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城市,風行綠墻》課堂教學實錄
德國柏林的新議會大廈也采取了“綠色建筑”設計,所有房間都可以自然通風,冬暖夏涼,而其中消耗的能源,98%都來自太陽能。也有人提出以后要住在“摩天城市”,來解決越來越擁擠的人口問題。學者們說,這種城市其實就是一座高達千米以上的摩天大樓。據說美國有人正打算籌建528層、1500米高的建筑物,可供一個中等城市的人口在上面居住。
總的來說,二十一世紀人類會有更個性化的住處,因此我們必須保持足夠的想象力,讓自己住得舒服,住得有新鮮感。
[教學反思]
本課型為略讀課,教材處理得當是教學設計的關鍵。這節課抓住本篇說明文最突出的要點進行教學,一是說明方法的運用,一是語言的分析。結合這兩點突出本單元學會批注這一訓練重點,從教材到拓展延伸,學生多次得到訓練,教學效果較好。
雖然是略讀文,但是教學的重點絕不能略教,經過前面兩篇精讀文的訓練,學生對批注應該有較深刻的認識,但知識技能的習得并非一學就會,教師一點學生即能明白,所以在略讀文教學中教師依然要做適時的點撥與矯正,讓學生在反復訓練中得到鞏固。如果有條件,把學生的批注投影出來師生共同分析交流,效果會更好。
學生群體的智慧是無止境的,這樣的課,教師備課一定要深入、細致,要有一定的積累才能應對學生的提問與回答。再者,如果教學激勵工作做得好,將會進一步提高學習的熱情,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潛能。
[總評]
這節課緊緊圍繞“學會讀書”這個中心,很好地做到“四個結合”,為課文教學如何指導讀書法作出有益的嘗試。
其一、單元教學目標與文章課型特點相結合。蘇教版九年級(上)第六單元是自由讀寫單元,要求學生學會圈點讀書法。《環球城市 風行綠墻》是說明文,屬于略讀課。這節課由始至終讓學生采用圈點讀書法,并抓住說明文的特點自讀課文,把單元教學目標與文章課型特點結合起來,做到目標明確,脈絡清晰,環環相扣,重點突出。
其二、定向閱讀與圈點閱讀相結合。教師根據課文教學的重點,把說明方法的運用和說明語言的分析作為圈點閱讀的目標,設計了相關的問題,讓學生運用圈點讀書法自行閱讀。這種處理既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完成,也有利于指導學生運用圈點讀書法,待他們熟悉了這種讀書法,可以再進一步進行開放性圈點讀書訓練。
其三、文本閱讀與遷移拓展相結合。課堂教學的第二、三環節落在文本閱讀上,第四環節進行課外選文閱讀,教者精選同類文章讓學生進行遷移訓練,而課后作業讓學生比較《環球城市 風生綠墻》與《二十一世紀的家——綠色住宅》的異同點學寫總批,則把課內課外融合起來,進一步培養學生圈點讀書的習慣,真是用心良苦。
其四、激趣與激勵相結合。整節課讀的是說明文,學的是圈讀書法,應該說相當枯燥乏味。由于教者善于激趣,同時并舉以激勵,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第一環節創設情境以激趣,第三、四環節讓男女生展開答題競賽以增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斷地激勵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變枯燥為有趣,大大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當然,真正掌握一種讀書方法,真正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并非一節課所能實現的,但我相信,賀老師在這節課,用他的智慧和熱情引領學生學會讀書,樂于讀書,已為我們做出很好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