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共同面對的話題》教案1
“錢”升騰為泡沫,可以說古已有之。十多年前長春“瘋狂的君子蘭”,就是古老形態泡沫經濟的本土例子,在城市職工人均收入不足百元的時候,一株君子蘭卻居然可以炒至十幾萬元的價位。80年代的日本,經濟增長不大,房地產卻在瘋炒,一時間,炒得僅東京地區的地產價值,一旦變換為“錢”,就可以把整個美國買下。經濟泡沫一旦破滅,迄今十年不振。錢啊錢,認它貴,它就貴,不貴也貴,一旦泡沫破滅,認它不貴,它就不貴,本來不貴。
經濟發展怎樣才有后勁?值得作歷史的審視。在19世紀,講科學,英國走在美國前面,講人均資源和人均資本,澳大利亞比美國高得多,但是20世紀以來英國和澳大利亞的經濟發展一直趕不上美國。雖然兩次世界大戰都沒有燒到美國本土,但是澳大利亞同樣占了這樣的便宜。經濟學家發現,在土地、勞動、資源和資本、科學技術和和平環境這些重要因素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國內市場的容量。迄今為止,沒有哪個國家的國內市場容量能夠比得上美國,這是美國在經濟發展方面能夠長期獨領風騷的重要原因。一個大國,只有當人民購買力得到普遍提高、市場整合得好的時候,國內市場才會顯示容量優勢。而且一旦形成優勢,將長期發揮作用。*這種“國家增長能力”的依托,錢,才真正成為有源活水。
對錢和財富的追求固然曾經推動并且繼續推動歷史的發展,但是需要必要的制度建設來規范。事實上,歷史和現實都讓我們看到,對錢和財富的追求也帶來從小扒手到大海盜、從以權謀私到豆腐渣工程等許多丑惡的東西。對錢和財富的追求帶來的社會價值觀念變異,值得我們特別注意。我們的市場經濟,一定要避免笑貧不笑丑、笑貧不笑惡和讓知識斯文掃地的可能性。我們能夠避免這樣的前景,政府肩負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
從獸皮到紙幣,從紙幣到電子符號,“錢”走完了一千年的歷程。后一個千年,“錢”將繼續沿著這條路走下去,直至“錢”真正看不見,人類社會最終進化到不需要“錢”的階段,貨幣最終消失。在此之前,人類如何在盡享“錢”好處的同時,能有效避免“錢災”洪水來襲,將是后一個千年一開始就面臨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