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歷史《古代世界的戰爭與征服》教案分析
波斯為什么最終戰敗?(勞師遠征,遭到頑強抵抗等)
教師歸納:希波戰爭在世界歷史上產生哪些深遠的影響?(它是東方波斯帝國與西方希臘城邦在各自發展中的一次碰撞,也是早期東西方文明的一次重要沖突,此后,世界文明發展的格局便逐漸形成東西方并立共存之勢,一直延續至今。)
亞歷山大大帝東征
演示課件,學生識圖,并完成《世界歷史填充圖冊》第8頁2(1)題,直觀地形成下列歷史概念:亞歷山大帝國起源于何處?它怎樣擴充疆界?(亞歷山大帝國起源于希臘北方的馬其頓王國。亞歷山大成為馬其頓國王后,先征服希臘,然后以馬其頓、希臘聯軍最高統率的身份,組織東侵。據說在遠征中,他命令一切人“把世界當做自己的家鄉”。亞歷山大率軍侵入小亞細亞,在伊蘇斯大敗波斯,接著占領埃及,在埃及建立了著名的亞歷山大港,緊接著回師亞洲,攻占巴比倫等城市,滅了波斯。后來,亞歷山大進軍中亞細亞時,遭到當地游牧部落的反抗,無功而返;進軍印度河流域,又遭土著居民的頑強抵抗,加上氣候不適,士兵普遍厭戰,被迫退兵,返回巴比倫。此后,亞歷山大就以巴比倫為都城,在東起印度河西至尼羅河和巴爾干半島的領域內,建立了橫跨亞、非、歐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
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對世界產生了什么影響?(建議教師分層設問啟發)
從帝國的疆域來看,亞歷山大帝國幾乎包括了當時人類的哪些文明?(希臘文明、埃及文明、兩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以及從兩河流域文明派生出來的猶太文明、波斯文明等)
這些文明同屬于亞歷山大帝國管轄,有什么好處?(整個亞歐大陸的交通被打通。因此,伴隨著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征,希臘文化傳播到了東方,東方文化也滲入到希臘文化。正是在這一過程中,東西方文化得到交流和發展。)
教師進一步補充介紹東西方文化交流和發展的成果。(亞歷山大建立帝國以后,希臘文化在龐大帝國范圍內得到推廣,歷史上稱為“希臘化時代”。37頁插圖《受希臘文化影響的西亞建筑遺址》位于今天敘利亞境內的帕爾米蘭拉古城遺址,從圖中展現的遺址局部殘存的建筑來看,明顯帶有希臘的建筑風格。又如埃及的亞歷山大港成了世界文化的大都市,整個地中海地區的學者、藝人紛至沓來,競芳斗艷,各顯才華。公元前3世紀初,人們在港外的法羅斯島上建立了一座巨型燈塔,傳說塔高130多米,頂層有一個大火爐,每天夜晚點燃,烈火光芒四射,巨大的青銅鏡能把火光反射到幾十千米以外的海域,極其壯觀。這座燈塔被譽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與金字塔、空中花園齊名。希臘化時代的文化對后來羅馬文化乃至近代歐洲文化都有著極其深刻的影響。)
羅馬帝國的擴張與文化傳播
演示課件中“羅馬的擴張”動態地圖,讓學生了解古代羅馬的擴張歷程和羅馬帝國最大規模時的疆域。(公元前3世紀早期,羅馬人統一了意大利半島,成為地中海強國。此后,羅馬開始了長期的對外擴張歷程。羅馬擴張的第一個對象是當時地中海一個強國迦太基,陸續奪取了西西里島、科西嘉島、撒丁島以及阿爾卑斯山以南的一些地方,最終攻占迦太基城。迦太基統治下的廣大地區從此成為羅馬人的阿非利加省。與此同時,羅馬還在向東部擴張,通過同馬其頓人的三次戰爭,控制了希臘,然后,又派兵侵略敘利亞,控制了西亞部分地區。在西部,羅馬人也侵占了許多地方,今天法國、西班牙等歐洲國家的很多地方都被納入羅馬的版圖之內。凱撒統治時期,還兩次派兵侵入不列顛。屋大維率領的羅馬軍隊又滅亡了埃及,把埃及并入羅馬。公元前2世紀下半期,羅馬已經成為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國,當時,羅馬帝國的版圖東起幼發拉底河上游,西臨大西洋,南抵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北達萊茵河和多瑙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