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上冊導學案:第二單元(3)(蘇教版)
第一部分 積累與運用1、給加點的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7分)
腳踝( ) 秕( )谷 顴( )骨 伶仃( ) 寒噤( ) 別墅( ) 闊chuò( ) 襤( )褸 膩( )煩 幌( )子 埠( )頭 躊chú( ) ào( )喪 tiào( )米
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5分)
(1)、然而我又不愿意他們因為要一氣,都如我的辛苦( )而生活,也不愿意他們都如閏土的辛苦( )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別人的辛苦( )而生活。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為我們所未經生活過的。
(2)、它們的吃法很( ),用一方( )的手帕托著牡蠣,頭稍向前( ),免得弄臟長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 ),就把汁水吸進去,蠣殼扔到海里。
(3)、處處干燥,處處燙手,處處( ),整個老城像( )了的磚窯,使人喘不過氣來。
(4)、醬赤的臉受著太陽光又加上酒力,個個難看不過,像就會有( 。┑难獜钠つw里迸出來似的。
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我們要變本加厲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努力取得優異成績。
b、社會上的腐敗現象日益嚴重,人民群眾對此深惡痛絕。
c、為了一道數學題,我花了整整半天時間,真是碌碌無為。
d、他在學習上能夠因地制宜,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
4、對課文內容理解錯誤的一項是(。。(2分)
a、魯迅自19xx年隨民國教育部北遷赴京供職后,曾于1919年底返回故鄉,將全家遷到北京。這次故鄉之行,目睹了江南農村的破敗和農民的凄苦,十分悲憤,于是,便以這次回鄉的經歷為題材,創作了《故鄉》。他當時的生活經歷、思想狀況以及人生感受,在小說中都有反映,因此可以說文中的“我”就是魯迅。
b、《我的叔叔于勒》以菲利普夫婦因于勒貧富而前后變化的態度,組成令人驚嘆的波瀾情節,表現了世態的炎涼,從而展現了金錢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冷酷關系
c、《在烈日和暴雨下》通過對祥子痛苦艱難的生存狀況的真實描寫,反映了老北京底層生活著的小人物的悲慘命運,揭露和控訴了社會的黑暗和殘酷,表達了作者對社會底層勞動者的真摯同情和深刻理解。
d、《多收了三五斗》以20世紀30年代初期江南農村為背景,通過舊氈帽朋友們“豐收成災”的遭遇,描繪了舊中國農民共同的悲摻命運,表現了作家對鄉村、對農民真摯的同情,也讓我們體會到作家對當時社會的憤恨之情。
5、下面語段中有兩個語病,請把它們找出來,并加以改正。(4分)
①有關醫學人士與心理學家認為,一些青少年長期迷戀上網,會患上一種病——“網絡成癮癥”。②這種病的主要癥狀有:精神依賴、茶飯不思、記憶力減退和焦躁不安等。③一些家長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病,而采用簡單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上網。④為此,專家建議,我們在強化網絡監管的同時,也要有效的尋找治療疾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