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女兒的信》教案2
1970年9月3日,還不到52歲的蘇霍姆林斯基陰殘留在胸部的彈片侵入心臟旁那根主要的血管而去世了。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仍然懷念他的孩子們,渴望回到學(xué)校去,同孩子們在一起,聽孩子們的笑聲。他雖然過早地離開了這個世界,但他卻給后來的教育者留下了40多部專著、600多篇論文、1000多篇小說和童話故事。他的著作被稱為“教育百科全書”。
這位偉大而充滿童心的教育家,在晚年著作《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的前言中這樣深情地寫道:“在一所農(nóng)村學(xué)校身不離校地工作32年,這對我來說是無與倫比的幸福。我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孩子們,所以考慮很久之后給這本書題名叫《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我認為,我是有這個權(quán)利的!疑钪惺裁词亲钪匾哪兀课铱梢院敛华q豫地說:愛孩子!
(展示圖片)
三,生研討:
你最深的體會?
你最喜歡的段落或句子?
你不理解的問題?
……
(這一部分是課堂的主體部分和高潮,我無法預(yù)想和預(yù)設(shè)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或者學(xué)生會提出什么問題。但我會重視學(xué)生研討中出現(xiàn)的任何生成性問題,并與學(xué)生對話。)
四,教師發(fā)言:
(這一部分內(nèi)容實際上是適時穿插在和學(xué)生的對話中)
用形象的故事和人物形象表達抽象的感情和道理。
前后照應(yīng)和層層推進的寫法。
為什么說人是“大地上的上帝”?
故事:巴萊特對勃朗寧的愛。金岳霖對林徽音的精神之戀……
五、總結(jié):
請學(xué)生起來說各自的收獲。
教師:過十天,我將去江蘇江陰華士學(xué)校參加一個國際研討會,將再次見到蘇霍姆林斯基的女兒蘇霍姆林斯卡婭,同學(xué)們準備讓我?guī)拙湓捊o她嗎?
8 致女兒的信
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
歌德說過:“哪個少年不鐘情,哪個少女不懷春?”正值花季的少男少女,必然對愛情充滿了好奇和遐想。愛情,可以說是人生命本能的一種活動,一種體驗。作者說“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其意義在于,只有積累了“生活的智慧”,才能完整地、真實地為愛下一個定義。當(dāng)然,這種定義是非常個性化的。當(dāng)作者14歲的女兒詢問“什么是愛情”的時候,作者給他講述了一個極其動人的故事,給她作為一個父親、作為體驗過愛情的個體,對愛情的界定。
故事本身并不費解,耐人尋味的是故事背后的寓意。在西方的文化傳統(tǒng)中,宇宙萬物都是上帝創(chuàng)造的,上帝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可是在這個童話里,為什么上帝沒有創(chuàng)造、也不能理解人類的“愛情”?上帝惱怒于人類的自我創(chuàng)造,幾次三番地要毀滅人間的“愛情”,為什么最終無可奈何又若有所思地離去?理解這些寓意的文眼,正在故事的開頭和結(jié)尾。故事開頭說,上帝創(chuàng)造世界時,“把一切生物分散安置在地上并且教會他們傳宗接代,繁衍自己的子孫”;結(jié)尾說,“萬物生存、繁殖、傳宗接代,但只有人才能夠愛!薄叭绻簧拼龕矍,便不能提高到人類美這一高度,就是說它還僅僅是能夠成為人、但尚未成為真正的人的一種生物罷了!边@些議論,點明了全文的主旨:真正的愛情遠遠高于生理需要,愛情中包含的“忠誠”“心靈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輝,正是人之為人而不是動物的根本標志。故事中,上帝沒有創(chuàng)造愛情,是因為他僅僅把人看做一般的生物;而愛情的無法毀滅和上帝的沉思離去,正說明了人將永遠不會再淪為動物,將成為自己人性的主宰,成為“大地上的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