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骨氣》課堂實錄及評說
下課。
附板書設計:
附圖{圖}
[簡要說課]
第七單元是第二冊中惟一一個議論文單元,《談骨氣》又是一篇規范的短論。教學本文,目的有三:一是 學生初步掌握課文提出論點——論證論點——總結歸納的基本論證格式。二是體會議論文中的記敘和記敘文中 的記敘的區別,并注意積累有關詞語。三是讓學生理解骨氣的內涵,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立志做一個有 骨氣的中國人。其中第二點是重點。講授本文,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一、整體閱讀,分析結構。讓學生概括文中三個事件的主要內容,并體會三個事例的典型性,同時結合課 后練習一把握文章的基本論證格式。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又使學生對課文有了一個全局的把握 ,教師教學起來也會得心應手。
二、對比閱讀,突破重點。在教學中,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每個事例中記敘部分的特點,然后將文中第二 個事例與課外閱讀材料《廉者不受嗟來之食》進行比較,具體分析兩處記敘部分的區別,不難得出:議論文中 的記敘是作為事例充當立論的論據或論證的材料,比較簡明概括;記敘文中的記敘需要對人物、事件作細致的 描寫,具體而又生動。
三、局部閱讀,體味語言。對文中各部分的分析應抓住關鍵詞語,深入體會其準確性和作用,并讓學生積 累一些詞語或句子。
四、學以致用,能力遷移。有針對性地讓學生舉出無產階級“威武不能屈”的一些事例,先讓學生概括出 主要事實,再進行簡潔議論。這樣既能進一步體會“骨氣”的真正含義,又能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總之,講授本文,可采取講讀結合、聽說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手法,教師精講點評,學生收獲必甚 豐。
[實錄評點]
此課堂實錄有以下特點:
第一,本要求,明確與否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成敗。從實錄的全過程看,教學目的是十分明確的,教學效果 也是很明顯的。《談骨氣》是初一學生學習的第二篇議論文,學習本課的目的在于使學生了解議論文中的記敘 與記敘文中的記敘的區別,并初步了解議論文的特點。這實現這一教學目的,教者進行了精心的教學設計:如 在講析三個典型例證時,教師有意指導學生把議論和記敘的文字分開朗讀,以便了解記敘與議論的區別;為了 突破“議論中的記敘”這個重點,教師印發了一篇關于“嗟來之食”的記敘文,指導進行比較閱讀;在課堂結 束時,教師還指導學生做了這樣一道練習:以“威武不能屈”為觀點,簡要敘述現、當代典型事例進行證明。 這樣做,不僅加深了對“議論中的記敘”的理解,而且還使學生初步懂得了如何用材料證明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