟件將氫氣燃燒的驗和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錄相向學生們展示,使局部反應現象變小為大,變快為慢,變動為停,擴大學生觀察的空間,延長學生觀察的時間。
二、 引導探索是學生認識化學物質、從感性階段上升到理性階段的關鍵,我們特別重視對學生思維的啟發和訓練,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目標 ,我們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是注意結合實驗過程引導學主從“反應原理”、“裝置原理” 和“操作原理”的不同角度進行思維訓練,如結合實驗過程提出“同樣是氫氣和氧氣化合成水,為什么一個是安靜地燃燒另一個卻猛烈爆炸?” “為什么檢驗氫氣純度,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一小試管氫氣,管口要向下并要用拇指堵住?當移近火焰聽到尖銳爆鳴聲后,又要用拇指堵住試管口一會兒再重新集氣?”“為什么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時,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這與制氧氣時,試管口向下傾斜有何異同?”“加熱前,先往試管里通氫氣有什么作用?” “實驗完畢撤燈后繼續通人氫氣直至試管冷卻,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另一方面是注意從實驗觀察出發,通過系列思考題引導學生通過思考、討論,將感性的認識提煉成理性的認識,透過現象初步認識氫氣性質的特點和本質。例如,圍繞氫氣的燃燒實驗,激發學生觀察錄相思考、討論:“(1)氫氣燃燒觀察到什么現象?(2)反應生成了什么物質?(3)怎么用表達式將變化表示出來?”又如,結合氫氣還原性的實驗,激發學生結合觀察錄相思考、討論:“(1)實驗觀察到什么現象?(2)為什么氧化銅會變成銅,而氫氣卻變成水?(3)在反應中氫氣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氧化銅又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4)氫氣和氧化銅兩者存在什么反應關系?”這些階梯式的思考討論題逐步引導學生認識了氫氣化學性質的基本特征和本質。
三.現代電教媒體引人化學課堂教學,更加豐富了實驗引導探索的手段,大大提高了引探的效果,我們十分重視采用CAI軟件來輔助化學教學,幫助學生突破難點,運用CA1軟件,前面所述的放大實驗錄相鏡頭僅僅是一個方面,更主要的是我們采用了電腦動畫模擬,形象生動地將教材中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一個是同樣為氫氣和氧氣的反應,為什么點燃純凈的氫氣會安靜燃燒,而點燃混有空氣的氫氣會發生爆炸?另一個是對氫氣與氧化銅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原理的理解,變得比較容易地解決了,而且這樣做還調動了學生的興趣。
四.把握教材知識結構,領會化學思想,是“引導探索教學”所追求的更高層次的目標,我們注意了本節知識結構的處理。這節教材分述了氫氣性質和用途的兩方面的知識,然而,化學學科的一個重要基本思想是“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本節材料所介紹的氫氣密度小,具有可燃性和還原性三方面的性質,都直接決定了它的三大用途。究竟如何處理好貫徹上述化學思想和教材分裂成兩塊的矛盾,以找到一個最佳的處理方案呢?我們的做法是:在學習氫氣的上述三項性質時,每學一項 即順理成章地引出它對應的用途,但在板書時,卻分列在黑板的兩旁對應的位置,然后圍繞性質與用途,自成“知識小塊”。
五.隨著教學活動的展開,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給學生以學法的指導,是“實驗引導探索法”實施的重要方面。我們在本節教學設計中,重視貫徹“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在教學活動中,結合演示實驗,指導學生如何觀察現象,如何掌握氫氣驗純的方法;結合思考討論,指導學生如何理清氫氣性質原理的思路,如何歸納出結論;結合閱讀課文和CAI動畫,突破不純氫氣點燃爆炸和“爆炸極限”的難點;結合鞏固開拓題的分析和解答,如何用已知的氫氣實驗和性質原理,動手改正裝置的錯誤。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 中,學生自始至終都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尋求優化的學習方法,掌握知識,突破難點,以期實現教學目標 。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教案 篇14
l 提問:一般來說,空氣中不含有的氣體有:
l 引言:為什么空氣中一般不含有氫氣呢?因為它在自然界中以單質形式存
l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吹肥皂泡的實驗。
l 提問:我們看到肥皂泡迅速上升,這說明了氫氣具有什么性質?
l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53頁第一自然段
l 引言:在化學上更重要的是認識物質的化學性質,那么,氫氣有什么化學
l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的實驗。
l 投影:[觀察思考]
1. 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有什么現象?產生什么物質?
