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九年級語文(上)第二單元教學設計
常州市田家炳實驗中學分校 孔 建
單元縱橫
學習目標
本單元的一組小說寫的都是特定社會背景下的悲慘人生。學習本單元要明確以下幾點目標:
1、認識小說的作用:讀小說就是讀社會,讀人生,讀自己,既是一種藝術享受,又可得到對社會、自然、人生的感悟;
2、了解并把握小說的三要素,即人物、情節、環境;
3、通過朗讀,品味細節描寫,提高欣賞小說的能力;
4、閱讀小說,懂得結合自己的知識體驗,發揮自己的想象和再創造力;
5、學習本單元,通過欣賞小說的環境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等,利用感受、分析、對比、推論等手段,領悟文章的思想內涵和藝術形式,從而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情趣。
重點難點
1、學習小說安排故事情節的線索和構思的巧妙;
2、學習環境、語言、動作、表情等描寫,揭示人物心理,刻畫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理解運用對比突出主題思想的寫法;
4、體會特定社會背景下勞動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慘遭遇。
學法初探
學習本單元要在尊重學生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欲望。小說重在“品”,可以先理清故事情節,然后以人物為中心,分析小說是如何通過各種描寫來刻畫人物的性格特征的。當然,人物的生活必然有他特定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因此分析小說的環境描寫應和小說的人物、情節發展結合起來。
課時安排
單元整體學習1課時
《故 鄉》3課時
《我的叔叔于勒》2課時
《在烈日和暴雨下》2課時
《多收了三五斗》1課時
綜合學習與探究3課時
誦讀欣賞1課時
名著推薦與閱讀1課時
單元學習
與文學大師親密接觸
——單元整體學習
目標鎖定
1、整體感知本單元內容,激發學習興趣;
2、確立自己本單元的單元研究活動專題。
沙場點兵
1、利用圖書館、網絡資源收集小說的相關知識;
2、翻看本單元課文,選出你最感興趣的地方。
課堂在線
一、大師登場——導入 語
(屏幕上依次投射魯迅、莫泊桑、老舍等文學大師的圖片,逐一提問:這是……,學生齊答)
他們洞悉社會,他們記載歷史,他們感悟生活,他們體味人生,他們——讓我們踏著歷史的足跡,背著寫有“思考”的行囊,在時代的沖擊波中書寫人生。今天,我們將一起走進新單元,一起走進文學大師,相信這個單元的學習一定會帶給每位同學對人生、對社會的感悟,從而提升自己的精神和品格。
二、初次見面——了解單元大概內容
走進這一單元,最吸引你的視線的是什么呢?
(學生自由交談,教師認真傾聽,注意從學生的興趣點切入組織教學,讓學生在學習習慣、學習方法、語文知識與能力、思想情感等方面有新的收獲。)
三、談天說地——共提單元學習任務。
學生了解單元內容后,自己提單元的學習任務、目標,教師組織、引導、補充。
四、出謀劃策——探討單元學習方法、確定單元活動專題
1、學生提出自己認為可行的學習方法,交流、討論;
2、教師引導學生針對本單元的內容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及理解,確定一個專題內容作為本單元的探究問題,并和自己有相同興趣的同學組建專題研究小組。單元學習結束后,以小組為單位,撰寫小論文,優秀作品編輯成冊。
3、開展一次“我讀小說——”的主題交流活動,與作品產生共鳴。
五、茶余飯后——師生自我反思、評價。
(側重于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知識及能力的提高、本堂課的表現等方面)
智能儲備
學習后,你一定有許多心得、體會,甚至一種渴望,不妨閱讀他們的其他作品,與同學一起談談對大師及其作品的認識。
文本經緯
第5課 故 鄉
目標鎖定
1、學習以“我”的見聞及對故鄉的感情變化為線索安排情節的方法;
2、理解運用對比手法和細節描寫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小說主題的寫法;
