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學期九年級《語文》下冊課程計劃
〈三〉各單元目標及要求
第一單元 以土地情思為主題(中外詩歌)
(一)達成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習自由體詩,了解詩的格調,理解藝術形象,欣賞詩中語言。
2.過程與方法:反復誦讀,找出詩中名句,旨在品味并積累。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欣賞詩歌,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加深對祖國和家鄉的情感。
(二)基本內容
《詩二首》(《我愛這土地》詩中蘊含深沉而真摯的愛國情懷。《鄉愁》詩人由鄉愁升為為國而思,體會詩中的思鄉國之情。)《我用殘損的手掌》本詩形象地寄寓了詩人的主觀情感。《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詩中表達我與祖國合二為一、無法割舍之情。《外國詩二首》(《祖國》《黑人談河流》兩首詩均抒發詩人愛國思鄉的情懷。)《祖國》詩人歌頌自己國家山川之美,以表懷念之情。《黑人談河流》詩人表達了黑人對祖先、故土的眷戀之情,鼓勵黑人同胞不要放棄希望,要對自己的種族充滿信心。
(三)單元教學要求
學習本單元要注意誦讀和體味,抓住詩中飽含詩人情感的具體形象,深入領會詩歌的情感內涵與思想意蘊。
(四)綜合性學習
內容:深入領會詩的藝術對人生的深刻觀照和表達技巧,加深對人生的認識和理解。
形式:舉行一次以“祖國在我心中”為主題的新詩朗誦會,以提高朗誦技巧和欣賞水平。
目標:圍繞“腳踏一方土”的主題,探究土地本義,挖掘土地背后的文化含義,加深對祖國和家鄉的感情。
第二單元:以人物畫廊為主題(中外小說)
(一)達成目標
1.知識與能力:抓住小說要素,了解小說特點,體會小說思想和藝術魅力。
2.過程與方法:學習時注意從人物描寫入手,抓人物特征,概括人物性格特點,聯系背景,理解主題,悟出其社會和人生意義。
3.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大千世界的豐富多彩,培養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
(二)基本內容
《孔乙己》運用以喜寫悲的藝術手法,塑造了孔乙己這一弱勢知識分子形象,揭示了封建科舉制度對人們的毒害及世態人情冷漠的社會現實。《蒲柳人家》繼承了中國古典小說和說唱藝術的表現手法,生動地刻畫出京東運河邊幾個農民的形象,突出表現了“一丈青大娘”淳樸的形象。《變色龍》作者塑造了奧楚蔑洛夫這樣一個媚上欺下、見風使舵、溜須拍馬的小官僚形象。作品通過人物自己言行的前后矛盾、丑態百出,尖銳地諷刺了具有奴性的人物。《熱愛生命》作者塑造出一個剛毅頑強、不畏艱險、永不言敗的鐵漢形象。
(三)單元教學要求
注意從人物描寫入手,抓住人物特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點,深入理解小說的主題、藝術構思和精煉的語言。
(四)綜合性學習
內容:重點了解小說中:科舉時代下層知識分子悲酸的命運,30年代中國農民的獨特風貌,沙皇統治時期趨炎附勢小官僚形象,美國西部淘金者硬漢形象的逼真刻畫。
形式:通過小說讀書報告會,引領學生認識大千世界的豐富多彩,培養其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審美能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目的:以“走進小說天地”為主題,可設計多項活動,引領學生走進多姿多彩的小說世界,探求生活的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