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第三節 大氣的壓強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了解大氣壓的存在.知道大氣壓強的數值是很大的.
2.理解托里拆利實驗原理.
3.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能力.
4.培養學生動手實驗能力.
5.培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ǘ┻^程與方法
1.對托里拆利實驗原理進行分析,使學生掌握推理的方法.
2.滲透等效思想.
。ㄈ┣楦、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馬德堡半球實驗的學習,使學生愛科學;在對托里拆利實驗原理的學習,使學生體會理性思維的成就.
二、課時安排
1課時
三、教具學具準備(1)桌面上實驗器材清單:吸管、集氣瓶、去芯的酒精燈、鑷子、鐵架臺、鵪鶉蛋、水槽、大小試管、保溫杯(內裝熱水)、紙杯、縫衣針、硬紙片、塑料吸盤、氣球各一個。(2) 配套多媒體課件一套、罐頭一瓶、集氣瓶、去芯的酒精燈、鑷子、鐵架臺、鵪鶉蛋、水槽、大小試管、熱水瓶各一個、有色水少量、馬德堡實驗裝置一套。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同學們,今天老師先要來當一回魔術師,給大家表演兩個魔術。這里有兩根內徑差不多大的試管,它們重疊起來倒置后,如果不用手托住,你們猜猜會不會掉?在大試管里注入大半試管的水,將小試管慢慢插入大試管中,這時把兩管同時倒立過來,注意了,奇怪的事情發生了,(請學生回答:小試管不但不往下掉,還往上升呢。)再來一個:我桌上有一個鵪鶉蛋,大家看好了,現在我要讓小燒瓶把蛋整個吞下去?次易冏冏,瞧,進去了!剛剛的兩個小魔術是不是老師施了魔法呢?不是的,學完“大氣壓強”這一節內容后,同學就知道為什么了。二、 講授新課:同學回憶一下上一章液體壓強產生的原因:液體受重力作用且有流動性,因而對浸入其中的物體有壓強,同理,空氣受重力作用且有流動性,因而對浸入其中的物體也有壓強,這個壓強就叫大氣壓強,簡稱大氣壓或氣壓。有同學可能會講,空氣本來就看不見、摸不著,我倒是可以通過空氣的流動形成的風來知道它的存在,這大氣壓我怎么知道有沒有呢?大屏幕演示馬德堡半球實驗過程,介紹半球構造,再請同學抽氣后拉半球。大氣壓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邊,不管抽沒抽氣,半球外部始終受大氣壓作用。只不過,抽氣前,內外氣壓值一樣,所以顯現不出來;抽氣后,外界大氣壓遠大于瓶內氣壓,因而表現出把兩個半球緊緊壓在一起了。馬德堡半球實驗能有力證明大氣壓的存在。實際上能證明大氣壓存在的實驗有很多,同學利用桌面上給你的器材,動手做幾個實驗吧。要記得哦,只有內外有氣壓差,大氣壓才能顯露出來。找找看,你能設計出幾個跟大氣壓有關的實驗?小組成員可以互相討論、互相協作,看哪一組想得最多。完成一個記錄一個。表格也在桌上。開始。(幾分鐘后,有代表性地請學生宣讀實驗記錄,并請同學分析實驗成功或不成功的原因。) 通過剛剛的實驗同學發現有的小組用小試管裝滿水后從水槽中倒提出來水一滴不灑,有的小組用大試管做這個實驗結果也一樣,那是不是說大氣壓能無限制地支持任意高度的水柱呢?早在 1640年,在意大利北部佛羅倫薩城,塔斯坎寧大公爵在家里的花園中修建了一座十分精美的噴水池,為了保證有足夠的水源供給,就在園中挖了一口井,井口離地面足有十多米,并且裝上了強有力的抽水機。大公爵和設計師想,在晨曦中噴泉與園內景色相映一定美極了。工程完成后,大公爵選擇了吉日邀請了親朋好友,正式揭幕噴泉。可是十分掃興,盡管抽水機不停地工作,噴水池卻噴不出一滴水來。在實際上,在當時的生產實踐中,這類問題不止出現一次。礦工們早就發現無論費多大的努力都不可能把礦井里的水吸到離地面10米以上的地方。噴水池風波雖然結束了,但問題卻留給了科學家。到底大氣壓能支持多高的水柱?大氣壓到底有多大呢?三年之后,一位青年學者找到了答案,他就是伽利略的學生托里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