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骨氣》課堂實錄及評說
生齊讀第4段。
師:那么哪些事例“值得我們學習”呢?文中選取了三個事例,是哪三個事例?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 。
生:文天祥拒不降元;窮苦人不受嗟來之食;聞一多橫眉怒對敵人槍口。
師:讀文天祥事例,男生讀記敘部分,女生讀議論部分。哪些關鍵詞句體現了文天祥大義凜然的民族氣節 ,說明文天祥是有骨氣的?
生:“堅決拒絕”體現了文天祥大義凜然的民族氣節。
師:第6段能否刪去?
生:不行。這個自然段是對文天祥事例的分析,是議論。舉出他的《正氣歌》更能證明文天祥有骨氣。
師:文天祥的事例是從哪個角度證明論點的?
生:富貴不能淫。
分析第二個事例:
師:請同學們找出記敘和議論的分界處。女生讀記敘部分,男生讀議論部分。
生找出分界線。朗讀課文。
:窮苦人的骨氣從哪兒可以體現出來?
生:拒絕了“嗟來”的施舍。
師:窮且彌堅,不墜青云之志,這正是孟子所稱道的——(師停頓)
生:貧*不能移。
分析第三個事例:
師:請男同學朗讀這一事例的議論部分,女同學讀記敘部分。問:這一段與前兩個事例相比,在議論上有 何特點?哪些關鍵詞語體現了聞一多的英雄氣概?這一事例又是從哪個角度來證明論點的?
生討論(略)
師歸納:這一段是通過名人名言來進行議論的,引用毛主席的話更有說服力。“大聲疾呼”、“痛斥”、 “拍案而起”等關鍵詞語體現了聞一多的英雄氣概。這一事例是從“威武不能屈”的角度證明論點的。
師小結:課文第二部分用了三個事例,從不同的角度證明論點,這就是議論文中常用的方法——擺事實, 而第一部分就是講道理。
師:中國人有骨氣的事例很多,作者只選取這三個事例有代表性嗎?
生討論。(略)
師:文天祥是丞相,窮苦人是平民百姓,聞一多是民主戰士。從古到今,從封建士大夫到平民百姓再到民 主戰士,時間跨度很大,各階層的人士都有,當然有代表性。
師:第二部分從三個不同的角度論證了“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有敘有議。議論文中的記敘有什么特 點?與記敘文中的記敘有什么區別?我們來對比閱讀這兩段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