2. 如何用文字表示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的反應?
3. 從實驗中得出氫氣具有什么化學性質?
l 播放CAI錄相: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
l 師生活動:結合觀察思考題及放大的實驗現象,學生回答及寫文字表達式,
l 引言:是否點燃氫氣都能安靜地燃燒呢?讓我們觀察一個實驗。
l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和空氣混合引燃爆炸實驗。
l 學生討論:1.對比爆炸實驗和燃燒實驗,在反應原理上有何特點?
請回顧第一章學習的爆炸的知識思考討論。
l 播放CAI動畫:演示并解釋為什么純凈的氫氣與不純的氫氣點燃產生
l 引言:是否只要氫氣中一旦混有空氣,點燃就一定會爆炸呢?
l 講解:爆炸極限知識及使用可燃性氣體的安全知識。
l 引言:在實驗室,我們在點燃氫氣前必須進行驗純工作,否則易引起爆炸。
l 演示實驗:邊演邊講實驗室檢驗氫氣純度的操作方法及判斷方法,
l 學生活動:學生用筆代替試管模擬操作,讓一位學生上臺演示驗純操作
[1] [2] [3] 下一頁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教案 篇15
【目的要求】: 1. 認識氫氣的物理性質,重點掌握氫氣的化學性質,
并結合性質了解氫氣的用途。
2.理解點燃氫氣前為何要先驗純的原理,掌握驗純的方法。
3.從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氧化劑和還原劑 。
4.培養學生觀察現象,分析、推導問題解決問題,綜合
及歸納等思維能力。
5.使學生初步樹立量變引起質變以及對立統一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重、難點】: 氫氣的化學性質
【教學方法】: 實驗引導,觀察分析,結合多媒體直觀形象化,學生為主體。
【教具準備】: 多媒體電腦一臺;實驗室制取氫氣儀器一套;試管;鐵架臺;
尖嘴和長玻璃管各一個;酒精燈;塑料罐;燒杯;火柴;氧化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提問:一般來說,空氣中不含有的氣體有:
A.氧氣 B.氫氣 C.稀有氣體 D.水蒸氣
(學生回答)
引言:為什么空氣中一般不含有氫氣呢?因為它在自然界中以單質形式存
在很少,主要存在于化合物中。為了獲得氫氣,上節課我們用什么
方法制取了氫氣?(展示一瓶氫氣)它是什么顏色什么氣味的氣體?
這屬于氫氣的什么性質?(學生回答)氫氣還有其它什么性質呢?
氫氣又有何用途?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研究。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吹肥皂泡的實驗。
提問:我們看到肥皂泡迅速上升,這說明了氫氣具有什么性質?
(學生回答)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53頁第一自然段
(閱讀后由學生回答總結氫氣的物理性質)
引言:在化學上更重要的是認識物質的化學性質,那么,氫氣有什么化學
性質呢?氫氣在常溫下性質穩定,但在點燃或加熱條件下,能與許多
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的實驗。
投影:[觀察思考]
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有什么現象?產生什么物質?
如何用文字表示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的反應?
從實驗中得出氫氣具有什么化學性質?
播放CAI錄相: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
師生活動:結合觀察思考題及放大的實驗現象,學生回答及寫文字表達式,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氫氣的可燃性。
引言:是否點燃氫氣都能安靜地燃燒呢?讓我們觀察一個實驗。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和空氣混合引燃爆炸實驗。
學生討論:1.對比爆炸實驗和燃燒實驗,在反應原理上有何特點?
2.同樣是氫氣和氧氣的反應,為何產生不同的現象呢?
請回顧第一章學習的爆炸的知識思考討論。
(先分組討論,然后選代表回答,教師評價)
播放CAI動畫:演示并解釋為什么純凈的氫氣與不純的氫氣點燃產生
不同現象的原因。
引言:是否只要氫氣中一旦混有空氣,點燃就一定會爆炸呢?
講解:爆炸極限知識及使用可燃性氣體的安全知識。
引言:在實驗室,我們在點燃氫氣前必須進行驗純工作,否則易引起爆炸。
我們怎樣才知道氫氣是否純凈呢?請看演示實驗。
演示實驗:邊演邊講實驗室檢驗氫氣純度的操作方法及判斷方法,
并向學生說明此操作是很安全的。
學生活動:學生用筆代替試管模擬操作,讓一位學生上臺演示驗純操作
并判斷是否純凈。
引發思考:若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經檢驗不純而需要再檢驗時,應
用拇指堵住試管口一會兒,然后才能再收集檢驗,否則易發生
危險,這是為什么呢?
