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馬致遠曲二首(精選2篇)
九年級語文馬致遠曲二首 篇1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學習目標】
1.了解馬致遠的文學地位,感悟課文描寫的意象和表達的思想感情。
2.體會景物描寫的作用,通過對比閱讀培養(yǎng)評析詩歌的能力。
3.正確理解課文表現(xiàn)的游子悲秋情懷,探索游子的心聲。
【重點難點】
1.重點:體會景物描寫的作用,通過對比閱讀培養(yǎng)評析詩歌的能力。
2.難點:正確理解課文表現(xiàn)的游子悲秋情懷,探索游子的心聲。
【相關提示】
1.馬致遠(1250一1321),字千里,號東籬,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狀元”之稱。馬致遠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相提并論,是“元曲四大家”之一。
2.馬致遠的散曲描寫景物意境優(yōu)美,語言凝煉,流暢自然。由于元統(tǒng)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他一直未能得志,幾乎一生都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羈旅途中寫下了被譽為“秋思之祖”的《天凈沙•秋思》。
【朗讀課文】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賞析課文】
作者僅僅用12組名詞,11種景物,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派秋天凄涼蕭索,昏暗渺茫、毫無生氣的景象。這首小令的題目叫“秋思”,可是全篇28字,無一詞提到“思”。這首小令,語言極為凝煉卻容量巨大,寥寥數(shù)筆就勾畫出一幅悲緒四溢的“游子思歸圖”,淋漓盡致地傳達出漂泊羈旅的游子心。這幅圖畫由兩部分構成:一是由精心選取的幾組能代表蕭秋的景物組成一幅暮色蒼茫的秋野圖景;二是抒寫內(nèi)心深處無盡傷痛而獨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
“小橋流水人家”這種有人家安居其間的田園小景是那樣幽靜而甜蜜,安逸而閑致。這一切,不能不令浪跡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鄉(xiāng)的小橋、流水和親人。在這里,以樂景寫哀情,令人倍感凄涼,烘托出淪落他鄉(xiāng)的游子那內(nèi)心彷徨無助的客子之悲。“小橋流水人家”是通過家的美好、安定、歸宿與“斷腸人在天涯”漂泊、無歸宿,形成強烈對比。通過家的美好、安定、溫暖與游子漂泊、艱辛的巨大反差,更加突出襯托了游子遠在天涯思鄉(xiāng)而“斷腸”!
這首小令獲得非常高的贊譽,一方面是由于它描繪了一幅絕妙的深秋晚景圖,真切地表現(xiàn)出天涯淪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調(diào)雖然低沉,但卻反映了當時沉悶的時代氣氛,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另一方面,作者把游子思歸的思想感情,融入到自然景物中。這種寫作手法,就是我們常說的借景抒情。《天凈沙•秋思》妙在情景交融。前三句寫了多種事物,描繪了多幅圖畫,渲染了一種蕭瑟蒼涼的意境。每一個詞都深刻而準確地體現(xiàn)了漂泊天涯的“斷腸人”的獨特感受,烘托出天涯游子愁腸寸斷的情愫。藤是干枯的,樹是衰老的,鴉是歸巢的,突然在荒郊野外發(fā)現(xiàn)了一座小小的橋,潺潺的流水和人家。對比中飽含不盡之意。通過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將景語與情語巧妙地融為一體,不露雕痕,自然天成。
【思維訓練】
1.這首《天凈沙•秋思》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天凈沙•秋思》抒發(fā)了作者悲傷、愁苦的思想感情。
2.這首曲子,最能表現(xiàn)作者悲傷心情的是哪一句?
這首曲子,最能表現(xiàn)作者悲傷心情的一句是“斷腸人在天涯”。
3.什么是“斷腸人”?
傷心悲痛到極點的人。這里是處指漂泊天涯,極度憂傷的旅人。
4.“斷腸人在天涯”一句,應該用什么語氣讀?并且劃出朗讀的節(jié)拍。
這一句,應該用舒緩,低沉、凝重、滯緩的語氣。
朗讀節(jié)拍是:斷腸人/在/天涯。
5.朗讀這首曲都要用低沉凝重的語氣嗎?
不是。“小河流水人家”,色彩較為清麗明凈,不能用低沉凝重的語氣。
6. “小橋流水人家”,通常是寫我國哪個地方的景象?那里給人一種什么感受?