3、品味小說語言,理解有深層含義的語句;
4、了解辛亥革命后中國農村的社會現實,感受“我”的思想感情,把握小說主題。
沙場點兵
1、搜集有關故鄉的詩詞名句(組長選擇精彩的句子,用大字書寫,課前張貼在教室墻上);搜集魯迅及本文背景資料;
2、以文中“我”的口吻,有感情地向你的鄰居朋友講述“故鄉”的故事。
課堂在線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課前我們搜集了有關故鄉的詩詞名句,請各組說說看,要是能說出其中的“情”那更好。(學生活動)
(音樂《故鄉的云》響起,以渲染氣氛)是的,“故鄉”這個極具魅力的字眼,自古以
來,多少遷客騷人吟誦過她,多少海外游子思念過她,今天,讓我們共同走進文學大師魯迅的故鄉,一起感受一下這其中的“情”。
二、整體感知,真情講述
[情景] 播放《故鄉》音頻,準備真情講述(屏幕出現央視“講述”欄目背景,營造氛圍)。
[活動] 1、聽錄音,準備講述;2、小組內講述,選出小組代表;3、班級講述,師生互相點評。
三、精讀課文,關注命運
[情景] 小說主要塑造了三個典型形象,請運用“讀描寫—析形象—揭根源”這一讀小說人物的一般方法,分析文中人物形象。
[活動] 全班同學按照下面三個研究課題,選相同課題的每4——5人一個小組,依以上方法進行研究。
1、閏土命運變化研究:小英雄——木偶人
2、楊二嫂命運變化研究:豆腐西施——細腳伶仃的圓規
3、“我”的命運變化研究:好奇的少爺——辛苦展轉地生活
[引導] 閱讀分析小說,要以人物為中心。怎樣讀人物?方法就是:讀描寫—析形象—揭根源。
四、回味課堂,布置要求
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與體會呢?
(學生活動)
如果下節課我們舉行一次文學人物沙龍活動,你打算如何參與活動,如何表現自己呢?課后你能為閏土、楊二嫂和“我”分別寫一段評語嗎?
第二課時
一、人物形象大家評
[情景] 《故鄉》一文寫了三個人物形象,閏土、楊二嫂和“我”,你眼中的這三人是怎樣的形象呢?這節課我們首先舉行一次文學人物沙龍活動,大家可以自由暢談,但理由要充分。
[活動] 學生思考、交流、評價
[引導] 研究人物,我們不僅要品讀人物的言行舉止、外貌神情,還要注意人物的發展變化過程,這樣能夠進一步剖析人物的精神世界。
二、人物關系專題研究
[情景] 而人物的發展變化過程,既有縱向的,也包括橫向的,本文中這橫向的就是指人物關系的發展變化,請根據以下四個專題,結合自己的興趣,每4——5人一個小組,要求結合具體情節,說出變化概況并探究變化的內涵。
1、楊二嫂與閏土:絮絮不止的楊二嫂——只是搖頭的閏土;順手牽羊、嫁禍栽贓的楊二嫂——實實在在的閏土
2、“我”與閏土:迅哥兒——老爺;無話不談——我也說不出話;無窮無盡的希奇、新鮮的事——默默地吸煙、談些閑天
3、“我”與楊二嫂:無話可說的交談
4、水生和宏兒:松松爽爽——癡癡的想
[活動] 學生按小組交流、討論、探究,教師巡回指導
[引導] 人物自身形象變了,變得令人心酸;人物間關系變了,變得冷酷無情。這都是誰惹的禍呢?(學生說)我們的下一代——水生和宏兒,幾十年過后會變得怎樣呢?
三、設下懸念結束本課
[情景] 水生和宏兒,幾十年過后會變得怎樣呢?課后請你嘗試著寫一篇小小說,內容是假如20年后水生和宏兒再相會。
第三課時
一、宏兒水生再相會
[情景] 水生和宏兒,幾十年過后會變得怎樣呢?同學們的想像一定比我更豐富,一定更有創意,誰來試試看。
[活動] 朗讀小小說,傾聽、評價
[引導] 有些同學的小小說延續了“我”與閏土的故事,多數同學描繪了未來二人美好的生活和新型的二人關系。那作者希望中的下一代的關系是怎樣的呢?
二、希望無所謂有無
[情景] 請同學們研讀最后“離故鄉”部分,聯系全文談談,“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句話有什么深刻含義呢?
[活動] 先各自理解,再小組交流,然后小組代表發言,全班交流。
三、結束語
空懷“希望”而不去奮斗,希望就不能成其為“希望”;“希望”渺茫,但只要為了“希望”而不懈的追求,希望就能變為現實。(響起《在希望的田野上》,聯系學生實際結束)
智能儲備
1、聯系全文看,在“我”的心中有三幅關于故鄉的圖畫,你能用簡要的語言分別描繪這三幅圖畫的內容嗎?
