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與可持續發展1
例1:釋放化學能的過程不斷地發生在你的體內。食物也是一種“燃料”,營養成分在人體細胞里與氧結合,提供細胞組織所需能量。這種過程沒有火焰,但化學能同樣可以轉變為內能,因此人的體溫保持在37℃左右。從能量守恒的角度說說,食物提供的化學能還轉變為哪些能量?
人體攝入的能量(營養師稱之為熱量)過多、過少,都有損于健康。對于正在長身體的初中學生,每天應該攝入多少熱量?應該如何調整飲食?查閱資料,進行調查,寫一篇科學報告,并與同學交流。
例2:課本圖155-5(p125 )的構思圖表現的是一種不需要耗用任何能量而能永遠不停工作的機器---“永動機”。討論一下,這種構思能夠實現嗎?
2、增加了“通過能量的轉化和轉移,認識效率。初步了解在現實生活中能量的轉化與轉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分析:這部分知識在教學大綱里沒有作要求,原教材也沒有編寫這部分內容。但由于這部分知識與我們生活和社會聯系非常緊密,課程標準對這部分知識提出了兩點要求。第一點要求“通過能量的轉化和轉移,認識效率”屬于“認識”水平層次,要求能通過生產生活中的一些常見實例,分析能量在轉化和轉移的過程中,有能量損耗,從而進一步從更廣義的范圍認識效率的概念。第二點要求“初步了解在現實生活中能量的轉化與轉移有一定的方向性”屬于“初步了解”水平層次,強調在分析能量的轉化和轉移時,同時還要考慮方向性,說明分析物理現象時都是有規律可循的道理。新教材在處理這部分內容時,一是結合燃料的熱值讓學生討論怎樣提高各種熱機及爐子的效率;二是讓學生閱讀、討論人類歷史上不斷進行著的能源革命,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科技給人類帶來的便利。三是通過具體實例讓學生初步認識到能量的轉化與轉移是有方向性的。同時還安排了sts欄目:災害----失控的能量釋放。這些都充分體現了sts觀點。針對這部分內容的增加,新教材也增加了相應的練習和習題。如:
例1:分析汽車(拖拉機)中燃料釋放內能的去向,討論提高效率的可能方法。
例2:調查本地歷史上火災發生的事例,從能量轉化的角度分析其成因并討論如何防止火災。
例3:指出你生活中存在哪些浪費能源的現象,可以采取哪些節能措施?
3、將“常識性了解幾種主要能源、節能的重要性、能源的開發利用和環境保護”變為“能通過具體事例,說出能源與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關系”、“能結合實例,說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點”。
分析:這部分內容在教學大綱里是作為選學內容的,教學大綱的要求也是作為常識性了解,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只是作為外課閱讀材料,教師不作任何說明和解釋。隨著能源問題在社會生活中越來越突出,課程標準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第一點屬于“了解”水平層次,要求能通過具體事例,了解自然界有哪些能源,能說出人類開發和利用能源的歷程與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關系。體現了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緊密聯系。第二點屬于“理解”水平層次,要求通過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理解,了解人類所面臨的能源危機,使學生有一種緊迫感,責任感。注重了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新教材在處理這部分內容時,從“能源家庭”入手,介紹了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各種能源,著重介紹了核能和太陽能。在學生的練習和習題里也安排了相應的題目。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