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上冊全冊總復習資料(蘇教版)
(7)第五段的議論作用是什么?
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內涵;抒發了作者的政治抱負;勉勵友人。點明中心。
七、詞語欣賞。陰風怒號,濁浪排空。
答:“怒”以擬人的手法寫出了風勢之大,聲音之響。(1分)
八、重點字詞語句翻譯:
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封建官員降職或遠調 越明年 :到了
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于是;規模。 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在;。
屬予作文以記之:我;來。 予觀夫巴陵勝狀 :那;勝景。
銜遠山,吞長江:連接。 橫無際涯,朝暉夕陰:邊;日光。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雄偉景象。 前人之述備矣:描述;詳盡
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雖然如此,那么……;盡。遷客騷人:降職遠調的人;詩人。
淫雨霏霏:連綿的雨;雨或雪繁密的樣子。 連月不開:放晴;
薄暮冥冥;去國懷鄉:迫近;離開。 春和景明;沙鷗翔集 :日光;鳥停息在樹上。
岸芷汀蘭;此樂何極: 小草;小洲;窮盡。 寵辱偕忘:榮耀;:一起。
把酒臨風:持。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
或異兩者之為:或許;指兩種心情。廟堂:朝廷。江湖:民間。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在……之前;在……之后
微斯人(登斯樓也),吾誰與歸:沒有;這;歸依。
若夫:像那。 至若:至于。 嗟乎:唉。
不以物喜:因為。 心曠神怡 :愉快。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這洞庭湖上。
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被降職外調的官員和不得志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他們觀賞景物而觸發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登上這座樓,就會產生被貶離開京城,懷念家鄉,擔心遭到誹謗和諷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盡是蕭條的景象,必將感慨橫生而十分悲傷的了。
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胸懷開闊,精神愉快,一切榮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風吹拂中舉杯痛飲,高興到了極點。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
我曾經探究過古代品德高尚的人們的思想感情,他們或許跟上面說的那兩種表現不同,這是什么緣故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