演示實驗:用排空氣法收集一試管氫氣,點燃聽到尖銳爆鳴聲后,將試管
橫放浸入水中,讓水從試管口緩緩流入,將管內未熄滅的火焰
趕出,并用紙條置于管口點燃,紙條可燃燒。
提問:為什么紙條會燃燒?說明了什么問題?用排水法收集時,需要這樣
做嗎?(指導學生閱讀課本55頁注解①)
小結:請學生歸納本節課學習的知識要點,教師予以補充。
作業 布置:課本58頁第2題1、2、3
(第二課時)
引言: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氫氣的哪些性質?點燃氫氣前為何要先驗純?
氫氣還有什么化學性質呢?
演示實驗: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
投影:[思考討論]
1.實驗觀察到什么現象?
2.為什么氧化銅會變成銅,而氫氣卻變成水?
3.在反應中氫氣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氧化銅又發生
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
4.氫氣和氧化銅兩者存在什么反應關系?
5.試管口為何向下傾斜?通過氫氣的導管為何要插到試管底部?
6.為什么要先通人氫氣后加熱,實驗結束后要繼續通入氫氣直至試
管冷卻為止?
播放CAI錄相: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
(結合錄相播放,學生思考討論上述問題)
加 熱
板書: 氫氣 十 氧化銅 銅 十 水 (置換反應)
(H2) (Cu0) (Cu)(H20)
電腦CAI動畫:分析氧化還原反應(教師邊播放邊組織討論并講解)
板書:(2)還原性(寫在文字表達式上方)----------用于冶煉金屬
得氧,被氧化
加 熱
氫氣 十 氧化銅 銅 十 水
失氧,被還原
還原劑 氧化劑
(有還原性)(有氧化性)
還原反應:含氧化含物里的氧被奪去的反應。
小結:氫氣的化學性質主要有可燃性和還原性
作業 布置:課本58頁第4、5題
運用“單元目標引導探索”進行教學的設計
順德一中 陳靜莉
“氫氣的化學性質”是初中化學第三章的重點知識,在全章乃至全書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全節書按“大綱”和“教師用書”的安排,共講授兩節時,第一節時,學習氫氣的物理性質和
氫氣的第一項重要化學性質---可燃性。第二節時,學習氫氣的另一項重要的化學性質---還原
性,以及氫氣的用途。
【教學目標 設計】:全節的教學目標 ,按我們的理解,應包括了如下五點:
一、在物質知識方面是:認識氫氣的物理性質,掌握氫氣的可燃性和還原性
兩項化學性質的初步原理;了解氫氣的用途。
二、在理論知識方面是:使學生能從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氧化劑和還原劑。
三、在實驗知識方面是:明確氫氣驗純的方法和原理,為今后學生在動手實
驗時學會此項操作打下基礎。
四、在能力訓練方面是:培養學生觀察現象,分析推導問題,解決問題、綜
合及歸納問題等思維能力。
五、在教育目標方面是:使學生初步知道量變引起質變以及對立統一辯證思
想的粗淺的原理。
應當說明的是,教材對于氫氣的還原性,僅僅提出“氫氣與氧化銅反應”,但也涉及了
還原劑與還原性,而對于“氧化一還原反應的初步概念,則僅作為選學教材安排,考慮到我們
學校是重點學校,學生基礎相對較好,所以將這部分選學教材列入正式的學習內容。
【教學重、難點分析】:本節教材的知識重點是氫氣的化學性質,在重點知識的教學過程
中,應著重突破的難點有兩處:一是理解點燃氫氣前為什么要先驗純
的原理,進而引出“爆炸極限”的概念;二是通過氫氣與氧化銅反應的變化導出氧化、還原、
還原性、還原劑的初步概念。
【教學設計分析】:在單元目標引導探索這一教學指導思想的規范下,我們的
教學設計突出了如下幾個方面。
一、 化學實驗觀察是“實驗引導探索”的前提和基礎,我們特別注意了學觀察實驗的效
果,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目標 ,我們安排:(1)氫氣吹泡的實驗,以導出氫氣密度很小這項
物理性質的結論;(2)點燃氫氣安靜燃燒和不純氫氣引燃爆炸的實驗,以導出氫氣的可燃性
;(2)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以導出氫氣的還原性。除了準確、規范地做好演示實驗,提
醒學生注意觀察的重點之外,我們充分地利用CAI軟件將氫氣燃燒的驗和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
驗錄相向學生們展示,使局部反應現象變小為大,變快為慢,變動為停,擴大學生觀察的空間
,延長學生觀察的時間。
二、 引導探索是學生認識化學物質、從感性階段上升到理性階段的關鍵,我們特別重視
對學生思維的啟發和訓練,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目標 ,我們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是注意結合
實驗過程引導學主從“反應原理”、“裝置原理” 和“操作原理”的不同角度進行思維訓練
