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單元復習知識梳理
《關雎》《蒹葭》是《詩經》中的名篇,感情真摯,意境優美。《關雎》是“周南”里的第一首詩,也是《詩經》的第一篇。古人把它放在三百篇之首,說明了它的重要。《關雎》寫的是一個男子對一個女子的思念、追求過程,寫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悅。《蒹葭》是“秦風”中的一首愛情詩。有寫景,有抒情,熔寫景、抒情于一爐。金秋之季,拂曉之時,露濃霜重,蘆葦沾滿了晶瑩潔白的霜花,展現一幅蕭瑟冷落的秋景,全詩籠罩了一層凄清落寞的情調。給人以隔霧觀花、若隱若現、朦朧縹緲之感。“朦朧”和“距離”正是這首詩的動人之處。教學這兩首詩要引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創造性地運用朗讀的手段來達到教學目的,不要一味死讀。一味死讀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師要善于運用提問啟發學生的想像和聯想,使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鮮明而完美地在學生頭腦中再現出來,并繼之以表情朗讀直至成誦。二、關于研討與練習本單元的研討與練習依據新課標提出的文言文教學的整體目標的設計,分三個方面。第一是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前提下,理清課文的思想、層次,背誦課文。第二是讓學生整理所學到的文言常用詞的義項,積累文言詞語。每課的練習所列的詞語只是舉例性質的,教師可結合七至九年級所學過的常用文言詞、文言句式分類整理,進行一次全面復習。第三是開放題,要求學生或展開聯想,舉出相似的例子;或發揮想像力,改寫故事;或組織討論,作出綜合評價。這些,都要在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三、關于綜合性學習本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是關于初中生活的總結,安排了四項內容,有的由學生自由組合進行,有的要求全體學生參加。這是初中最后一次大的活動,時間比較緊,加之活動的內容比較多(編班史、開畢業晚會、寫總結),難度比較大,教師放手讓學生策劃、組織、實施的同時,要視情況予以指導、建議。臨近畢業,可能有少數學生出于升學壓力或其他方面的原因,不愿參加活動,要采取適當的方式幫助他們消除顧慮,參加集體活動正是減輕壓力的一種方式。同學三年,一旦分別,感慨萬千,依依不舍,這是人之常情。但有時興奮過度,幾天甚至更長時間處于興奮中,就會影響學習。教師要及時提醒他們恢復平靜,不要因為活動影響正常教學。本單元的寫作是三年來學習、生活的總結。完成以上綜合性活動,寫總結也就水到渠成了。▲知識梳理第21課 曹劌論戰一、重點字詞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曹劌guì 又何間jiàn焉 玉帛bó轍zhé軾shì 靡mǐ2.解釋下面加點的詞。(1)又何間焉 間:參與。(2)肉食者鄙 鄙:鄙陋。這里指目光短淺。(3)何以戰 以:憑,靠。(4)弗敢專也 弗:不。專:個人專有。(5)弗敢加也,必以信 加:虛報。信:實情。(6)公將鼓之 鼓:擊鼓進軍。(7)遂逐齊師 逐:追趕,追擊。(8)一鼓作氣 作:振作。(9)夫大國,難測也 測:推測,估計。(10)望其旗靡 靡:倒下。3.寫出出自本文的成語,并解釋其現在的意思。一鼓作氣:現用來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轍亂旗靡:形容軍隊潰敗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