“小橋流水人家”,通常是寫我國江南的景象。
那里往往給人春意昂然,暖風襲人的感受,江南美景的溫婉多情也往往使人心生暖意。所以,朗讀這句詩應該節(jié)奏明快,語氣輕松一些。
7. 你最喜歡哪一首描寫江南的詩歌?
白居易: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杜牧: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溫庭筠:千萬恨,恨極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風空落眼前花,搖曳碧云斜。
8. “小橋流水人家”,這與全詩的悲愁基調(diào)是否和諧?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小橋流水人家”與全詩的悲愁基調(diào)是和諧一致的。文藝作品中情和景的關系,一般情況下是統(tǒng)一的,情哀則景哀,情樂則景樂。從表面看來,“小河流水人家”的明麗與全詩的悲愁基調(diào)不一致,但是景物是客觀的,原本沒有什么哀樂,是情感使然。這里,作者運用反襯的手法,即以樂景寫哀情,收到了更好更強烈的表達效果。
這樣寫,通過“小橋流水人家”的生氣盎然而又恬美、安適的景象,襯托出游子還在“古道西風”中騎著瘦馬飄零無歸的悲涼。人貴直,文貴曲。樂景寫愁使愁更濃重,使情更傷悲!
9. “天涯”是什么意思呢?為什么“斷腸人”如此心傷、悲痛呢?
“天涯”的意思是天邊。
從“天涯”二字看出,“斷腸人”如此心傷、悲痛的原因是背井離鄉(xiāng),遠在天邊。
10. 哪些景物表現(xiàn)作者的傷心之情呢?
通過“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天涯”等景物,表現(xiàn)了作者的傷心之情。
11. 這些景物都是秋天常見景物,可是它們在“斷腸人”的眼中,有什么不同?它們有什么特點?在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方面起了什么作用?
“枯藤老樹昏鴉”,其意象“枯”、老、昏”,色彩衰朽、昏暗、茫渺,情感基調(diào)是壓抑、毫無生氣。“古道西風瘦馬”,其意象是“古、秋風、瘦”,色彩是蒼老、蕭瑟、凄涼,情感基調(diào)依然是低沉、悲苦、疲憊無力的。
這些意象,為游子騎著瘦骨嶙峋的馬獨自行走在蕭瑟的秋風古道上,從而引起“羈旅之苦”的意義。
【朗讀課文】
【課外作業(yè)】
1.整理課堂筆記,完成“學習建議”。
2.通過圖書館、因特網(wǎng),了解馬致遠的生平和文學成就。
3.比較白樸的《天凈沙•秋》與馬致遠《天凈沙•秋思》意境,及思想感情。
4.預習《水仙子•詠江南》,了解新課文的內(nèi)容,思考“學習建議”。
【教學后記】
九年級語文馬致遠曲二首 篇2
《天凈沙•秋》
【自學指導】
1.了解白樸的文學地位,在誦讀吟詠中體會課文天然古樸的語言特色。
2.學習用對比表現(xiàn)景物的方法,欣賞大自然的美麗,體會作品的摯美意境。
3.理解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感悟作品表現(xiàn)的人生理想。
【重點難點】
1.重點:在讀讀背背中感受語言天然古樸的特點,體會曲中的意境。
2.難點:理解本曲中借助具體的物象表達的情感和作者的人生理想。
【相關提示】
1.白樸,元朝著名雜劇家、散曲家,他和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齊名,是“元曲四大家”之一。
2.白樸的雜劇代表作品是《墻頭馬上》《梧桐雨》。
【詞語積累】
殘霞:晚霞。 寒鴉:天寒歸林的烏鴉。
【朗讀課文】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課文翻譯】
天邊是夕陽和稀疏的晚霞,不遠處是一個孤零零的村落,我一眼望過去,只看到夜幕將要來臨前的一點薄霧籠罩著的幾棵老樹和它身上棲息的烏鴉。不遠處飛來一只孤雁,它那因為飛得較高而投射下的小小影子映在地面上,我隨著它的身影望去,遠方是一片青色的山岱和碧綠的湖水,還有那點綴在它們身旁的白色小草、紅色楓葉和黃色小花。好一派秋天蒼涼而又瑰麗的美景呀!
