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單元復習知識梳理
一、單元復習目標
先秦時期,孟子“舍生取義”的政治抱負,墨子反對戰爭維護和平的理想,三國時諸葛亮盡忠蜀漢的愛國主義情懷以及其廣開言路、嚴于執法、親賢遠佞的政治主張,唐宋時期杜甫、白居易、范仲淹憂國憂民的寬闊胸懷.劉禹錫安貧樂道、注重修德的高雅情趣,周敦頤不慕富貴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等等,都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應加以繼承和發揚。
這些詩文寫作藝術上各具特色。孟子的辯證說理,墨子的善于類比,諸葛亮以情動人,范仲淹借景抒情,劉禹錫、周敦頤托物言志,杜甫詩、白居易詩中寓情于事,以及各篇課文中用到的記敘、議論、抒情相結合的手法,都可以作為復習寫作的借鑒。此外,散見于各篇中的比喻、排比、對偶、反問、對比等修辭手法,駢散結合的句式,大大增強了語言的表達效果,可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加以體會。
二、單元內容歸納《魚我所欲也》論述了義高于一切,人應保持重義的本心,當道義與生命不能兼得時,應舍生取義的道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是一篇論證嚴密、雄辯有力的說理散文,全文包含著深刻的哲理,富于啟發性。作者先用六個歷史名人的事例,說明“生于憂患”,接著從理論上闡明凡是承擔重大使命的人,必須經過艱苦磨練的道理。然后從正反兩方面論證經受磨練的益處,論證了“死于安樂”,最后得出全文的中心論點: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公輸》記敘了墨子在楚國即將大舉進攻宋國之際,用鋒利、巧妙的言辭阻止了戰爭發生的故事,表現了墨子“非攻”的思想。《出師表》寫于蜀漢建興五年,這一年作者準備北伐曹魏,出師前,他向后主劉禪呈上這篇情辭懇切、真摯感人的表文。在文中,作者提出了廣開言路、賞罰分明、親賢遠佞的建議。《陋室銘》雖只有81個字,卻能通過對簡陋居室的描繪,表達了高潔的志行和安貧樂道的意趣。《愛蓮說》篇幅簡短,描繪了蓮花美好的形象,表現了作者對美好理想的向往和對高尚情操的追求,并且委婉地批判了當時趨附權貴、追求富貴的惡濁世風。《岳陽樓記》通過描繪岳陽樓的景色以及遷客騷人登樓賞景所產生的不同情感,勉勵朋友不要因客觀環境和個人境遇的好壞而動搖自己的意志,要以憂國憂民為自己的職責,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全詩由四小節構成,前三節描述自己的茅屋被吹破,大雨如注,長夜難眠的遭遇,都是實寫,最后一節描寫廣廈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的圖景,是作者理想的體現,是虛寫。實寫與虛寫結合,既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又有著流漫主義的色彩。《觀刈麥》是一首五言古體諷喻詩,詩人由農民冒著暑熱辛苦忙碌而一無所有聯想到自己,不禁反躬自省,把農民的遭遇和作為朝廷官員的自己不勞而食作鮮明對比,表現了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其目的是希望朝廷予以重視。這種關心民生疾苦、反躬自省的真情實感,大大提升了詩歌的思想境界。三、寫作指導1.寫法指導一部分學生可能因為作文水平不高,成績不佳而缺少編作文集的自信心和熱情,教師可發現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加以表揚,樹立其自信心。教師可培養典型,讓作文一貫寫得較好的同學先編成集子,并寫序言,或由老師代寫序言,給全班同學做出示范,激起大家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