2、小說的主題有三種理解:①“隔膜說”認為“《故鄉》的中心思想是悲哀那人與人之間的不了解、隔膜,造成這種不了解的原因是歷史遺傳的階級觀念。”(茅盾)②“農民問題說”認為“小說通過閏土這個普通農民半生的悲苦遭遇,概括了19世紀末年到五四時期農民所受的深重苦難,深刻地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農村的真實面貌。”(嚴家炎)③“批判辛亥革命說”認為“作者滿懷深情地寫了閏土的種種不幸,正是要揭示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揭示當時社會的弊端,從而啟發人們去深思、去探索,去走希望的路。”(人教社1987年版《中學語文教學參考書》)。對此你的看法如何呢?
第6課 我的叔叔于勒
目標鎖定
1、理解通過語言、行動、神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畫人物形象的寫法;
2、體會巧妙的構思,把握曲折的情節;
3、認識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冷酷關系。
沙場點兵
1、通過網絡等搜集有關莫泊桑的資料及有關金錢的名言警句;
2、朗讀課文,借助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并初步熟悉課文。
課堂在線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屏幕上打出下面的小故事,創設導入 情景。)
老師:“你吸煙嗎?”
學生a:“不吸。”
“那吃根薯條吧。”老師遞過薯條。學生a自然地伸出兩個指頭……
老師:“不吸?回家把家長叫來!”
……
老師:“吸煙嗎?”
學生b:“不吸。”
“那吃根薯條吧。”
學生b小心地接過薯條,心中暗暗感激學生a。
老師:“不沾點番茄醬嗎?”
學生b一不留神將醬沾多了,便開始往碗里彈……
老師:“不吸?煙灰彈得很熟練嘛,把家長叫來!”
……
老師:“吸煙嗎?”
學生c:“不……吸……”
學生c吃完薯條已是汗流浹背。
學生c:“謝謝……老師……沒事我先回去了。”
老師:“你不給同學帶根吃嗎?”
學生c:“謝謝老師。”說著把薯條放在耳朵上……
老師:“知道我該說什么了吧,還不去叫家長?”
……
老師:“吸煙嗎?”
學生d:“不吸。”
(總算把薯條安心放在口袋里……)
學生d轉身想走,老師突然喊:“校長來了!”
只見學生d慌忙把薯條從口袋里拿出來,放到地上使勁地踩……
老師為什么這么肯定地讓學生回去叫家長呢?
[活動] 學生思考、交流
[引導] 語言、神情、動作等是人心靈的外在表現,在小說中,研究人的語言、神情、動作等往往能透視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能正確把握小說中的人物形象。
本節課,我們一起走進文學大師,一起解讀《我的叔叔于勒》里的人物形象。
二、通讀課文,解讀“變”
[情景] 讀過課文的同學,總有一個感覺,那就是菲利普夫婦真會變呀,那么,他們是怎樣變的,“變”與“不變”的根本是什么呢?閱讀全文后填寫下面空格:
身世變化:
不變的本質:
態度變化:
[活動] 1、閱讀、思考、填表; 2、小組交流、修改,推選代表準備班級討論;3、實物投影,全班交流、修改。
[引導] 菲利普夫婦態度的變化,正是他們內心變化的反映,而內心反映正是圍繞于勒經濟變化展開的,其中不變的是金錢。那么,菲利普夫婦內心的變化,我們怎么看出來的呢?
三、研讀重點,剖析“心”
[情景] 語言、動作、神態往往是人物內心的外在表現,透過語言、動作和神態我們往往能了解人物的心理活動,內心想法。你能找出文章高潮部分描寫菲利普夫婦的語言、動作和神態的詞句,并分析人物的性格嗎?
[活動] 1、學生仔細讀課文相關語段,并做圈點勾畫。2、班級交流,師生互相評點。
[引導] 莫泊桑寫人物,不在外貌的描繪上下功夫,而是深入到人物的內心;這內心世界的揭發,又絕不靠作者的申說,而是用人物的言語、動作、神情等,讓他們自己去自然地表露。
四、再造想像,學會“寫”
[情景] 發揮想像,運用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情等細節來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征,任選其一。
a、當菲利普夫婦在船上發現了于勒后,他們就一直在防止女婿起疑心,假如女婿知道了這一事實,會發生怎樣的情況呢?
b、假如在船上菲利普夫婦發現了一位百萬富翁像于勒,他們會怎樣呢?