【課文分析】
作者白樸出身于官僚士大夫之家,但作為封建時代的知識分子,他為江山異代、田園荒蕪而感傷悲戚,同時也為自己一生九患的身世而傷懷,所以他通過詞曲傾訴自己對愴涼人生的感慨。而本曲抒發(fā)的寄情于山水、在孤寂中感受美景的情致,其實正是他人生理想的抒發(fā)。
白樸的這首寫秋之作,被稱為“秋意之圣”。曲中,作者將秋日的遲暮蕭瑟之景和明朗絢麗之景融合在一起,由此勾勒出一幅以秋為主旋律的曲子。這首曲的意境,是由天然古樸的語言、豐富摯美的情感、生動泛美的彩畫等構成,情景交融,具有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孤村”領起,著意渲染秋日黃昏的冷寂。“一點飛鴻”給陰冷的靜態(tài)畫面帶來了活力,造成曲子抒發(fā)情感的轉(zhuǎn)移。接著詩人用青、綠、白、紅、黃五色,以遠及近、由高到低、多層次多側(cè)面立體交叉式地描繪出秋日美麗的景象,使整個畫面充滿了詩意。此曲極富藝術張力,一筆并寫兩面,成功地將秋日遲暮蕭瑟之景與明朗絢麗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賞心悅目的秋景作為曲子的主旋律,不失為又一篇寫秋杰作。
寫秋景,如果全篇籠罩蕭瑟氣氛,會令讀者感到沉悶。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白樸的這首曲子可謂獨具匠心。前二句“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有六個圖景:“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這里任何一個圖景,都代表秋景的蕭瑟氣氛。為了要使這種蕭瑟氣氛活潑起來,于是作者用“一點飛鴻影下”作上半段的結語。這樣,原本蕭瑟的畫面轉(zhuǎn)成了活躍,寂寞的秋景也展現(xiàn)了鮮活的生氣。最后為了加強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麗而有韻味的形象,再以“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作為結束。這兩句用了“青”、“綠”、“白”、“紅”、“黃”五種顏色,而且“青山綠水”是廣大的圖景,“白草紅葉黃花”是細微的圖景;“白草紅葉黃花”這三種顏色,是交雜在“青山綠水”之中,交雜相錯,使原本寂寞蕭瑟的秋景,變得五顏六色,多彩多姿。
【思維訓練】(根據(jù)自己情況,至少選做六題)
1.這首曲子,有哪些景物?其作用是 什么?
這首曲子的景物有: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飛鴻、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這些圖景,都代表秋景的蕭瑟氣氛。“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五種顏色,交雜相錯,使秋景變得多彩多姿。這樣,原本蕭瑟的畫面變得活躍,寂寞的秋景展現(xiàn)了鮮活的生氣。
2.這首曲勾勒了一幅什么圖景?
這首曲勾勒了一幅秋之圖景。
3.借助曲中的意象,你有什么感受?
秋不只是寂寥的,也有活躍的生命。因為作者成功地將秋日遲暮蕭瑟之景與明朗絢麗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賞心悅目的秋景作為曲子的主旋律,展現(xiàn)了秋景鮮活的生氣。
4.開頭兩句的描寫有什么特點?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巧妙地并列六個景象,描摹出天地間和諧的畫面。如椽之筆,渲染了秋之寂寥。
5. 對第三句“一點飛鴻影下”,作多角度的賞析。
從結構看,第三句具有過渡作用。這首曲子開頭兩句渲染了秋日的冷寂。第三句“一點飛鴻影下”給陰冷的靜態(tài)畫面帶來了活力,造成曲子抒發(fā)情感的轉(zhuǎn)移。接著引出下文“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從語言看,這首曲子前后幾句全是名詞的并列,惟獨第三句與眾不同。這樣,整齊中出現(xiàn)變化,避免了單調(diào)和呆板。
從內(nèi)容看,前二句六個圖景都代表秋景的蕭瑟,“一點飛鴻影下”使畫面轉(zhuǎn)成活躍。第三句成功地將秋日蕭瑟之景與明麗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賞心悅目的秋景帶給了讀者。
6.如何理解“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這是最能傳秋之意的句子,渲染秋景、傳達濃郁的秋意。語言天然古樸、情感摯美、彩畫泛美。
7. 體會曲中蘊涵的思想感情?
這首曲,蘊涵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人生就如此曲描寫的境界,只有忍得孤寂冷清,在孤寂冷清中振翅高飛,努力不止,人生才會變得色彩斑斕。
8. 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寫或畫)描摹本曲的意境,加深對本曲的認識和感悟。
9. 課外積累白樸的其它曲子2首,感受它們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
【課外作業(yè)】
1.整理課堂筆記,完成“學習建議”。
2.通過圖書館、因特網(wǎng),了解白樸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成就。
3.預習《天凈沙•秋思》,了解新課文的內(nèi)容,思考“學習建議”。
【教學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