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學期九年級《語文》下冊課程計劃
第五、六單元是淺易的文言文。其中既有諸子散文,也有先秦時期的一些敘事散文,還有《詩經》中的兩首名篇,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先秦諸子散文是中國哲學和思想的源頭,另一方面又是優秀的文學作品。這里所選都是其中比較淺顯易懂的篇章,而且多運用寓言或故事來發議論,講道理,學生理解起來應該不太困難。另外幾篇敘事散文敘述完整,曲折動人,學習這類文章,有助于培養學生對文言文和古代文化的興趣。學習這兩個單元,首先要借助注釋和工具書,努力掃清文字障礙。常用文言詞語、句式是學習的重點。另一方面,學習文言要注重誦讀,反復朗讀直至成誦。積累豐富的文言篇章,對提高學生的現代文閱讀和寫作能力也非常有幫助。
九年級下冊的寫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與前幾冊一樣,也主要有兩種呈現形式:一種是整合于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本冊一共設計了六個綜合性學習活動:腳踏一方土,走進小說天地,關注我們的社區,乘著音樂的翅膀,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歲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它們一般都是由本單元的課文內容生發、拓展來的,每項活動的內容都比較豐富。如由第一單元的“土地情思”,設計了“腳踏一方土”的活動,引導學生關注土地的過去和現狀,講述土地的故事,增強對祖國、鄉土的熱愛之情。如第二單元在學習小說之后,做一次有關小說的探究活動,總結自己過去讀過的好小說,講述它們的故事和人物,既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也可以激發學生對文學的興趣,還可以借此指導學生的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另一種是設置在課文后面的“研討與練習”中。這類寫作與口語交際練習相對簡單一點,一般會隨課文而生發,進行一些仿寫、改寫或說話練習等。
古詩詞背誦和名著導讀也是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本冊選了10首古代詩詞,都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名篇佳作。推薦這些背誦篇目,主要是為了增加背誦量,使學生在記憶力最好的時候,多一點文化積累。本冊推薦的名著有《格列佛游記》《簡•愛》和泰戈爾的詩。讀整本的書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必要途徑和最終目標,民國時期的大綱中就把讀整本的書列為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并專門規定了學時和學分。解放后,這方面的指導和要求比較欠缺,以至后來一個時期竟把讀課外書當成“不務正業”。事實證明,多讀書,讀整本的書,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必由之徑,決不可忽視。現在設這樣一個板塊,目的就在于提醒廣大教師注意全面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課內外溝通,指導學生讀整本的書,讀好書,養成他們良好的讀書習慣。
本冊書將有關的語法知識放在了補白中,一共五項,分別是:句子的結構要完整,表達要合事理,句子成分搭配要得當,語序要合理,使用句式要單一,其核心內容是“如何修改病句”。這也是課標中一項重要內容和中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俗話說“好文章是改出來的”,我們希望學生不僅能寫文章,而且學會自己修改文章,養成修改文章的良好習慣。這些補白提供了一些修改文章的角度和重要技巧,學習時可以結合自己的閱讀和寫作實際加以細細體會。
附錄是兩篇如何進行文學欣賞的指導性文章,一篇是“談談散文”,一篇是“談談戲劇文學”。這兩篇文章分別從各自的體裁出發,深入淺出地講述了散文與戲劇文學的不同特點,并以教材所選文章為例,談到如何進行文學欣賞的問題。教學時既可以在相應的單元教學之前,引導學生自己閱讀這兩篇文章,增進對散文與戲劇文學的了解,也可以在單元教學之后,結合課文進行總結性閱讀,促進學生的認識從感性到理性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