[活動] 1、學生想像、寫作;2、小組互評、修改、推薦;3、全班交流、共同評價。
五、回味課堂,選擇“練”
a)亞歷山大大帝有一次大送禮物,表示他的慷慨。他給了甲一大筆錢,給了乙一個省份,給了丙一個高官,他的朋友聽到這件事后,對他說:“你要是一直這樣做下去,你自己會一貧如洗。”亞歷山大________________。(發揮想像,運用語言、神情、動作等細節描寫寫一段話,把橫線上填完整。)
b)張偉生病了,病得很重。粗魯直率的叔叔,慈愛的奶奶和正在讀中學的同學兼好友來看他,他們三人可能的動作、表情及說話是:
叔叔:__________________奶奶:__________________同學:_____________________
c)看什么?說什么?指什么?想什么呢?你能用語言、動作、神情等細節描寫刻畫圖中人物形象嗎?
第二課時
(本課時視教學實際而定)
一、合理與否,各抒己見
[情景] 透過語言、動作和神態描寫,我們往往能了解人物的心理活動,內心想法。但是,是不是這樣的細節描寫越多越好呢?課文對原作就有一些細節刪節,可是有研究者認為其中某些刪節欠合理,你能就以下幾處刪節談談你的看法嗎?
(1)第43段之后:“說話的語聲是窮人接到施舍時的語聲。我心想他在那邊一定要過飯。”
(2)第48段之后:“當船駛到棧橋附近的時候,我心里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愿望:我想再看一次我的叔叔于勤,想走到他身旁,對他說幾句安慰和溫暖的話。可是他已經不見了,因為沒有人再吃牡蠣。毫無疑義,他已經回到他所住的那齷齪的倉底了,這個可憐的人!”
[活動] 學生思考、小組合作、交流,班級討論。
[引導] 以上這些刪去的內容,側重于“我”的心理描寫,通過一個孩子的純真而又痛心的感受,既揭露了菲利普夫婦的刻薄冷漠,也表現了“我”對窮苦人的深切同情,反映出兩代人之間的隔膜及其產生的社會因素,即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冷酷關系。
(刪節是否合理不作統一答案,鼓勵大家自主探究,與同學暢所欲言,談出獨到見解)。
二、文題內涵,眾說紛紜
[情景] 通過以上分析、討論、交流,一對惟利是圖的菲利普夫婦形象就展現在眼前了,正如一副對聯所寫“昨日盼之今朝咒之心里豈念骨肉;富貴趨之貧賤避之目中唯有金錢”。看來菲利普夫婦應是本文塑造的主要形象了,那作者為什么以《我的叔叔于勒》為題?以下所擬題目你認為哪一個更能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或更有新意?請談談你的看法。
(1)《我的父母》 (2)《貪心的菲利普夫婦》 (3)《我的弟弟于勒》
(4)《變色的世界》 (5)《貧窮與闊綽》 (6)《我•于勒•菲利普夫婦》
[活動] 學生思考、小組合作、交流,班級討論。
[引導] (這道題目的在于比較理解“我”對于勒的感情與“我”的父母對于勒的感情,以及“我”、菲利普夫婦、于勒在文章中的作用,從而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題。及時鼓勵學生的獨到發現。)
三、結束寄語,你言我語
[情景] 以《我的弟弟于勒》為題,正是從“我”的所見所聞出發,以于勒為線索人物,來描寫菲利普夫婦,深刻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金錢關系。對金錢,我們應該怎樣認識它呢?先齊讀下面名言,再用一句精辟的話表達你對錢的認識。
錢可以買到房屋,但買不到家;錢可以買到珠寶,但買不到美;錢可以買到藥物,但買不到健康;錢可以買到紙筆,但買不到文思;錢可以買到書籍,但買不到智慧;錢可以買到獻媚,但買不到尊敬;錢可以買到伙伴,但買不到朋友;錢可以買到服從,但買不到忠誠;錢可以買到權勢,但買不到實學;錢可以買到武器,但買不到和平;錢可以買到小人的心,但買不到君子的志氣。
——龍應臺
智能儲備
1、假如我們回來的時候在圣瑪洛船上發現了一位百萬富翁像于勒,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
2、寫一段話,闡述你對“金錢和親情”的認識。
第7課 在烈日和暴雨下
目標鎖定
1、理解祥子的性格特點;
2、學習本文抓住特征、運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描繪景物,并通過景物襯托人物形象的寫法;
3、體會舊社會勞動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慘遭遇。
沙場點兵
1、搜集老舍及本文背景資料;閱讀《駱駝祥子》。
2、利用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自配背景音樂錄好音,準備參加朗誦比賽。
課堂在線(方案一)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同學們最喜歡什么樣的天氣,最不喜歡什么樣的天氣呢?為什么?對于這一問題,學生可以自由回答,目的是讓學生提前走入環境之中,便于迅速進入課文所設情境中,更好地抓住主題,然后教師可通過“今天就讓我們到烈日和暴雨中走一趟,好嗎?”這一句話來導入 新課。
二、一讀課文,設定目標
[情景] 以前的課都是老師在探究學習任務,今天我想換個角度了。你們覺得這篇文章中有哪些地方可以學習的呢?
