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全冊2
二,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同學們能不能引用一首詩歌來說明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觀察角度下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請同學們思考?
明確: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你認為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不滿足于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
三,新課講授:
1,默讀課文,思考:
作者的觀點是不滿足于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這一點非常重要,作者是否在文章一開始就提出了這個觀點?--------不是。
作者文章開頭這樣的寫的目的是什么?你認為有什么好處?
2,既然許多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作者告訴我們在分析和研究事物時應該采取怎樣的態度呢?
請在文中找出答案。
3,長期以來,我們已經習慣于事物的正確答案只有一個這種思維模式。這篇課文卻提出與之相反的觀點,要求我們不滿足于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這一點為什么非常重要?請在文章中找到作者給我們的答案。
---------只有認識到事物的正確答案往往不止一個,不滿足于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我們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進步。
4,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作者用了什么辦法來證明自己的觀點?------舉例子
文中列舉了幾個例子,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話簡單概述一下這兩個例子。
5,我覺得文中的例子太少,你還能為作者舉幾個例子來證明作者的觀點嗎?請模仿文中舉例子的方法文作者在寫一個論據。
例如:
牛頓:蘋果砸頭的故事,發現了萬有引力。
魯班:發明鋸子,是受小草割手的啟發。
伽利略:擺的定律
黃道婆:紡織
瓦特:蒸氣機的發明。
6,無論是作者,還是我們同學所列舉的例子都是卓有成就的名人,那么我們在座的這些人是否也具備這種創造力呢?
⑴其實我們同學們中早就有人寫出了這樣的文章,展示學生陳芳的作文《我讀零》。
⑵下面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實驗,讓同學們相信你自己就具有這種創造力:
一個桌面四個角,鋸掉一個角,還剩幾個角?(用一張紙代替桌面,讓學生嘗試試驗)
教師小結:
由此可見,并不只是那些卓有成就的人,我們任何人都是具備創造性思維的。但是由于人們對待自己的思維靈感的方式不同,還是出現了富有創造力和缺乏創造力的區別。
7,同學們,你們想讓自己也擁有創造性思維并取得一些成就嗎?
作者在文章的結尾告訴了我們創造型思維的必須要素,我們可以按照他的說法去做,讓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的展示。我們一起來朗讀一下文章的最后一段,了解一下創造性思維必需具備那些要素?
---創造性思維必需的要素有:
①淵博的知識。 ②運用知識去不斷探求新思路。
③留意細小的想法,并鍥而不舍地使之變為現實。
四,回顧全文,思考作者是如何讓自己的觀點得到讀者的認可的,引導學生歸納本文的論證思路和論證方法。
1,本文的論證思路:
2,作者主要運用什么論證方法來論證他的觀點的?
舉例論證:
約翰?古登貝爾克將毫不相關的兩種機械——葡萄壓榨機和硬幣打制器組合起來,創造了印刷機和排版術。
羅蘭?布歇內爾把電視接受器作為試驗對象,發明了乒乓球游戲,從此開始了游戲機的革命。