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馬致遠曲二首1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學習目標】
1.了解馬致遠的文學地位,感悟課文描寫的意象和表達的思想感情。
2.體會景物描寫的作用,通過對比閱讀培養評析詩歌的能力。
3.正確理解課文表現的游子悲秋情懷,探索游子的心聲。
【重點難點】
1.重點:體會景物描寫的作用,通過對比閱讀培養評析詩歌的能力。
2.難點:正確理解課文表現的游子悲秋情懷,探索游子的心聲。
【相關提示】
1.馬致遠(1250一1321),字千里,號東籬,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狀元”之稱。馬致遠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相提并論,是“元曲四大家”之一。
2.馬致遠的散曲描寫景物意境優美,語言凝煉,流暢自然。由于元統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他一直未能得志,幾乎一生都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羈旅途中寫下了被譽為“秋思之祖”的《天凈沙•秋思》。
【朗讀課文】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賞析課文】
作者僅僅用12組名詞,11種景物,為我們展現了一派秋天凄涼蕭索,昏暗渺茫、毫無生氣的景象。這首小令的題目叫“秋思”,可是全篇28字,無一詞提到“思”。這首小令,語言極為凝煉卻容量巨大,寥寥數筆就勾畫出一幅悲緒四溢的“游子思歸圖”,淋漓盡致地傳達出漂泊羈旅的游子心。這幅圖畫由兩部分構成:一是由精心選取的幾組能代表蕭秋的景物組成一幅暮色蒼茫的秋野圖景;二是抒寫內心深處無盡傷痛而獨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
“小橋流水人家”這種有人家安居其間的田園小景是那樣幽靜而甜蜜,安逸而閑致。這一切,不能不令浪跡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鄉的小橋、流水和親人。在這里,以樂景寫哀情,令人倍感凄涼,烘托出淪落他鄉的游子那內心彷徨無助的客子之悲!靶蛄魉思摇笔峭ㄟ^家的美好、安定、歸宿與“斷腸人在天涯”漂泊、無歸宿,形成強烈對比。通過家的美好、安定、溫暖與游子漂泊、艱辛的巨大反差,更加突出襯托了游子遠在天涯思鄉而“斷腸”!
這首小令獲得非常高的贊譽,一方面是由于它描繪了一幅絕妙的深秋晚景圖,真切地表現出天涯淪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調雖然低沉,但卻反映了當時沉悶的時代氣氛,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另一方面,作者把游子思歸的思想感情,融入到自然景物中。這種寫作手法,就是我們常說的借景抒情!短靸羯•秋思》妙在情景交融。前三句寫了多種事物,描繪了多幅圖畫,渲染了一種蕭瑟蒼涼的意境。每一個詞都深刻而準確地體現了漂泊天涯的“斷腸人”的獨特感受,烘托出天涯游子愁腸寸斷的情愫。藤是干枯的,樹是衰老的,鴉是歸巢的,突然在荒郊野外發現了一座小小的橋,潺潺的流水和人家。對比中飽含不盡之意。通過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將景語與情語巧妙地融為一體,不露雕痕,自然天成。
【思維訓練】
1.這首《天凈沙•秋思》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天凈沙•秋思》抒發了作者悲傷、愁苦的思想感情。
2.這首曲子,最能表現作者悲傷心情的是哪一句?
這首曲子,最能表現作者悲傷心情的一句是“斷腸人在天涯”。
3.什么是“斷腸人”?
傷心悲痛到極點的人。這里是處指漂泊天涯,極度憂傷的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