,如結合實驗過程提出“同樣是氫氣和氧氣化合成水,為什么一個是安靜地燃燒另一個卻猛烈
爆炸?” “為什么檢驗氫氣純度,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一小試管氫氣,管口要向下并要用拇
指堵住?當移近火焰聽到尖銳爆鳴聲后,又要用拇指堵住試管口一會兒再重新集氣?”“為什
么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時,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這與制氧氣時,試管口向下傾斜有何異同
?”“加熱前,先往試管里通氫氣有什么作用?” “實驗完畢撤燈后繼續通人氫氣直至試管
冷卻,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另一方面是注意從實驗觀察出發,通過系列思考題引導學生
通過思考、討論,將感性的認識提煉成理性的認識,透過現象初步認識氫氣性質的特點和本?
省@紓魄餛娜忌帳笛椋し⒀鄄炻枷嗨伎肌⑻致郟骸埃?)氫氣燃燒觀察到什么
現象?(2)反應生成了什么物質?(3)怎么用表達式將變化表示出來?”又如,結合氫氣還原
性的實驗,激發學生結合觀察錄相思考、討論:“(1)實驗觀察到什么現象?(2)為什么氧
化銅會變成銅,而氫氣卻變成水?(3)在反應中氫氣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氧
化銅又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4)氫氣和氧化銅兩者存在什么反應關系?”這
些階梯式的思考討論題逐步引導學生認識了氫氣化學性質的基本特征和本質。
三.現代電教媒體引人化學課堂教學,更加豐富了實驗引導探索的手段,大大提高了引
探的效果,我們十分重視采用CAI軟件來輔助化學教學,幫助學生突破難點,運用CA1軟件,前
面所述的放大實驗錄相鏡頭僅僅是一個方面,更主要的是我們采用了電腦動畫模擬,形象生動
地將教材中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一個是同樣為氫氣和氧氣的反應,為什么點燃純凈的氫
氣會安靜燃燒,而點燃混有空氣的氫氣會發生爆炸?另一個是對氫氣與氧化銅發生氧化還原反
應原理的理解,變得比較容易地解決了,而且這樣做還調動了學生的興趣。
四.把握教材知識結構,領會化學思想,是“引導探索教學”所追求的更高層次的目標,我
們注意了本節知識結構的處理。這節教材分述了氫氣性質和用途的兩方面的知識,然而,化學
學科的一個重要基本思想是“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本節材料所介紹的氫氣密度小
,具有可燃性和還原性三方面的性質,都直接決定了它的三大用途。究竟如何處理好貫徹上述
化學思想和教材分裂成兩塊的矛盾,以找到 一個最佳的處理方案呢?我們的做法是:在學習
氫氣的上述三項性質時,每學一項 即順理成章地引出它對應的用途,但在板書時,卻分列在
黑板的兩旁對應的位置,然后圍繞性質與用途,自成“知識小塊”。
五.隨著教學活動的展開,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給學生以學法的指導,是“實驗引導探索
法”實施的重要方面。我們在本節教學設計中,重視貫徹“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在教學活動中,結合演示實驗,指導學生如何觀察現象,如何掌握氫氣驗純的方法;結合思
考討論,指導學生如何理清氫氣性質原理的思路,如何歸納出結論;結合閱讀課文和CAI動畫
,突破不純氫氣點燃爆炸和“爆炸極限”的難點;結合鞏固開拓題的分析和解答,如何用已知
的氫氣實驗和性質原理,動手改正裝置的錯誤。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 中 ,學生自始至終都
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尋求優化的學習方法,掌握知識,突破難點,以期實
[1] [2] 下一頁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教案 篇16
l 提問:一般來說,空氣中不含有的氣體有:
l 引言:為什么空氣中一般不含有氫氣呢?因為它在自然界中以單質形式存
l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吹肥皂泡的實驗。
l 提問:我們看到肥皂泡迅速上升,這說明了氫氣具有什么性質?
l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53頁第一自然段
l 引言:在化學上更重要的是認識物質的化學性質,那么,氫氣有什么化學
l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的實驗。
l 投影:[觀察思考]
1. 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有什么現象?產生什么物質?