[活動] 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思考,班級討論,教師做引導、歸納。
三、二讀課文,體驗生活
[情景] 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中的經歷和感受是怎樣的呢?這就需要我們以祥子的身份去朗讀課文,今天我們來個朗誦比賽,先小組內輪流進行,以推選一名選手代表小組參賽,傾聽同學要作好評價。
[活動] 學生做準備,教師提出評價標準,要側重于對祥子當時生活的體驗
第二課時
一、導入 新課:
上一節課我們圍繞學習任務,通過朗誦比賽,初步體驗了祥子當時的生活感受,但要想真正讀懂祥子,讀出祥子生活的真諦,我們還需要抓住“烈日”和“暴雨”的描寫來探究。
二、頭頂“烈日”
1、學生根據日常觀察,說出“烈日”下人的各種表現,然后其他同字說出聽的感受。
2、學生找出對“烈日”的描寫,然后找一位朗讀特別好的學生把對“烈日”的描寫讀出,讓其他學生做一回祥子,回想一下以前的時光,回想后,學生談感受。
將前后兩種感受對比起來,讓學生體會到只有加入自然環境描寫才能更好地突出人物的悲慘命運。
三、腳踏“暴雨”
1、學生先從文中找出對“暴雨”及“暴風雨”中的“祥子”的描寫。
2、教師配上鋼琴曲讀文章倒數第六、七段,創造出暴風雨來臨時的那種氛圍,學生則合上書、閉上眼,假想自己就是祥子走進滂沱大雨之中,感受暴雨的肆虐。
3、學生暢談在暴雨中的感受
四、不經風雨能否見彩虹
[情景] 祥子除了在“暴風雨”中奔走外,還能不能有第二條路,若有,結局會怎樣呢?為什么?
[活動] 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
[引導] 祥子若不拉車,必將餓死,通過這引導學生領會文章主題。
五、激情燃燒的小結
“雨下給富人,也下給窮人;下給義人,也下給不義之人。其實雨并不公道,因為下落在一個沒有人道的世界上”。老舍在這一章結尾的點睛之筆,不正是對舊社會的一種控拆嗎?若祥子生活在現代,生活又會怎樣呢?
課堂在線(方案二)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播放一段烈日下和暴雨下人們活動的情景,讓學生談感受。然后設疑:在烈日和暴雨下人們的感受難道僅此而已嗎?除了對蒼天的控訴,還有其他的怨憤嗎?今天就讓我們跟隨祥子到烈日和暴雨中走一趟吧。
二、整體感知寫對聯
[情景] 課文分為“在烈日”和“暴雨下”兩部分描寫了祥子生活遭遇,你能擬寫一副對聯,分別寫出祥子的遭遇嗎?能融入自己的感情,寫上橫批最好。
[活動] 1、學生認真閱讀課文,思考、創作;2、實物投影學生創作,師生共同點評,修改。
三、研讀感悟“柳七變”
[情景] 文章多次寫到“柳”,你能找出這些句子,從“柳與祥子”的角度,談談作者著力描寫“柳”的深刻含義嗎?
[活動] 1、閱讀課文,搜索信息,獨立思考;2、小組交流,各抒己見;3、班級討論,引導探究。
[引導] 文中多次寫到柳,不僅介紹了環境,烘托了氣氛,還襯托了以祥子為典型的人力車夫當時的活動,象征著人物的遭遇。柳樹的每一次出現,都體現了人物在不同情景下的不同心里感受,并逐漸使柳與人趨于融合。課文最后一筆,“他哆嗦得像風雨中的樹葉”,直接把人比喻為柳樹,柳樹的形象與祥子的形象到此完全融為一體了,暗示了祥子今后的可悲命運,會像“風雨中的樹葉”一樣凋零飄落,使人更加同情祥子這樣的勞動人民,更加憎惡黑暗的舊社會。
第二課時
一、導入 新課:
上節課提到,文章結尾柳樹的形象與祥子的形象完全融為一體了,祥子今后的可悲命運,會像“風雨中的樹葉”一樣凋零飄落,如果祥子不拉車結果會怎樣呢?今天,我們繼續深入探討課文,深入關注祥子命運。
二、祥子“跳槽”,悲慘依舊
[情景]祥子除了在“暴風雨”中奔走外,還能不能有第二條路,若有,結局會怎樣呢?為什么?
[活動] 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
[引導] 祥子若不拉車,必將餓死,通過這引導學生領會文章主題。
三、今朝寄情,情不自禁
[情景] 此時此刻,你的內心一定有一種情在涌動,請以“祥子,我想對你說……”為題,寫一段話。
[活動] 學生寫、讀、評。
四、點睛之筆,激情小結
“雨下給富人,也下給窮人;下給義人,也下給不義之人。其實雨并不公道,因為下落在一個沒有人道的世界上”。老舍在這一章結尾的點睛之筆,不正是對舊社會的一種控拆嗎?若祥子生活在現代,生活又會怎樣呢?
智能儲備
1、以《現代祥子》為題寫一篇文章。
2、結合課文內容,體味下列語句,從中你有怎樣的發現?寫出你的探究結果。
(1)寫車夫“趕不上新汲的水,就跟驢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氣。”
(2)寫祥子“胃里差不多裝滿了各樣的水,有時候里面會輕輕地響,像騾馬喝完水那樣,肚子里光光光地響動。”
(3)文末寫祥子“一口氣跑回家,抱著火,烤了一陣,他哆嗦得像風雨中的樹葉。”
第7課 多收了三五斗
目標鎖定
1、了解運用對話描寫展示社會背景,表現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深刻主題的寫法;
2、體會舊中國農民的辛酸和不斷增長的反抗意識。
沙場點兵
1、搜集葉圣陶及本文背景資料;
2、朗讀課文,以小組為單位自選段落,改編為課本劇,并自行排練。
課堂在線
一、導入 新課
屏幕上投影左幅圖片,以介紹萬圣米行歷史背景,激發學生好奇心,導入 新課。
二、角色朗讀,整體感知
[情景] 運用對話描寫是本文的顯著特點,隨著對話的逐步展開,小說的故事情節也一步步地推向高潮,舊氈帽的心理或行為也隨之發生著變化。今天我們先來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在讀的過程中思考舊氈帽的心理或行為變化過程,最好分別用兩個字概括。
[活動] 1、分角色朗讀,思考變化過程;2、評價朗讀;3、交流變化過程。
[引導] 小說以舊氈帽朋友滿懷希望前來占卜命運開始對話,得知米價后,“美滿的希望突然一沉,一會兒大家都呆了。”希望變成了失望,話語中表現出了憤激的心理。接著“先生,能不能抬高一點兒?”又表現出了農民的哀求心理,徹底失望后只能賤賣。熱鬧的街道上,舊氈帽朋友的憤懣之情隨著他們的話語奔涌而出;最后的船頭議論體現出了自發的反抗意識。
三、劇本表演,歷史再現
[情景] 這種憤怒和辛酸、自發的反抗意識,往往是話語中體現和行為中表現出來的,我們同學向來以表演見長,今天我就給你們一個平臺,你們能給我一個驚喜嗎?(布置有關表演要求,可采用小組比賽形式,以突出表演效果,再現歷史主題為主要評價標準,從學生的語言、動作、情感、協調等方面,要求學生作好評價。)
[活動] 小組表演、評比,師生共同點評。
四、語段精讀,主題提煉
[情景] 小說往往是一個時代或一個時期的縮影,帝國主義、國民黨當局、封建勢力和投機商人就是那個時代舊社會勒住人民脖子的四條繩索,你能在仔細閱讀課文的基礎上,舉例說說他們是怎樣緊緊勒住人民脖子的嗎?