2. 如何用文字表示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的反應?
3. 從實驗中得出氫氣具有什么化學性質?
l 播放CAI錄相: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
l 師生活動:結合觀察思考題及放大的實驗現象,學生回答及寫文字表達式,
l 引言:是否點燃氫氣都能安靜地燃燒呢?讓我們觀察一個實驗。
l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和空氣混合引燃爆炸實驗。
l 學生討論:1.對比爆炸實驗和燃燒實驗,在反應原理上有何特點?
請回顧第一章學習的爆炸的知識思考討論。
l 播放CAI動畫:演示并解釋為什么純凈的氫氣與不純的氫氣點燃產生
l 引言:是否只要氫氣中一旦混有空氣,點燃就一定會爆炸呢?
l 講解:爆炸極限知識及使用可燃性氣體的安全知識。
l 引言:在實驗室,我們在點燃氫氣前必須進行驗純工作,否則易引起爆炸。
l 演示實驗:邊演邊講實驗室檢驗氫氣純度的操作方法及判斷方法,
l 學生活動:學生用筆代替試管模擬操作,讓一位學生上臺演示驗純操作
[1] [2] [3] 下一頁
- 空氣的成分(通用7篇)
一、--思路【教材分析】 本課為第二單元課題1空氣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要求學生通過對空氣成分的探究,了解空氣的組成。教學重點:空氣的組成、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教學難點: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
- 如何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通用5篇)
一、--思路本節課以學生的活動為主,為了使學生在練習中感悟新知識,本課創設了“我嘗試”、“我體驗”、“我挑戰”、“我歸納”、“我展示”、“我反思”等多種情景,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讓他們自己去觀察、討論、分析,培養其自主...
- 常見的酸(精選15篇)
【考點說明】1、 知道濃硫酸、濃鹽酸的物理性質;了解鹽酸、稀硫酸的主要化學性質及用途;認識酸的腐蝕性。2、會用酸堿指示劑檢驗溶液的酸堿性和會使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酸堿度;知道酸堿性對生命活動和農作物生長的影響。...
- 3.6 化合價(通用16篇)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通過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的實例了解的涵義;了解常見元素,原子團;能夠根據元素的寫出化學式或根據化學式判斷元素的。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對知識形成規律性認識的能力,在課堂練習中培養鞏固學生應用概念認識...
- 九年級化學《水的凈化》課堂實錄(精選4篇)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1)了解蒸餾水與天然水區別,會用簡單的方法區分硬水與軟水。(2)觀察和操作凈化水的實驗,通過與同學交流合作,了解凈化水的一些基本方法,如沉淀、過濾、吸附、蒸餾,能把簡單凈化水的方法用于解決實際問題...
- 2.2 原 子(精選15篇)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能用分子、觀點分析化學反應實質;2.了解和分子的相似點、相異點和相互關系。3.了解概念及基本性質;4.解的組成,了解核電荷數、質子數和核外電子數的關系;5.了解的實際質量和相對質量的意義,了解相對質量的概念以...
- 化學教案-第一節 鐵的性質(精選2篇)
第六章 鐵第一節 鐵的性質 教學目的 知識;通過實驗使學生了解鐵的物理性質;掌握鐵的化學性質;常識性介紹鐵生銹的原因和防銹的方法。能力:培養學生觀察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思想教育;對學生進行受國主義教育和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
- 化學教案-氧氣的性質和用途(通用3篇)
11.氧氣的性質和用途2(新授物質課)教學目標知識技能:1.理解化合反應的概念,初步學會判斷化合反應的方法。2.了解氧化反應的概念及其反應的判斷和氧氣的用途。...
- 課題2 燃料和熱量(精選3篇)
《燃料和熱量》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 知道化石燃料是人類重要的自然資源,對人類生活起著重要的作用。了解化石燃料不可再生性,認識合理開采和節約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 九年級化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