[活動] 1、學生讀課文,思考;2、小組討論、交流;3、班級討論、交流,引導。
[引導] 讀小說時要聯系當時的時代背景,讀出時代的氣息,讀出那個時代的生活及那個時代的本質精神。
五、歷史感悟,思緒奔涌
[情景] 今天,如果你有機會去甪直古鎮,面對眼前的萬圣米行,你會想什么呢?請用簡要的語言表達你當時的感想。
[活動] 思考、交流、評價。
[引導] 結合學生具體發言,聯系現實意義,結束總結。
智能儲備
1、小說有三處描寫陽光,仔細研讀課文,比較分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2、“第二天又有一批敞口船來到這里停泊。鎮上便表演著同樣的故事。這種故事也正在各處市鎮上表演著,真是平常而又平常的。”仔細體味句中加點的詞語,說說這句話的含義。
綜合天地
◎綜合學習與探究
目標鎖定
1、學習品味、感悟、欣賞小說的重點語段(包括環境描寫、心理描寫、對話描寫等及暗示小說主旨的語段),領悟其中表達的思想感情及其對整篇小說的作用;
2、通過讀小說的故事情節,把自己的生活感受融入作品,展開想像,感悟作品的愛憎感情及作品所折射的人生、社會及生活的內涵。
3、學會利用網絡等多種手段查找主題資料,通過合作和討論的方式進行探究式學習。
沙場點兵
1、全班同學按自己興趣,分為“魯迅小說研究”、“莫泊桑小說研究”、“老舍小說研究”、“葉圣陶小說研究”四個研究方向,若干小組。
2、讀研究對象的相關小說,并學會利用網絡查找相關資料。
課堂在線
第一課時
一、提出目標
(讓學生明確本次探究學習的目標、任務以及方法。)
二、指導選題
選題不宜過大,可以指導學生立足本單元綜合學習與探究的目標適當延伸,從小處入手,也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選題做參考。如:我為小說選題記、我與小說心靈碰撞、一個詞的多種心態,等等。
三、確定選題
按不同的研究方向分組,組員4-6人不等,確定組長,記錄員。由組長主持召開研究小組會議,討論決定各組員的分工,把選題分解成若干小問題,小問題必須圍繞學習與探究的目標,或品味、感悟、欣賞小說的重點語段,以題記形式呈現;或感悟作品的愛憎感情及作品所折射的人生、社會及生活的內涵,以感想形式呈現等等。
(各小組成員分擔任務,利用一段時間,完成自己學習與探究任務,并能打印以供交流。其間由組長主持,召開1-2次的討論會,討論研究時碰到的問題,并把每次討論結果和存在問題及時反饋給老師,老師做好合理引導。)
第二課時
一、組內交流
組內交流各人所選的題記,包括選題記的理由,或交流與作品的情感碰撞,等等。經過討論修改,并將組內成員的成果整合,綜合成完整的小組集體創作,裝訂成冊。并在該冊扉頁上寫上經典寄語(要求能給人聯想,暗示該冊主旨)。
二、組間品評
各組交流、品評研究成果。利用多媒體、實物投影,評出優秀成果獎,感悟深刻獎,最佳創意獎,并選擇有代表的成果全班點評。
第三課時
一、全面評價
教師對每個活動積極的學生給予充分的肯定,從活動態度、方式、過程、成果等多方面總結。
二、全面探究
《故鄉》主要通過故鄉前后變化的對比塑造了憨厚而漸趨麻木的閏土形象;《我的叔叔于勒》主要運用跌宕曲折的情節和心理描寫表現了冷酷自私的菲利普夫婦的形象;《在烈日和暴雨下》主要通過景物描寫烘托了與命運抗爭的祥子形象;《多收了三五斗》主要運用人物對話描寫刻畫了悲慘的舊氈帽形象。這些形象在新時期,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有他們的影子,他們也在生活中演繹著或悲或喜的故事。你能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發揮合理的想像,適當運用以上提到的塑造人物形象的一兩種方法,自創一篇小小說,塑造出新時期的人物形象嗎?要求小說題目的上方寫一句暗示主旨的話,小說后面寫上“選句理由”、“小說自評”、“小組簡評”。
智能儲備
1、從本單元四篇小說中為每篇選擇你最喜歡、能給人聯想并暗示主旨的句子或語段,作為每篇的題記,并分析選擇的理由。
2、請任選本單元四位文學大師中的一位,給他們寫一封信,談談對他作品的理解、感悟。
◎誦讀欣賞
目標鎖定
1、學會利用工具書,積累文言詞匯,理解課文大意。
2、學習通過對話表現人物形象的寫法,體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悅,提高鑒賞水平。
沙場點兵
1、利用工具書,自我疏通文意。
2、反復朗誦,能讀出節奏和感情。
課堂在線
一、誦讀
1、自讀、質疑
自己朗讀課文,利用工具書,參照注釋,自我疏通文意,將不理解的地方摘錄在“個人質疑卡”上。
2、互讀、釋疑
小組內互相朗讀,并提出點評、修改,同時討論前面“個人質疑卡”上問題,小組不能解決的摘錄在“小組質疑卡”上。
3、引讀、答疑
將各“小組質疑卡”匯總,投影后,班內師生共同交流、討論,解決問題,并指導學生誦讀課文。
二、欣賞
1、欣賞對話
[情景] 你能根據短文的故事情節,抓住對話細節,加入自己的理解,用現代文續寫一段對話文字,豐滿人物形象嗎?試試看。
[活動] ①個人寫 ②小組交流、評選 ③各組對話表演 ④點評、引導
2、欣賞人物
①為文中人物寫一段評語。
②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對文中人物的認識。
3、欣賞主題
從田子及其母身上,你受到什么啟發?你對當今為官者的某些行為有怎樣的認識?
4、欣賞其他
本文放在“誦讀欣賞”欄目下,自然有它的道理,你認為本文還有哪些可欣賞之處?
三、附錄
誦讀欣賞既要誦讀更要欣賞,學生應在誦讀中培養語感,得到美的享受,在誦讀中形成良好的欣賞品味和高尚的審美情趣。需要注意的是,誦讀與欣賞不能割裂開來,兩者是交融的。誦讀欣賞很講究誦讀,但這種誦讀不能停留于一般的朗讀,它要求融入感情,要讀出詩、文的韻律節奏之美,要讀出詩、文中字里行間蘊藏的真摯感情。
智能儲備
學了本文后,你認為如何去欣賞一篇小說呢?
◎名著推薦與閱讀
目標鎖定
1、了解作者生平及相關的時代背景。
2、領悟作品的內容、寫法和深刻思想。
沙場點兵
1、閱讀《格列佛游記》,做好積累,并寫讀后感。
2、利用網絡等,查閱有關資料,了解作者及其他。
課堂在線
一、導入 新課
播放《格列佛游記》電影片段,引入教學。
二、我選擇,我喜歡
[情景] 你喜歡這部小說嗎?喜歡它什么呢?
[活動] 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見解。
三、想要把你忘記,真的好難
[情景] 主人公格列佛是一個怎樣的人,你能結合具體事例談談你的看法嗎?
[活動] 思考,發表自己的看法,師生交流評價。
四、隨你說說心里的夢
[情景] 作者以①神奇的想象、②夸張的手段、③寓言的筆法,④不留情面的批判,尤其對統治階級的腐敗、無能、無聊、毒辣、荒淫、貪婪、自大等作痛快淋漓的鞭撻。請你任選一個角度,談談你的理解。
[活動] 1、選角度,相同角度分為一組 2、小組交流,組長記錄、整理 3、班級交流、評價。
智能儲備
1、閱讀《魯濱遜漂流記》與《格列佛游記》,比較兩個主人公性格的不同。
2、用幻想的表現手法,抒寫你自己的一段美麗的夢游歷程。
資料樓閣
一、相關網站
故鄉1、查閱下面網址可了解魯迅及其作品:
2、查閱下面網址可了解與課文有關知識:
我的叔叔于勒1、查閱下面網址可了解莫泊桑及其作品:
2、查閱下面網址可了解與課文有關知識:
在烈日和暴雨下1、查閱下面網址可了解老舍及其作品:
2、查閱下面網址可看《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
多收了三五斗查閱下面網址可了解葉圣陶及其作品:
查閱下面網址可了解與課文有關知識:
二、相關課件
本欄提供部分與課文教學設計相配課件,及其他素材。如此處打不開,請到“課件薈萃”查閱。
《故鄉》課件
《故鄉》音頻朗讀
《我的叔叔于勒》課件
《在希望的田野上》
《格列佛游記》電子書庫
《故鄉的云》
其他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